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議題|北極熊真的要沒有家了!科學家警告:全球暖化在加速,未來夏天北極將看不到冰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全球暖化持續加劇,各地科學家都在警告,不僅是地球越來越吸熱,就連北極的冰層都加速融化,全球氣候可能面臨無法逆轉的「臨界點」。科學家表示,許多氣候災難已無法避免,但仍須控制住災難擴大的範圍,敦促各國政府採取更嚴格的氣候應變措施,提供更具體的氣候行動計畫。

NASA:地球吸收的熱能愈來愈多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 NASA 與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 NOAA 的共同研究報告指出,地球目前的吸熱與散熱能量差距,與 2005 年相比增加了一倍,加速了地球暖化的趨勢。
全球氣候是由地球吸熱與散熱的能量平衡所決定,太陽提供地球地表與大氣能量,而地球則會向宇宙發射紅外線輻射,進而散熱。若地球吸收的熱量與散發的熱量差距為正,代表地球中的能量增加,造成全球溫度上升。而最新的研究發現,在 2005-2019 年之間,這個差距變成 2 倍
大氣層一年吸收的能量(橘線)與地球氣候系統吸收的能量(藍線)比較折線圖(圖片來源:NASA/Tim Marvel)
NASA 與 NOAA 將研究結果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中,表示在 2005 年,地球平均每平方公尺會吸收的熱能為 240 瓦特,散失的熱能為 239.5 瓦特,差距為 0.5 瓦特。而在 2019 年,兩者差距已接近 1 瓦特。NOAA 太平洋實驗室 PMEL 的海洋學家 Gregory Johnson 表示全球 1 瓦特的差距相當嚴重,「相當於每秒鐘引爆四顆廣島原子彈,或是地球上所有人同時使用 20 個電熱水壺」
這項研究由 NASA 與 NOAA 共同發表,兩者分別從地球大氣與海洋的數據進行判讀,發現兩者都有相同的趨勢,並且顯示出地球增溫的速度前所未見。

是什麼造成增溫?

報告指出,會造成吸熱、散熱差距變大的原因相當複雜。二氧化碳、甲烷等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的增加,留住越來越多本應散發出去的熱能;而這些熱能也產生接下來的連環效應:積雪和冰川融化、雲變少,造成反射的太陽輻射量減少;而大氣中的水蒸氣增加,則造成大氣吸收更多長波段的熱能。
在散熱減少、吸熱增加的狀況下,地球增溫越來越快。

暖化速度加快,北極將迎「無冰夏季」

人們提到全球暖化最容易先想到南北極的冰山,但南北極不同的是,南極是大陸,而北極是海冰。南極與格陵蘭、全球的高山冰川較類似,冰川融化會受到地形攔截,過一段時間才會流入海裡,威脅全球沿岸地區;但北極海不同,冰山一開始就在海裡,所以融化也不會造成海平面上升,但卻會更深地影響海洋的溫度調節機制,因此觀察北極冰層變薄的狀況也相當重要。最新研究便指出,北極冰層正在以超乎預期的速度融化——是科學家預估融化速度的兩倍
延伸閱讀:冰川加速消融,就算達成氣候目標 2050 年地球還是會失去 10% 冰川
英國倫敦大學的科學家最新計算出了北極冰融化速度,比原本預估的速度還要快 70-100%,幾乎快一倍。根據研究人員指出,海冰的厚度是相當重要的指標,因為冰層可以當作大氣與海洋之間的「隔熱毯」,可以在冬天時阻止海洋讓大氣變暖、在夏天保護海洋受陽光照射。「厚厚的海冰可將太陽光反射出地球,讓較少的太陽輻射到達較深的海水層——失去海冰代表海洋會吸收更多太陽輻射的熱能,導致全球暖化更加快速」,研究人員說明。
圖片來源:Photo by Cassie Matias on Unsplash

