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在意別人的評價。
被說「有氣質」、「古典美」或「才女」時,就會到搜尋引擎裡鍵入「被說有氣質」、「古典的女生」、「怎樣算才女」;被說「不食人間煙火」、「花瓶」或「有公主病」,同樣也會敲字進去搜尋。
明明知道這些詞彙在口語上、字典裡是什麼意思,然而一旦被人放在身上,忽然就不明白那是什麼意思了。
我面對人生意義和永恆這類宏觀的主題,輕易可以看破或窺見其本質,然而面對別人可以輕易劃開的事情,我反而很難繞出來,就像小孩子踩著薄木板要過一條鄉間的溝渠,這條稀鬆平常的水溝在他眼中卻變得像是滾滾洪流那樣急、那樣猛。
懂一點神祕學的朋友拿我的生日計算,然後對我的人生課題註解道:「跟別人處於幼兒園或中小學的階段相比,你就像擁有學識的大學生,卻掛在體育這種科目上。」
我夢到自己將大學四年來所有的作業做得近乎完美,也給各位教授留下好印象,畢業前與系主任面談時相處甚歡,正當覺得一切都沒有問題時,忽然傳來消息,說我漏交了什麼蠢表格,接著事態急轉直下,連畢業都岌岌可危。每份用心寫的作業瞬間成為廢紙,甚至不如四年來都在鬼混的人。
被誇文筆好,我會報以微笑;被誇長得漂亮,我很少放在心上;被說「你一直以來都很努力」,第一個念頭不外乎:「有嗎?」「總覺得還可以更好。」「但我有很多不足。」
小時候的我,覺得自己一定要很努力、很優秀,我才有資格被愛,或是才有人願意留在我身邊。直到大學認識上帝,才讓我從這樣的綑綁裡得到解脫,我生平第一次了解「就算什麼都不做也不變地被愛」是什麼感受,然後感到安心。
現在倒是重回相似的處境,我有點迷惘,對於「就算犯錯也無損自身價值」這樣毫不動搖的自信,甚至要懷疑起我到底擁有什麼可以被稱為「核心能力」的才能。
學生時代,數理科不好還能硬拚;出了社會,就算努力也不一定能做到讓大家都滿意,這樣的現實讓我至今還是會慌了手腳。
好奇怪,總覺得自己看待和衡量世事的標準好像板塊一樣悄然不覺地位移,碰撞再碰撞。
碰撞再碰撞。
這興許是一件好事也說不定?
要是我未曾觸及真理,絕對很少有人比我會鑽牛角尖。我連幹話也會認真思考和回應,總覺得幹話裡或者下句話莫不是有什麼深意吧?(朋友這時會吐槽:絕對沒有!!!)總之,就是一直想、一直想……像是水平線那樣,無限地蔓延……延展再延展……無限、無限……
啊,無限是迷人的概念。想起勒瑰恩一篇短篇故事《比帝國緩慢且遼闊》,我記得英文用了「vast」一詞(而且還是比較級),那個故事和這個詞,實在好美。說到「無限」,也會讓我萌生「渾身被包裹和浸潤」的感受。
(此文獻給鼓勵著我的同事、朋友、教會姐妹,我藉此文回報袒露的真心,希望有一天可以告訴你們「我想通了」,還有分享我想通的事)
2021.8.5 寫於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