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了解課程買1送1🔥加速計畫🔥細節請點 此連結
\n\n
案例1. 現在是2021年8月,經歷過COVID crash之後現在全世界原物料大漲,某鋼鐵的貿易商因為鋼鐵價格原物料一直漲,他先買了一大批原料囤著,等待之後漲更高的時候打算賣出獲利。但是他也擔心萬一下跌會產生庫存造成虧損,於是可以賣出鋼鐵的期貨。
\n鋼鐵價格如期上漲,把期貨的虧損算進採購成本,賣出這批鋼鐵給建商達到獲利的目的。
\n若鋼鐵價格下跌,期貨的期貨獲利可以cover這批鋼鐵的採購虧損,貿易商用市價賣出這批鋼鐵,雖然沒有達到獲利的目的,但是不會虧損,避險成功。
\n這也是我常常說的做錯方向,看錯方向,小虧或沒虧就很好了;預計鋼鐵會上漲,結果沒有上漲反而下跌,沒有達成預期的獲利沒關係,不要虧損最重要!
\n案例2. TESLA
\n假設Elon Mask要達到預估的銷量,則必須製造足夠的電池,所以他知道自己在未來3年會持續大量的採購鎳(電池關鍵原料之一),在採購鎳之前他可以先買入鎳的期貨。
\n接著Musk開始長期大量採購鎳,導致鎳的現貨價格上漲,期貨也跟著上漲。先買入的期貨產生獲利可以拿來降低這批鎳的採購成本。
\n大家常常聽到期貨槓桿大,為什麼需要槓桿?
\n原因很簡單,假設某價外資在台股持有500億正股現貨。聖誕節前夕外資準備放個假放個10天,這10天中萬一遇到什麼風險就慘了,因為沒辦法盯盤、沒辦法應對。
\n但是他也不能夠拿500億資金去做空單對沖手上的500億現貨部位,期貨的槓桿就是為了應對這種狀況而產生:假設有某個期貨商品帶有10倍的槓桿,他只要拿50億去做期貨的空單就可以對沖500億現貨的下跌風險了。
\n以台股來說,今天的小台槓桿是18倍、大台是24倍,對沖500億現貨的資金不用超過20億;如果配上選擇權需要的資金又更少,而且還能降低更多風險。
\n加大槓桿,用12億就可以去對沖500億資產的下跌風險了。
\n前面舉的例子,建商或是Elon Musk都可以判斷該用多少倍的槓桿來做期貨的操作,達到不如預期不虧損,如預期發展的話可以維持原定目標的獲利、或者是降低採購成本。
\n接著來了解逆(正)價差產生的原因。
\n當期貨一直被賣出,越賣價格會越低。上圖紅線是期貨走勢,白線是現貨走勢。因為預期現貨(大盤、加權指數)點數會越來越低(圖中虛線),可能是看了報告認為有經濟危機出現、有大幅修正的可能性、或者是除權息…反正預期現貨後市會下跌,只是預期但還沒有發生。
\n就像剛才說的第1個案例,『預期』會下跌需要避險提前賣出期貨,利用期貨帶槓桿的特性,達成小資金保護保護現貨。
\n因為『預期』後市下跌,投資人開始在期貨做空單導致期貨價格下跌;期貨開始下跌但現貨的實際危機、崩盤還沒出現,現貨還沒真的跌下來,所以這個時候就會出現逆價差擴大的現象。
\n逆價差擴大的原因都是因為『預期』接下來會下跌,需要避險。
\n正價差從剛剛舉的例子來看,Musk因為知道自己要連續3年採購全世界的鎳礦,『預期』現貨價格會上漲,在現貨開始上漲之前先買入期貨,因為不同步,先買入期貨但還沒開始買現貨,在不同步的關係下,期貨價格有可能超過現貨當下價格而出現正價差。
\n預期未來會上漲就是正價差出現的原因。
\n了解期貨運作原理和期貨跟現貨的關係,知道正價差與逆價差產生的原因,來看看逆價差過大該使用什麼策略,正價差過大如何應對。
\n大家都知道期貨結算會跟現貨點數貼合,因為結算方式的關係可能會差距個幾點可忽略不計。既然期貨跟現貨兩人有一天一定會相遇,所以可以確定無論逆價差再怎麼大,不管現在逆價差是多少,保證未來一定會縮小。
\n因為期貨與現貨結算時會貼合,可以在逆價差過大時買入期貨和一口PUT。在逆價差太大時為什麼可以這樣做?
