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你不要!在捷運車廂搭訕戴口罩的人》給搭訕者、被搭訕者與旁觀者的實用指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搭捷運出門辦事,感受到一位黑衣男子炙熱的注視眼光。他在附近不斷徘徊,然後明明車廂位子一大堆,時中有說你沒在聽,這位老兄硬要坐在我旁邊。

坐在附近博愛座的另一位男子,可能默默觀察了這一切,偷偷做手勢示意我可以換位。事情發生很快,我也沒多想,立刻轉頭跟黑衣男說:「不好意思,我們應該要保持社交距離。請你坐到另一邊可以嗎?」

黑衣男換了位,3分鐘後又前來跟我說:「你知道哪裡可以認識身高172、漂漂亮亮這種款式的女生嗎?」

當下滿臉黑人問號,當我104人力銀行?「我不知道啊。」我回。沒話可說,他後來就先下車了。

約會神仙教母觀察筆記

一、給搭訕者

搭訕戴口罩的人是很危險的。臉罩了六成,你怎知道對方長怎樣?畢竟疫情期間,每個戴上口罩的路人都好正好帥,拉下口罩就還好,欸,綜藝摔。

台詞要選好。「可以跟你加line嗎?」「可以認識你嗎?」當第一句台詞,非常容易讓對方產生戒心。最安全台詞,是從對方的衣著裝扮或周遭環境事物入手:「欸你口罩好特別耶,想請問一下是哪裡買的?」再往下延伸話題。

如果感覺對方跟你相談甚歡,才詢問後續聯絡方式,可以善用這個句型:「我想再多跟你聊OO這個話題(例如剛對話中提及的書籍或運動),方便跟你加個社群軟體嗎?」當然,若感覺對方眼神不妙,快要把你當成電車癡漢或車廂怪女,就盡快禮貌結束話題吧。

不說搭訕異性,藉由細心觀察,再真心稱讚對方新髮型、口罩、衣著或配件,這些台詞讓我在電梯遇到不熟同事時,總是能安然度過3分鐘不尬聊(超重要!)

二、給被搭訕者

如果不想有進一步認識,不要太直接激怒對方:「你要不要先照照鏡子?」「如果你是孔劉,我會答應你。」母湯安捏,這樣太激烈。

請用誠懇、堅定的語氣婉拒,例如:「不好意思,我不方便透露聯絡方式。」「我不認識你,不方便告訴你我家在哪裡。」(我真的有遇過劈頭問我家住哪的陌生人,還以為遇到查戶口。)

三、給旁觀者

如果不僅是單純搭訕,已經演變到死纏爛打的性騷擾,希望我們若有一天成為旁觀者,都能具備挺身而出的勇氣。無論是不動聲色的暗地解圍,或者出面仗義執言,都能即時讓被騷擾者知道,他獲得支持,也值得被尊重的對待。

剛好最近看到這則新聞覺得很棒,跟大家分享》女客被騷擾 調酒師機警遞「紙條」解困獲贊

raw-image

好,來到故事的結尾。我努力壓抑住身為約會神仙教母的雞婆天職,不然實在很想衝上去向黑衣男介紹哪些交友軟體好用,以及推薦他我最近的田野調查讀物《哈佛✕Google行為科學家的脫單指南》。我畫了一堆重點,大膽預言這本即將成為單身者每人必備的聖經!啃食完書再跟大家分享。

