忙處事為,常向閒中先檢點,過舉自稀。動時念想,預定靜裡密操持,非心自息。
【譯文】在繁忙的生活中所處理的各種人事,若能時常在閒暇時先作檢點,過錯自然就會減少。行為的起心動念,若能夠先有個人冷靜而且密切操持的修行原則,非份的動念自然就不會產生。
有一天,有位信徒來訪,無意中向我提起有某位居士向他表示,打算自己買一棟房子靜住養老,並計劃把房地產的所有權捐給普門。過了一段日子,這位打算買房子養老的居士,果然來找我談起這件事,不過他希望我們能照顧他晚年的生活,我當時有欠考慮,就答應了他的事。
他的房子買在霧峰,為了連絡上的方便,我們為他安裝了電話。此後,沒多久,他就來個電話說他心臟不舒服,有一次說他差點沒辦法走到電話機前撥電話,說得我們在這邊時常為他的安危而擔心。
為了方便照顧老人的生活,我想了一個變通的方法,將我們普門鄰舍前面那棟沒人住的房子租下來,將老人遷住到這棟房子,而將他霧峰的那棟房子出租,拿那邊的房租錢每月再倒貼五百元付這邊的房租錢。
本想這樣可以就近關照老人的生活,沒想到日子久了,發現他時常沒病找病煩,還時常埋怨我們對他不關心。有一次,他因痔瘡去開刀,住院一星期,回來前,我先去他的房子清理打掃一番,他回來後,竟然對人說,他不在時,我到他的房間亂翻東西,並破壞他的廚具。
本來我想這個老人寄望有人照顧他的晚年,我就跟他結個緣,既然我對他的照顧已情至義盡了,他仍然無法滿足,我只好跟他結束這段緣了。
當初我面對這件人事,就是考慮欠週詳,才會造成錯誤的決定,為自己還有普門常住人眾帶來生活上的困擾,所以古人說「三思而後行」是有必要的。
本則菜根談教我們在閒暇時,對自己處理過的人事要多做檢討,對即將面臨的人事要多作觀察,雖然在匆促中決定的人事,難免會有錯誤的現象,至少作過檢討觀察後,還可以去安排「亡羊補牢」的策施,使錯誤減至最低。
素鑾很久沒回來共修了,上週突然回來,我們共修後的第二段講座時間結束後,他還跟我探討了一些為人處事的修養問題。
素鑾說他過去為了維護生意的公關門路,每逢過年過節都需要送禮去攀結公關人員的人情,學佛以後,就有了自己「有所不為」的操守。他認為公關人員處理他們送去的文件,是他們的本份職責,所以不能繼續再以這種方式跟他們結交人情,這樣會助長這些人貪求非份之財的習氣,所以就不再以送禮方式結交公事人情了。 在飲食方面,素鑾說他也有自己素食操守準則,與他同事的員工經過一段時日的培養,終於也受他的影響跟著他一起素食。
我們可以從素鑾所談起的這些日常操守原則,看到一個人平日在生活中,若有一些自我教育的戒行操守,對生活上的人事應對,自然就會有自己的應對原則,對非份的人事,自然就會有「有所不求」與「有所不為」的修養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