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和解|愛回母親,就是愛回我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學員今天寫了訊息給我
雖然這麼多年來,常常會收到大家和解後內心澎湃的感言
但這些字句,仍然能帶給我,非常深刻的感受.....



「半夜睡不著覺,慢慢理清自己的情緒和思路,才發覺今天和媽媽講電話是第一次覺得非常愉快和順暢!」


「我不知道別人有沒有這樣的困擾,就是不能很自然的跟家人講電話,但我一直很羨慕別人可以跟媽媽電話視訊聊天。」
「我說不上來對媽媽的感情是什麼,因為太複雜⋯⋯有愛、有埋怨、有開心,也有憤怒,從小到大發生的事情太多了!甚至很多都不記得了,但卻在我的細胞裡,陪伴我渡過幾十年不自知!」

「這兩堂課影響了我對母親的感情。」


「這是第一次在電話裡沒有不耐煩而且慢條斯理的和媽媽講電話,記憶中每次和媽媽講電話總是講重點,而且很急迫的想掛電話,所以從小到大我和媽媽講電話都不超過五分鐘,有的時候甚至會覺得有點尷尬,所以想趕快掛電話,電話過程中沒有多餘的問候和關心,甚至有的時候比跟朋友講電話還速戰速決。 」
但就在今天我跟媽媽講電話超過十分鐘,而且中間沒有以往的尷尬和不耐煩。

「或許現在的我們還不能常常視訊講電話,但我知道未來會有很多的機會,我覺得這樣的改變很棒,也希望可以分享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首先我想要謝謝和解療癒師Sharon邀請我上「和童年的自己和解」,上完課距離現在大概一個月半的時間,還記得第一天上完課身體很疲憊,第二天一樣疲憊,但精神卻有一種非常輕盈的感覺,接著這一個月半其實沒有太多的感覺。
再要感謝慈馨老師上上禮拜邀請我當「和解療癒體驗課」志工分享,其中我也做了示範「與自己和解」的部分,裡面有太多關於家族和親人之間的憤怒,但我也因為這樣感受到很多的關懷和愛。
母女關係,是多少女人心中的千千結

母女的關係|對「母愛」那不知不覺的期待與投射


媽媽代表著「母愛」

而「母愛」在每一個人心中有著各式各樣的連結

有的人對母親,認為要「溫柔、關懷、保護」

有的人對母親,期待可以「肯定、認同、支持」

有的人對母親,希望是「家事能幹、煮飯好吃、家中乾淨美好」

有的人對母親,渴望是「能夠陪我玩、讓我不孤單」

有的人對母親,需要一份「無條件地接納」,知道無助時,永遠可以回到媽媽懷裡當女兒

但事實上

大部分人並不知道自己對於母親有如此多的內在投射

往往長大了,一人在生活、事業中努力往前

我們會以為「過去就過去了」

就如同YT分享的一樣,「從小到大發生的事情太多,許多事已經不記得了」

然而這種種根植在潛意識中的期待

卻不知不覺的一直影響著我們

並且把這些不自覺的意識帶到其他的關係裡面,繼續發酵


伴侶關係中的聖女情結,往往來自未完成的母愛

當你把這些「未完結的母愛投射」帶到生活中,會發生什麼事情?

