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從每日籌碼面看出股價波動背後代表的意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文章主題包含如下



1、加權指數、台積電、鴻海籌碼面2021年9月7日

2、從每日籌碼面看出股價波動背後代表的意義


加權指數、台積電、鴻海籌碼面2021年9月7日

加權指數、台積電、鴻海籌碼面2021年9月7日

加權指數部份,今天外資群買賣超61.6億,投信買賣超-15.59億,自營商買賣超-21.58億,三大法人買賣超台股24.43億,收盤17428.87點,漲跌-66.43點,外資群期貨留倉-15580,較前一日增減716口。

台積電部份,今天外資群買賣超-734張,投信買賣超59.2張,自營商買賣超106張,三大法人買賣超-568.8張,今天台積電收盤在623元,漲跌-8元。

鴻海部份,今天外資群買賣超-4829張,投信買賣超-185張,自營商買賣超-563張,三大法人買賣超-5577張,今天收在108.5元,漲跌-2.5元。


鴻海技術線型

鴻海技術線型

今天台股下跌66點,成交量3351億,鴻海今天收在108.5元,成交量23113張,周線110.9元,月線108.5元,季線111.4元,半年線114元,年線103元,三年線86.5元,鴻海兩天下跌4元,那這兩天誰賺了錢,誰賠了錢呢?我說過,一買一賣成交易,股市中就是要有波動才能決勝負,股價的波動單純就是裡面的人在對決出來的結果,今天鴻海股價強勢,外資群就偏多操作,今天股價如果弱勢,外資群就偏空操作,那每一個外資群想法都一樣嗎?當然是不可能,大家看鴻海討論區上,還是很多人在看衰鴻海股價,這些人就是不同意見的人,只是他們都是用嘴巴在事後豬葛,沒有什麼影響力,我看很多中長線在投資的朋友們,偶而會找他們鬥鬥嘴,我想這也是打發時間的一種方式,外資群可就不同了,他們的工作就是操盤,八成的核心持股,兩成的短線操作,有人問為什麼外資群每天要買來賣去,道理也很簡單,如果外資群和我們一樣買了就不動,那績效就和我們一樣,那他的客戶怎麼可能會支付他獎金及管理費,外資群如果在短線操作失敗怎麼辦?其實也無所謂,因為每年還是有八成的核心持股可以穩賺股息,而且賣基金時都有註明,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鴻海9月6日主力進出表

鴻海9月6日主力進出表

我們看一下9月6日、9月7日及近兩日三大法人在鴻海中交易的情況,9月6日,小摩當沖賺了17.2萬,美林賠了39.8萬,凱基台北賠了26萬,剩下沒有提到的請自行參閱。


鴻海9月7日主力進出表

鴻海9月7日主力進出表

9月7日,外資群當沖的情況,美林賠26.8萬,瑞銀賠26.9萬,小摩賠17.7萬,剩下的請自行參閱。


鴻海9月6日及7日主力進出表

鴻海9月6日及7日主力進出表

看一下6日及7日合在一起的,美林變賺141.6萬,港商野村賺78.4萬,新光賺54.5萬,小摩賺39.2萬,大摩賠138.5萬,群益大安賠29.2萬,國泰綜合賠19.6萬,看完後大家會覺得奇怪,美林6日及7日都是賠的,為什麼兩日加起來變賺的?原因就是程式是用外資所有的買賣單最低減最高,簡單來說就是,今天我買10張,賣3張,這10張用100~109元各買1張,賣的3張在107~109元,程式就會把賣在107~109元去減掉100~102元這三張,所以得到我今天當沖賺到錢,剩下買七張的成本就是103~109元,這和一般券商在判斷你當沖賺不賺錢方法一樣,我一天操作完後,我賺3張的錢,我還留倉了7張,隔天計算就是不包含我留倉的7張,就是用當天買單去計算,這也是為什麼美林單日當沖都是賠錢,結果兩天加起來是賺錢的,因為還有一些是隔日沖,有人說,那美林兩天下來就決定他是對的嗎?其實不一定,因為美林為了賺這141.6萬元,他多賣了2983張鴻海,未來如果他能在他賣出的價格買回來,他的操作才算結束。