史上最大北極考察團警告:我們可能是「還看得到夏天北極冰山的最後一代」

史上最大的北極考察團在 2020 年 10 月結束考察,考察團隊長 Markus Rex 帶領 300 位來自 20 國的研究人員,在北極地區進行了 389 天的考察。日前他們發表了研究成果,警告北極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內迎接「無冰夏季」。
Rex 指出,北極冰層在 2020 年春季消退的速度是「有紀錄以來最快」,並且在夏天時海冰的擴散範圍則只有過去的一半;此外,冰層的厚度也只有 1890 年代紀錄的一半,冰層的溫度則是比當時期高出 10 度。專門研究海冰物理學的 Stefanie Arndt 表示,「我們很有可能是在夏天還看得到北極冰山的最後一代,這相當令人沈痛」。
北極冰的融化,對北極熊、海豹等各種北極生物的棲地造成嚴重威脅,而缺少冰層的保護也使得海洋溫度上升,進而導致未來將會有更強烈的颶風、颱風等極端天氣與海洋異常高溫,嚴重危害沿海地帶社區以及全球海洋的生物多樣性。
研究報告最後也提到,我們尚未能確定氣候措施還來不來得及拯救北極的海冰,或是已經抵達「無法挽回的臨界點」。科學家呼籲各界,應儘速採取行動阻止暖化。
參考資料
NASA》Joint NASA, NOAA Study Finds Earth’s Energy Imbalance Has Doubled
The Washington Post》Opinion: The Arctic’s ice is thinning faster than expected. It’s an ominous sign.
聯合報》暖化加劇 NASA研究:地球吸熱能量愈來愈強
The Washington Post》Earth is now trapping an ‘unprecedented’ amount of heat, NASA says
Aljazeera》Global warming may have already passed irreversible tipping point
聯合報》北極將迎無冰夏季 越不可逆臨界點
(首圖來源:Photo by Hans-Jurgen Mager on Unsplash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會員
11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住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坊間許多營養健康食品、藥膳補品常常強調能幫助「增強免疫力」,但免疫力越強,對身體真的就越好嗎?從現代免疫學的觀點,如果隨意「加強」免疫力,長期下來有可能不小心矯枉過正,反而誘發免疫細胞過度活化,攻擊自身的正常細胞組織! 免疫力,是人體排除外來異物的自我防禦機制 根據現代免疫學,免疫力被定義為:人體
有鑒於年輕學子對於環保愛地球的意識缺乏,本住愛地球學院與線上美語學習平台 OiKID 合作,打造出全台第一個提倡「環境永續」的線上英文教學平台,課程預計於今年 7 月 7 日上線,讓孩子在學英文的同時也能愛地球。 環境永續教材缺乏,新生代對氣候變遷議題無感 綠色和平組織過去曾針對全台各縣市高中教師
台灣身為珍珠奶茶的發明地,多數人都很喜歡買一杯手搖杯邊走邊喝,尤其近年來夏天越來越熱,隨手一杯手搖飲更是消暑好選擇。然而,手搖杯的普及也使得飲料的飲料杯、吸管這些一次性塑膠產品用量越來越大,造成更嚴重的塑膠污染。 在飲料需求不減反升的狀況下,如何在手搖飲品上塑膠垃圾減量呢? 手搖杯、超商咖啡需求大
睡不著就吃安眠藥、經痛就吃止痛藥、焦慮就吃抗焦慮的藥…這些症狀似乎當下得到了緩解,從西醫思維來看,目的也確實達成——身體哪裡疼痛,就先解除那裡的疼痛。西醫的藥品多用於「抑制症狀」,卻無法有效根除病因。當然,這些治標不治本的「速效藥」所伴隨的副作用更不在話下。儘管如此,對於急症的處理,西醫藥品可以說
近年來,綠色生活當道,環保潮流也吹到飲食生活上,越來越多人開始追求環境友善的飲食選擇。由於肉牛、肉豬等動物在養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甲烷等溫室氣體,因此越來越多人就開始尋找可以替代動物肉的「替代肉」。 根據瑞信研究院日前的研究報告《全球糧食體系:探索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全球糧食總產量有 3 成以上被
