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危機(6):何時踩到臨界點?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Photo by Rachel Jarboe on Unsplash.com
許多研究都已指出,倘若不積極控制排碳量,我們的世界可能會變成什麼樣。單論氣溫,不同模型顯示了類似的預測結果:從現有條件來看,相較於1900年,2100年的平均溫度會高出攝氏3.5。相應於此,幾乎確定的是:
1.21世紀之內,海平面會上升18~60公分;
2.21世紀結束時,北冰洋夏季將沒有冰;
3.颱風的平均強度會明顯提高;
4.海洋將有明顯的酸化現象。
這乍看之下不容樂觀,但至少還在人類能夠預期與應對的範圍之內。有些學者指出,真正應該擔心的,是季風與洋流模式的轉變,甚至暖化的突然加速。這一旦發生,對於某些生態脆弱的地方,將是徹徹底底的災難,譬如有數篇研究報告指出,2050年將有兩億以上的氣候難民,被迫離開原有的家園。
滿多人會覺得,氣溫上升與負面影響的幅度大致成正比,不意外地,這導致了「既然傷害有限那努力成效也有限」的認知。然而,這忽略了環境系統有其臨界點,過了這條紅線,代表原先穩定且正常循環的系統,隨時會有崩潰風險。據此,傷害可能遠超想像,努力成效自然也可能遠超想像。
好比人類正常體溫是36度,燒到38度要多休息,燒到40度得看醫生,燒到42度就該求神拜佛了。42度就是人體系統的臨界點,放任不管的話,極高機率會造成大規模且不可回復的傷害。簡單講就是,早點發現早點治療,就可把重病或死亡風險降到最低。
醫學研究能夠告訴我們發燒的臨界點,但現今科學研究對於環境系統的臨界點在哪,似乎沒有一致共識。畢竟地球是第一次由於人類活動而燒得這麼嚴重(難怪有人說,對地球而言人類就是病毒),而且我們缺乏過往十萬百萬年間的氣候資訊。也就因為如此,該把排碳量控制在什麼程度,不同思路的結論會相差很大。
2018年,聯合國的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提出警告:相較於工業化之前,若地球暖化超過攝氏1.5度,就很可能突破臨界點,而現在暖化已經超過了攝氏1度。如果你把系統崩潰看成世界末日,而無論如何都該盡力避免的話,所謂的社會發展與文明進步就可先放一邊。如果你認為環境不至於崩潰到那種程度,就會想要計算出一個發展與減碳之間的平衡點。
當然,有人會說計算數字根本就極不精確,怎能拿這種東西來冒險?但另一方則會說,我們也可以把風險係數納入考量,或說取一個保險範圍。這看來又陷入了一個老爭議:是有計算總比沒計算好,還是沒法計算就乾脆亂計算?
此外,就算學者們達成共識,宣稱我們應盡一切努力節能減碳,什麼發展與進步先放一邊,很多人也不會同意。富裕國家通常比較願意這麼做(除了美國),畢竟他們碳排得更多,而且經濟發展已碰到天花板。但貧窮國家則必然抗議到底:為什麼你們能享受,我們就不能?
