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艦級真無線主動降噪耳機橫評 | 鈦度實驗室

2021/08/30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四款真無線主動降噪產品
鈦媒體註:鈦度實驗室,是一檔針對當前熱門科技產品進行評測解讀的欄目,秉承“有趣、有態度”的內容解讀方式。有態度的深度內容,一鍵直達!
當你回顧2019年的科技硬件品類,“真無線降噪耳機”一定是最受關註的領域之一,即便它的首次登臺並不是2019年,但毫無疑問在各大廠商新品的不斷迭代以及多個產品的入局,整個“真無線降噪”市場真的“火”起來瞭。在這個領域當中,充斥著蘋果、索尼等科技圈“大佬”也有著小鳥音響、1more這些“音頻玩傢”,旗艦級產品的紛紛推出,表現差距究竟如何,相信大傢也十分期待。
硬件參數
因此,鈦媒體選取瞭四個品牌的旗艦級真無線主動降噪產品進行瞭一輪橫評,型號分別是蘋果AirPods Pro、索尼WF-1000XM3、1more真無線主動降噪耳機、小鳥音響Track Air+ SE,全部都是各自在真無線降噪領域推出的最新產品。下面鈦媒體將從設計、佩戴、降噪性能、音質來一一進行對比。
在此次橫評當中,仍然以安卓系統的表現為主,這是因為Airpods pro與iOS系統客觀存在著底層的優化適配能力,這點無論其他廠商如何去彌補、追趕,“原廠”的優勢也很難被逾越。同時,基於藍牙應用的全新解碼與傳輸技術,也是提升音質表現的一個方面,安卓系統在解碼這方面的支持上也更加全面。

外觀設計:小巧體積更方便,開合方式也會影響體驗

蘋果外觀設計
在這裡,鈦媒體分三個維度對它們的設計進行瞭對比:材質、體積、開合便捷度。先說外觀的顏色以及材質方面,在四款產品中,1more與小鳥音響的產品均采用瞭黑色設計,索尼則提供瞭雙色可選,蘋果隻有白色。
1MORE外觀設計
在外殼處理上,除瞭蘋果以外三款均采用瞭磨砂紋理,在手感、摩擦力與指紋殘留上好很多,為瞭避免指紋殘留與刮花問題,很多蘋果用戶也隻能選擇加裝保護套。值得一提的是,1more的耳機收納盒除瞭磨砂處理以外,也是唯一一個采用金屬材質的,因此在耐久度上會有一定的優勢。
體積對比
體積上,耳機收納盒的體積很容易看出索尼是最大的一個,長寬高分別達到瞭78×28×55mm,如果在口袋中單獨放置依舊沒有壓力,但如果與手機或者錢包放在一個口袋內,就會比較容易地感受到異物感,不過索尼也是唯一一個裝備瞭NFC功能的產品。
小鳥音響的產品在保持體積最小的同時也支持無線充電
值得註意的是,這些產品的體積與續航,並不是成正比的關系,其中索尼單次續航為8小時,總續航32小時(未開啟降噪),在開啟降噪情況下,索尼和小鳥音響的產品續航時間相同,單次續航為6小時,總續航24小時,1MORE單次為5小時,總續航為18小時,蘋果單次續航時間最短,達到4.5小時,總續航時間24小時。蘋果、1MORE、小鳥音響的產品均支持無線充電,索尼並不支持但支持有線快速充電。
WF-1000XM3的外觀
在主機部分,1more和索尼腔體都比較大,前者由於還帶有耳鰭固定結構,因此在視覺上也更明顯,蘋果和小鳥音響均采用瞭更加小巧的主機設計方案,因此也使得收納盒體積有瞭降低的可能,而耳機的形狀最直接影響的就是佩戴體驗(這點在佩戴環節會進行詳細評說),對於形狀配色的設計,相信不同人也會有著各自的喜好,個人感覺蘋果的白色配搭有較強辨識度,索尼的亞光質感處理最為出色。
索尼的設計無法直接立於桌面,蘋果也如是
在收納盒的開合上,也產生瞭兩種不同的處理思路,1more與小鳥音響的產品均有平底設計,可以在保持最大角度開合的情況下直接放置於桌面。蘋果與索尼則沒有“立式”設計,平時隻能平躺放置,用時需要拿起後開蓋、佩戴。
腔體設計
在近一個月的長期測試中,鈦媒體發現通勤場景下無論哪一種方式,實際操作步驟均完全相同,但在辦公室等場景內,顯然可以直接從放置狀態開蓋的形式要方便的多。另外,四款產品均為type-C接口設計,和放置的情況一樣,蘋果與索尼隻能“躺著充電”、而小鳥音響與1more可以“坐充”。

