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溺愛是一種慢性病,影響孩子未來一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們是雙薪家庭,我與老公下班回到家平均都快晚上8點,0-3歲到現在小孩平常星期一到五在公婆家住,到了星期五晚上在帶回我們照顧,我們是謂假日父母,因為平常主要照顧者是爺爺、奶奶,跟我們年輕這一代仍然有很多教養的觀念不一樣,造成很多關於小孩教養的衝突。

例如:
事件一:
小孩子還小時大約1歲多,會一直打人,爺爺都以為是小孩還小,小孩是在玩,但是我強烈制止他,小孩其實聽得懂,幾次過後小孩就不會一直動手打人,其實我了解爺爺奶奶對孫子一定會很寵溺,因為我兒子是第一個內孫又是長孫,在他們傳統的觀念「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所以第一個寶貝孫子就什麼都順著他怕他哭。
我的教養觀念:從小就要教,不因小孩年紀小而放任不教。
最近朋友的小孩上幼兒園因為打人的問題而頭痛,所以在小孩還小時有打人的行為時一定要強烈制止。
事件二:
前陣子,喝果汁用馬克杯,結果一不小心打破杯子,當下發生時,立刻清理現場,告訴他下次要小心,結果奶奶知道後,一直說不要讓他用馬克杯怕打破,但我的觀念是其實會打破很正常,不是為了怕打破而不用馬克杯,而是要讓小孩自已知道要更小心。
我的教養觀念:不要因為害怕小孩受傷而太保護他,而是要他嘗試失敗後要更加小心。
事件三:
最近又發生了一件事,正值三歲的他,在爺爺奶奶家吃飯一定要人餵,開學那一天我請假帶他上學與下學,下午4點回到爺爺奶奶家,5點多吃飯時說要我餵他,但是明明在我們家時就會自已乖乖吃飯。
我不肯餵他就大哭大鬧,爺爺拿起愛的小手作勢要打他,我護著他在另外房間冷靜,冷靜完去吃飯他還是不肯自已吃,而爺爺要餵他,我真的沒辦法了,就不吃飯,由著爺爺餵他,自已生悶氣。
結果他也只吃一口飯,就一直偷偷看著我,然後我去吃飯時,他才肯乖乖吃飯,小孩其實很精明,知道爺爺不會真的打他,所以只要他哭鬧就可以得逞。
這幾天去幼兒園上課時,老師告知會自已吃飯,但是吃到最後都要人幫忙,希望他可以漸漸練習自已吃飯,我將老師的話轉達給爺爺、奶奶,希望他們可以聽進去,溺愛不是愛他,而是會害了他
我的教養觀念:從小就要練習自已吃飯、刷牙、穿脫衣服,不因小孩年紀小而不讓他自已做。
現在的小孩太幸福,什麼事都不需要動手做,我不希望我的小孩是如此,我會讓他幫忙做家事(洗碗),體驗父母的辛苦,因為平常不是我照顧他,所以對長輩的教養只能爭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照顧小孩很辛苦,我很感恩他們的幫忙。
我的心聲:小孩其實來到這一個世界,什麼不懂也不會,父母的責任是給他們機會練習,而不是什麼事都幫他們做,讓他們連基本照顧自已的能力也沒有,也不會獨立思考自已的未來,溺愛不是愛他,而是像一種慢性病,慢慢的讓他喪失生存能力。
如果你想要你的孩子一雙翅膀可以飛翔,就努力讓他自已練習展開翅膀(自理能力),而不是折斷他的翅膀(什麼事都幫他做好),等他長大才怨他不會飛翔。
#翅膀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9.4K會員
458內容數
存股過程就像「蝸牛」背著那重重的殼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雖然動作緩慢,中間過程需要用「耐心」等待,未來「投資複利」會去證明當初你的選擇是對的。 專欄每月更新頻率至少4篇,歡迎大家來看我投資的故事。 投資、存股、蝸牛、耐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9/1開學日是我的生日,我家的小寶貝一早就跟我說「媽咪生日快樂」,令人感動。 今天也是我家小寶貝公幼小班上學的日子,一早準備好書包、水壺、口罩、手帕,手牽手去幼兒園。  公幼是某國中的附設幼兒園,走在某國中的校園,看著你長大的背影,然後親自把你送到教室門口,放手把你交給老師。 看著老師幫你穿圍兜、你
