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登山相關的漫畫,過往看的以日本漫畫為主,但今年台灣也推出了首部登山題材漫畫《超嶽:從心開始的巔峰之旅》,終於我們可以在漫畫中看見熟悉的台灣高山環境、閱讀專屬台灣的登山故事,現在只出了第一集,期待後續發展。先來介紹三部日本登山漫畫《神之山嶺》、《岳》、《山與食欲與我》。
《神之山嶺》改編自作家夢枕貘的小說《眾神的山嶺》,描述攝影師深町誠在一次失敗的聖母峰攀登計畫後,無意間在加德滿都街頭發現疑似傳奇登山家馬洛里(George Herbert Leigh Mallory)遺落的相機,追查被竊相機過程中遇見日本登山家羽生丈二,兩人命運就此交織在一起。關於性格和宿命如何影響攀登歷程、驚心動魄的故事,由谷口治郎用畫筆重新詮釋。台灣出版的谷口治郎遺作《光年之森》附錄裡,夢枕獏提到如果《眾神的山嶺》要改編漫畫版的話,希望是由谷口治郎來創作,剛好谷口治郎也十分喜歡這本小說,於是這套相互屬意的天作之合就誕生了。在看完這本小說後找了改編的電影來看,雖說製作團隊也十分認真考據,到了聖母峰基地營實地拍攝,但礙於電影時長的關係,耗時四年寫成、30萬字的原著要濃縮在兩個小時內把故事講完,實在很勉強。小說較大的篇幅是在放人物內心的轉折,這些電影沒辦法完整呈現,漫畫剛好取了折衷。
谷口治郎漫畫中的人物形象一向是很正統線條剛毅的男性,在對白的選取上也是簡潔不浪費台詞的,小說中對於攀登冒險的文字描述在漫畫中立體了起來,但又不像電影中過於真實的畫面,二次元一定程度地保留了讀者的想像空間。書中對於尼泊爾街景、當地人生活情景、喜馬拉雅山群峰相對位置的描繪很細膩寫實,可能因為作畫前去過尼泊爾考察,也可能來自於漫畫家出色的觀察力和畫功,山的壯闊可敬、可怕之處都展現在一格格分鏡中。
2020年底,漫畫《岳》在台灣終於出了第18集完結篇,超級樂觀開朗的高山搜救員島崎三步,帶著不死之身從尼泊爾平安歸來。個人擅自解讀這套漫畫的主題「救援本身就是一座高山」也在最後一集單行本被點出來了。相較於《眾神的山嶺》和《孤高之人》中性格執拗、不擅與人相處、只想獨自攻頂的主角,《岳》中的三步出現在山上的目標大多不是為了登頂,而是救人。山難搜救分秒必爭充滿了危險和未知數,三步找到驚惶自責的待援者時,總是微笑著對他們說「你很努力了」,安定了他們的心情,再找方法從危難中脫身。漫畫中對於警消搜救系統、山小屋經營者、直升機公司、遇難者親屬等圍繞著「日本山域」相關產業的人們也多有著墨。
在許多驚險的篇章中,我比較偏好關於登山者日常的描述。其中有一集三步在富士山遇到兩位爬山的婦人,他們走不動了正考慮要繼續往上走還是乾脆下山回家,坐在路邊休息的他們嘆氣道,自己沒資格登富士山,而且比起走起來崎嶇不平的富士山,還是比較喜歡遠觀起來很漂亮的富士山。這時三步說,當然是登上山頂比較好啊,因為「曾經登上的山,遠觀時會變得更加漂亮。」這段真實反映了我登富士山時的心情,走在火山地形光禿禿充滿石礫的山徑上,除了中途會看到旺季排隊上山的人龍,風景無太多可觀之處,比起在一些所謂觀看富士山絕佳角度的名所,真的會懷疑自己為什麼要來爬山?但是下山之後,無論從哪一個地方遠眺富士山時,都會想起那是曾經喘著氣一步一步踏上去、又一路滑一路摔下來的山啊。去過的「那座山」,在回憶濾鏡的烘托下,總是美的。
不爬山的人也很喜歡的《山與食欲與我》,絕對是會讓人越看越餓的一部漫畫,光看書名就知道重點在「吃」。在山上吃什麼是一大學問,該如何準備和烹飪,才能在資源不足、高海拔低沸點、不造成自然環境負擔的情況下,既補充營養和能量、又能兼顧美味,就是這部漫畫主角日日野鮎美追尋的目標。身為一名喜愛獨攀的上班族,最大的樂趣就是在山上享受美食,山下的日常也是逛超市看有什麼適合帶上山的食材。正好看到新奇有趣、水份少重量輕、易保存的食品,總想著這好適合帶上山當行動糧,得趕快和山友們分享,也是我一部分的日常。看這部分漫畫要小心把持住,否則很容易被推坑,像我就因此失心瘋買了Trangia Mess Tin煮飯神器便當盒,結果買來三年只在山上煮過一次飯……當然也像主角一樣嘗試過一些失敗的山料理,某一年去日本玩時還在書店發現《山與食欲與我》的食譜。不像前面幾部漫畫天生練武奇才、神一般的主角,這部漫畫裡平凡人對登山的思考、研究山食的實驗精神,實踐到我們的山旅中不難,是一部眼睛、心情、口腹之慾都可以被滿足的漫畫。
再來是幾本山題材的繪本。《聖母峰》挑了高度和知名度都最高的山來介紹,裡面有些你可能知道,大部分你應該不曾聽聞,所有關於聖母峰的豆知識冷知識,在不同國家、宗教、種族間的文化含義及傳說故事,在這本繪本中都可以找到。《大山先生,快讓開》作者是我很喜歡的法蘭切絲卡.桑娜(Francesca Sanna),書中小女孩一出場就天真無畏地跟大山嗆聲,這段擬人化人與山的關係,可以想作是「友誼」或「親子關係」,強弱形勢是會改變的,人會成長、或茁壯、會遠行看到不同的風景,不動如山的關係卻可以是歸處、是後盾。山不可能移動,除非你走向他; 山不可能有情緒,除非他想念你。許增巧的《和爸爸去爬山》,清淡素雅的畫風訴說著童年回憶,迷路也能遇見好風景,日常生活就是一場探險旅程。進到山裡是什麼感覺 ?西班牙雙人黃金組合卡門‧奇卡(Carmen Chica)和馬努葉爾‧馬爾索(Manuel Marsol)創作的繪本《山中》沒有任何文字描述,用最純粹的圖畫帶你進入一場奇幻的夢,彷彿踏入鳥居就進到神的領域一樣,山裡的結界會讓你產生各種形變,你像一滴墨漸漸融入油彩中,變成精怪、成為山的一部分,每次下了山,都不想從夢中醒來。
之前很意外得知有許多不喜歡爬山、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的朋友,也很喜歡閱讀這些漫畫和繪本,也許是沒時間或覺得自己體力不足,看書過過乾癮。後來也可以理解文字和圖像的魅力,可以帶領我們跳脫一成不變的日常,假裝自己去冒險或過上另一種無法想像的生活。但就像漫畫《岳》裡三步說的,實際走過的經驗更會美化風景,只因你曾身在此山中。去過尼泊爾更了解谷口治郎如何用畫筆帶我回到獨自旅行的時光; 在山上煮過東西才知道高海拔和疲累就是最高級的調味料。看了書覺得心癢癢嗎?找個天氣好的日子,上山走走吧。
發表於2021年4月《閱讀的島》vol.11 〈我所不知道關於山的一切——山、探險與生命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