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的關係,孩子已經和我關在家裡50幾天。
正值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紀,卻必須被關在小小的房子裡。身為媽媽不免感到不捨,長輩三不五時的『關切』更是讓我的壓力倍增。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啊,我想。既然不能出門,那至少讓他待在家的這段時間,也能過得開心。於是我開始上網查詢各種能在家裡給孩子進行的活動。購入需要的道具,設計活動的內容、挑選能配合主題的繪本,甚至熬夜製作道具,滿心期待能和孩子邊玩邊學。
某天,我領著孩子來到桌前,桌上擺著我為他準備的活動,他開心地把玩著,小手隨意拿起我製作的道具,忽視了媽媽在旁的指導和提醒,自顧自地玩了起來。
『好吧,至少他有興趣,沒有照著我規劃的方向進行又如何呢?』
可能是被孩子的笑臉鼓勵,我開始越來越熱衷,也越來越期待孩子的表現;然而,孩子卻漸漸失去興趣。後面幾次的活動,他總是摸幾下就跑去做別的事,或是仍然不聽我的指引。我的耐心一點一滴地被磨盡,活動中也開始出現責備的聲音。
今天,我們玩顏料遊戲,孩子選了他喜歡的顏色,我幫他把顏料倒在碗中,拿出畫筆把顏料塗在他的手掌和腳掌上,他笑出聲音來。我想幫他蓋手印和腳印在紙張上,他卻只是來回地塗抹顏料在紙上。
『不要這樣子』我出聲阻止他,他似乎覺得無趣了,要我幫他擦掉手腳上的顏料,然後轉身就逃出房間。
被留在房間的我,情緒瞬間湧上來。
『我準備的活動,他為什麼都不喜歡』『比他小的孩子都能乖乖坐著完成一幅畫,為什麼我的孩子就是做不到』『我為什麼要花力氣準備這些呢?』各種負面想法佔滿了我的心頭,孩子在客廳玩耍的聲音越來越顯得刺耳,下一秒,我發現自己怒吼斥責了孩子。孩子在房外矇矇懂懂的,只阿阿的兩聲回應我。
一邊收拾東西,我慢慢地冷靜下來,才猛然驚覺,自己怎麼會變成這樣的媽媽。
因為我付出了心力,所以希望能從孩子身上得到反饋:當他沒達到我的期望,我就直衝著他發怒。孩子從頭到尾都是被動地接受我壓注在他身上的期待,他也許不喜歡畫畫,他也許現在只想看故事書,我卻只依照自己意願行動,而忽略了孩子的自主意識。
當他發展出自己的玩法時,我沒有給予鼓勵,反而制止他。回想起我當初的初衷,不就只是希望他玩得開心嗎?
知難行易,今天我紮紮實實地體認到了
孩子蹦蹦跳跳地又跑回房間,拿出他最愛的點讀筆翻開故事書,開心地唸出他最近新學的單字給我聽,認真地等待我的回應。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步調,反應不如其他人那又如何呢?欣賞孩子獨特的地方,那才是最重要的。
我抱了抱孩子,輕聲跟他道歉。他一如往常重複著我的尾音,彷彿剛剛那段小插曲從沒發生過。
人們常說要陪伴孩子成長,也許,在育兒過程中,更需要成長的,反而是為人父母的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