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裡學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場本是淹水的煩心事,在社會學家的思索中,竟可以一篇篇的堆疊出所謂的物裡學。近來幾個事件,像是升等遭認定與博論高度重疊、得獎感言發表的自我膨脹,都讓作者顯得頗具爭議性。然而不影響他對於生活事物的觀察、和信手拈來大家理論的能力。
每一段爬梳的生活事件,其實就在身邊,但很多人常常沒能了解來龍去脈,也對於各樣的現象難以產生理論與經驗交織的觀察紀錄。順利的鏈結發展的脈絡,帶入哲學、社會學乃至人類學的視角,這是作者厲害的地方,即便有諸多專業內容,卻不難讀拗口。
此外,文字還相應的搭配照片,每一篇文字大約是2頁,搭配1-2頁的照片選,讓讀者除了文字以外,還能看看相關的照片,這種編排的方式在閱讀體驗上是挺舒服的,不會太密集,但又不至於鬆散到令人無法集中心神,可見作者整理的功夫再比泛論性的散文再高明些。
一共10個主題,從影像、聲音談到更日常的飲食、裝扮、居所然後再往外到行旅、秩序、解放、象徵、閱讀,組合了將近50篇的散文,讀起來其實挺暢快的,有一些習以為常的事物,有了脈絡之後,就顯得更立體、更與人產生關連。儘管這些脈絡很外國的。全球化的社會,外國的事物也早早進入生活的各個角落,包含詮釋和理解。交織著作者自己經驗的描繪,帶著一點時代感,隨時透漏年紀的物品,年輕一點的讀者,恐怕會有種逛博物館的感覺,心生這哪個年代的事物之感。
另一個看點是太多的事物起源都有著撲朔迷離的過去。每個人都爭相想要當那個發明者,但實際上商品化成了大家熟知的事物,又是另一回事。不得不說資本主義的手如影隨形的在生活中的每個角落,不普及化、大眾化,就可能遭人遺忘。新鮮的事物推陳出新得比什麼都快,只有發明的神話,依舊在人間流傳。
最不日常的大概就是抗議物件,取材自日常物品的抗議物件。舊物件的新挪用以及因應行動所生的物件,脫離了日常,但成為反抗的日常。社運的戰車上,高功率的發出各種聲音,乃至於雨傘革命摘取的雨傘避雨防曬的意象,這些日常撐開的是生活,是在不可為中找到新的意義。
另一個把品牌作為日常的MUJI素樸的設計讓許多文青趨之若鶩,設計品牌把設計提升到另一個層次,在視覺上不走譁眾取寵的路線,從簡單的風格,賣出了新的品味。最厲害的行銷大概就是把行銷的工作分配給他的消費者,讓文青風自己吹起來,撐著居高不下的價格。
讀起來最有感的應該是閱讀的章節,那些對書架、書籍、意外、分類,關於書、雜誌、雜誌書,都是喜歡看的人共有的經驗。而絕版品的價值,有時反應在價格上,有時則是在讀者心裡。總會有那麼一本你想要的,但卻已經洛陽紙貴,甚或無從入手的經典。至於村上的挪威的森林,看了書之後才知道封面有過這麼些種特殊的風情。
推薦給喜歡日常書寫的朋友,夾著些理論,但不難讀的風格,而且一篇一篇不必然相關的內容,讀起來沒壓力,也為自己增添一些不在專業範圍內的文藝氣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8會員
452內容數
講幹話是生活必須,除了拇指搭配我就爛微笑之外,還可以從新的角度,看待挫折,以及那些僥倖成功的人嘴裡吐出來的毒雞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讀一論:失意的物理學家打造影印機:切斯特.卡爾森人生的問題一個接一個,是上天要整你?還是上天要幫你? 切斯特.卡爾森(Chester F. Carlson)的祖父從瑞典移民來美國,生活窮困。卡爾森從八歲起,就要打工貼補家用... -追蹤、訂閱《郝廣才日日談》來閱讀全文,每天為你說一個故事。
Thumbnail
avatar
郝廣才
2021-07-08
【物裡學】每一個凝視物件的書寫,便是一次全新探訪自我的旅程。 「我們注視的從來,不只是事物的本身, 我們注視的,永遠是事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 這是一個細微的提問,存在於充斥萬物的天地循環, 那物與物之間,我們與物之間的關係什麼?
Thumbnail
avatar
FisHome
2021-05-08
第242話:新的物理學要出現了嗎?(Muon g-2實驗結果發佈)科學中的王者,人類科技文明的基石「物理學」,又出現裂縫了嗎?昨天(2021/04/07)美國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發佈了新聞,從對「渺子」這種基本粒子的磁性測定,與「幾乎已經一統江湖的物理理論:標準模型」,有顯著的誤差。
Thumbnail
avatar
超中二物理宅
2021-04-08
「亂世造夢學」7.2從量子物理學來理解關於造夢與夢想實現的關係講完心理學如何實現夢想,那我們就來聊聊從量子物理學的角度看待夢想實現這樣的事情,如果你對量子物理學有稍微研究的話,一定對於這個令人細思極恐的雙縫實驗有很深的感覺,因為從我們正常的物理世界當中是無法解釋雙縫實驗的實踐結果。  雙縫實驗是在19世紀初由英國物理學家托馬斯 楊 提出來的實驗,這個實驗一開始
Thumbnail
avatar
Dalson 劉虔瑋
2021-01-13
【只學一術】生命總是在流逝間創造-《茶杯裡的風暴》、《生命的物理學》從大學後再也沒碰過自然科目,現在大概國中程度的生物物理化學的常考公式我都背不出來了,但出了社會才又想從比較生活化的角度體會大自然的樂趣。這幾個月就在小說的縫隙間搭配著自然科普書看。看了《茶杯裡的風暴》、《生命的物理學》兩本書。儘管進入公式或過於認真的理論解說,我都幾乎投降,有時幾乎當翻閱說明書一樣,
Thumbnail
avatar
危雁
2020-07-25
天文物理學家霍金的運動彩券運將下班後的刺激人生 今天在台北大學側門巷道中,看到一家彩券行裡頭很多運將在玩運動彩券,他們每天開車很辛苦,但或許是生活太無聊了,每天都在狹窄的車體空間中待上十幾個小時,運動彩券的期待感、未知性,可以讓他們找到簡單的刺激。 為什麼不向教授看齊,去看書不是更好?...
avatar
Jackie Chien
2019-11-14
Ruwen Ogien《道德可以建立嗎?:在麵包香裡學哲學,法國最受歡迎的19堂道德實驗》自選推薦書 我們應當是什麼?應該如何過生活?或是面對兩難時,要怎抉擇。要解釋這應當真不簡單。 道德哲學分為三個層次: 應用倫理學(applied ethics):媒體上有關倫理道德的探討。 規範倫理學(normative ethics):探討何謂對錯的一般理論。 後設倫理學(meta-
Thumbnail
avatar
康康
2019-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