誰搭訕誰,誰嚇誰,還不知道呢。

祝福各位施主都能在交友界,脫離苦海,登上彼岸。歡迎加入人間田野觀察家臉書粉絲團,有讚有保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間田野觀察家的沙龍
231會員
74內容數
一位交友達人的田野調查研究。包括交友最新趨勢、數據調查、社交訊息術、約會行為觀察、影視讀物推薦等。祝福各位施主都能在交友界,脫離苦海,登上彼岸。
2023/04/22
遇到沒興趣繼續認識的對象,你都已讀不回裝死嗎?其實,你可以選擇更好的方法。聊到一半就消失,或被消失,兩者其實都不會舒服。前者如果有良心,會感到罪惡;後者則不斷質疑自己,到底做錯什麼?是我不夠好嗎?以為消失式分手是容易的道路,其實不然。
Thumbnail
2023/04/22
遇到沒興趣繼續認識的對象,你都已讀不回裝死嗎?其實,你可以選擇更好的方法。聊到一半就消失,或被消失,兩者其實都不會舒服。前者如果有良心,會感到罪惡;後者則不斷質疑自己,到底做錯什麼?是我不夠好嗎?以為消失式分手是容易的道路,其實不然。
Thumbnail
2023/01/26
推薦一部年節追劇Netflix《國際禮儀指南》,我很喜歡。原先以為是教條式禮儀,把參加者套入社會條條框框,結果根本勵志故事。在禮儀指南背後,談的是自我價值——你怎麼挖掘更多自我,接納、認同與展現最好的自己?
Thumbnail
2023/01/26
推薦一部年節追劇Netflix《國際禮儀指南》,我很喜歡。原先以為是教條式禮儀,把參加者套入社會條條框框,結果根本勵志故事。在禮儀指南背後,談的是自我價值——你怎麼挖掘更多自我,接納、認同與展現最好的自己?
Thumbnail
2022/09/11
這是一篇寫給異男的約會指南。怎麼展開邀約?如何挑選地點?約會完,如何延續或收尾?先聲明,我認為約會不一定非由男性先發出邀請,且規劃約會的責任與金錢應由參加者一起分攤。然而不可否認的,社會主流期待多由男性主動發起第一場約會,所以這篇先寫給異男,希望大家都能展開一場順利、愉快的約會。
Thumbnail
2022/09/11
這是一篇寫給異男的約會指南。怎麼展開邀約?如何挑選地點?約會完,如何延續或收尾?先聲明,我認為約會不一定非由男性先發出邀請,且規劃約會的責任與金錢應由參加者一起分攤。然而不可否認的,社會主流期待多由男性主動發起第一場約會,所以這篇先寫給異男,希望大家都能展開一場順利、愉快的約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故事發生大概在半年前,每天早上在上班的捷運路途上,都會遇到同一個男生跟我搭同一個路線...
Thumbnail
故事發生大概在半年前,每天早上在上班的捷運路途上,都會遇到同一個男生跟我搭同一個路線...
Thumbnail
和白珈葉開始親近的契機始於一場意外。 那一天,因不明原因大量鄰里慘遭停電的關係,恰好又逢正熱的時候,我只好外出尋找有空調的公眾場所。 最初去的是附近的便利商店。 那個地方不只有冷氣,而且覓食又方便,是很多人最佳的暫時棲息地,當然,那只是我一廂情願的想法。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容我娓娓道來。
Thumbnail
和白珈葉開始親近的契機始於一場意外。 那一天,因不明原因大量鄰里慘遭停電的關係,恰好又逢正熱的時候,我只好外出尋找有空調的公眾場所。 最初去的是附近的便利商店。 那個地方不只有冷氣,而且覓食又方便,是很多人最佳的暫時棲息地,當然,那只是我一廂情願的想法。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容我娓娓道來。
Thumbnail
捷運上的每一個人,都是你的陌生人。男子找到一個位置站定後,便閉上了眼睛。乍看像是因疲倦在休息,男子卻會在每一站到站前後睜開眼睛,確認是否會擋到其他乘客的動線,若有人需要進出,他會依著人群的流動,嘗試輕巧移動到下一個舒適的站位。
Thumbnail
捷運上的每一個人,都是你的陌生人。男子找到一個位置站定後,便閉上了眼睛。乍看像是因疲倦在休息,男子卻會在每一站到站前後睜開眼睛,確認是否會擋到其他乘客的動線,若有人需要進出,他會依著人群的流動,嘗試輕巧移動到下一個舒適的站位。
Thumbnail
在台灣提到「搭訕」兩個字,普遍印象都不是太好,負面評價來自於對搭訕行為背後目的不被認同。 「只要是走在路上來搭訕的,即便當下為了脫身而給了電話,後續我一定都不會搭理對方」,曾有位外型姣好的女性朋友如此斬釘截鐵地說。 「那他也只是因為我的外表來搭訕我而已,這我沒辦法接受」 當然,也包含性。
Thumbnail
在台灣提到「搭訕」兩個字,普遍印象都不是太好,負面評價來自於對搭訕行為背後目的不被認同。 「只要是走在路上來搭訕的,即便當下為了脫身而給了電話,後續我一定都不會搭理對方」,曾有位外型姣好的女性朋友如此斬釘截鐵地說。 「那他也只是因為我的外表來搭訕我而已,這我沒辦法接受」 當然,也包含性。
Thumbnail
上週三,我加班到晚上。在搭乘捷運返家的路上,當捷運停靠在某一站,有一個陌生男子坐在我對面。他體型瘦瘦高高的,頭髮微中分,雙眸挺大的,戴著防疫護目鏡。因為戴著口罩,所以無法看到全貌,但從他露出的顏面部分來判斷,約莫有四十多、五十歲。
Thumbnail
上週三,我加班到晚上。在搭乘捷運返家的路上,當捷運停靠在某一站,有一個陌生男子坐在我對面。他體型瘦瘦高高的,頭髮微中分,雙眸挺大的,戴著防疫護目鏡。因為戴著口罩,所以無法看到全貌,但從他露出的顏面部分來判斷,約莫有四十多、五十歲。
Thumbnail
搭訕戴口罩的人是很危險的。臉罩了六成,你怎知道對方長怎樣?畢竟疫情期間,每個戴上口罩的路人都好正好帥,拉下口罩就還好,欸,綜藝摔。搭訕台詞要選好。「可以跟你加line嗎?」「可以認識你嗎?」當第一句台詞,非常容易讓對方產生戒心。最安全台詞,是從對方的衣著裝扮或周遭環境事物入手,再往下延伸話題。
Thumbnail
搭訕戴口罩的人是很危險的。臉罩了六成,你怎知道對方長怎樣?畢竟疫情期間,每個戴上口罩的路人都好正好帥,拉下口罩就還好,欸,綜藝摔。搭訕台詞要選好。「可以跟你加line嗎?」「可以認識你嗎?」當第一句台詞,非常容易讓對方產生戒心。最安全台詞,是從對方的衣著裝扮或周遭環境事物入手,再往下延伸話題。
Thumbnail
瑞典疫情持續延燒,身為台灣人的心理抗戰也越演越烈。語言障礙、文化差異的衝擊接踵而來。然而,漸漸的,我突然好像比較了解瑞典政府所謂「佛系防疫」守護的是什麼了。那尊重人性、信任人民的方向,雖然看似無用,但也守住了一些價值,一些喘息的空間……
Thumbnail
瑞典疫情持續延燒,身為台灣人的心理抗戰也越演越烈。語言障礙、文化差異的衝擊接踵而來。然而,漸漸的,我突然好像比較了解瑞典政府所謂「佛系防疫」守護的是什麼了。那尊重人性、信任人民的方向,雖然看似無用,但也守住了一些價值,一些喘息的空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