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育兒新經分享-我和我的孩子:一本給家長的手冊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1940年─政府開始推動家庭教育
1945年─開始「家庭教育辦法」推動家庭教育
1986年─設立「親職教育諮詢中心」
1990年「家庭教育工作綱要」
1991年─「加強家庭教育強化親職教育功能計畫」
1998年─「推動學習型家庭方案」
1999年─於大學設立「家庭教育中心」進行研究,共同推動家庭教育
(詳見台灣家庭教育發展發展歷程表)。

當媽都快10個年頭了,除了產假二個月和孩子朝夕相處外,再來就是疫情嚴峻停課這三個月,我曾開玩笑跟前同事說:這三個月可能是我這輩子能24小時與她們相處的時光了~~
當CDC宣布學校停課消息,對多數的家長是晴天霹靂,夫妻得輪流請假陪孩子,托付長輩者又有線上上課的困擾,但對於四月底提出離職的我算是因「禍」得福,無法外出上班,陪著孩子線上學習,訂定自己的暑假一日行程表「我的一天我做主」。媽媽變得不再以工作為主,努力地尋找適合孩子的線上教材,滿足孩子的欲望,一起上網找影片,自己動手做玩具,說也不盡美麗但得到的是不知不覺中拉近彼此的距離,感情變得更深厚,要開學了~~反而是媽媽變得焦慮了。


raw-image

開學了,家中多了一個小一新生,不同以往的是開學第一天,家長不得陪伴孩子進入校園,所以前一晚我反覆確認上課用物是否帶齊?去上學沒有家長陪伴會不會哭?熱了、渴了會不會去喝水?敢跟老師說想上廁所嗎?一切的一切自我擔憂,就在中午下課後自動瓦解。我家小一新生上學第一天就哭了,我不意外,因為這是我家孩子的個性,所以我用擁抱來迎接她們下課時,用聊天方式來引導他說出哭泣的原因,無非就是陌生的環境緊張,不對他說出哭泣是不對的,但期待他能每天縮短一點點哭泣時間,儘量少說一定要如何去做,而是分享和鼓勵,相信每天都會進步的。

孩子們比我們想像中堅強獨立,只是需要時間去適應,多讓孩子自己動手準備用物、整理書包,分享以往自己去上課的點滴,知道上小學是怎麼樣的生活,和幼兒園不同處,也多傾聽她們的分享和疑惑。 想像大人到陌生環境的心情,就可以同理孩子到校的心境,自然就會有包容的態度。第一個下課天,杜杜弟送我一本手冊,是學校請孩子轉交給家長,「我和我的孩子」,是由提供相關資訊的國小學童、家長、審查專家,以及一群家庭教育相關領域專業人員合作完成的,協助家長在親職路上得到更多的啟發,讓孩子成長更健康快樂。

