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沒想通的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很在意別人的評價。

被說「有氣質」、「古典美」或「才女」時,就會到搜尋引擎裡鍵入「被說有氣質」、「古典的女生」、「怎樣算才女」;被說「不食人間煙火」、「花瓶」或「有公主病」,同樣也會敲字進去搜尋。

明明知道這些詞彙在口語上、字典裡是什麼意思,然而一旦被人放在身上,忽然就不明白那是什麼意思了。

我面對人生意義和永恆這類宏觀的主題,輕易可以看破或窺見其本質,然而面對別人可以輕易劃開的事情,我反而很難繞出來,就像小孩子踩著薄木板要過一條鄉間的溝渠,這條稀鬆平常的水溝在他眼中卻變得像是滾滾洪流那樣急、那樣猛。
懂一點神祕學的朋友拿我的生日計算,然後對我的人生課題註解道:「跟別人處於幼兒園或中小學的階段相比,你就像擁有學識的大學生,卻掛在體育這種科目上。」


raw-image


我夢到自己將大學四年來所有的作業做得近乎完美,也給各位教授留下好印象,畢業前與系主任面談時相處甚歡,正當覺得一切都沒有問題時,忽然傳來消息,說我漏交了什麼蠢表格,接著事態急轉直下,連畢業都岌岌可危。每份用心寫的作業瞬間成為廢紙,甚至不如四年來都在鬼混的人。

被誇文筆好,我會報以微笑;被誇長得漂亮,我很少放在心上;被說「你一直以來都很努力」,第一個念頭不外乎:「有嗎?」「總覺得還可以更好。」「但我有很多不足。」



小時候的我,覺得自己一定要很努力、很優秀,我才有資格被愛,或是才有人願意留在我身邊。直到大學認識上帝,才讓我從這樣的綑綁裡得到解脫,我生平第一次了解「就算什麼都不做也不變地被愛」是什麼感受,然後感到安心。
現在倒是重回相似的處境,我有點迷惘,對於「就算犯錯也無損自身價值」這樣毫不動搖的自信,甚至要懷疑起我到底擁有什麼可以被稱為「核心能力」的才能。

學生時代,數理科不好還能硬拚;出了社會,就算努力也不一定能做到讓大家都滿意,這樣的現實讓我至今還是會慌了手腳。


好奇怪,總覺得自己看待和衡量世事的標準好像板塊一樣悄然不覺地位移,碰撞再碰撞。

碰撞再碰撞。

這興許是一件好事也說不定?


要是我未曾觸及真理,絕對很少有人比我會鑽牛角尖。我連幹話也會認真思考和回應,總覺得幹話裡或者下句話莫不是有什麼深意吧?(朋友這時會吐槽:絕對沒有!!!)總之,就是一直想、一直想……像是水平線那樣,無限地蔓延……延展再延展……無限、無限……

啊,無限是迷人的概念。想起勒瑰恩一篇短篇故事《比帝國緩慢且遼闊》,我記得英文用了「vast」一詞(而且還是比較級),那個故事和這個詞,實在好美。說到「無限」,也會讓我萌生「渾身被包裹和浸潤」的感受。




(此文獻給鼓勵著我的同事、朋友、教會姐妹,我藉此文回報袒露的真心,希望有一天可以告訴你們「我想通了」,還有分享我想通的事)