\n先分析這句話:『逆價差 過大』
\n台股通常的逆價差在30~50點左右,剛才解釋過逆價差出現的原因,所以知道通常台股都有逆價差,因為大家都在避險。台股的現貨買入是幾千億,所有買入現貨的人都害怕下跌,專業機構總是在避險。
\n沒什麼風險就小避一下,覺得有風險就避大一點,所以台指期貨通常都有逆價差,30~50點是正常;70~80點就是台指期逆價差擴大;超過100點我覺得是大逆價差;120點以上就是逆價差過大,就是大家常說的乖離。
\n來看看Covered Call策略進場後,下跌或是上漲分別會發生哪些事情。
\n因為終究大盤和期貨兩人一定會相遇,他們在結算日那天會貼和。
\n圖中白色線是現貨(大盤)走勢,紅色的線是期貨走勢,建倉covered call之後遇到下跌,過程中現貨去追期貨,白線往紅線貼和,代表現貨會跌的比期貨更凶,而期貨只是緩跌。
\n現貨跌的比期貨更凶,表示買的PUT會加速獲利(如果不知道為什麼PUT會加速獲利,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選擇權結算日),而買入的期貨因為是緩跌,虧損會非常緩慢。
\n到結算日兩人相遇了!
\n在逆價差過大的時候買PUT和買期貨,紅色圓點期貨建倉和結算點位,右邊紅色雙箭頭一小段是期貨虧損。大盤急跌,跌的比期貨凶許多,因為逆價差很大但最後要貼合,右邊白色雙箭頭整大段就是PUT獲利。
\nPUT獲利大於期貨虧損,整體部位獲利。
\n接著看上漲的狀況。在逆價差過大時買入期貨和買PUT,上漲過程期貨去追現貨,代表期貨漲幅遠大於現貨,期貨的獲利速度遠大於PUT虧損;因為現貨緩漲而期貨要開始往上一路追趕現貨,紅色圓點期貨建倉和結算點位,右邊紅色雙箭頭一大段是期貨獲利;白色圓點是PUT買入和結算位置,右邊白色雙箭頭一小段是PUT的虧損。
\n期貨獲利會遠大於PUT虧損。
\n因為不知道是現貨追期貨,還是期貨去追現貨,不知道未來是上漲還是下跌,但是確定的是『在逆價差過大時,買期貨+買PUT』。那就知道了!逆價差收斂則是平倉時機!
\n震盪過程中當逆價差收斂時非常可能出現獲利,特別是上漲。
\n上圖中圓點線是上漲狀況,逆價差過大時建倉,現貨往上走的過程逆價差收斂(圖中黑色箭頭處),買PUT跟著現貨走虧損比較少,買期貨上漲漲幅比較大,這時期貨的獲利一定會遠大於PUT虧損。
\n而且這種配置下,因為選擇權和期貨的Delta不一樣,離結算日越遠PUT外在價值越高,雖然大盤上漲PUT虧損,但虧損緩慢,而期貨每漲1點則獲利1點,所以在不同步的delta情況下又離結算越遠的時候,出現逆價差收斂早平倉的獲利理論上會大於晚平倉。
\n萬一錯過也沒關係,就留到結算吧。因為結算是看點位、看點數來計算,說不定期貨上漲遠大於最後PUT的支出,獲利就是更高了。
\n下跌意思一樣,逆價差過大時建倉,逆價差收斂都是適合平倉的時機。錯過時機就留到結算,過程中我相信就算沒有大幅獲利,一定也不會有什麼虧損出現。
\n分享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逆價差我在youtube會員頻道6月23號的影片討論過,當時逆價差為120點~130點左右。有位會員看完這天的影片,開始跟我討論價差套利這件事情:只要逆價差大於100點就買小台+買PUT;小於30點時平倉。接著他用程式交易去做這件事,經過幾次調整後,他告訴我程式化交易做這件事情勝率有80%以上,而且獲利不少!