raw-image

手冊內容是針對不同的教育問題做區分,再以問題導向讓家長先評估自己跟孩子類型
,再以不同的類型給予建議及對策,例如:我該如何成為稱職的家長?檢視自己的管教方式,了解自己是哪一類型家長?再依建議來調整教養方式。我拿到的是低年級的部份,看完手冊覺得它算得上是一本讓家長在教養本有所依循的小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an 女子的沙龍
6會員
20內容數
育有二寶的兩光脫線媽媽,喜歡用自己的方式去觀察孩子,喜歡用聊天的方式與孩子溝通。 分享從懷孕到孩子出生過程中,發生意想不到的趣事與觀點。
Jan 女子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2/11
很多不是醫療界的朋友認為我們上班時,交談或書寫都是使用英文,英文能力一定很好。殊不知,打從國中畢業後,我再沒有投入心力在學習生活應用英文。上班中所說的寫的都是醫學英文,真正遇到了外國人也是聽不懂他們所表達的需求,讓我感覺這種感受很差,自認為是工作成長上的一個阻礙。
Thumbnail
2022/02/11
很多不是醫療界的朋友認為我們上班時,交談或書寫都是使用英文,英文能力一定很好。殊不知,打從國中畢業後,我再沒有投入心力在學習生活應用英文。上班中所說的寫的都是醫學英文,真正遇到了外國人也是聽不懂他們所表達的需求,讓我感覺這種感受很差,自認為是工作成長上的一個阻礙。
Thumbnail
2021/11/28
小時候,爸媽喜歡以分數來定義我們的學習狀態,考不好就是送補習班再加強。長大後,我就告訴自己:絕不用這種做法來定義我的孩子。幸運的是,兩寶的爹也是這樣的觀念,我們育兒的作風很一致,但如何面對真是一門學問。
Thumbnail
2021/11/28
小時候,爸媽喜歡以分數來定義我們的學習狀態,考不好就是送補習班再加強。長大後,我就告訴自己:絕不用這種做法來定義我的孩子。幸運的是,兩寶的爹也是這樣的觀念,我們育兒的作風很一致,但如何面對真是一門學問。
Thumbnail
2021/08/06
不孕夫妻進行試管嬰兒,自110年7月1日起衛生福利部將補助對象擴大至所有的不孕夫妻,只要夫妻任一方具有我國國籍,而且妻的年齡未滿45歲,即可申請政府的補助。 最近一份來自全球總合生育率預測報告,顯示台灣2021年預測生育率為全球排名倒數第一,因此政府積極推出優惠措施,例如上描述。
Thumbnail
2021/08/06
不孕夫妻進行試管嬰兒,自110年7月1日起衛生福利部將補助對象擴大至所有的不孕夫妻,只要夫妻任一方具有我國國籍,而且妻的年齡未滿45歲,即可申請政府的補助。 最近一份來自全球總合生育率預測報告,顯示台灣2021年預測生育率為全球排名倒數第一,因此政府積極推出優惠措施,例如上描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如何解決孩子初入校園,對於上學的不安,如何讓孩子適應學校的團體生活,然後慢慢培養出孩子喜歡去上學、期待去上課,進而了解學習的樂趣…
Thumbnail
如何解決孩子初入校園,對於上學的不安,如何讓孩子適應學校的團體生活,然後慢慢培養出孩子喜歡去上學、期待去上課,進而了解學習的樂趣…
Thumbnail
大部分實驗學校沒有制式的作業,甚至根本沒有回家作業,因此我們家老么從實驗學校轉回體制內的第一個挑戰,就是寫作業! 一開始真是烏龍連連,搞不清楚每天要帶什麼課本回家?甲本乙本生字本,可把她搞糊塗了,大量的書寫抄寫,也是之前沒經歷過的,要跟上同學的步伐,需要比別人多一倍的時間。
Thumbnail
大部分實驗學校沒有制式的作業,甚至根本沒有回家作業,因此我們家老么從實驗學校轉回體制內的第一個挑戰,就是寫作業! 一開始真是烏龍連連,搞不清楚每天要帶什麼課本回家?甲本乙本生字本,可把她搞糊塗了,大量的書寫抄寫,也是之前沒經歷過的,要跟上同學的步伐,需要比別人多一倍的時間。
Thumbnail
9/1開學日是我的生日,我家的小寶貝一早就跟我說「媽咪生日快樂」,令人感動。 今天也是我家小寶貝公幼小班上學的日子,一早準備好書包、水壺、口罩、手帕,手牽手去幼兒園。  公幼是某國中的附設幼兒園,走在某國中的校園,看著你長大的背影,然後親自把你送到教室門口,放手把你交給老師。 看著老師幫你穿圍兜、你
Thumbnail
9/1開學日是我的生日,我家的小寶貝一早就跟我說「媽咪生日快樂」,令人感動。 今天也是我家小寶貝公幼小班上學的日子,一早準備好書包、水壺、口罩、手帕,手牽手去幼兒園。  公幼是某國中的附設幼兒園,走在某國中的校園,看著你長大的背影,然後親自把你送到教室門口,放手把你交給老師。 看著老師幫你穿圍兜、你
Thumbnail
從第一天請假在家防疫,小孩以為可以自由自在,做自己的練習。但各縣市隨之發布停課規定,在家遠距教學的規定,讓小孩的心情也有些轉折……。每日遠距教學的任務,可能會讓大人與小孩有些緊張,只好練習穩定心情了。 家長可能會發現小孩似乎一直找爸媽碴,或者有各種症頭如下: 這個字怎麼寫*20次的發問(明明字典就在
Thumbnail
從第一天請假在家防疫,小孩以為可以自由自在,做自己的練習。但各縣市隨之發布停課規定,在家遠距教學的規定,讓小孩的心情也有些轉折……。每日遠距教學的任務,可能會讓大人與小孩有些緊張,只好練習穩定心情了。 家長可能會發現小孩似乎一直找爸媽碴,或者有各種症頭如下: 這個字怎麼寫*20次的發問(明明字典就在
Thumbnail
以下是自主學習的練習分享,提供給同樣是體制內、低年級或在防疫期間有需求的家長。 前提:無聊是很好的事情,是否陪玩得衡量家長的工作、創意、耐心與時間。家長需要有強健的心理素質與紓壓管道,以提供、對應孩子的遊戲與學習。但無論家長(或家裡)怎麼爆炸,要記得「平安就是福」。網路上有許多分享,可以參考。給自己
Thumbnail
以下是自主學習的練習分享,提供給同樣是體制內、低年級或在防疫期間有需求的家長。 前提:無聊是很好的事情,是否陪玩得衡量家長的工作、創意、耐心與時間。家長需要有強健的心理素質與紓壓管道,以提供、對應孩子的遊戲與學習。但無論家長(或家裡)怎麼爆炸,要記得「平安就是福」。網路上有許多分享,可以參考。給自己
Thumbnail
教育絕不是把孩子丟進學校就夠了,若是沒有針對孩子的性格因材施教,沒有正確引導、培養出學習的方式和習慣,即使知識就放在眼前,也無法真正吸收運用…
Thumbnail
教育絕不是把孩子丟進學校就夠了,若是沒有針對孩子的性格因材施教,沒有正確引導、培養出學習的方式和習慣,即使知識就放在眼前,也無法真正吸收運用…
Thumbnail
有30多年的時間,在幼教領域陪伴家長與孩子們共同成長,覺得親子之間的關係,非常微妙也非常重要。當家長帶著愁眉來問我,孩子的無理取鬧,不聽話,讓他們疲憊不堪,很累。這樣的狀況層出不窮,我也曾在公開的親師座談會,或私下與家長晤談,共同討論找出最能適合孩子的方法~
Thumbnail
有30多年的時間,在幼教領域陪伴家長與孩子們共同成長,覺得親子之間的關係,非常微妙也非常重要。當家長帶著愁眉來問我,孩子的無理取鬧,不聽話,讓他們疲憊不堪,很累。這樣的狀況層出不窮,我也曾在公開的親師座談會,或私下與家長晤談,共同討論找出最能適合孩子的方法~
Thumbnail
昨天(9/20)在親子主日學,帶完固定班底小孩們做結束禱告後,總算能不急不徐的跟他們說,這是我最後一天帶他們(上個月是最後一次說故事)。 小孩們被這個消息嚇了一跳。
Thumbnail
昨天(9/20)在親子主日學,帶完固定班底小孩們做結束禱告後,總算能不急不徐的跟他們說,這是我最後一天帶他們(上個月是最後一次說故事)。 小孩們被這個消息嚇了一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