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畫中來:《寂寞拍賣師》的藝術之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寂寞拍賣師》(The Best Offer) 演的,是中國古代「畫中仙」故事的典型想像。畫中美人,反映的既是理想中的愛情,也反映人與藝術之間的關係。

raw-image
raw-image

什麼是畫中仙呢?大家應該都聽過這樣的故事:

某書生得一畫卷,見畫中有一美人,日夜思慕,最終美人從畫中活了過來,或者書生走入畫中,展開一段奇遇。

用現代的眼光來看的話,書生們對畫中美人的心情,大概就是宅宅們對二次元的執迷吧:

raw-image
raw-image

在這種情況下,二次元已經不是三次元的替代物/反映/模擬,而是一種比三次元更美好的存在。

或許可以稱為是:藝術。

raw-image

「畫中仙」的重點在於:主角心中的那個畫中人活了過來,她們美好超凡,只屬於自己。精神領域的事物可以成真,或者真人遁入其中;想像與真實之間的次元壁可以被打破。有趣的是,畫中仙的筆法在這部電影中似乎不只是理想伴侶的幻想投射,而是顯影了一個藝術愛好者的心路歷程。這很合理,藝術本質上多少就是「以精神達到肉體的愉悅」。藝術即意淫。

故事的開端要從比利開始。你說我的作品缺乏「內在的神秘性」?好,那我就給你「神秘」:

raw-image

克萊兒之所以能成功釣到佛吉爾,無外乎就是她的「神秘」。神秘是什麼?就像佛吉爾說的,讓他感興趣的不是物品本身,而是它的矛盾之處。克萊兒就是比利為佛吉爾客製設計的完美矛盾體。大家應該也可以發現,當克萊兒能夠出門了以後,給人的感覺忽然變得非常平庸、呆板,即使身著優雅套裝與精緻妝容,卻遠遠不及她在密室中、暴雨中或被偷窺時,那麼神秘獨特,那麼脆弱,那麼感情豐沛而具有吸引力。

那麼接近藝術品。

情境是比利精心設計的藝術品的一部份,即使佛吉爾沒有被仙人跳,他終究也會發現佳人不再,只有靜止的畫作才有他理想的永恆美感吧。就像楊過在絕情谷底找到的,必須是不老的小龍女;藝術的美好在於它的永恆瞬間,它永遠的白衣飄飄。對佛吉爾來說,有什麼比偷窺時的匆匆一瞥更美的呢:

raw-image

當然,他偷窺的位置也很有意思:

raw-image
raw-image

佛吉爾陷入情網,而這整個過程,我認為就是他一生求問藝術的隱喻:

你在門外看到了一座荒涼的城堡,你不知道裡面有些什麼東西。

raw-image
raw-image

而它也不是歡迎所有人進去的。

當你進去了,你能夠對著那幅畫說話,她也只願與你說話,就像「畫中仙」一樣:

raw-image

但是,你想看到畫後面更多的東西。於是你偷窺:

raw-image

但你還是看不夠,總覺得這幅畫好像還有什麼可以訴說,故事還未完。

你走了一輩子的階梯,只想爬上高塔,想看看那一端是什麼樣子:

raw-image

終於有朝一日,看到了你精神的至高點,你一生追求的那不可知的東西,「美」的理型。

「我必須看到你」這是他畢生對美的呼喚,終於得到回應: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Geoffrey Rush把碰觸真跡時那種貪婪演得真好!

Geoffrey Rush把碰觸真跡時那種貪婪演得真好!

把這兩段情節截圖交叉放置,我們更能理解克萊兒在佛吉爾眼中扮演的角色:佛吉爾只有在碰觸藝術品時會脫下手套。

我相信藝術多少包含了「以精神達到肉體的愉悅」的本質,也就是紅樓夢之「意淫」。所以,佛吉爾是個藝術收藏家+老男人的角色設定,我覺得精采至極,如此這段樓梯場景才有可能彰顯出這樣的對比:拖著衰敗的肉體,走到精神的最高峰。

克萊兒不只是一個女人,她是他對美的最終極想像,是他心中「美」的理型,是他作為葛奴乙,從百幅女像所抽煉而成的最終那一瓶香水。在此,仕女像甚至可以看作是克萊兒的贗品,她們只是克萊兒的預習與模仿。畫中的女人走出來了,「畫中仙」的故事至此成型。

raw-image

另提個不算題外話的題外話,有趣的是,佛吉爾在片中雖然收藏的是女性肖像畫,但他的辦公室卻是象徵著陽剛,跟他的密室完全相反。

raw-image
raw-image

看這部片,我們不可能忽略男性視角在藝術史上的重要性。畢竟歷史上對於「美」的定義的第一個成文答案,很有可能就是希庇底斯的「美是什麼?美就是一位漂亮小姐」。藝術的權威機構,鑑賞家的地位,都是男性的;導演沒有忘記西方傳統美學中性別的主客體關係。