\n因為PUT的買入點位、建倉時的價差、平倉價差時機是他多次實驗後的數字,他不願意公開,所以上述的100點跟30點是舉例而已。不過:
\n所有重點都說明了,大家可以自己試試看,說不定也能夠找到你的黃金比例。
這一天的會員影片裡面,我也是做這件事情,逆價差過大的時候買入小台多單跟PUT做covered call策略,於逆價差縮小到31點時平倉獲利。
正價差出現該怎麼應對?很簡單,反過來做就好了!
\n不過正價差不常出現,依照經驗正價差40點就已經算很大了。很快看一下,紅線是期貨走勢,白線是現貨走勢,在正價差過大時建倉賣期貨+買CALL。
\n因為知道在結算日當天期貨跟現貨兩個人一定會相遇,價差一定會歸零,上漲的過程中當正價差消失甚至變回逆價差時就是平倉時機,並於逆價差轉正價差時再次建倉protective put策略進場。
\n任何正價差收斂時,只要總體部位是獲利,都是好的平倉時機;算沒有平倉就留到結算吧。
\n這整篇說明並沒有需要會技術指標、盯盤,也沒提到高階金融知識或是任何進階操作,單純是非常基本的選擇權和期貨知識。
\n文中配置策略是法人在操作期權的方式:『讓部位進入只有打平或是持續提升獲利的狀態』;而我喜歡的策略,多數都是只要完成某些不會大幅虧損的配置後,接下來能提升獲利的機會其實常常出現。
\n重點還是自己要夠熟悉選擇權的運作、了解損平點、了解權利金因時間變化的方式、了解內含價值、外在價值的變化,而我認為這些都是最基本的知識,只是組合起來,在對的時機威力無窮。
\n在逆(正)價差過大時使用covered call / protective put真的是很好的策略!就算不使用這個配置,至少了解整個過程也會對交易非常有幫助。
\n如果這篇文章中有任何不懂的地方、跟不上的地方,我覺得可以參考『說人話的選擇權課程』,可以幫自己建立選擇權扎實基礎同時又可以學會進階策略。
\n我想再強調一次,這篇說的配置是法人在操作期權的方式,做好一個不會虧損的配置,大盤往某個方向走有機會提升獲利,就算沒有走也不會大幅虧損;完成這些配置不虧損又能提升獲利的時機點其實常出現,重點還是自己要夠熟悉選擇權運作方式。
\n立即了解課程:說人話的選擇權課程,現在報名還可使用官網專屬折扣碼「option249 」現省$249,2人同行每人再減$438,一起掌握選擇權操作。
","keywords":["選擇權策略","選擇權","期貨","獲利","虧損","上漲","下跌","風險","鋼鐵","採購","價格","案例"],"author":{"@type":"Person","name":"不預測漲跌","url":"https://vocus.cc/user/@gooptions"},"image":{"@type":"ImageObject","url":"https://images.vocus.cc/b8b66cb6-0b2a-430e-b0f2-94056323260c.jpeg"},"creator":{"@type":"Person","name":"不預測漲跌"},"publisher":{"@type":"Organization","name":"方格子|放送你的知識與想像","logo":{"@type":"ImageObject","url":"https://images.vocus.cc/static/og_img/vocus_kv.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