一方面,你會一直莫名的成為媽媽的媽媽

因為媽媽本身可能在你成長的過程中

無法提供你所需要的母親角色

媽媽自身也在她所面臨的人生關卡中

不管過往是面臨了金錢、與丈夫相處問題、婆媳問題、養兒育女的困境、自我認同問題

而往往孩子的潛意識也知道

所以大部分的孩子不太會報以苛責的情緒

但這種「我無法改變過往」的情緒

卻會帶給自己對「沒有得到的關懷、沒有得到的呵護、保護」一種反作用力

就是不懂得「如何關懷自我、如何呵護自我、如何保護自己的界線

甚至會有自毀、自殘的潛意識

來回應自己童年時或許失去母親照顧、注意力的匱乏

因為渴望被母親關懷、注視、呵護卻無法得到這些愛的支撐

又無法真正地怪罪母親,知道怪罪也是無用的

因此這份憤怒、失望、壓抑、委屈

開始不斷的在伴侶關係中上演「照顧者」「聖女情節

往往也會找尋到和過往自己相似經歷、相似個性的對象

藉由努力的照顧對方,來彌補過去自己幼時無法得到的愛

但這個循環其實出自對母愛的投射

總是想要把「內在小孩」重新愛回來

所以在兩性關係上不斷上演委屈、隱忍

當對方不想被當小孩對待時,關係就會忽然來到緊張中

往往自己理性也知道,彼此的相處是有重大問題的

然而卻又怎麼都離不開對方,總覺得一離開就是天崩地裂

這都根源於同樣的一個來源

原來我從頭到尾,想拯救的都是「童年時,過往無力承擔的我自己

和好與母親的能量、與母系家族的能量,將讓我們回到陰性能量的和解流動中


與母親的和解,就是與內在陰性能量的和解

當你面對了母親的關係

不再感到內心有所隱瞞、期待、失望、無法流動

你能回到你女兒的位置

你能好好的是一個女兒時

母親方能成為她所是的

這一切無法用頭腦來說服你自己



簡單幫自己「微測試」一下與母親的關係


Step 1.單純此刻把眼睛閉起來,深呼吸吐氣

Step 2.慢慢把自己的意識、想法、專注力放在心的位置

Step 3.觀想自己的母親在心中,看著內心中母親的臉龐,覺察一下內心的感受

Step 4. 感覺一下自己是否能夠靠近內心中的媽媽、心裡的情緒是否是喜悅、平靜的、身體是否感到任何緊張、緊繃感,心臟跳動、呼吸的速度是否改變


或者也可能根本不想做這件事

這都會如實的反映自己自身內在陰性能量的狀態



最終,我們都還是回到自身

把對於「母親」這個角色的內在投射一一拿回來

知道對方沒有「應該」是我心中期待的樣子

但也願意重新把那份渴望的愛給予自己

「渴望關懷」代表我們需要學習自我關懷

「渴望安定」代表我們需要照顧自己的安全感、試著身處在讓自己感到安全的環境中

「渴望傾聽」代表內心有許多沒有辦法表達的各種感受,試著找出能夠協助自己流動情感、表達內在的方式

「渴望接納」是否自己對於自己是無法接納的?請讓自己練習在鏡子前面,自我接納


這一份一份的力量,要拿回來在自己手上

真的有困難的,也還是有能力、有意願、臣服內在

去找尋其他能夠幫助自己的力量
天助自助者,當自己有一份「和解的心」

和解的每一種關係都代表自己重新願與愛產生的一種流動

那麼相信,這份和解之愛,將要帶領你慢慢圓滿許多的生命關係

如何學習和解?