「畫中仙」也是文學文本中的傳統男性想像,佛吉爾跟書生們一樣,被邀請進入畫中的世界:

raw-image
raw-image

我覺得很有趣的是,佛吉爾進入克萊兒的房間後,第一句就問「你怎麼能在這裡虛度你最好的年華?」

但當那些他畢生心血的收藏全被盜走,留下四面空牆時,克萊兒的房間,跟他的房間,又有什麼差別呢?

raw-image

把那些畫都拿走之後,這地方也只是四面牆壁而已。佛吉爾的心從來都不在這個世界上,也不在與他人的互動之中,他一直只在自己的房間裡,與克萊兒毫無不同。

當他第一次去對面的咖啡店時,他在門外,隔著窗戶看這世界,即使店門是開的,他也沒有進去。第二三次進去,他也都心繫克萊兒,只望著宅邸,兩次都只說了「Tea,please」,與店裡的人毫無交集。

raw-image
raw-image
老先生看起來是在對年輕人說話,其實是在嘲笑主角「Look closer」真相就在你身邊啊~

老先生看起來是在對年輕人說話,其實是在嘲笑主角「Look closer」真相就在你身邊啊~

也難怪比利要把克萊兒設計為廣場恐懼症,這與佛吉爾實在是太像了。佛吉爾形容克萊兒的樣貌時,說的正是「我可以從她眼中讀到自己的恐懼」。

人們喜愛藝術品,無非是從裡面看見了自己的情感。

於是,終於我們走到了那最後一道意義的牆壁面前:

raw-image

終於找到了那些輝煌美麗底下的那顆核心。它簡單、弱小,就只是那樣而已。

raw-image
raw-image

它只是你心底的地窖。它只是你自己在回望你自己。

當他抱著克萊兒說出「我不會拋棄你」後,孤兒佛吉爾終於真的脫下了他的手套,願意主動觸碰別人了。如果故事就這樣結束在第一層,那該有多好?藝術在此只是具有療癒性質的一場客製化心理治療,放下心胸相信他人自我和解blahblahblah。

然而,最後佛吉爾發現一切都是個大騙局。「贗品都有它真實的一面」,或許克萊兒是真的對佛吉爾有愛,我也很想如此相信。但我在網路上看到的一段影評,卻無情得很打動我:

「比利留下來的那幅畫,跟幾次重複的『每個贗品背後都有真實』,構成音樂上所謂的雙主題賦格節奏。當機器人說出『每個贗品背後都有真實』,這幅畫同步在說『每個真品背後都有虛構』」(陳韻琳)

這部電影看完,我總覺得哪裡怪怪的,讀到這段這段影評,我才明白怪的由來。因為它帶著無比精密的設計感,卻失衡地一再強調同一句話。這樣的解讀對我來說更符合電影閱讀上的平衡感。我們何嘗不是只看見自己想看見的答案?或許這些小細節都是假的,比利當然知道佛吉爾的贗品論。這份愛是真品或者贗品,佛吉爾已經無法分清。真實與虛假、現實與藝術之間,界線也已經瓦解。

說到界線瓦解,這部電影我很喜歡這一幕,佛吉爾在滿室仕女畫中,然後鏡頭轉到現代的美女廣告,一時之間,藝術品中的女性與廣告中的女性,看似並無差別。

raw-image
raw-image

然後你再仔細一想,其實兩者好像還真的沒啥差別。

佛吉爾此時的神情,或許可以解釋為:

我的仕女像原來與這些廣告女像是一樣的,那什麼才是藝術品,什麼才是真品呢?

正如班雅明所說的:「一塊底片可以洗出許多相片,問何者為真品太過可笑。但一旦真實性的標準不再適用於藝術的生產,整個藝術的功能也就天翻地覆。」佛吉爾作為一個權威的拍賣師,一個大收藏家,「真實/虛假」之間的界線是他世界觀的基石。但這界線在現代發生了變化。在電影中,我特別喜歡這一幕,當佛吉爾走過院子要進入克萊兒的宅邸時,導演完全可以只拍房子,但他就偏偏加了這個工業化世界的背景上去,隱隱訴說著佛吉爾黃昏般的尷尬,在一個神秘消逝的世界中找尋那獨一的靈光:

raw-image

帶著這樣的背景濾鏡,我們看到在界線消融之下,佛吉爾走入了他自己的最後一扇門:「日日夜夜」

raw-image
raw-image

他坐入了那個為他保留已久的座位,彷彿走進了畫中,成為了這部電影的畫中人。

與片頭用餐的他相較,他現在終於也具有內在的神秘性了。

raw-image

2018.05.1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孫婕的沙龍
5會員
2內容數
.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當您一旦愛上了精品,您就很難再將就庸俗。 給自己一個超越世俗的觀想,您在等畫、畫也在等您。 藝術指人們通過創作,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並以此來傳遞美感從而達到身心靈之昇華。 也因此無法讓人感到身心靈之昇華者,在此皆不稱之為藝術。 而人們之藝術創作最常見為視覺與聽覺,但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在
Thumbnail
當您一旦愛上了精品,您就很難再將就庸俗。 給自己一個超越世俗的觀想,您在等畫、畫也在等您。 藝術指人們通過創作,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並以此來傳遞美感從而達到身心靈之昇華。 也因此無法讓人感到身心靈之昇華者,在此皆不稱之為藝術。 而人們之藝術創作最常見為視覺與聽覺,但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在
Thumbnail
#小獸吃書 「當我們可以大方談論性與關係的多元時,這便是一種自由的象徵了。」 近期有來過小獸或有關注我們限時動態的讀者應該有注意到我們將一系列的漫畫陳列出來,除了日本的漫畫外,還有很多台灣創作者繪製的漫畫。台漫的品質在這幾年的成長是飛躍式的快速,不僅繪畫風格多元又精緻,故事題材也都富有深度,常常讓人
Thumbnail
#小獸吃書 「當我們可以大方談論性與關係的多元時,這便是一種自由的象徵了。」 近期有來過小獸或有關注我們限時動態的讀者應該有注意到我們將一系列的漫畫陳列出來,除了日本的漫畫外,還有很多台灣創作者繪製的漫畫。台漫的品質在這幾年的成長是飛躍式的快速,不僅繪畫風格多元又精緻,故事題材也都富有深度,常常讓人
Thumbnail
看到那些美圖背後付出的努力,反而覺得創作者是為了療癒、滿足欲望等需求而存在,是偉大的存在,如果沒有他們的作品來撫慰現實世界的自己,也是某方面的世界毀滅了。 因此我改變了想法:我想畫出自己喜歡、大家也喜歡的作品。
Thumbnail
看到那些美圖背後付出的努力,反而覺得創作者是為了療癒、滿足欲望等需求而存在,是偉大的存在,如果沒有他們的作品來撫慰現實世界的自己,也是某方面的世界毀滅了。 因此我改變了想法:我想畫出自己喜歡、大家也喜歡的作品。
Thumbnail
你知道看一幅畫光是佇立在它的面前,是看不到真正的它嗎? 這次非常感謝岱良的邀請再次來到奇美博物館, 正所謂欣賞藝術要有獨特的視角。 但欣賞一幅畫的前提是,必須先找到那一個踏進畫家領域的視角 因為畫作上的顏料堆疊與光影的交織以及畫家在當年繪畫的觸感, 使得每一幅畫作都有屬於它專屬的視角。
Thumbnail
你知道看一幅畫光是佇立在它的面前,是看不到真正的它嗎? 這次非常感謝岱良的邀請再次來到奇美博物館, 正所謂欣賞藝術要有獨特的視角。 但欣賞一幅畫的前提是,必須先找到那一個踏進畫家領域的視角 因為畫作上的顏料堆疊與光影的交織以及畫家在當年繪畫的觸感, 使得每一幅畫作都有屬於它專屬的視角。
Thumbnail
描述社群媒體創作和現今同人女生態的漫畫《我跌的坑中神確實存在》是一部讓人簡單易懂如今的網路小說創作者樣貌。故事以在同人二創市場中突然出現的天才寫手綾城展開,周遭許多憧憬、忌妒、嚮往、吃瓜群眾,對於她的作品帶來的衝擊,展開各自的同人創作旅程。
Thumbnail
描述社群媒體創作和現今同人女生態的漫畫《我跌的坑中神確實存在》是一部讓人簡單易懂如今的網路小說創作者樣貌。故事以在同人二創市場中突然出現的天才寫手綾城展開,周遭許多憧憬、忌妒、嚮往、吃瓜群眾,對於她的作品帶來的衝擊,展開各自的同人創作旅程。
Thumbnail
《寂寞拍賣師》(The best offer) 演的,是中國古代「畫中仙」故事的典型想像。 什麼是畫中仙呢?大家應該都聽過這樣的故事: 某書生得一畫卷,見畫中有一美人,日夜思慕,最終美人從畫中活了過來,或者書生走入畫中,展開一段奇遇。
Thumbnail
《寂寞拍賣師》(The best offer) 演的,是中國古代「畫中仙」故事的典型想像。 什麼是畫中仙呢?大家應該都聽過這樣的故事: 某書生得一畫卷,見畫中有一美人,日夜思慕,最終美人從畫中活了過來,或者書生走入畫中,展開一段奇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