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舉例了幾種投資方式可預期的報酬收入和期待的投資年數,但是否和你所聽聞的有一大段落差?
2018年的被動元件與風電類股行情、2020年的防疫類股飆漲、2021年人人搶當航海王、鋼鐵人…常在網路上看到有人隨便都能五倍十倍在賺不是嗎?要把本金翻十倍哪需要幾年?
不到一年就辦得到啦!
台股就有這麼多的暴賺機會了,美股以及2020至2021的加密貨幣與原物料,網路上好多大神現身說法,還有好心的大大分享進出場策略與「組隊刷寶」,為了把握行情和他們一起賺到流湯,趕快出手比較重要啦,勝過在那邊花費漫長的光陰去滾複利和磨練思考能力!
「這次的大行情擺明就是不一樣阿!」
「就是要買會噴的阿,全部身家加槓桿,還不跟上歐印(All-in)?」
或許不少人曾有如上述那樣的想法,在此解釋一下我的看法:
- 我從來沒說不該碰會飆會暴賺的標的。我自己也會操作,未使用槓桿下也實現過五倍以上的報酬率,知道資產市值暴漲是什麼感覺。當然,紙上富貴的感慨也不是沒經歷過(嘆)。
- 我認為被動投資與不同風格的主動投資都有適合的個人條件,如果你為了家庭和工作沒有多餘的時間研究投資,以被動收入為考量是穩健的方法;如果有多餘的時間也夠有野心,建議把不同的主動投資策略(選股標準、進出場依據等)都試一遍,但必須控制好本金大小與虧損程度。以我自身而言,是有意識地把本金和每筆交易金額都由小放大,只專注在台股上進行各種操作(大波段與加減碼策略、短線進出、融券放空、當沖、配對交易等)。
- 我認同美股有比較優異和多元的個股選擇沒錯,但有沒有比較好賺是一回事,所需的盤感和資訊解讀能力和台股並不一樣,因此同時操作必須加倍努力鑽研,而不是台股的交易和分析技巧就足以適用。
- 如果你有優秀而穩定的交易技巧,槓桿可以幫助你錦上添花,但純粹跟單買賣的人很可能不會有好結果。即便所追隨的大神夠正派,願意好好帶進帶出不會背地裡耍陰招,面對非預期虧損的時候你有把握大神說「停損」時跟著砍單嗎?會不會突然用「這位大神弱掉了不可信」、「該轉價值投資了」、「明天就漲回來了,現在殺出是笨蛋」來安慰自己,但最後讓自己愈陷愈深?大神說「忍一時虧損」時你承受得住嗎?你們的現金流狀態以及對方法的信心程度可是不一樣的。若虧損時砍單了卻發現日後標的行情直上雲霄,你會不會追悔買回(同時大神默默地獲利了結…)。因此還是老話一句:「終究沒有人可以好好地站在自身立場做思考,更何況自己對自己的認識也不一定充分。」
- 不論是投資者或是投資標的,總是在最順風滿帆的時候曝光度最高,也是在這個時候會讓你覺得遍地黃金,賺錢是彈指之間的事情,讓你淡化了大批困頓的投資者與弱勢標的的存在,這就是倖存者偏差。在資訊取得益發容易、自媒體益發興盛的時代,這個現象只會更加明顯。
投資者的倖存者偏差
我是相信有人可以透過把握住幾次大波段行情甚至搭配槓桿,在短年數間即實現財富自由的。這些人如果本身家境不差,也會因為承受較小的生計壓力而更容易成功。這是投胎學在投資學上的應用,是種個人優勢。
像是近期一大票「少年股神」的存在,也是拜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的強漲行情所賜。然而,你有沒有想過,你感受到的高比例股神的存在,真的代表群體了嗎?這兩年在股市失利的人遠比你想像的多,儘管遠比行情慘淡時來的少。
你聽到這些人的名號時是在行情發展的哪個階段?他們能帶你一起賺這波行情,還是只是在預期這行情能延續下去,而沒做好行情可能將不利於己的準備?
倖存者偏差現象會一直持續著。可以預期的是當這波大好行情開始修正後,「少年股神」們退下,價值投資者出線。反過來讓人覺得信奉巴菲特、葛拉漢是對的,然而多少人又會因為落入了「價值陷阱」而愁雲慘霧?或是因經濟不景氣影響,為了生計砍倉變現,而熬不過股市的嚴冬?