七大工業國集團(G7)在 6 月 11 日結束 G7 峰會,會上討論到 COVID-19 疫苗、疫源調查、台海局勢、新疆與香港人權議題、經濟振興措施、全球最低企業稅率、與俄羅斯的關係等;其中,G7 峰會也討論到了氣候變遷問題。 G7 集團由美國、日本、英國、加拿大、德國、法國、義大利組成,近日在環
坊間許多營養健康食品、藥膳補品常常強調能幫助「增強免疫力」,但免疫力越強,對身體真的就越好嗎?從現代免疫學的觀點,如果隨意「加強」免疫力,長期下來有可能不小心矯枉過正,反而誘發免疫細胞過度活化,攻擊自身的正常細胞組織! 免疫力,是人體排除外來異物的自我防禦機制 根據現代免疫學,免疫力被定義為:人體
有鑒於年輕學子對於環保愛地球的意識缺乏,本住愛地球學院與線上美語學習平台 OiKID 合作,打造出全台第一個提倡「環境永續」的線上英文教學平台,課程預計於今年 7 月 7 日上線,讓孩子在學英文的同時也能愛地球。 環境永續教材缺乏,新生代對氣候變遷議題無感 綠色和平組織過去曾針對全台各縣市高中教師
台灣身為珍珠奶茶的發明地,多數人都很喜歡買一杯手搖杯邊走邊喝,尤其近年來夏天越來越熱,隨手一杯手搖飲更是消暑好選擇。然而,手搖杯的普及也使得飲料的飲料杯、吸管這些一次性塑膠產品用量越來越大,造成更嚴重的塑膠污染。 在飲料需求不減反升的狀況下,如何在手搖飲品上塑膠垃圾減量呢? 手搖杯、超商咖啡需求大
睡不著就吃安眠藥、經痛就吃止痛藥、焦慮就吃抗焦慮的藥…這些症狀似乎當下得到了緩解,從西醫思維來看,目的也確實達成——身體哪裡疼痛,就先解除那裡的疼痛。西醫的藥品多用於「抑制症狀」,卻無法有效根除病因。當然,這些治標不治本的「速效藥」所伴隨的副作用更不在話下。儘管如此,對於急症的處理,西醫藥品可以說
近年來,綠色生活當道,環保潮流也吹到飲食生活上,越來越多人開始追求環境友善的飲食選擇。由於肉牛、肉豬等動物在養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甲烷等溫室氣體,因此越來越多人就開始尋找可以替代動物肉的「替代肉」。 根據瑞信研究院日前的研究報告《全球糧食體系:探索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全球糧食總產量有 3 成以上被
七大工業國集團(G7)在 6 月 11 日結束 G7 峰會,會上討論到 COVID-19 疫苗、疫源調查、台海局勢、新疆與香港人權議題、經濟振興措施、全球最低企業稅率、與俄羅斯的關係等;其中,G7 峰會也討論到了氣候變遷問題。 G7 集團由美國、日本、英國、加拿大、德國、法國、義大利組成,近日在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目前全球北極熊數量約26000隻 全球氣溫上升,北極暖化速度超過全球平均水平。導致海冰減少、融化,隨著北極變得更加潮濕,降水模式也發生變化,從以往雪轉為雨。這不僅加速冰層融化,也影響當地生態系統。 北極熊生存依賴海冰,全球暖化導致海冰面積持續減少,北極熊面臨捕獵困難、棲息地喪失風險。
Thumbnail
過去12個月,海平面均溫圖已超出1.5°C的警示門檻。示意圖。infinityharmony7 by pixabay 今年夏天特別燠熱難耐,美國NASA與歐洲哥白尼氣候變遷觀測組織(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 C3S)報導,過去12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再
  這是存在問題,但是是在整體人類的尺度。雖然對於每一個個別的人來說,除了電費會高一些之外,開冷氣不是什麼代價高昂的事情。但從整體人類的角度來說,這其實是件有些驚人的事情:我們在大規模的改變局部溫度,且為了維持這種相對適宜人類生存的溫度,我們每天都消耗掉大量的能源。
Thumbnail
你是否感覺到最近的天氣愈來愈熱,自2023年6月起,13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1.64°C,超過《巴黎協定》1.5°C上限。根據全球經濟論壇《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未來十年的十大風險議題,前四名都是環境風險相關的範疇,分別為:極端天氣事件。地球系統發生重大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
由每年的會議可以看出,趨勢是一年比一年快速急迫,方針從消極減少碳排轉移到積極使用再生能源與碳捕捉,甚至因為氣候災害這座冰山已越來越難避開,也下令全人類要做好撞上冰山的準備(氣候末日因應之道),這些方針會以國家->政府->企業->個人的方式影響到我們生活,每一個歷史決策都影響著人類的未來航道。
