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苞山步道
衝著299元一日遊,
報名了4/12荷苞山賞桐的行程。
多數旅遊團都是只在荷苞山桐花公園逛逛,
但雄獅的這一團是要走步道的,
荷苞山登山步道口有2處,
一處是慈龍宮旁一是地母廟,
遊覽車停在慈龍宮這側,
走全環線回停車處,
至少要兩個小時。
因為步道位於低海拔,
加上四月中旬天氣酷熱,
領隊建議大家走半環形路線,
腳力真的不好的人,
也可選擇只在荷苞山桐花公園附近活動。
一開始就是陡上的防滑水泥階梯,
前面的人放慢腳步就會造成塞車。
陸續有人開始靠邊站立休息,
也有人選擇往下撤退,
接下來彼此距離越拉越開。
0.2K後步道型態多元,
有枕木階、水泥階、木棧道、土石徑等,
位於雲林縣古坑鄉的荷苞山,
因外型神似含苞待放的荷花而得名,
這裡是日據時期的三大咖啡種植地之一,
故又被稱為咖啡山。
由於咖啡樹是半日照植物,
引進經濟作物油桐樹來遮蔭。
隨著時代變遷,
油桐樹的經濟價值不復存在,
但每年的四、五月,
油桐花綻放時,
雪白的花朵隨風搖曳美不勝收,
荷苞山也在桐花季成了觀光勝地,
今天公園就有桐花祭活動。
但實際走在步道上,
沿途林相多是雜木林與竹林,
其中穿插老相思樹林,
未見桐花紛飛的浪漫景象,
而是必須俯望公園方向,
才可見四月雪景象。
大約過了0.4K就來到山頂,
有顆編號272號的三等三角點基石及GBS控制點。
整個斗六市區一覽無遺,
還設置有標示出鳥瞰方向的地名。
步道每100公尺就設有一個哩程樁,
每隔200~300公尺設有一座觀景平台。
過了0.8K觀景台來到鞍部的四叉口,
領隊指引我們左叉下接149甲回桐花公園,
僅走完半程荷苞山登山步道。
羅布斯塔車站
接上149甲柏油路看到「筍寮」標示牌,
繼續走看到「羅布斯塔車站」,
這不是真的候車亭,
而是雲林縣的「微冊角落」計畫據點之一,
提供民眾閱讀與購書空間,
也是古坑鄉的第一個「微冊角落」。
創作者是荷苞社區理事長張茂秋,
他打造「羅布斯塔車站」基於兩個初衷,
一是懷念古早的荷苞村景象,
二是推動閱讀風氣。
荷苞村是通往草嶺、樟湖必經之地,
台西客運停駛後候車亭也拆除,
張茂秋是木工師傅,
利用廢棄木材打造一座小木屋涼亭,
這裡以前曾有綿延的稻田,
張茂秋以稻草墩代表紀念之。
緬懷候車亭取名「羅布斯塔車站」。
羅布斯塔是咖啡品種名,
村民稱這種大葉子品種咖啡樹為「大號仔」,
涼亭位址旁就是一整排的「大號仔」。
桐花公園
從羅布斯塔車站轉進桐花公園,
可見一日式白色建築,
命名為「咖啡歷史人文學院」,
裡頭展示多張咖啡相關老照片,
並有古坑咖啡歷史介紹。
我們從旁邊的無障礙坡道進入桐花公園。
環境設施整理得很清幽,
賞桐花、拍桐花適合全家一起出遊,
當地農家在提車場附近擺攤,
多樣農產品都讓聰嫂心動,
先買了香甜多汁的鳳梨下肚。
吆鬼街
中午在斗六「吆鬼街」停留,
斗六吆鬼街取「餓鬼」的台語諧音,
是一個有蓋子的夜市文化美食,
正式名稱是「雲林溪美食廣場」。
民國四十年左右斗六「吆鬼街」,
指的是中華路、中正路及公正街攤販,
民國83年市公所利用雲林溪加蓋廣場,
輔導么鬼街的攤販移轉至廣場,
在這裡可以吃到斗六在地美食,
隨著更多族群融合和年輕人加入,
也有不同地區風味美食。
吆鬼小屋裡可供遊客休息但是透明的屋頂沒冷氣可是熱氣蒸騰啊!!
