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開箱Max Bruch: Eight Pieces for Clarinet, Viola

2021/06/1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作者/文字

/
-
今年五月原本組了三重奏,曲目是布魯赫(1838-1920,德國)的八首小品Op.83給單簧管、中提琴和鋼琴(Max Bruch/ eight pieces, Op.83 for clarinet, viola, and piano) ,並且在五月底開始我們的第一次排練,但由於疫情的緣故,暫時解散了。不過沒關係,至少做了功課,沒有太大損失,反而多了點知識,雖說只要挑兩首,但更加認這些小品之後,索性就全練了,原因是我覺得這首好美、真的好美。
-
布魯赫在世的時期和他同時期的著名音樂家就有不少,布拉姆斯比他大五歲、姚阿幸比他大七歲而孟德爾頌與舒曼雖則是比布魯赫大二十多歲,但這就足以想像在那個時期的音樂大致的樣子與盛況。Op.83是布魯赫晚年時期的作品,寫給自已吹單簧管的二十五歲兒子(Max Felix),那時他的兒子正準備開始他的演奏家生涯。我若沒有錯的話,布魯赫是在1910年作了此首,而在那年愛迪生發明了有聲電影,四年後便是第一次世界大戰。
-
《既然主題是開箱,那就來說說我剛開始知道這首曲子的第一印象吧!》
-
老實說我很久之前就在某場音樂會聽過這首曲子,而真正有幸能拿出來演奏就是上個月,興致沖沖的把樂器組起來,才發現這首曲子需要兩把豎笛,A調與Bb調,又把另一把豎笛也組起來。
-
布魯赫把這八首小品的單簧管部份發揮的淋漓盡致,何謂淋漓盡致?對我來說單簧管最精華、最動聽、也最令大眾印象深刻的就是它的中音區域,時而溫柔、時而憂鬱、時而又是笑中帶苦、時而又是甜中帶蜜,與音色渾厚的中提琴搭配,像是命中注定似的,渾然天成。
-
這八首小品的旋律線明確,其中第五跟六首有名字,分別是Rumänische Melodie(羅馬尼亞的旋律)和Nachtgesang(晚歌) (請原諒我爛爛的德文翻譯) ,而聽說布魯赫本人很喜歡第三首,且準備將第三、五、六首加入第四樣樂器,豎琴,但最後因為一些關於出版的問題,所以就保持原樣,雖然現在手稿已經不見了,但復刻版還有保留在科隆大學裡。
-
八首小品這樣練下來,對於這作品的喜愛有增無減,整體編排都非常豐富飽滿,沒有一處會覺得無聊的地方,而且我想布魯赫和他的兒子或許有討論過這些小品,因為在單簧管的指法和語法上,不會覺得彆扭,一切都像是渾然天成,而我覺得整體最需要注意的是「送氣」。因為旋律線很長,所以千萬得記得「送氣時,氣別晃」不然就很難有人聲在歌唱的感覺,也不會聽起來像是一顆泡泡的圓弧線,晶亮剔透,永遠記得氣要往前送,即使是吹點音,也是如此,想像自己要吹到觀眾席最後一排,哈哈!
-
而在詮釋方面,我記得以前問過我的老師一個問題「要怎麼決定如何詮釋?」當時老師總是跟我說「練熟了之後,妳自己就會有了。」畢業之後,老師的話常常會浮現在我的腦海,雖然這一年徬徨了許久,但經過與朋友的談天、生活、書籍、音樂,還有練習樂器給我的經驗,才漸漸抓住邊邊角角,後來回想這四年和老師學習的種種才知道,原來老師一直都在順著我的想法應材施教,原來那些曾經和老師學過的曲子都是老師在引導我自己思考,所以都是一步步學習思考的過程,現在就可以用我所學,一一解釋和詮釋我的想法、我的演奏。
-
音樂這東西,還是要去現場聽才有趣,有時覺得音樂勝過任何語言,很多難以言喻的事物、情緒,經過了音樂,一切都有了解方並且被療癒,有時候又覺得音樂像是演奏者的語言,用自己的樂器細細的把想法說給聽眾,透過這樣一來一往的溝通,台上的演奏者與台下的聽眾達成了微妙的共識,並會在音樂會之後雙方各自都充滿了力量。將來若是有機會,希望可以演奏這首作品,完成我小小的心願,以上是我的個人想法:)

以下是今天介紹的曲目: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58會員
142內容數
在這裡會記錄我在生活中的一些靈感與想法,若是喜歡,請毫不猶豫地追蹤!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