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幻燈片,靜物素描:二十五則電影記事|潺時.小寒

天使,幻燈片,靜物素描:二十五則電影記事|潺時.小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Ulysse, 1983

Ulysse, 1983


回顧今年看過的數百部電影,十大精選不足表述我在黑盒子裡度過的奇幻時光,於是翻出抽屜裡的記憶幻燈片,一張張書寫念念不忘的影格分秒,那些未曾脫落的鳳毛麟角。

電影是安居之所,我深信不疑。若喻人生為航行,遇見這些虛構情節的瞬間,就是海面如鏡的日子。

二十五個電影片段,來源指涉不明,歡迎揣測全貌。盼望新的一年如詩如畫如電影,我願以字為藥引,繼續懸壺濟世。




1

她與男人在大街上相遇,他邀請她一起吃個晚餐,她說不餓,她要去看場電影,彼此吻了一下,然後分手。


2

一顆黝黑的氣球,一段廢墟中的漫舞。他穿戴印花頭巾,深色襯衫上繡有玫瑰,胸口流蘇。他牽引氣球,與其飄渺共舞,芭蕾式的夢幻與熱烈,又彷彿槍決時刻的奏樂。慢動作鏡頭。迴旋。跟隨。無剪輯。這個即興的片段烙印在我的記憶中,觀後寫道:「那種不祥與純潔,我目不轉睛。」


3

哲學老師與同為知識分子的丈夫分居之後,發現他拿走了屋內一半的書籍,並留下一張紙條宣稱自己盡可能公平分配。她震驚地瀏覽書櫃,喃喃自語:「他竟然拿走列維納斯,裡面有我滿滿的筆記!還有布柏⋯⋯這個混蛋。」我喜歡極了這個橋段 ── 離婚算什麼,只是不愛了 ── 但拿走珍藏的書,可不只是恨意而是殺意了。

哲學老師偶爾會把家裡的花瓶搬來搬去,然後坐在沙發上,眼神遲滯地盯著那一叢盛宴。


4

男人對他的摯友描述他見過的女神,「不是我們在希臘島上看到的雕像,而是現實存在的女人。」他強調,甚至用粉筆在咖啡桌上描繪她的輪廓。我記得原著小說中他是畫在一張大理石桌,而非小巧的咖啡桌。另一個男人覺得那些粉筆跡美麗非凡,想要把整張桌子買走,但它卻太重了沒法搬動。諸如此類荒謬無端的一見鍾情,令我動容。


5

在出版社當了一日員工的女子,搭計程車返家的路上,閱讀剛才從公司帶走的書。司機說外面下雪了,她打開車窗,因為飛揚的細雪和冷風露出笑容。夜街,路燈的光塊流過,讓她的五官有一種瓷器的質感。


6

女孩悄悄造訪情敵畫展的開幕茶會,她沒有觀看作品,也沒有和在場的陌生人說話,只是坐在藝廊門口的角落,竊食甜點盤上的餅乾。一開始她只拿了一個,然後是第二個、第三個,最後整盤端過來默默地吃。我覺得那一定是非常好吃的餅乾,因為她的表情有那麼一絲絲的驚喜。她讓我篤信:就算沒名氣沒才華就算情場失利,吃到一盤美味的餅乾就足以感到人生勝利。


7

孩子們玩著遊戲,一個接一個跳過柴火堆。裙襬揚起的弧線與烈焰之舌交織,險境無比蜷曲,在蜜金色的光束下迷離怦然。


8

安妮華達在一部短片中念了兩句李白的詩:「逝川與流光,飄忽不相待。」音韻如螞蟻一路爬進耳朵,我好奇法語譯文寫下來的模樣。又想起村上春樹寫寂寞的感受,「就像一個人在下雨天的黃昏,站在一條大河的河口,長久一直望著滾滾流水流進大海裡。」