商店街透過總體營造的概念,
將「吆鬼」意象可愛活潑化,
讓美食街除了吃飽也有休閒的氛圍。
斗六新興宮
我們在蒐集媽祖護照紀念章,
事先查詢「新興宮」的位置,
可以利用午餐時間一併完成,
所以直接往太平老街方向前進。
新興宮創立於清嘉慶以前,
當時主祀神農大帝。
後來從湄洲來媽祖奉祀。
初步估算從清嘉慶元年(西元1796年)至今,
已有二百多年,
當地人稱為「斗六媽」。
現在的廟貌為1984年時重建,
結構以現代鋼筋水泥建築完成,
廟堂主建築位於二樓以上,
一樓則出租給商家當作店面。
廟堂主建築位於二樓以上, 一樓則出租給商家當作店面
太平老街
太平老街的建築呈現了多元化,
仿巴洛克、日式、閩南等風格,
磚拼、洗石子、剪粘、石雕、泥塑等裝飾,
讓人停駐逗留、目不暇給。
瞥見懷舊店鋪親切感油然而生。
交叉路口的聖玫瑰天主堂,
採用巴洛克式建築,
高大的穹窿堂頂成為其特色,
天主堂外牆的對聯:
「地堂久為初人閉
天路新憑聖子通」,
為清康熙皇帝之作,
于右任手書行草。
午餐往人多的名店「老街碗粿」,
吃蛋飯、碗粿和關東煮,
有媽媽味道的家常小吃,
聰嫂的媽媽很常炒這樣的蛋。
併桌的客人是常客,
他說以前更美味。
這就像我們對外地人評價彰化某些小吃,
不知是因為小時候少外食,
還是因為商家生意變好後,
大量生產後某些細節有差異。
貓咪小學堂
透中晝來到頂溪社區「屋頂上的貓」,
2014年寒假曾經跟著熱潮初訪,
經過多年再訪多了「貓咪小學」。
平日加上炎熱只有我們一部遊覽車,
停留時間夠讓大家盡情拍照。
聰嫂覺得彩繪社區背後的故事更感人。
頂溪社區協會理事長蘇坤福,
在92年時收養了一隻流浪貓「小咪」,
當時是母貓把小咪叼來蘇坤福家。
蘇坤福的兒子蘇聖傑非常喜愛小咪,
小咪車禍去世後,
蘇聖傑為了紀念小咪,
創作繪本「屋頂上的貓」,
用貓的眼睛高度看社區,
詮釋人與環境關係,
獲選雲林優良創作繪本。
蘇坤福早期曾以繪製廣告看板為工作,
在做社區營造時想到彩繪牆面改造社區。
而且以繪本「屋頂上的貓」為主題。
2013年10月社區申請社會勞動役來協助繪製,
喪偶處於人生谷底的田榮鈐,
因酒駕被罰社會勞動役來到社區,
彩繪作品帶來大量遊客,
可愛的貓療癒了遊客的心,
也讓田榮鈐的知名度打開,
更多社區、機關學校、企業,
付費延請他作畫,
他的身分也從「阿鈐」變成「田老師」。
田榮鈐的人生否極泰來,
還是奠基於繪畫的深厚底子。
自幼就喜歡畫畫勝過讀書,
國中畢業後到台北當電影看板學徒,
有耐心下苦工練習。
後來回到故鄉雲林虎尾,
接下四家戲院的電影看板工作,
一度案子多到畫不完。
他也以耐心和才華贏得美人芳心,
太太擁有修長的模特兒身材,
比他高約三十公分。
當年參加他們婚禮的賓客,
看到新娘比新郎高大許多,
都露出驚訝表情。
可惜好景不常,
電影看板被輸出海報取代,
他轉往幫布袋戲片場畫背景,
後來又轉做廣告看板。
對於太太跟著自己過苦日子的愧疚,
在41歲就突然心肌梗塞離世感到遺憾。
他因為彩繪而重新受到鼓舞,
體會到人生就是一個調色盤,
黑白還是彩色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希望天上的太太看到他振作起來了。
在頂溪彩繪村開心拍照的同時,
蘇坤福父子對「小咪」的紀念,
田榮鈐對的人生歷練體悟,
讓自己更珍惜當下與家人的相聚。
最後一站來到澄霖沉香味道森林館,
是以香氛為主題的觀光工廠。
觀光工廠的標準流程,
先導覽解說再自由參觀。
這裡有台版兼六園之稱,
有日式禪風及生態景觀池造景。
秋冬落羽松是拍照重點,
這次則適逢「泰國櫻花」花旗木盛開。
完成行程豐富多元但悠閒的一日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