佩戴:蘋果設計依舊獨道,1more最為穩固

運動測試
雖然四款都是主動降噪產品,但是被動降噪能力在入耳式產品中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因此佩戴不僅影響舒適度,它也成為瞭影響降噪的關鍵因素。在設計的方向性上,1more和索尼從造型以及佩戴感受上更加偏向於運動型耳機產品,尤其是1more提供瞭額外的佩戴加固結構。
索尼佩戴時需要進行微調
小鳥音響則采用瞭四款產品中最淺的入耳式設計,對於耳道的壓力相對較小,蘋果則是結合瞭傳統aiepods與入耳式的設計,既有耳廓的支撐也有更深的入耳長度。另外需要說的一點是索尼在佩戴時為瞭更加穩固,往往需要先塞入耳機再進行角度微調。
佩戴AIrpods pro
從舒適度體驗來看,小鳥音響產品對於耳道的壓迫感是最小的,蘋果入耳的導管部分也不大,整體佩戴舒適度可以,耳套建議選擇正常尺寸。1more的結構雖然復雜但是很容易佩戴,整體佩戴穩固度四款產品中最好,時間太久耳廓會覺得有些脹,索尼在調整完佩戴後,緊密度不錯,耳機套建議稍大一點,長時間佩戴和1more一樣會覺得有點脹。
pro相比Airpods要牢固一些
隨後鈦媒體又針對運動場景做瞭測試,最穩固的依舊是1more,相比之下,蘋果、小鳥音響、索尼都要稍差一點,同時三者的穩固度整體在同一水平,應對慢跑都沒有問題。在應對踢球、打球這樣的劇烈運動中,蘋果本身質量輕,強烈顛簸總怕掉出去,小鳥音響的淺入耳也有一些這種感覺,索尼的在穩固性上沒有問題,但是在佩戴時有可能因為松動,漏音導致降噪效果下降。
細節
在這段時間的長測中,綜合各環節最好的是蘋果,佩戴方便、久戴舒適,穩固表現也很不錯,不得不說,在Airpods上出現的半入耳穩固度問題得到瞭很好的解決,才讓它的體驗能夠達到綜合的最佳最佳和水平。其他三款產品都或多或少有一些使用細節上的瑕疵,有些是佩戴不便,有些則是結構容易造成長時間佩戴的負面影響。

降噪能力:主觀感受明顯提升,彼此之間仍有差距

在飛機上進行降噪對比(看小桌板就知道)
在這四款產品中,索尼屬於該系列的第二代產品,小鳥音響則是在前代產品基礎上進行瞭小幅度升級(算是1.5版本),1more和蘋果均為初次涉足該領域。在降噪所用的聲學結構上,大傢不約而同地采用瞭前後雙麥克風反饋的構造,在此次測試中,均使用瞭較大的耳機套以獲得最好的降噪效果。
另外一點需要註意的是,這四款產品均不像頭戴式藍牙耳機那樣支持耳機自身音量調節,在連接同一手機的情況下,同等音量輸出的聲音響度並不相同,1more和小鳥音響都比較大,蘋果稍微要小一些,而索尼是最小的。
主動降噪結構
在降噪的能力方面,隻要開啟四款產品都能感受到明顯的噪聲降低感覺,不過在降噪帶來的實際降噪感受上卻有所不同。先說被很多人好評的蘋果產品,它的降噪水平得益於深入耳式的設計以及不錯的算法表現,在這幾款耳機中,和索尼的產品表現比較相似,降噪覆蓋的范圍感覺會更加廣泛一些,比如飛機運行時的換氣聲音。
而索尼的主動降噪能力也是第一梯隊表現,就從算法和對於噪聲的檢測上,應該是強於蘋果的,不過還是回到它在佩戴上的問題,在航班乘坐過程中,頭部的動作的改變有時候也會影響到耳塞的封閉性,因此降噪的表現有點受限,還是那句話:“必須戴好,戴牢固”。小鳥音響的耳機,在低頻部分的降噪非常強勢,應該是四款產品中最為明顯的。
地鐵通勤場景
對於地鐵持續的嗡嗡聲或者是飛機艙內的部分聲音有著明顯的降噪效果,同時在低頻部分的底噪問題上處理的也是最幹凈的,隻不過“過黑”的低頻表現,總會讓人感覺到低頻中偏高的頻段相對於蘋果和索尼沒有那麼明顯,這可能也是淺入耳在提供小耳壓與方便佩戴後,帶來的一點弊端,也就是主動降噪能力很強,但是被動要稍弱一些。
最後來說說1MORE的產品,從整體的感受來說,它的降噪也是主動被動結合的比較緊密的,而且佩戴起來不容易出現問題,不過與同樣采用高通方案的小鳥音響產品相比,兩者降噪的硬件基礎都很強,但在配套的算法上,還有改進的空間,後續的固件應該可以更加強力,從目前的結果來看,要稍微弱於其他三款產品。