#秩序敏感期 最近我家小孩什麼事情都要自己來,如開、關燈、搭電梯要自己用酒精消毒液,洗手要用泡泡,馬桶不管是誰上的都要他按沖水紐,不給他用就生氣,很多事情都一直重複做或重複問....常讓人想翻白眼。 直到後來看了一篇文章,重複是幼兒學習的方式,才慢慢釋懷,我們成人其實學習很多事情也是要一直重複,最後
防疫期間,請注意!連幼兒園入學都採「分流」的方式: 上星期五幼兒園在學校網站公布分班名單,小孩被分派到中小班混齡的蝴蝶🦋班,號碼是13號,原來公幼是採混齡分班方式,當了媽媽才知道是這樣分班。 這星期一接到幼兒園老師的電話☎,由於今年新生眾多,報到的方式採取先讓幼兒放置物品,其它的東西開學那一天再帶
從書上或是新聞上,都說親子共讀很重要,所以我從小就給小孩看書,但是理想與現實總是差距太大,約8、9個月小孩只喜歡翻書,甚至於撕書,讓媽媽很無力,只好安慰自已,閱讀先要「喜歡」書,等他大一點就教導他,不可以撕書。   兩歲書最喜歡有聲書、推拉書,因為他是小男孩,還不太會說話,媽媽很著急,買了有聲書FO
昨天下午下了一場雨,之前因為疫情的關係,已經很久沒有帶小孩出門,這一天他吵著要去看公車,於是我帶了一把傘,母子倆穿上輕便的鞋子就出門,在去公車站牌的路上,在花圃中看見兩隻小蝸牛,慢慢的在爬行,看了一會兒又在樹下撿起了花瓣,散步到公車站。  到了公車站,兒子開心看了一台台公車到站又離開,如數家珍的念著
距離我家三歲兒9月1日開學,大約剩不到兩星期的時間,終於在昨天有空時,打了一通給幼兒園主任詢問了一些問題,我心理的擔憂有好一點,以下是我的訪談記錄: 尿布篇: 我:3歲兒白天已經戒尿布,但是中午午睡仍會尿床,需要在準備尿布嗎? 主任:如果小孩已經成功戒白天的尿布,就不要因為擔心白天午睡而穿回尿布,不
9/1開學日是我的生日,我家的小寶貝一早就跟我說「媽咪生日快樂」,令人感動。 今天也是我家小寶貝公幼小班上學的日子,一早準備好書包、水壺、口罩、手帕,手牽手去幼兒園。  公幼是某國中的附設幼兒園,走在某國中的校園,看著你長大的背影,然後親自把你送到教室門口,放手把你交給老師。 看著老師幫你穿圍兜、你
#秩序敏感期 最近我家小孩什麼事情都要自己來,如開、關燈、搭電梯要自己用酒精消毒液,洗手要用泡泡,馬桶不管是誰上的都要他按沖水紐,不給他用就生氣,很多事情都一直重複做或重複問....常讓人想翻白眼。 直到後來看了一篇文章,重複是幼兒學習的方式,才慢慢釋懷,我們成人其實學習很多事情也是要一直重複,最後
防疫期間,請注意!連幼兒園入學都採「分流」的方式: 上星期五幼兒園在學校網站公布分班名單,小孩被分派到中小班混齡的蝴蝶🦋班,號碼是13號,原來公幼是採混齡分班方式,當了媽媽才知道是這樣分班。 這星期一接到幼兒園老師的電話☎,由於今年新生眾多,報到的方式採取先讓幼兒放置物品,其它的東西開學那一天再帶
從書上或是新聞上,都說親子共讀很重要,所以我從小就給小孩看書,但是理想與現實總是差距太大,約8、9個月小孩只喜歡翻書,甚至於撕書,讓媽媽很無力,只好安慰自已,閱讀先要「喜歡」書,等他大一點就教導他,不可以撕書。   兩歲書最喜歡有聲書、推拉書,因為他是小男孩,還不太會說話,媽媽很著急,買了有聲書FO
昨天下午下了一場雨,之前因為疫情的關係,已經很久沒有帶小孩出門,這一天他吵著要去看公車,於是我帶了一把傘,母子倆穿上輕便的鞋子就出門,在去公車站牌的路上,在花圃中看見兩隻小蝸牛,慢慢的在爬行,看了一會兒又在樹下撿起了花瓣,散步到公車站。  到了公車站,兒子開心看了一台台公車到站又離開,如數家珍的念著