應該沒什麼人會公開主張,為了拯救地球,窮人就該繼續窮下去。如此看來,我們多少還是必須計算,如何在最大程度提昇全體人類生活品質的前提下,把排碳量降到最低,而且還得離臨界點越遠越好。
當然,地球科學的測量告訴我們,過去這七千年(差不多就是農耕史的長度),是十多萬年間氣候最為穩定的時期。或許人類終將面對環境系統的臨界點,排碳控制只是把時間往後延。
人們多少都有過「如果當初怎樣怎樣就好了」的想法。若將它套用在氣候變遷議題上,接下來的這幾十年,可能是我們扭轉未來的關鍵。
參考書目:《氣候賭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1會員
207內容數
用ChatGPT協助寫作,打造自家專屬的神隊友,提供標題、故事、對話、名言的好候選,蹦出未曾想過的好創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創作者要怎麼好好休息 + 避免工作過量?《黑貓創作報#4》午安,最近累不累? 這篇不是虛假的關心。而是《黑貓創作報》發行以來可能最重要的一篇。 是的,我們這篇講怎麼補充能量,也就是怎麼休息。
Thumbnail
avatar
黑貓老師
2024-06-29
防曬產品係數測試報告彙整(2024年)從2014年起,自己對於市售防曬產品的效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當時候發現不少產品的防曬係數其實標示是有問題的,像是原本應該是人體測試的SPF與PA數值,實際上沒有做,只用機器測試的數據來充當,但這兩者卻有很大的差異。像是防曬係數其實有強度、廣度與平均度三個面向需要一起判斷,但多數廠商並沒有完整標示
Thumbnail
avatar
邱品齊皮膚科醫師
2023-04-27
漫長夏天裡的冷氣團:<價崩:氣候危機與大明王朝的終結>讀後人類文明的發展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明朝的興衰一直是歷史爭論的焦點。缺乏準確控制氣候的力量使農業生產難以穩定,而大氣波動引發的災難,終結了明朝。氣候變遷對於人類文明而言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
Thumbnail
avatar
在南方的黃昏裡遇見夕陽
2024-06-14
用氣候風險(TCFD)化危機為轉機先瞭解 #淨資產就是資產減去債務 如果你的資產比債務多,那你的淨資產就是正值,反之亦然   #有形資產 包含投資、銀行帳戶、經紀帳戶、退休基金、房地產以及車子、首飾與收藏品等   #無形資產 包括商譽、品牌認知、智慧財產權、專利、商標與版權等   #有形債務呢? 指的是房貸、貸款
avatar
歐文松
2024-03-17
(1024上市)地球發燒了!「社會發生什麼事?氣候危機:一起拯救我們的地球」【社會發生什麼事?】系列第四彈 帶你思考什麼是「氣候危機」! 地球為什麼會變熱?對我們的生活又會有什麼影響呢? 家長不曉得如何解釋的社會議題,就讓本書來幫你!
Thumbnail
avatar
小角落文化
2023-10-26
氣候危機和政治當務之急:行動呼籲政治,即治理和決策的藝術,長期以來一直是社會的支柱。 它塑造國家的進程,影響個人的生活,並決定我們集體未來的軌跡。 然而,近年來,在技術進步、社會價值觀轉變以及對透明度和問責制日益增長的需求的推動下,政治發生了重大轉變。 當我們應對快速變化的世界的複雜性時,了解正在重塑政治格局的新興動態變得至關重要
Thumbnail
avatar
Mikayla Solly
2023-07-02
劍橋卓越績效中心 CEO 馬克·安德森:氣候變遷危機,個人、公司、國家都逃不了!6個 ESG 面向供你思考《The Icons》 採訪小組深入英國劍橋,拜訪與英國劍橋大學密切合作的夥伴顧問公司 「劍橋卓越績效中心(Cambridge Centre of Performance & Excellence)」CEO 馬克·安德森(Mark Anderson)
Thumbnail
avatar
《The Icons》艾肯氏國際名人誌
2023-06-26
改善氣候危機 台灣將徵收碳費還是碳稅?在這個節能減碳、環保意識抬頭的時代,常常會聽到「淨零」、「碳稅」、「碳費」…等等的專有名詞,但是您知道它們所代表的意思嗎?
Thumbnail
avatar
群創能源
2022-07-12
2022台東農莊生活隨筆(19):又一糧食危機的警訊──氣候異常!氣象人員指出,今年(2022)五月1日到18日,平均氣溫下探23.5度,為68年來最冷5月。 氣候的變化,務農的人能夠第一手感受到,因為氣候主宰作物的生長,影響作物生長的二大因素是:雨水多寡(溼度),氣溫高低(溫度)
Thumbnail
avatar
許惠珺
2022-06-13
升息背景追捧金融股?金融危機後的升息與景氣週期下的資產表現本文簡要說明在金融危機後,聯準會動向與各類資產表現,以及資產關注重點。 我們將升息期間,與幾個板塊做個期間對比,以及景氣週期的關注。
Thumbnail
avatar
珠蒂的美股筆記本
2022-01-11
【永續倡議】面對氣候危機,全球熱議的關鍵字之一就是「淨零」(2):環保不等於永續,永續意識不必當苦行僧!生活就是最好的意識實踐,永續生活強調的是可持續性的延續下去,所以如果某一件事執行起來很費力,它或許不是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模式。 不斷探索自己想過的生活、反思生命的意義,才是這趟永續列車最重要的價值所在。所以儘管你並沒有擁有或使用永續產品都沒關係,因為關心也是一種參與!
Thumbnail
avatar
予晞🌸
202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