這時有人說,A大,你在說什麼啦,好困難啊,如果你的世界就只有今天買進100張,今天賣100張或是今天買進100張,明天賣出100張,那你還是太單純了,你單純聽不懂這種操作方法,之前我和大家說過最不敗的方法就是,你操作可以是當沖,隔日沖,三日沖,一周沖,一個月沖,三個月沖,半年沖,一年沖,玩法就是,你有100張核心持股,你可以拿兩成出來當沖,隔日沖,一周沖,一個月沖,三個月沖,半年沖,一年沖,只要一年內,你買回來原本的張數,而你的程式中顯示總數是賺錢,那你就是贏家,這時有人說,我哪有這種美國時間這樣玩啊,我手上一百張,拿20張出來玩,一年後也許也才賺10萬,那我不如就是專心的工作,這樣本業還能加薪拿獎金,嗯~沒錯啊,因為一般投資者手上張數少,所以這樣操作就是不值得,以外資群來說,他們手上是有幾萬張,幾十萬張,這樣玩下來就會變的值得,當你了解外資群會這樣玩後,你就會知道,股價波動對他們的操作才有利,尤其是遇到一些大事件,美股大跌,財報利多或利空,他們才比較好操作,那他們一定都是贏的嗎?那就不一定了,外資群很多,外資群天天在鴻海中操作,還是要付給政府及券商交易稅及手續費,如果個股中新手、菜鳥愈多,他們賺錢的機會愈大,當你看到一些人在討論區說,鴻海這大爛股,都不漲,今天又跌了,在那天天崩潰,這種人就是送外資群錢的,因為外資群只要讓股價波動,他們就會崩潰,股價不漲,他們也能崩潰,他們想要賺錢,確不會去了解外資群的操作策略,進而制定一套策略打敗外資群,每天在討論區上崩潰,這是無助於你打敗外資群的。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陳逸樂-avatar-img
2021/09/12
多謝A大分享~~感恩
RIC-avatar-img
2021/09/11
謝謝A大
姚姚-avatar-img
2021/09/10
謝謝A大 Kewei!
Ben Wu-avatar-img
2021/09/08
謝謝A大
Minchun Chen-avatar-img
2021/09/08
謝謝A大
avatar-img
A大_kewei的沙龍
5.0K會員
192內容數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錄 https://vocus.cc/article/5fb91df5fd89780001008ab3
A大_kewei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17
網友史提夫回答:投資股票每年穩定合理報酬率要多少您才覺得滿意呢?如果您問我的話,我的答案是10%,從2022年10月31日開始我習慣每天小量買進,所以成本幾乎是”半年線”價位持股248張,鴻海股價波動不大,所以鴻海家族都敢壓上身家,如果用投資房地產的方式(在鴻海淨值以下買進)來”長期”投資鴻海我覺得
Thumbnail
2023/06/17
網友史提夫回答:投資股票每年穩定合理報酬率要多少您才覺得滿意呢?如果您問我的話,我的答案是10%,從2022年10月31日開始我習慣每天小量買進,所以成本幾乎是”半年線”價位持股248張,鴻海股價波動不大,所以鴻海家族都敢壓上身家,如果用投資房地產的方式(在鴻海淨值以下買進)來”長期”投資鴻海我覺得
Thumbnail
2023/06/13
網友家榮分享:感謝A大無私分享,去年四月在股市同學會看到A大分享文章,覺得分析的很有道理,內容敘述邏輯性強,因此把A大發過的影片從頭開始細細品味,瞬間醍醐灌頂,了解到自己的不足,經過A大的分享,我明白了如何在股海當贏家,以前的我就像隻小菜蛾,感謝A大讓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在股市裡賠不少錢的我,
Thumbnail
2023/06/13
網友家榮分享:感謝A大無私分享,去年四月在股市同學會看到A大分享文章,覺得分析的很有道理,內容敘述邏輯性強,因此把A大發過的影片從頭開始細細品味,瞬間醍醐灌頂,了解到自己的不足,經過A大的分享,我明白了如何在股海當贏家,以前的我就像隻小菜蛾,感謝A大讓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在股市裡賠不少錢的我,
Thumbnail
2023/06/12
去年鴻海4月底從股價最低99.7元開始發動除息行情,花了一個月漲到116元,漲幅16%左右,然後盤整了一個月後除息,當除完息後再花一個月就填息,現在6月11日,差不多距離除息剩不到1個月,所以接下來到7月4日都有可能會啟動除息行情,有一些散戶為了要避二代健保及所得稅,結果你錯失了除息前行情及填息行情
Thumbnail
2023/06/12
去年鴻海4月底從股價最低99.7元開始發動除息行情,花了一個月漲到116元,漲幅16%左右,然後盤整了一個月後除息,當除完息後再花一個月就填息,現在6月11日,差不多距離除息剩不到1個月,所以接下來到7月4日都有可能會啟動除息行情,有一些散戶為了要避二代健保及所得稅,結果你錯失了除息前行情及填息行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本篇內容如下 1. 本週台股籌碼面與鴻海籌碼面 2. AI 概念股持續狂熱,現在進場還能賺錢嗎? 3. IMB 與 澳豐詐騙 2023年06月16日鴻海,本週上漲3元,漲幅2.78%,成交量288,262張,外資買超25,538張、投信賣超2,087張、自營商買超6,305張,合計買超29,756張
