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危險的年中資產盤點2021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 資產佔比:股票90%、現金5%、比特幣5%
  • 居住狀態:住家裡,每月生活開銷約$8,000(幫忙負擔三餐費、電費、雜費等)
  • 收入來源:工作薪水、股利、網拍

實際計算盤點下來有點驚訝,自己資產百分之90都投入在股票上
如果沒盤點我應該還是會一直把薪水投入在股市裡
接下來會把身上現金部位拉高到15%~20%左右

原因是台灣這次疫情在5月爆發後
讓我意識到手頭上有現金能帶來的安心感是多麽重要
雖然目前工作不受疫情影響
但往壞處想假如真的工作受影響的話又不住在家裡的話
以我目前身上的現金儲備是絕對不夠自己在外存活超過1年

雖然這1.2天確診人數降到100人以內
但我最擔心的劇本是當解除3級警戒時
到時候大家絕對會開始鬆懈(包括我)開始各種外出旅遊、擠爆餐廳
有很大的機率確診人數又會在回升

別說不可能,因為這個劇本早在歐美國家演繹過一次
提醒自己一定至少要保有危機意識
當別人鬆懈大開大門時反而要搭好自己的防禦堡壘

另外有個小觀察,疫情爆發時Switch主機和健身環價格飆升約20%~30%左右
這個當疫情比較趨緩時,能以便宜價格入手的話可能會考慮買個5台到時也許能賺些零用錢

總結接下來的行動:

  1. 提高自己身上現金部位,至少存到不工作也能存活1年的現金儲備
  2. 開發其他賺錢的事業(會先朝募資這方向)
  3. 持股部分跟比特幣投資部位不會有任何的動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雷公山小的理財成長日記的沙龍
19會員
86內容數
沒專題想法
2023/03/14
3月14日外資賣超了2730張,鴻海收盤為102元, 因3月15日就要法說會了,理當股價不會有太劇烈的波動。 但我們還是來看一下,外資買超前三名,第一名是新加坡瑞銀買2241張、第二名是大摩買1686張、第三名是港商野村買994張,再來我們看賣超第一名的是美林,賣了6713張。 今天交易量最多的就是
Thumbnail
2023/03/14
3月14日外資賣超了2730張,鴻海收盤為102元, 因3月15日就要法說會了,理當股價不會有太劇烈的波動。 但我們還是來看一下,外資買超前三名,第一名是新加坡瑞銀買2241張、第二名是大摩買1686張、第三名是港商野村買994張,再來我們看賣超第一名的是美林,賣了6713張。 今天交易量最多的就是
Thumbnail
2023/03/12
鴻海近期將在3月15日舉行線上法說會,除了說明近期營收表現外,還可能提及或被問到 iPhone 15 Pro系列導入狀況:作為蘋果公司的主要代工廠商之一,鴻海的表現與蘋果的新品發布密切相關。因此,對於鴻海能否成功生產和製造iPhone 15 Pro系列的問題,將成為法說會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 印度
Thumbnail
2023/03/12
鴻海近期將在3月15日舉行線上法說會,除了說明近期營收表現外,還可能提及或被問到 iPhone 15 Pro系列導入狀況:作為蘋果公司的主要代工廠商之一,鴻海的表現與蘋果的新品發布密切相關。因此,對於鴻海能否成功生產和製造iPhone 15 Pro系列的問題,將成為法說會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 印度
Thumbnail
2023/03/04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本金不多,卻開始進行槓桿投資股票, 那我必須告訴你,靠股利收入支付一整年的開銷是絕對不可能的! 以我去年持有鴻海股票41張為例, 於2022年7月28日領取股息總額為NT$208,701元。 2022年鴻海一張股票的股息收入為NT$5,200元, 但還需扣除2.11%的健保稅和其
Thumbnail
2023/03/04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本金不多,卻開始進行槓桿投資股票, 那我必須告訴你,靠股利收入支付一整年的開銷是絕對不可能的! 以我去年持有鴻海股票41張為例, 於2022年7月28日領取股息總額為NT$208,701元。 2022年鴻海一張股票的股息收入為NT$5,200元, 但還需扣除2.11%的健保稅和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今年邁入28歲了,感覺自己成長許多,想說每個月來隨筆記一下自己的財務狀況,希望30歲後有能力買下第二間房。 實際月收入 目前28歲,工作的第五年,一個月實領約40k,是一個在南部還過得去的薪水,工作穩定調薪。 目前股票、保險、債券、基金利息每個月約10k。 總計月收入約50k。 實際日常支出 目前住
Thumbnail
今年邁入28歲了,感覺自己成長許多,想說每個月來隨筆記一下自己的財務狀況,希望30歲後有能力買下第二間房。 實際月收入 目前28歲,工作的第五年,一個月實領約40k,是一個在南部還過得去的薪水,工作穩定調薪。 目前股票、保險、債券、基金利息每個月約10k。 總計月收入約50k。 實際日常支出 目前住
Thumbnail
我相信大家把錢投入股市的初衷都是為了要賺錢,若早點接觸股市資訊的人,很可能出社會開始有收入之後,就會把手上存下來的幾萬塊投入股市買股票,能賺個幾千塊就很高興。 但把身上所有的資金都投入股市是危險的,為什麼?因為你放在股市裡的資金沒有一定會獲利,當你臨時需要用到大筆資金時,你帳上的持股是虧損的,又或是
Thumbnail
我相信大家把錢投入股市的初衷都是為了要賺錢,若早點接觸股市資訊的人,很可能出社會開始有收入之後,就會把手上存下來的幾萬塊投入股市買股票,能賺個幾千塊就很高興。 但把身上所有的資金都投入股市是危險的,為什麼?因為你放在股市裡的資金沒有一定會獲利,當你臨時需要用到大筆資金時,你帳上的持股是虧損的,又或是
Thumbnail
在上一篇文章說到,當被動收入多於日常開支時,就可以算是財務自由。 但是,有朋友可能會問,如果他們的日常開支是50萬一年,是不是當被動收入達到50萬元正,就可以馬上辭退工作,去財務自由呢? 理論上,這想法是沒有錯,但實際上,當然要準備一些安全空間。
Thumbnail
在上一篇文章說到,當被動收入多於日常開支時,就可以算是財務自由。 但是,有朋友可能會問,如果他們的日常開支是50萬一年,是不是當被動收入達到50萬元正,就可以馬上辭退工作,去財務自由呢? 理論上,這想法是沒有錯,但實際上,當然要準備一些安全空間。
Thumbnail
03/13/2022-03/19/2022 這週看到這個影片 和大家分享 投資理財是數學問題,大家都想賺錢。excel表格數值拉下去,只要一個月投入多少錢,幾年後就可以變成多少。看著未來那個數字,心裡幻想著,彷彿現在就已經達成那個目標... 數字一改就有答案,可是能克服心理問題達成目標的又有幾個?
Thumbnail
03/13/2022-03/19/2022 這週看到這個影片 和大家分享 投資理財是數學問題,大家都想賺錢。excel表格數值拉下去,只要一個月投入多少錢,幾年後就可以變成多少。看著未來那個數字,心裡幻想著,彷彿現在就已經達成那個目標... 數字一改就有答案,可是能克服心理問題達成目標的又有幾個?
Thumbnail
今年整體資產成長了34.97%,其中主動收入佔了14.93%,被動收入佔了20.04%。可以看到今年被動收入再度超越了主動收入,這是正常現象。當資產增加後,股票的效益會逐漸放大,工作的收入效益就會相對變小。這也意味著,漸漸的不用為了錢而工作,可以做自己想做的工作。 與2020相比:
Thumbnail
今年整體資產成長了34.97%,其中主動收入佔了14.93%,被動收入佔了20.04%。可以看到今年被動收入再度超越了主動收入,這是正常現象。當資產增加後,股票的效益會逐漸放大,工作的收入效益就會相對變小。這也意味著,漸漸的不用為了錢而工作,可以做自己想做的工作。 與2020相比:
Thumbnail
20210816-【生活感言】【人生規劃】-資產配置3331 目前現階段,我結算了自己現金+有價證卷+不動產,概約為500W,我自己因為11月新家準備進入對保,我認為最好趁股市還在1W7~1W8時居安思危,慢慢地把股市的錢轉變成現金。 我自己本身,用了一種3331的資產配置方式
Thumbnail
20210816-【生活感言】【人生規劃】-資產配置3331 目前現階段,我結算了自己現金+有價證卷+不動產,概約為500W,我自己因為11月新家準備進入對保,我認為最好趁股市還在1W7~1W8時居安思危,慢慢地把股市的錢轉變成現金。 我自己本身,用了一種3331的資產配置方式
Thumbnail
資產佔比:股票90%、現金5%、比特幣5% 居住狀態:住家裡,每月生活開銷約$8,000(幫忙負擔三餐費、電費、雜費等) 收入來源:工作薪水、股利、網拍 實際計算盤點下來有點驚訝,自己資產百分之90都投入在股票上,如果沒盤點我應該還是會一直把薪水投入在股市裡,接下來會把身上現金部位拉
Thumbnail
資產佔比:股票90%、現金5%、比特幣5% 居住狀態:住家裡,每月生活開銷約$8,000(幫忙負擔三餐費、電費、雜費等) 收入來源:工作薪水、股利、網拍 實際計算盤點下來有點驚訝,自己資產百分之90都投入在股票上,如果沒盤點我應該還是會一直把薪水投入在股市裡,接下來會把身上現金部位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