距離我家三歲兒9月1日開學,大約剩不到兩星期的時間,終於在昨天有空時,打了一通給幼兒園主任詢問了一些問題,我心理的擔憂有好一點,以下是我的訪談記錄: 尿布篇: 我:3歲兒白天已經戒尿布,但是中午午睡仍會尿床,需要在準備尿布嗎? 主任:如果小孩已經成功戒白天的尿布,就不要因為擔心白天午睡而穿回尿布,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孩一直被媽媽照顧,覺得媽媽愛我,這種習慣就這麼延續下來,什麼時候會改變,小孩反過來愛媽媽、照顧媽媽呢?這是個很奇妙的轉折點。   兒女對於媽媽的「愛」應該不是本系列定義的嚴格的、「真正」的「愛」,比較是: 「回報」—知道媽媽對我很好; 「分擔」—她很辛苦; 「憐惜」—覺得她需要人家的照顧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現在的小孩才會變得脆弱,不堪一擊,因為從小到大,他們就是想什麼得什麼,一得不到就鬧情緒,然後有情緒病。 雖然我也反對我媽那種虐待式教養,但兩者比較,我覺得還是像我這樣教養出來的孩子,比較好些些。 話說我的下屬,1995年生,也都快30歲了,一事無成,日日渾渾噩噩,寫一封信仍然寫2023年,因為是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眼界決定孩子的世界 前言 對幼童來說不存在怕不怕?難不難?要不要等問題,有這些問題的是他的父母或者照顧他的人。而且,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照書教或者照網養,其實就是自我設限,把自己心智關閉起來,只看到或聽到自己認同的內容。例如,幼童喝奶,初當父親時,只知幼童須定時餵食,每四個小時要餵奶一次。休假回
Thumbnail
當孩子被欺負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讓孩子打回來嗎? 還是你幫孩子打回來呢? 說實在的,我真得很想替我婆婆按100個讚。
其實小孩一直都在學身旁大人的一切,尤其是主要照顧者的小言小行,這些只是還不會馬上表現出來而已,不代表他沒學起來。 而且小孩真的只學「你所做的」,而不一定會聽「你所說的」,身教真的重於言教阿!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孩一直被媽媽照顧,覺得媽媽愛我,這種習慣就這麼延續下來,什麼時候會改變,小孩反過來愛媽媽、照顧媽媽呢?這是個很奇妙的轉折點。   兒女對於媽媽的「愛」應該不是本系列定義的嚴格的、「真正」的「愛」,比較是: 「回報」—知道媽媽對我很好; 「分擔」—她很辛苦; 「憐惜」—覺得她需要人家的照顧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現在的小孩才會變得脆弱,不堪一擊,因為從小到大,他們就是想什麼得什麼,一得不到就鬧情緒,然後有情緒病。 雖然我也反對我媽那種虐待式教養,但兩者比較,我覺得還是像我這樣教養出來的孩子,比較好些些。 話說我的下屬,1995年生,也都快30歲了,一事無成,日日渾渾噩噩,寫一封信仍然寫2023年,因為是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眼界決定孩子的世界 前言 對幼童來說不存在怕不怕?難不難?要不要等問題,有這些問題的是他的父母或者照顧他的人。而且,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照書教或者照網養,其實就是自我設限,把自己心智關閉起來,只看到或聽到自己認同的內容。例如,幼童喝奶,初當父親時,只知幼童須定時餵食,每四個小時要餵奶一次。休假回
Thumbnail
當孩子被欺負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讓孩子打回來嗎? 還是你幫孩子打回來呢? 說實在的,我真得很想替我婆婆按100個讚。
其實小孩一直都在學身旁大人的一切,尤其是主要照顧者的小言小行,這些只是還不會馬上表現出來而已,不代表他沒學起來。 而且小孩真的只學「你所做的」,而不一定會聽「你所說的」,身教真的重於言教阿!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