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大多是個人經驗談,分享給有同樣焦慮的人,希望能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向。寫完之後發現蠻長的,建議腦袋有餘裕時再來看(?)
這篇算是這篇文章的衍生文,前陣子看到噗浪上的留言,讓我對這件事有新的想法。其實不只是畫圖,若涵蓋所有創作類型的話(寫文、影片、Podcast..等等都是)也可以通用,確實有人把創作能力當作社交的一部分,或者完全劃上等號。
用創作得到的是雙向交流?還是被關注/被認同?
現在網路活動比以前發達的多,社群對很多人來說是生活的一部份,也有人以此當做事業來經營獲利。很久以前的我也有過這樣的念頭:我想用畫圖得到關注和認同。
若以非經營層面來說,想藉由創作來獲得關注或得到認同,這背後的動機會是什麼?
人是社會性動物,多少會渴望得到認同感,但獲得的方式都不同,有人想要藉由言語、有人想要藉由行為、藉由其他回饋...等等。
若動機是想透過畫圖獲得「被他人喜歡、得到他人的認可」的安全感,有可能是因為當事人覺得很孤獨、怕被討厭和排擠,或者找不到自我價值而生成的渴望。
當時我就是把畫圖當做跟人交流的方式,尤其是二創變成了我用來拓展同好社交圈的手段,因為我真的很想找到同樣喜好的人來交流。待在冷門圈很想取暖嘛
可是之後漸漸走偏,動機從「為了交流」變成「想要受歡迎」,所以我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注和認同。從過往經驗中我理出了這樣的動機會造成的認知狀態:
- 對他人的認同有依賴性
- 付出是為了想要得到更多認同
- 只能用這種方式獲得滿足感
- 這種滿足感像是糖衣毒藥,會中毒般的想得到更多
- 無法對創作真正樂在其中
- 無止盡的對外索求,不知道什麼才叫「夠了」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心態非常不成熟,很多圖都是刻意為了引人注意、討好人而畫,因為自己的沒原則、只顧著想要得到關注和認同,導致後來冒犯到他人、惹出問題。
事發後為了留住那些好不容易吸引過來的人而陷入焦慮,因此不斷的自我貶低,然而換來的只是更多的誤解和挫敗,最後當然是留不住那些人。
之後陷入了一段低潮、不想畫圖的時期,經過一段時間反省和沉澱,才又有了畫圖的動力,但不同的是初衷和動機已校準成『想分享自己畫的東西/想要跟人雙向交流』而這持續到了現在。
我承認現在還是會用畫圖的方式來讓朋友開心,當看到朋友看到圖的反應是很激動的時候老實說我也真的是蠻爽的(≖‿≖)這相當於讓我獲得好幾天的快樂,而且時不時會把這些留言或訊息又翻出來看,然後又爽一次(≖‿≖)(???)
有的時候會得到很驚喜的回饋,像是跟對方互相討論對角色和劇情的想法、一起聊各種情境腦補、甚至自願畫圖給我看,這些對我來說都是很棒的交流回饋。
如果今天我就是想畫這張圖,我沒有要用來讓誰開心,沒什麼人看也是在預料之內,因為我的目的只是因為我想畫出來並分享而已;但如果有吸引到誰來留言或得到關注的話就是預料之外的結果,算是額外的Bonus,收到當然也是很開心的。
上面兩個狀況我都沒有想「得到更多關注/被認同」這些事,因為這不是我的目的。
通常我會發佈出來的圖都是為了分享,也抱持著如果是有緣的人自然會看到(?)如果有特別想要給誰看的話就是直接傳給對方看,通常對象也都是固定幾個同好和朋友。
在噗浪上看到這段,雖然說的是社群經營,但用在創作交流上也一樣。
(來源:https://www.plurk.com/p/omewyv)
現在我畫圖的目的不是為了得到更多關注,而是把自己的想法分享出來,其實得不到回饋的話多少還是會有點失落,但我知道我的東西不是每個人都會喜歡,建立這樣的認知可以減少一些得失心,畢竟那不是我的初衷。
而且對我來說與其獲得更多人關注和認同,我寧可深度經營少數真正喜歡我的作品、願意跟我互動的人身上,雖然人數不多但他們是願意給我支持和回饋的。
以行銷層面來說就是忠誠度高的客群,和品牌彼此互相信任。
即便我產出的東西不完全是他們喜歡的類型也會尊重我的選擇、不會過度干涉,或者他們願意花時間來了解我的東西。即便我有不足的地方或是犯錯,他們也會提供建議或說明以及討論如何改進、優化,而不是毫不在乎的立刻轉身就走。
想到也有遇過以交流為前提,我是較多輸出的一方,但對方是只給一點回應的類型,過了一段時間後發現對方其實沒有想要雙向交流的意思、只想單方面索取時,之後就漸行漸遠了。因為我想要的是對等的雙向交流,而對方就是沒有這個意思,當下雖然會感到可惜,不過也明白這樣只會讓自己內耗,於是就把對方當成過客了。
既然對方選擇不想輸出,那我也可以選擇停止輸出,直接終止這種單方索取的關係。對方不在乎的話、我也不想執著,雖然這看起來似乎很薄情,但其實這才是最不浪費雙方時間和體力精神的決定。適度放掉不適合的,才會吸引更適合的。
之後對方成了偶爾才出現一次的路人,在生活上的佔比非常稀少。總之是不怎麼重要對方似乎也不太在意,也許這就是他認知的交流方式,沒有想要改變。
畫圖只是人生的一部分,SNS更是,並不是全部。
如果說得到關注和認同的手段「只有一個方式」的話,那是不是彷彿自己全身上下、由裡到外,唯一的價值就是「會畫圖」而已?而自己也死抓著這件事不放?
