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沃爾瑪與凱買特皆是主打便宜的零售連鎖企業,前者目前是產業龍頭,後者分別於 2002 與 2018 申請破產,最後落得下市收場,藉由財報來分析探究其兩者的經營狀況。
毛利率
下圖可以看到五年間,沃爾瑪大約維持在25%,而凱買特則下降了1%,這邊隱藏的含義可能為:
- 沃爾瑪的商品可以賣的比對手貴?
- 沃爾瑪進貨成本較對手低(議價能力更好)?
我們知道沃爾瑪的企業標語是《Save Money. Live Better.》,替客戶省錢是營運的主軸,所以不太可能是賣得比對手貴。
沃爾瑪是全球最大零售商,全球有超過11400間分店(數據來源為2021年報),所以認為是議價能力較競爭對手好。
營業費用率
沃爾瑪營業費用緩步增加,約佔營收在 20% 左右,凱買特則為 28~29% ,這邊代表凱買特有著較高的營運費用佔比,也許是員工薪資福利較高、行銷費用支出較高、存貨管理能力較差,或是積極展店等。
另外發現沃爾瑪從 2010 年起,持續進行電商轉型的計畫,2014 年左右開始正視電商轉型,於 2018 以 160 億美元(約 4800 億元新台幣)收購 Flipkart 77% 的股份,此為沃爾瑪電商之路上最大的一筆收購。
沃爾瑪 2010 年~2018 年的收購、投資概覽(轉自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8/10/09/walmart-chase-after-amazon/)
營業利益率
沃爾瑪營業支出連年緩慢增加,以 2021 年
結論來看,這段時間為電商轉型過程(此為猜測);凱買特的營運支出持續擴大,可能是為了搶奪零售業市佔,花大錢打廣告,或是存貨管理能力較差造成。
淨利率
沃爾瑪轉型電商過程連帶使得淨利逐年緩慢下降,凱買特 2017 年應該是有相當大的一筆業外損失,造成當年淨利大幅損失。
存貨周轉天數
沃爾瑪有著比對手凱買特快了一倍的銷貨速度,代表著消費者更喜歡(或更習慣)去沃爾瑪消費,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以下營運策略所帶來的:
- 天天都便宜
- 一站式購物
- 即時反應的存貨管理(運作效率)
深究存貨週轉天數遠遠贏過對手的原因,發現是沃爾瑪採用創新的《供應商管理庫存 模式(VMI)》,運作原理為將貨品信息與供貨商共享,讓供貨商依照前端商品銷售程度直接補貨,事後沃爾瑪再與供貨商定期結算,這大大縮減了供貨鏈的營運成本,加深與供貨商的合作關係,確保商品的即時補充(貨架上永遠不會空著),對雙方的銷售額都帶來提升。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
沃爾瑪維持著良好的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凱買特則有被拖欠款項的趨勢,這裡可以看出企業在此產業中的地位(沃爾瑪說話卡大聲)。
應付帳款週轉天數
可看出沃爾瑪應付帳款週轉天數持續增加,代表著對供貨商有較好的議價能力,凱買特則可能營運狀況不佳,供應商擔心拿不到貨款,持續縮短應付帳款週轉天數。
現金轉換循環
同為零售業,可看出沃爾瑪營運狀況遠遠比凱買特好,而且是持續變佳,凱買特則是營運每況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