一千多年前的李白或許沒見過海,最遠的眺望是黃河之水天上來、唯見長江天際流。而四十年前的安妮華達,從一張濱海的照片中讀出了生命之河,那裡沉積死亡,波光粼粼的是雙重的記憶。電影,詩歌,文學 ── 它們皆在感受同一種感受:時間。


9

年輕男子準備遠行的前一日,與摯友們狂歡度過。在哥本哈根的街頭,他們開車,他走路。他把手伸進車窗轉開電臺,說:「我們來慢跑吧!」然後隨著音樂開始奔跑,汽車則緩慢駕駛著,搖頭晃腦地跟在後面。

夕暮,他們決定前往碼頭兜風。男子沿路坐在車頂喝酒,一邊望著太陽逐漸黯淡。


10

有一種哨聲,會釀出蜜。蜂子緩緩自女孩的唇齒吐露,牠們爬上她的臉頰,溫柔地棲留眼角。


11

乾淨如冰窖的浴室中,一台收音機播放悲傷的情歌,一把刀子正擱置在手腕上。血從破裂的動脈湧出,幾乎是輕柔地鼓脹著鮮紅。

她的愛人此時打了通電話,將她從死亡的一池溫水中喚回。我痛苦地想怎麼可能,怎麼可能,這個故事應該要讓我整個人碎掉。

慶幸沒有。若她真死了,我將徹夜傷心。


12

一隻烏鴉撞死在玻璃窗後,她就昏厥過去。她必須潛入層層水體,直到打撈起自己濕淋的愛慾,才能嘔出黑羽,還牠自由。


13

一棟詭譎之屋,無數鬧鐘藏匿在房間角落尖響不止。女孩不斷把它們丟出窗外,丟了一個還有另一個,而且越來越難於尋找,有的甚至藏在上鎖的櫃子裡,她乾脆把整座家具推下樓。

這個片段對我來說十分紓壓,鬧鐘象徵著人造的時間刻度,是來自客觀現實的提醒,在電影的時空中務必被消滅⋯⋯當我在電影院裡,不回訊息、不接電話都是理所當然,六親不認的程度比睡死還誇張。我總是需要這種暫離:藉由電影的轉機,抵達一個如夢的清醒。


14

女人與男人為了逃過祕密警察的追擊,沿路偷換衣服直到一絲不掛。他們裸身走入一座華麗的教堂,宛如剛從伊甸園被逐出的亞當和夏娃,既羞怯又天真地,把每一步踩出結婚典禮般的隆重。


15

馬戲團後台,剛下班的空中飛人落寞地思索著永不造訪的雋永愛情。天使經過,撫摸她的肩膀,讓她想起自己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夢想孑然一身住在海島上;想起自己擁有飛行的能力,曾帶給那麼多人感動與幸福。天使。每當天使經過,我們就不再被憂傷所掏空。


16

三個孩子與一台摩托車,穿過邊界,騎上荒原、泥濘、雪花。「海!」有人喊道。他們下車,站成一排,在灰濛濛的蒼穹下瞭望蕭瑟的風景,隨後奔向彼岸。


17

男人墜落以後,群鳥驚出,折翼天頂。女人仰臉,愣住。她沒有低頭尋找屍體,只是定定望著天空。想起以前讀到有人這麼寫:「她跳樓的樣子就像跪向風中。」最後我們只記得風、鳥、天空之類的其餘。


18

巴黎,入夜,車水馬龍的大街,露天咖啡廳擺滿桌椅、香檳或方糖。小女孩在霓虹光與鮮艷的汽車烤漆之間陷入睡眠,她的夢那樣熟暖,任憑嘈雜人群熙來攘往也喚不醒。後來她說,來巴黎什麼也沒看到,這座城市就像一個破掉的彩虹泡泡。