說到底,最主要害怕的是:一旦放開、自己就毫無價值了。
即便我是有在畫圖的人,看到這樣的心態我是無法認同的,也覺得很不健康。
人生是由各種生活經歷組成,並非只由單一事件構成,每個階段或事件都會帶來不同的感受和經歷。過度聚焦在一件事情上,反而會陷入更深的焦慮。如果發現自己開始為SNS的人氣感到焦慮,也許該要思考的是「不斷透過畫圖在SNS獲得關注和認同,這樣能持續多久?要做到什麼程度才夠?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
如果真的不想依賴外界索取認同感,那可以怎麼做?
什麼樣的人會想要得到關注和認同?我想到的是:沒自信、孤獨、沒安全感...這些對自我價值感到懷疑的感受,正因為懷疑自己的價值,所以需要不斷得到外界的肯定。
如果說對於畫圖(或者其他形式創作)感到開心,那這種自給自足的方式是不是也可以用在認同感上?自給自足的認同感,也就是建立自我認同。
自我認同是建立自信的基礎,自信是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知道什麼是自己的弱項,即便犯錯也願意承擔責任、認真去檢討要怎麼改進、願意學習新事物和觀點。
就我的觀察和經驗來看,很多人都誤會了自信就是自認完美、不會出錯,或者是藉由他人的讚美和認同來維持自己的信心。實際上無法接受挫折、不會評估自身能力、過度吹噓誇耀才是自大。只有自大的人才會認為:「我這麼完美,怎麼可能會犯錯?」
如果無法認同自己、不斷的自我懷疑,即便得到再多外在肯定都無法安心,甚至會開始認為外在的肯定和認同也是假的。
無法認同自己、同時也不敢接受外在的肯定,但是又像上癮般的不斷依賴外界索取,這樣的認知和模式絕對是不健康的。之前也有寫過類似相關的主題:
校正初衷、重新找到內在動機
你會被有才華和自信的人吸引?還是被有自我認同焦慮的人吸引?
回到SNS上,其實可以試著觀察有人氣的創作者,並反思當初會被他們吸引並仰慕、並想要效仿,是不是因為他們都專注在自己的創作上面?鮮少做出刻意討好的舉動?(也可以把創作者替換成自己欣賞的漫畫家、導演、音樂人、演員、作家...等等)
若撇開利益取向,他們都是為了索取認同感而創作的嗎?
如果真的想在SNS上有人氣,就先去理解他們為什麼有人氣。有可能是視覺很吸睛、內容很淺顯易懂、容易引發共鳴、有趣到讓人印象深刻...等等的。也有可能是他們很善於包裝和行銷自己、喜於分享,很會抓取眾人目光。
然而這些背後動機,我想應該不全然是為了想從外界索取認同感。有些創作者甚至會訝異「他只是專心的在做自己的事,得到的關注和回報卻遠遠超出預期。」
在經歷低潮後我校準了初衷、找到內在動機,明確的知道我想做什麼,也從中獲得了自我認同、重新建構對於畫圖創作的認知;起初還是會被外界拉走、有些跌跌撞撞。這個過程不但漫長也很不容易,剛開始的時候一定會有慣性依賴,也遇過一些想交流但實際相處後覺得不適合的狀況、也看著不少人來來去去。
在這過程中時不時會問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麼,並學著慢慢放下得失心,同時也知道自己正在脫離依賴,不知不覺中變得較穩定獨立,漸漸的獨自從中得到樂趣和動力。
如果做一件事少了樂趣和動力,肯定是無法持久的,最理想的狀態是自己做這件事的時候是樂在其中、並感到滿足,如果能藉由和他人分享得到額外的回饋,是屬於預期之外的附加價值。
回頭看這個過程發現,其實我很幸運,身邊有幾位一直有在交流的同好和朋友,也對此感到無比的感謝,如果沒有他們我可能還困在依賴外界的狀態中。慢慢的我也從中分析自己可以做什麼、擅長做什麼、不擅長什麼、想做什麼、需要學習什麼...專注在自己的能力上,去更專精或者做補強,久而久之對社群的焦慮也降低很多,不再需要向外界索求更多。
當一個人專注在想做的事情上時,自身就會開始散發出耀眼光芒,就算沒有刻意宣傳也會被其他人注意、好奇、並且吸引,想藏也藏不住,就像那些吸引人的創作者。
即便過程很累、仍然能樂在其中並持續,不需要依賴外界來肯定並證明自己的價值,如此一來社群上的數字多寡也變得不太重要了,也就沒有認同焦慮。
最後來說前陣子完成的原創漫畫做收尾,當初的動機是我要來認真經營自己的原創,原本預期只有同好和朋友會看,但意外的...
這篇真的是純粹把想很久的東西畫出來,再來是我在噗浪的曝光率本來就不怎麼高,所以至少有70人看過這篇原創漫畫真的是出乎意料,當初想說有10個人就不錯了,但是發現有這麼多人看過的時候我反而很焦慮......原因是:
我的性癖都被看光光了很羞恥啊啊啊啊(((゚Д゚;)))
這也算是印證專心做自己的事,自然會引人注意的說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