音質:索尼領跑,蘋果還是那個蘋果

動鐵+動圈的單元設計
首先,四款產品都具備藍牙5.0功能,蘋果在iOS上的藍牙編碼與延遲表現都很不錯,但是放在安卓陣營中,既沒有aptx加持更沒有LDAC,這也是不建議安卓用戶盲目選擇它的主要原因。1MORE、小鳥音響的產品都支持aptx,而索尼則支持到AAC和SBC。
在聲學結構中,1MORE采用瞭雙發聲單元的設計,采用動鐵+動圈的配置。1more的整體聲音低頻量感較多,耳機的解析力比較突出,人聲沒有過分突出,在很多歌曲中,能夠明顯地感覺到人聲與弦樂類樂器的聲音分離,歌曲的配樂信息量因此顯得十分豐富,橫向的聲場在四款產品中屬於空間較大的,不過這樣的風格會讓我個人感覺音樂整體性弱瞭一些。
App中也提供瞭豐富的音效調節
另外,耳機大動圈單元在低音下沉給人的沖擊力方面稍顯松散,不過這個就要根據個人的的聽音風格以及喜好來決定瞭。蘋果產品的整體解析力相比其他產品仍然能夠感覺到不足,盡管是小編制音樂也能感覺到聲音的細節不夠豐富,聲音的層次感與定位感也比較弱,三頻中高頻的表現較弱,整體調音風格還是有點“白開水”的表現,基本上流行、輕音樂都能駕馭,但既不會讓你跟著節奏搖頭晃腦,也不會為歌喉情感所感動。
同樣是單動圈結構的小鳥音響產品,相比蘋果聲音的細節就要詳細的多,同時,頻段相隔的聲音分離度也好不少,隻是比起動鐵+動圈結構的兩款產品,解析力稍微弱一點。對聲音的染色並不多,三頻分佈較為平均,低頻下潛與沖擊感較好,因此在節奏音樂中也有著不錯的表現,聲音總體來說很自然,適用的曲風范圍很大。
音效設置界面(小鳥音響)
索尼在這個環節的表現是四款產品中最為出色的,對於雙單元的調教沒有1more那樣的分離感,整體性更強,聲場邊界較為凝聚,在中頻與低頻部分聲音的處理上,有著偏暖的著色,中頻的表現厚實且信息量豐富,低頻則保持瞭一貫的動感。如果隻聆聽以高頻部分聲音為主的歌曲,它的聲音表現不如小鳥音響,但對於大多數音樂而言表現更為討人喜歡、更加紮實,更加符合個人的胃口。
總結一下,索尼和小鳥音響在這個環節的表現都很不錯,索尼更加年輕化,中頻厚實,解析出色,小鳥則更加強調均衡、耐聽。而1more本身的素質並不差,隻不過在調教方面較為個性,喜歡聲音強分離感的人一定會喜歡,蘋果則一如既往的白開水,拋開個人喜好而言,它從聲音素質來講也是墊底水平。

總結:蘋果買蘋果,安卓可選多

評分
對於蘋果用戶而言,還是那句話有錢就買Airpods pro吧,硬件上的優化是可見的差距,隻是音質確實一般。安卓陣營的可選項很多,對於入門用戶來講,1299元的1MORE真無線主動降噪耳機性價比確實不錯,比AirPods Pro便宜1千多,該有的功能一應俱全,不過在產品的細節處理上,還有一點進步的空間。
如果價格往上提,電商價格普遍1499元的索尼WF-1000XM3在音質和主動降噪上都有很好的表現,隻不過體積稍大,沒有無線充電。如果本著“全都要”的態度,那小鳥音響Track Air+ SE無疑是最好的選擇,無論是主動降噪、體積還是佩戴,都很不錯,但是價格也要貴一些,達到瞭1898元,適合預算充足的用戶。
文章出自【客製化手機殼推薦】如果喜歡,還請點贊關註支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0會員
    7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