19

羅比.穆勒和文.溫德斯在拍這部電影的時候,另外拍攝了一捲只有靜物、沒有故事內容的空鏡頭,他們稱呼這個膠捲為「藝術卡匣」。後來進入剪輯階段,他們便安插了一顆掛在樹上的蘋果的特寫,它幾乎是獨立的,與敘事的上下文毫無關聯。溫德斯形容這就好像一部電影中存在另一部平行電影,只有作者知道。

對我來說,靜物的意義是「暫時毫無變化的世界的美麗」。我最近漸漸有一種想法:如果要學習拍電影,可能就得像那些學習繪畫的人一樣,先從靜物素描開始。


20

優美湛藍的海灣,男孩從船屋像泰山那樣盪入水裡,他的弟弟站在邊緣,雖然脫掉了衣服,但遲遲不敢自由落體。我理解他。他害怕水深,也害怕水淺;海可想而知很冰冷,眼前的高度則讓他暈眩。哥哥已經在水裡愉快地游泳,甚至爬上岸來輕聲鼓勵他跳水。他望著海面,想了很久,最後穿上衣服走了。我覺得我好像他,我們總是會花掉比別人多很多的時間去克服心理的障礙,而這種謹慎並不減少我們受傷的機會。

電影快要結束的時候,場景又回到了船屋。這次,弟弟經過良久的猶豫,終於鼓起勇氣,跳入海中。我知道他辦得到,就像我曾經這麼告訴小時候的自己一樣。我們的幸運在於深知自己本質上的脆弱,但願意相信自己可以是強大的。


21

開往伊斯坦堡的長途巴士,玫瑰色的曙光照耀在少女疲倦的眉宇間。長河,大橋,夜幕如晝的城,她們無限可能的敞亮未來。這樣美麗的日出,只綻放在追尋自由的人眼底。


22

黃昏的港口,天色橘紅,淺浪紫灰,彼岸的城鎮星火如螢。女孩與男孩忽然跳起舞來,不,並不是一開始就預備好跳舞的,而是從尋常散步的某一特定姿勢、動作或眼神發酵節奏,周遭光線頓時金碧輝煌 ── 但這不是歌舞劇,舞蹈不用來表達顯而易見的角色心緒或講述劇情,舞蹈就像落日餘暉那樣平凡又奇特,結束於盡興和悵惘之中。

我深受這個片段啟發。歲月湍急,電影竟能像捕夢網。


23

祖母過世的那個夜晚,女孩走入湖心,夢見一艘浮船,在深藍的水面上寧靜起伏著。天色如月暈,蒼白,優雅,她聽見輕聲細語的小歌。獨留在世界上⋯⋯我遲早得去承受這樣的痛苦。


24

她跟隨著送葬隊伍,我跟隨著她。一日將盡的海岸淒涼、陰冷。她的身影好細小,站在陸塊與潮汐的分野,凝視一團野火。

關於生死的永恆疑難,她盤桓多年,總算落定為語,卻是那樣簡單的問句。我時時想起這漫長的一瞬:深邃的陷落,而清澈見骨。


25

蛾是活不到黎明的。但她經歷了沉默的修煉,於是在晨光照拂的海灘上舒展鱗翅。






Tokyo Sora, 2002

Tokyo Sora, 2002



𝘧𝘪𝘭𝘮 𝘭𝘪𝘴𝘵...


1 _ 賴活(Vivre sa vie, 1962)

2 _ 女孩半夜不回家(A Girl Walks Home Alone at Night, 2014)

3 _ 愛情未來(Things to Come, 2016)

4 _ 夏日之戀(Jules and Jim, 1962)

5 _ 那天以後(The Day After, 2017)

6 _ 不要嘲笑我們的性(Sex is No Laughing Matter, 2008)

7 _ 蜂巢的幽靈(The Spirit of the Beehive, 1974)

8 _ 尤里西斯的凝視(Ulysse, 1983)

9 _ Last Round, 1993

10 _ 蜂蜜之夏(The Wonders, 2014)

11 _ 夢鹿情謎(On Body and Soul, 2017)