Thumbnail
目前地球人類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從而使地球環境推向數百萬年首見的高溫,並且也對生態系統產生長遠的影響。不過就現在碳排放的程度,雖然在未來部分區域可能因為嚴重的溫室效應而不再適合生物生存,但是大部分區域依然是適合居住的。 而隨著太陽越來越老,其體積會越來越大,最終在數十億年之後成為紅巨星並吞噬地球。在
Thumbnail
南極之行 Day4 至 Day6 ,穿越南極圈,並在南極圈以南的阿德利島及周邊巡航,看見壯麗的冰山及可愛的企鵝及海豹。
Thumbnail
本書深入探討氣候變遷所引發的恐懼文化,並揭示環保觀念中的迷思和誤區,包括原來北極熊的減少的真相!
Thumbnail
前陣子每天都會收到冰島火山的快訊,近日終於緩和下來,岩漿與冰雪的紅白大對抗,暫時由冰雪略勝一籌。在台灣,相信大家今日也有感受到,比冰島高 10 度的惡寒。想像一下,這一檔寒流,若無預警地持續超過一年半,會是什麼狀況?那或許就是諸神命運 (Ragnarök) 的序曲。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目前全球北極熊數量約26000隻 全球氣溫上升,北極暖化速度超過全球平均水平。導致海冰減少、融化,隨著北極變得更加潮濕,降水模式也發生變化,從以往雪轉為雨。這不僅加速冰層融化,也影響當地生態系統。 北極熊生存依賴海冰,全球暖化導致海冰面積持續減少,北極熊面臨捕獵困難、棲息地喪失風險。
Thumbnail
過去12個月,海平面均溫圖已超出1.5°C的警示門檻。示意圖。infinityharmony7 by pixabay 今年夏天特別燠熱難耐,美國NASA與歐洲哥白尼氣候變遷觀測組織(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 C3S)報導,過去12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再
  這是存在問題,但是是在整體人類的尺度。雖然對於每一個個別的人來說,除了電費會高一些之外,開冷氣不是什麼代價高昂的事情。但從整體人類的角度來說,這其實是件有些驚人的事情:我們在大規模的改變局部溫度,且為了維持這種相對適宜人類生存的溫度,我們每天都消耗掉大量的能源。
Thumbnail
你是否感覺到最近的天氣愈來愈熱,自2023年6月起,13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1.64°C,超過《巴黎協定》1.5°C上限。根據全球經濟論壇《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未來十年的十大風險議題,前四名都是環境風險相關的範疇,分別為:極端天氣事件。地球系統發生重大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
由每年的會議可以看出,趨勢是一年比一年快速急迫,方針從消極減少碳排轉移到積極使用再生能源與碳捕捉,甚至因為氣候災害這座冰山已越來越難避開,也下令全人類要做好撞上冰山的準備(氣候末日因應之道),這些方針會以國家->政府->企業->個人的方式影響到我們生活,每一個歷史決策都影響著人類的未來航道。
Thumbnail
目前地球人類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從而使地球環境推向數百萬年首見的高溫,並且也對生態系統產生長遠的影響。不過就現在碳排放的程度,雖然在未來部分區域可能因為嚴重的溫室效應而不再適合生物生存,但是大部分區域依然是適合居住的。 而隨著太陽越來越老,其體積會越來越大,最終在數十億年之後成為紅巨星並吞噬地球。在
Thumbnail
南極之行 Day4 至 Day6 ,穿越南極圈,並在南極圈以南的阿德利島及周邊巡航,看見壯麗的冰山及可愛的企鵝及海豹。
Thumbnail
本書深入探討氣候變遷所引發的恐懼文化,並揭示環保觀念中的迷思和誤區,包括原來北極熊的減少的真相!
Thumbnail
前陣子每天都會收到冰島火山的快訊,近日終於緩和下來,岩漿與冰雪的紅白大對抗,暫時由冰雪略勝一籌。在台灣,相信大家今日也有感受到,比冰島高 10 度的惡寒。想像一下,這一檔寒流,若無預警地持續超過一年半,會是什麼狀況?那或許就是諸神命運 (Ragnarök) 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