 2021.8.5 寫於台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鴿白妮的沙龍
45會員
103內容數
鴿白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3/20
《馬克的完美計畫》(The Honest Truth)無論從小說情節,或其精神意涵而言,都是一部「絕處逢生」的故事。馬克,一名年僅十二歲的少年,大半人生都在抵禦病魔,生命對他而言如此脆弱,人們彷彿生來就大步邁向死亡……
Thumbnail
2024/03/20
《馬克的完美計畫》(The Honest Truth)無論從小說情節,或其精神意涵而言,都是一部「絕處逢生」的故事。馬克,一名年僅十二歲的少年,大半人生都在抵禦病魔,生命對他而言如此脆弱,人們彷彿生來就大步邁向死亡……
Thumbnail
2024/03/20
兒童離家的冒險故事,不難聯想到童書著名的「情節公式」之一:「在家/離家/返家」(home/away/home)。不過,離家主題儘管普遍,隨著細節的不同,依然可見每部作品的特殊之處:小主人公來自哪裡?何故出走?目的地是何處?與誰同行?途經哪些困難,又如何克服?還有,作家怎麼著筆,又怎麼詮釋這趟歷程?
Thumbnail
2024/03/20
兒童離家的冒險故事,不難聯想到童書著名的「情節公式」之一:「在家/離家/返家」(home/away/home)。不過,離家主題儘管普遍,隨著細節的不同,依然可見每部作品的特殊之處:小主人公來自哪裡?何故出走?目的地是何處?與誰同行?途經哪些困難,又如何克服?還有,作家怎麼著筆,又怎麼詮釋這趟歷程?
Thumbnail
2024/03/19
這個故事與羅德.達爾收錄於成人短篇小說集《啊,美妙神秘的生命》一書中的〈世界冠軍〉基本上是同一個故事,只是一個面向小孩,一個取悅的是大人。而作家預設並期望的讀者,是文本呈現而經作者建構的讀者形象,稱為「隱含讀者」(implied reade)。那麼,同一個故事作為兒童版與成人版,它們有何異同呢?
Thumbnail
2024/03/19
這個故事與羅德.達爾收錄於成人短篇小說集《啊,美妙神秘的生命》一書中的〈世界冠軍〉基本上是同一個故事,只是一個面向小孩,一個取悅的是大人。而作家預設並期望的讀者,是文本呈現而經作者建構的讀者形象,稱為「隱含讀者」(implied reade)。那麼,同一個故事作為兒童版與成人版,它們有何異同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畢業後,沒有人再push自己應該做什麼,這讓我反思了人的本質,與成就不會自動找上門的道理。
Thumbnail
畢業後,沒有人再push自己應該做什麼,這讓我反思了人的本質,與成就不會自動找上門的道理。
Thumbnail
創意跟思維大概也有關係。 以前很難去接受新穎的思維,連帶創意也無法更新。思維轉換之後,有許多以前認為不可能、無法實行的事,是有可能發生的。 但這個還需要一點時間。要從原本的思維轉換成跳脫思維,可能一時之間轉換不來。 越是優秀的人,越是謙虛。自己一直以來都抱持著這樣的信念走下去。
Thumbnail
創意跟思維大概也有關係。 以前很難去接受新穎的思維,連帶創意也無法更新。思維轉換之後,有許多以前認為不可能、無法實行的事,是有可能發生的。 但這個還需要一點時間。要從原本的思維轉換成跳脫思維,可能一時之間轉換不來。 越是優秀的人,越是謙虛。自己一直以來都抱持著這樣的信念走下去。
Thumbnail
如何走出迷惘? 會迷惘是很正常的,以前我們總是無意識地過生活 大人叫我幹嘛就幹嘛,別人建議我應該怎樣怎樣 你應該唸高中考大學 你應該在幾歲時結婚,結婚後應該趕快生小孩 我們總是在符合別人或社會的期待 卻沒有真正考慮過自己的感受,或自己是否真的喜歡 「做這個幹什麼一點意義也沒有」「不
Thumbnail
如何走出迷惘? 會迷惘是很正常的,以前我們總是無意識地過生活 大人叫我幹嘛就幹嘛,別人建議我應該怎樣怎樣 你應該唸高中考大學 你應該在幾歲時結婚,結婚後應該趕快生小孩 我們總是在符合別人或社會的期待 卻沒有真正考慮過自己的感受,或自己是否真的喜歡 「做這個幹什麼一點意義也沒有」「不
Thumbnail
文章中講述了作者的處世態度以及透過不斷挑戰自己的經驗,達到自身成長。從轉學到音樂和籃球的過程中,逐漸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學習方式,藉此慢慢達到成就和改變。文章中充滿了正面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對自己的挑戰。
Thumbnail
文章中講述了作者的處世態度以及透過不斷挑戰自己的經驗,達到自身成長。從轉學到音樂和籃球的過程中,逐漸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學習方式,藉此慢慢達到成就和改變。文章中充滿了正面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對自己的挑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