不論股市的上漲和下跌,都會對投資者進行一番淘選,而唯有經歷過完整的市場循環仍可維持高報酬獲利才算是真正的投資高手。上升行情中的順勢交易者們,絕大多數其實使用了遠比他們宣稱的還要少的技術和知識成分,但是他們站對方向且積極參與,加上一點幸運,而成就了他們的一時英名。
他們日後是否能持續造就超級績效?大好行情下要做篩選沒那麼容易,也因此多數追隨者容易遭遇不幸。
投資理財和人生一樣是連續決策的積累。長期持有與短線進出的一個差別在於決策的頻率上,高頻率的交易決策限縮了時間所能給予的容錯空間,以及因為短時間內較多的交易次數,而放大了策略優劣所造就的盈虧差距,也因此,推薦作短線交易甚至無本當沖的人在行情大好時會有非常顯著的曝光度,這些短暫的倖存者掩蓋了大量失敗者的存在;但在行情轉向後,他們多數也會很快地被淘汰,而新一輪的倖存者浮上檯面。短線交易或許更是暴賺的方法,但對多數人而言它可能會縮短你在股市中存活的時間長度。
與其追逐特定行情下特定交易方法之倖存者,不如努力投資自己,以成就長期的高獲利水平較為實際。
投資標的的倖存者偏差
和投資人一樣,標的的倖存者偏差一樣隨著資訊的易於取得而愈發顯著。
舉一個每天都會發生在你眼前的例子:如果你是常常看財經新聞或是關注盤勢動態的人,會不會覺得天天都有股票漲停,每天賺10%很容易,不容錯過?
以今年上半年的大好行情來說,單日看到50檔上市櫃股票漲停並不稀奇,而台股上市櫃合計有接近1800檔股票與多於200檔的ETF,在這些標的中隨選也會有2.5%的機率挑到隔日漲停的股票;從自行建立的觀察池,100至200檔股票中看到10檔以上的漲停應該也不會太難(5-10%的機率)。然而,要挑到連續漲停的股票卻不容易,即便有10%的機率挑中,要吃到連續三根漲停的機率不到0.1%。
多頭行情時,若以每日漲家數1400家,跌家數400家來看,要在上週最後交易日挑到本週連五日上漲的股票機率是78%的5次方,約28%。由於大盤多方氣勢延續連五日並不是那麼常見,因此這個機率數值過於樂觀。
對價值投資者來說,個股的買進持有策略也要注意。我們在聽歷史故事時,以及拿感興趣的個股作績效回測時,很自然地排除了那些面臨下市命運的股票。早期下市讓人聯想到的是公司經營不善、掏空等負面消息造成的,而現在收購下市並進行策略轉型並不會少見,儘管對於該公司或許是好事,但投資人透過持股來求高報酬的機會或許就這樣被剝奪了。
股市長期是上漲的,但價值投資的表現並不會如想像得那樣好,因為現今不存在的標的就如同死人一般,而死者是不會說話的。
如果想作長期投資但不想面對這樣的問題,又對於選出優於大盤表現的標的沒把握,那麼就如同廣泛流傳的說法那樣,貼近大盤指數的ETF是你的好選擇。
最後關於價值投資,再提一點作省思。
如今電動車市場正夯,各公司無不卯足全力發展相關技術以追趕甚至超越如日中天的特斯拉。然而,你有沒有想過,現在這個時點下的選擇,五年甚至十年後會是什麼樣子?
要「回測」這樣的情景非常簡單,就是多看投資名著!
《非常潛力股》的作者是菲利浦‧費雪,那個形塑華倫‧巴菲特15%投資哲學的當代大師。他的著作寫於1958年,那是個工程研究方法與實驗室興盛發展的時期,也是個電視機產業發生變化的時期(彩色電視的問世);對比現在,AI與雲端計算快速發展,電動車與油車競爭,相關產業一樣是先百家爭鳴之後互相競爭。有沒有想過,要從諸多競爭公司之中,挑到能在產業存活到最後一刻或是轉型發展另闢蹊徑的那檔股票,是有多不容易的事情?
這本書還有些厲害的地方是,找尋成長股的原則、對利率與通膨影響力的看重、不要過於強調分散風險等,多數在著作出版後的六十年仍然適用。儘管多數知識如今都是普通常識,但半世紀之前的洞見能延續到今日,體現的正是大師的不凡。
總結
- 時勢造英雄,但也別忘了倖存者偏差無時不發揮作用,不要一時衝動而鋌而走險,尤其當下行情已經走了好長一段更應當冷靜下來,因為你或是你打算追隨的大神不一定做好了因應行情轉向的準備。
- 投資過程是連續決策,與一時的耀眼成績相比,注重長期的良好表現較佳。過程中須避免被迫出場,而短線交易因頻繁的交易決策與較低的容錯率,會增加長期存活的困難度。
- 價值投資中最難但也不常被提到的是,時下的多數好公司往往在數年後,因高度競爭或產業轉趨不景氣而從市場上消失。投資學習,除了累積經驗之外,廣泛閱讀名著、熟習歷史帶來的啟示是很有幫助的。
本文最新版本:2021.8.8
本文初版發布:20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