12 _ 魔女席瑪(Thelma, 2017)

13 _ 黑月亮(Black Moon, 1975)

14 _ 食人族(The Year of Cannibals, 1970)

15 _ 慾望之翼(Wings of Desire, 1987)

16 _ 霧中風景(Landscape in the Mist, 1988)

17 _ 她不知道那些鳥的名字(Birds Without Names, 2017)

18 _ 地下鐵的莎姬(Zazie dans le Métro, 1960)

19 _ 守門員的焦慮(The Goalie's Anxiety at the Penalty Kick, 1972)

20 _ 奧斯陸少年有點煩(Brothers, 2015)

21 _ 少女離家記(Mustang, 2015)

22 _ 波麗娜(Polina, 2016)

23 _ 湯屋裡我記得(Mio on the Shore, 2019)

24 _ 幻之光(Maboroshi, 1995)

25 _ 蛾之光(Light of a Burning Moth, 2020)



avatar-img
午夜先生的沙發
237會員
172內容數
雙層棉被搭配記憶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午夜先生的沙發 的其他內容
一個人喝酒,兩個人漫舞,三個人奔過廣場⋯⋯節慶是這樣的。昨日,一個空的低音大提琴盒被拖行過雪原;而明晚,燈暗以後,音樂將無比響亮。
我向來喜愛這樣的電影,它們總是如此開啟對話 ──「在我眼中,你從來 / 原來就是如何的人」── 總是如此不期然而然的表白,歷經漫長飛行停留在心尖。其實,我懷疑那些字眼根本無須向內挖掘,我們對至親的真實想法,早已懸置口中多年,只是沒說。就像背著一把傘走在綿綿雨霧,你隨時可以、但一直沒有撐開。不明何故。
瑪雅.黛倫(Maya Deren)說,她的詩寫得很爛。然而,若你看過《午後的迷惘》(Meshes of the Afternoon, 1943),就會明白她的意思是:若有膠捲,何須紙墨?
你的迴歸視線,縫合每一寸風景,婉轉而悠長地拂過光陰。時間的身體,梭巡於萬物之間密而可分的狹縫。你看見我。我沒有動。你像要走了。
其實我並不清楚誰是譜誰是表演,我只感覺那無中生有的瑰麗不該被裱框而應持續起舞。十月,我經常想起過去的事,更多時候想著它們如何模糊與脆弱。
男人說,他要像從懸崖上跳海那樣,跳入生活。另一個男人說,他要尋找一片沒有水的海灘。
一個人喝酒,兩個人漫舞,三個人奔過廣場⋯⋯節慶是這樣的。昨日,一個空的低音大提琴盒被拖行過雪原;而明晚,燈暗以後,音樂將無比響亮。
我向來喜愛這樣的電影,它們總是如此開啟對話 ──「在我眼中,你從來 / 原來就是如何的人」── 總是如此不期然而然的表白,歷經漫長飛行停留在心尖。其實,我懷疑那些字眼根本無須向內挖掘,我們對至親的真實想法,早已懸置口中多年,只是沒說。就像背著一把傘走在綿綿雨霧,你隨時可以、但一直沒有撐開。不明何故。
瑪雅.黛倫(Maya Deren)說,她的詩寫得很爛。然而,若你看過《午後的迷惘》(Meshes of the Afternoon, 1943),就會明白她的意思是:若有膠捲,何須紙墨?
你的迴歸視線,縫合每一寸風景,婉轉而悠長地拂過光陰。時間的身體,梭巡於萬物之間密而可分的狹縫。你看見我。我沒有動。你像要走了。
其實我並不清楚誰是譜誰是表演,我只感覺那無中生有的瑰麗不該被裱框而應持續起舞。十月,我經常想起過去的事,更多時候想著它們如何模糊與脆弱。
男人說,他要像從懸崖上跳海那樣,跳入生活。另一個男人說,他要尋找一片沒有水的海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