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育兒新經分享-我和我的孩子:一本給家長的手冊

2021/09/1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1940年─政府開始推動家庭教育
1945年─開始「家庭教育辦法」推動家庭教育
1986年─設立「親職教育諮詢中心」
1990年
「家庭教育工作綱要」
1991年─「加強家庭教育強化親職教育功能計畫」
1998年─「推動學習型家庭方案」
1999年─於大學設立「家庭教育中心」進行研究
,共同推動家庭教育
(詳見台灣家庭教育發展發展歷程表)。
當媽都快10個年頭了,除了產假二個月和孩子朝夕相處外,再來就是疫情嚴峻停課這三個月,我曾開玩笑跟前同事說:這三個月可能是我這輩子能24小時與她們相處的時光了~~
當CDC宣布學校停課消息,對多數的家長是晴天霹靂,夫妻得輪流請假陪孩子,托付長輩者又有線上上課的困擾,但對於四月底提出離職的我算是因「禍」得福,無法外出上班,陪著孩子線上學習,訂定自己的暑假一日行程表「我的一天我做主」。媽媽變得不再以工作為主,努力地尋找適合孩子的線上教材,滿足孩子的欲望,一起上網找影片,自己動手做玩具,說也不盡美麗但得到的是不知不覺中拉近彼此的距離,感情變得更深厚,要開學了~~反而是媽媽變得焦慮了。
布布姐的一日行程表
開學了,家中多了一個小一新生,不同以往的是開學第一天,家長不得陪伴孩子進入校園,所以前一晚我反覆確認上課用物是否帶齊?去上學沒有家長陪伴會不會哭?熱了、渴了會不會去喝水?敢跟老師說想上廁所嗎?一切的一切自我擔憂,就在中午下課後自動瓦解。我家小一新生上學第一天就哭了,我不意外,因為這是我家孩子的個性,所以我用擁抱來迎接她們下課時,用聊天方式來引導他說出哭泣的原因,無非就是陌生的環境緊張,不對他說出哭泣是不對的,但期待他能每天縮短一點點哭泣時間,儘量少說一定要如何去做,而是分享和鼓勵,相信每天都會進步的。
孩子們比我們想像中堅強獨立,只是需要時間去適應,多讓孩子自己動手準備用物、整理書包,分享以往自己去上課的點滴,知道上小學是怎麼樣的生活,和幼兒園不同處,也多傾聽她們的分享和疑惑。 想像大人到陌生環境的心情,就可以同理孩子到校的心境,自然就會有包容的態度。第一個下課天,杜杜弟送我一本手冊,是學校請孩子轉交給家長,「我和我的孩子」,是由提供相關資訊的國小學童、家長、審查專家,以及一群家庭教育相關領域專業人員合作完成的,協助家長在親職路上得到更多的啟發,讓孩子成長更健康快樂。
家庭教育資源網提供更多手冊參閱
手冊內容是針對不同的教育問題做區分,再以問題導向讓家長先評估自己跟孩子類型
,再以不同的類型給予建議及對策,例如:我該如何成為稱職的家長?檢視自己的管教方式,了解自己是哪一類型家長?再依建議來調整教養方式。我拿到的是低年級的部份,看完手冊覺得它算得上是一本讓家長在教養本有所依循的小冊。






Jan 女子
Jan 女子
曾是有18年以上醫院臨床工作經驗護理師。 2021年走出醫療院所,成為勞工健康服務護理師。 喜歡在平靜中尋找波濤,害怕卻又愛挑戰,自稱為不安份的護理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