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各大媒體報導「蘇揆拍板三級管制結束前新生兒也有,國小以下孩童防疫補助1萬元 6/15後發放。」,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有想過,這暫時性的收入衝擊,有政府可以紓困,那長期性的收入中斷(失去工作能力、年紀大被迫退休)呢?這場疫情的大爆發讓我們提早體驗了自身財務穩健的重要性,任何時候、任何情況都能安心且從容過生活,才是成功的理財。
誰也沒預料到2021年5月初一個華航師機確診案,擴散到諾富特防疫旅館的一連串確診,從桃園到新北、台北,再擴及到全台各地區,讓原本在國際間屬於防疫前段班的台灣,在短短不到幾天的時間內,進入三級警戒狀態。我到現在都還記得,5月17日那天原先早已計畫好不安排工作,打算趁著小孩的上課日跟老公去慶祝結婚10週年,沒想到當天上午多了企業防疫保單的急件,去了一趟辦公室處理公事後,雙北緊急宣布全面停課的消息,在各個Line群組裡迅速流竄,那天從學校將小孩接回之後,大多數的家庭都進入前所未見的全新型態生活,小孩在家自學、大人居家辦公。其實能居家辦公的人已是萬幸,還有不少人是處於縮減工時或是放無薪假的狀態。
經營牙醫診所近10年的朋友邱大大告訴我,他的診所共聘有7位醫師以及十幾位助理,一個月光是薪資的支出就需要四五十萬,這波疫情實在太嚴重了,他決定自行停業一週,停業的這段期間他仍然給薪給助理,員工的收入暫時不會受太大的的影響,後續再看看狀況決定複診日期,以及薪資調整的部分;後來我又陸續與幾位朋友聊聊近況,多數人的收入是大幅銳減的,甚至有些人因為工作的停擺,收入暫時中斷;於我自己呢?身為金融保險業的從業人人員,三級警戒的日子天天在家,除了透過線上問候客戶,業務幾乎停擺,倒是開起了免費的『臨時課輔班』,指導我兩個女兒們的功課、協助她們無縫接軌線上學習;我逐漸意識到,這段時間對於大多數人最大的考驗其實非『財力』莫屬了,台北市市長柯文哲在記者會上也毫不諱言的說「如果三級警戒再持續3個月,可能餓死的會比病死的多。」,真的是一語道破普羅大眾的生存問題。
《致富心態》一書的作者摩根.豪瑟曾提到「如果我必須用幾個字來總結成功的理財法,那就是『活下去』」,這跟我的觀察簡直是不謀而合,我認為的成功理財,不是快速致富,而是財富透過規畫以及配置,任何時候、任何情況都能安心且從容過生活。
收入再高、投資報酬率再好,也不能不儲備短期的生活預備金。
就算疫情來勢洶洶影響生計,或是中年失業斷了收入,貸款還是得還、小孩還是得養、學費還是得繳、三餐還是得吃,人生難免遇到現實的考驗,它通常來得很突然,甚至有時很殘酷,因此就算自己的收入再高或能掌握的投資報酬率再好,也不能不儲備短期的生活預備金,這筆錢是一筆必須獨立的安全存款,存放在保本、方便提領的帳戶裡,當緊急需要大筆現金時,必能快速提領。
至於生活預備金該準備多少才夠?其實也沒有標準答案,畢竟每個人、每個家庭的狀況是不盡相同的,以下的計算方式可以幫助大家了解自己該備有的最低緊急預備金是多少。
長期的確定性或穩定性被動收入
受疫情影響的暫時性收入減少或中斷,有生活預備金及政府紓困金可以因應,這暫時性的情況,通常很快就過了,但因失能或退休後的長期收入中斷,可就更殘酷了,動輒可能長達20年的用錢需求,得有長期的確定性或穩定性被動收入,這兩種不同的情況分別有不同適合的金融工具。
失能的資金缺口 - 失能險、長照險、具備豁免保費功能的儲蓄型保險
退休的資金缺口- 儲蓄型保險(年金型、還本型、增額型)、定存概念股、不動產租金,都是用來打造長期確定性或穩定性被動收入不錯的選擇,不過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報酬愈高,所要付出的代價就愈大,希望能擁有長期的確定性或穩定性被動收入,難以一夕之間達成,還是得好好評估自己有多少能力以及適合什麼樣的方式。
這場疫情的大爆發讓我們提早體驗了自身財務穩健的重要性,既然大環境讓我們不得不放慢腳步,何不趁著個時候靜下心來,好好檢視自己的財務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