Thumbnail
本篇內容如下 1. 本週台股籌碼面與鴻海籌碼面 2. AI 概念股持續狂熱,現在進場還能賺錢嗎? 3. IMB 與 澳豐詐騙 2023年06月16日鴻海,本週上漲3元,漲幅2.78%,成交量288,262張,外資買超25,538張、投信賣超2,087張、自營商買超6,305張,合計買超29,756張
Thumbnail
以下是這一周台灣重量型權值股的漲跌幅 一周台灣重量型權值股的漲跌幅 亞德客-KY從862元漲到927元漲了7.01% 長榮從125.5元漲到133.5元漲了 5.99% 中鋼從37.45元漲到39.1元漲了4.22% 陽明從120.5元漲到125.5元漲了3.98% 中租-KY從265.5元漲到2
Thumbnail
以下是這一周台灣重量型權值股的漲跌幅 一周台灣重量型權值股的漲跌幅 亞德客-KY從862元漲到927元漲了7.01% 長榮從125.5元漲到133.5元漲了 5.99% 中鋼從37.45元漲到39.1元漲了4.22% 陽明從120.5元漲到125.5元漲了3.98% 中租-KY從265.5元漲到2
Thumbnail
文章主題包含如下 1、加權指數、台積電、鴻海籌碼面2021年9月7日 2、從每日籌碼面看出股價波動背後代表的意義 加權指數、台積電、鴻海籌碼面2021年9月7日 加權指數部份,今天外資群買賣超61.6億,投信買賣超-15.59億,自營商買賣超-21.58億,三大法人買賣超台股24.43億,收盤
Thumbnail
文章主題包含如下 1、加權指數、台積電、鴻海籌碼面2021年9月7日 2、從每日籌碼面看出股價波動背後代表的意義 加權指數、台積電、鴻海籌碼面2021年9月7日 加權指數部份,今天外資群買賣超61.6億,投信買賣超-15.59億,自營商買賣超-21.58億,三大法人買賣超台股24.43億,收盤
Thumbnail
文章架構如下,首先將加權指數、台積電、鴻海選定一個期間做為觀測點,例如321個交易日是指covid-19發酵以來,去年6月份以來為經濟重啟,當周、鴻海因為是主角,所以加了去年第三季,第四季及今年第一季三大法人進出的情況,接下來看三大法人在加權指數現貨及期貨近十日的進出情況,觀察五個、十個、三十個交易
Thumbnail
文章架構如下,首先將加權指數、台積電、鴻海選定一個期間做為觀測點,例如321個交易日是指covid-19發酵以來,去年6月份以來為經濟重啟,當周、鴻海因為是主角,所以加了去年第三季,第四季及今年第一季三大法人進出的情況,接下來看三大法人在加權指數現貨及期貨近十日的進出情況,觀察五個、十個、三十個交易
Thumbnail
文章架構如下,首先將加權指數、台積電、鴻海選定一個期間做為觀測點,例如321個交易日是指covid-19發酵以來,去年6月份以來為經濟重啟,當周、鴻海因為是主角,所以加了去年第三季,第四季及今年第一季三大法人進出的情況,接下來看三大法人在加權指數現貨及期貨近十日的進出情況,觀察近一周又近三十個交易日
Thumbnail
文章架構如下,首先將加權指數、台積電、鴻海選定一個期間做為觀測點,例如321個交易日是指covid-19發酵以來,去年6月份以來為經濟重啟,當周、鴻海因為是主角,所以加了去年第三季,第四季及今年第一季三大法人進出的情況,接下來看三大法人在加權指數現貨及期貨近十日的進出情況,觀察近一周又近三十個交易日
Thumbnail
透過籌碼面了解三大法人買賣超、期貨空單留倉口數、近一周、開完去年第四季財報及今年以來三大法人的台股、台灣五十成份股市值前五名,電子代工廠,進而判斷三大法人的態度。 大盤、台積電、鴻海籌碼面周報 大盤、台積電、鴻海籌碼面周報 這一周外資群賣超台股136.42億,指數跌了281點來到17285點,
Thumbnail
透過籌碼面了解三大法人買賣超、期貨空單留倉口數、近一周、開完去年第四季財報及今年以來三大法人的台股、台灣五十成份股市值前五名,電子代工廠,進而判斷三大法人的態度。 大盤、台積電、鴻海籌碼面周報 大盤、台積電、鴻海籌碼面周報 這一周外資群賣超台股136.42億,指數跌了281點來到17285點,
Thumbnail
大盤、台積電、鴻海籌碼面及技術面 大盤部份,當周外資群買賣超-449.9億,投信買賣超18.16億,自營商買賣超12.406億,三大法人買賣超台股-419.334億,收盤16070.24點,漲跌-184.94點,融資買賣超62.58億,融券買賣超-93775張,外資期貨留倉-27393口,外資持有
Thumbnail
大盤、台積電、鴻海籌碼面及技術面 大盤部份,當周外資群買賣超-449.9億,投信買賣超18.16億,自營商買賣超12.406億,三大法人買賣超台股-419.334億,收盤16070.24點,漲跌-184.94點,融資買賣超62.58億,融券買賣超-93775張,外資期貨留倉-27393口,外資持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