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rown, uneasy lies the head wears it. 欲承王冠,必承其重。
一般說起某某企業家千金,常常戲稱華為長公主、風電小公主,但伊莉莎白・溫莎是那些隱喻背後,最大的一個喻依。不是一個譬喻裡的公主,她是個真正的公主,也真正繼承了一個帝國,不是隱喻下的帝國。大英帝國,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帝國,英女王仍然是大英國協共尊的國家元首。殖民時代的國際政治已經消亡,但大英國協仍然日不落。她也還是大英國協之所以存繫的樞紐。在這段充滿隱喻常用詞彙的文字裡,關於她的倒都不是譬喻,只是白描。世人只能以譬喻來理解的地位跟階級,是她人生的容器。
而〈王冠〉是一個故事,必須當作故事來看,故事主旨是:王權的正確打開方式。The Queen can do no wrong. 這句話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是王權不是治權,治權只屬於政府。第二層是女王不能犯錯,代價很大。第一層是憲法定義,第二層是身為公眾人物中的公眾人物,英國王室總被千夫所指。從在媽媽肚子裡就需要學會和自己的身份地位共處,講到名人税,誰比英國王室更懂?於是我們在故事裡能看見,伊莉莎白不斷需要做出選擇,而這些選擇完全都是從她的身份而起。如果她都能做對,就是一套王權的正確打開方式說明書。
然而戲非常人性化,毫不生硬。伊莉莎白的一切矛盾,都來自於私身份被公有化的處境,畢竟優渥的生活來自稅金、尊貴的地位來自血統,身為皇室家族的最大家長,無論性別、排除年齡,她就是王冠的守護者。但性別、年齡、資歷、能力,在任何一個時刻也不會饒過她。王夫畢竟是一個男人,有他的自尊需要處理;王妹雖然年紀更輕,但也更期待姊姊能以姊姊的立場體諒和支持自己;王儲有王儲的問題,不只是兒女教養可以涵括,但她自始至終是他們的母親和祖母。而首相、內閣、國會、社會、國際情勢,也沒有一個好相與的,都是實權所在。她是無治權的王權所有者,王權的定義卻沒有使用說明書,一切都是權衡。
模糊的「權衡」二字,正是王權打開方式正確與否的關鍵,如同英國政治。全世界最老牌民主國家英國,內閣決策的過程可不是我們所熟悉的一人一票、少數服從多數。內閣,就如戲劇裡所演出的,真的是一間 Chamber,裡頭就是由首相組閣而來的一小群國會議員,從立法權裡撮出行政權。而國家元首對內閣一般不能置喙,但內閣需要向國家元首報告施政。在這一切操作之間,基於傳統,也基於尊重,甚至基於皇室本身在民間的聲望,內閣需要對女王負責。而女王雖不對人民和媒體表態,卻有機會「開誠布公」地和首相談論王權對治權的肯定與否。如果把這個過程往牛角尖裡鑽,會發現處處都是執行和操作的空間,這些空間正是權衡之所處:
首先是內閣的合議制,具體情況通常是閣員討論的過程,而受到更多同意、鼓掌、點頭、肯定態度,以及近似提案的方向,將成為內閣端出的政策。跟尋常人物開會的過程接近,誰說服力強,勝出機會就大。但說服力絕對不是可以量化的指標,這裡頭的確包含口才、包含提案合理性、包含情感煽動力、包含利益計算,但事前溝通能獲得的支持當然更基本。如果能獲得王權背書,將會是很難被當場否決的提議。但王權的基本就是不能輕易表態,中立是皇室美德,立場鮮明即是失德。個人失德事小,失去中立性的皇室損失統治正當性卻事大。
伊莉莎白卻無數次基於個人信念、基於家族情感、基於對憲法的尊重、基於服膺國家元首地位的利益,需要表態。輿論是對內、對外,對皇室、對首相、對政府、對媒體、對人民、對國際社會,光是女王何時邀請了首相去白金漢宮喝下午茶,就是極為清晰的表態。把英國政治翻開來,往往是這種在慣例邊緣,選擇遵循與否的細緻言行,決定一趟人事任命、一個法案成立。這齣戲就把編劇依照史實材料所推敲出,最戲劇化的可能性搬上螢幕。
這齣戲精彩歸精彩,卻不是事件連連、險象環生的步調,而是所有的外在條件層層疊疊逼近人物內心裡,在人物的選擇之間彰顯人物最終維護的價值所在。所以才說〈王冠〉是王權的正確打開方式。
個人覺得這齣戲精彩絕倫的理由至少有三:
一是考據詳盡。除了人物內心和私下言行是推敲編造,許多大小事件都是二戰後真確的近代史。服裝和場景也都極力重現歷史映像,即使是皇室迷也不得不讚嘆製作之精。
二是人物關係面向豐富。無論是女王與首相、女王與王妹、女王與王夫、女王與王儲,都不是簡單的親情、責任可以涵括,都是身份與個人情感的複雜多面結晶。即便沒有王冠在伊莉莎白頂上,衝突和張力都已經飽滿,盛上女王的身份衝突,就成為無可遁逃的困境。就算媒體不緊緊相逼,身份之間的衝突就足以陷人於兩難。
三是對白極精。第一季第一集一句「She is the job.」就道盡王夫的身份義務,第一季第二集的「
Shirley Temple」更是以精確的時代參考值,給人無限遐想。幾乎每一集都會有至少一句,讓人一眼看清王冠其中一個面向的金句。更不用提每次人如何稱呼他人能帶來的氛圍轉變,以及女王選擇溝通和說服時,如何選擇於公和於私,不同理由及表態在對話時的排序。莫要忘記,這是至今還採取合議制的英國政治,在早期還更重視表達情境。所有的對話細節都經得起琢磨、愈琢磨愈細密,簡直編劇經典。
我沒有開中文字幕,開英文字幕看了,效果應該比翻譯字幕好很多。如果你的英文閱讀速度跟得上人物口語,強烈建議不看翻譯。英國上流社會的機鋒極為精彩,值得細品。
觀影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