歡迎透過「和解療癒」專門帶領自我和解的課程
找尋生命關係和諧的內在之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長期的靈性探索、自我覺察,讓許多的思緒成為了一篇篇富有哲思的詩篇,其中的文字或許能帶給心一些悸動、生命一些反思,讓文字成為一份愛,流動入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藏在內心中的競爭不會讓你好過 競爭心來自第三脈輪 對於各種能力的比拼、各種能力認同的渴望 在小時候 常常要比拼的是跟同年齡的親戚孩子們 若自己沒有被稱讚、沒有被看見,內心總是會哀怨、感到好像聚光燈永遠不在自己身上,是個透明人 在就學期間 若正好自己的能力是符合現在主流的 那就可以很快樂的在主
昨日的體驗課 我們迎來一群元智大學的年輕人 以「服務社會、關懷社會議題」為進入工作場域的前提 他們帶著好奇的心 來加入「以心」為本的和解療癒體驗 在生命課題盤點的過程中 他們內心的感受在過程中一一被觸發 有的人已經擔心未來方向、有的還是大學生已經對金錢有好多的擔心 有的人說出自己身為大姐,年紀還
和解療癒體驗課 「為什麼我該做的都做了卻落到這番地步?   」 那天一位學員來個案  她一向都是笑口常開的  每個人總是能夠被她正能量給感染  腦筋好、反應快、會讀書   但她卻無法感受真正的快樂  為什麼一個一直笑口常開的人卻不快樂呢? 快樂其實有層次  當你必須要「刻意找尋快樂」
讓家的狀態時時跟上自己的內在 曾經去幫一位朋友搬家 他的家是租來的套房 裡面空間很小 乍看之下也以為東西並不多 但臨時決定要搬家 因此當天開始急忙收拾 當真正的把櫥櫃都打開時 我才真正的驚了 滿滿的物品滿滿的衣服 每個能塞的地方 床板下 陽台的儲物空間 裡面全是滿的 他完全沒有任何的選擇與淘汰
人們的第一個家 是原生家庭的家 第二個家 是原生家族的家 家族是我們傳承父母血脈的上一輩 若家族的能量豐盛、關係和諧 自然而然後輩的生命之流也很順遂 若家族中出現許多紛爭不平、甚至有重大的事件 對於後輩的生命就會種下許多隱藏的炸彈 我自己本身的家族業力也很巨大 許多八點檔連續劇都在成長過程
生命回頭時 你會滿意自己所成為的嗎? 這是我時常提醒自己提醒學員的 也因此在每種關係上 我容易過度用力 因為對於探索各種關係自我與他者的邊界樂此不疲 因為我的本質能量有許多完美主義的課題根源 所以容易無意識的盡力去承擔 也往往容易肩背緊繃 每次 專注聆聽、與身體細胞對話 他們都會給予我最真誠
#藏在內心中的競爭不會讓你好過 競爭心來自第三脈輪 對於各種能力的比拼、各種能力認同的渴望 在小時候 常常要比拼的是跟同年齡的親戚孩子們 若自己沒有被稱讚、沒有被看見,內心總是會哀怨、感到好像聚光燈永遠不在自己身上,是個透明人 在就學期間 若正好自己的能力是符合現在主流的 那就可以很快樂的在主
昨日的體驗課 我們迎來一群元智大學的年輕人 以「服務社會、關懷社會議題」為進入工作場域的前提 他們帶著好奇的心 來加入「以心」為本的和解療癒體驗 在生命課題盤點的過程中 他們內心的感受在過程中一一被觸發 有的人已經擔心未來方向、有的還是大學生已經對金錢有好多的擔心 有的人說出自己身為大姐,年紀還
和解療癒體驗課 「為什麼我該做的都做了卻落到這番地步?   」 那天一位學員來個案  她一向都是笑口常開的  每個人總是能夠被她正能量給感染  腦筋好、反應快、會讀書   但她卻無法感受真正的快樂  為什麼一個一直笑口常開的人卻不快樂呢? 快樂其實有層次  當你必須要「刻意找尋快樂」
讓家的狀態時時跟上自己的內在 曾經去幫一位朋友搬家 他的家是租來的套房 裡面空間很小 乍看之下也以為東西並不多 但臨時決定要搬家 因此當天開始急忙收拾 當真正的把櫥櫃都打開時 我才真正的驚了 滿滿的物品滿滿的衣服 每個能塞的地方 床板下 陽台的儲物空間 裡面全是滿的 他完全沒有任何的選擇與淘汰
人們的第一個家 是原生家庭的家 第二個家 是原生家族的家 家族是我們傳承父母血脈的上一輩 若家族的能量豐盛、關係和諧 自然而然後輩的生命之流也很順遂 若家族中出現許多紛爭不平、甚至有重大的事件 對於後輩的生命就會種下許多隱藏的炸彈 我自己本身的家族業力也很巨大 許多八點檔連續劇都在成長過程
生命回頭時 你會滿意自己所成為的嗎? 這是我時常提醒自己提醒學員的 也因此在每種關係上 我容易過度用力 因為對於探索各種關係自我與他者的邊界樂此不疲 因為我的本質能量有許多完美主義的課題根源 所以容易無意識的盡力去承擔 也往往容易肩背緊繃 每次 專注聆聽、與身體細胞對話 他們都會給予我最真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每日五感恩 謝謝你我的媽媽 感謝我今日的冥想清理了我的內心深層創傷恐懼壓力 讓我理解擁抱和原諒內在小孩與內心的自己 療癒自己內 感謝我的媽媽打電話來找我跟我講電話 主動聯絡我讓我有機會可以跟他聯絡說話舒壓分享最近的心情 感謝我的媽媽真心真誠的理解我們母女之間的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有段時間,我需要常常提醒自己,她是我的母親,我是她的女兒,我不是她的拯救者,我也救不了她。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媽媽的朋友下午打了通電話給我,說她們一起幫媽媽寫了法會牌位, 因為在北部,所以用很家常的口氣跟我說,有空的話記得去拜拜。 掛完電話我坐在手機前爆哭。 因為能感受到媽媽朋友們用自己的方式想念她,記得她的習慣、愛好, 所以用同樣的方式延續下去,用她們能做到的關愛試著照顧我們。
她找到我 問我為什麼老是不肯好好溝通 把我的想法都告訴她 然後老是莫名奇妙搞消失 她說我是想要自己一個人嗎? 因為我們遠距離,所以溝通很重要 我不安說我怕她生氣 她說她的確不是溫柔派的 但我狀況如果不好可以說 她知道會調整,但不是直接消失 其實直接消失有時是不想吵架 有時是害怕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當我們療癒好自己,家人也會跟著好起來。」 上禮拜我媽主動跟我道歉,她小時候對我不好的事情,媽媽跟我說: 「我覺得我在你小時候,我真的對你很不好,我終於能理解,為什麼你小時候會那麼恨我,我真的知道自己做錯了!我希望在媽媽還活著的時候,你可以原諒我。」 我想我可以真正釋懷了!
Thumbnail
張敏言!我叫妳幾次了!!是不會回答嗎?! 我坐在公園椅子上,看著嘶吼的媽媽,正在拿下女兒的耳機,然後說著:我講幾遍了⋯⋯我叫妳名字一次就要回答我,每次都要喊那麼多次也不理人!我剛下班也很累耶!不是只有妳上課累,好嗎?!可不可以體諒一下我,我還要工作還要買菜還要接妳放學⋯⋯ 也許公園旁的停車場這條路,
前陣子整理東西,翻到一張幾年前隨筆記下當時的心情,看筆跡,大概是以相對平靜的心態在敘述著那時發生的不愉快,因為與媽媽的摩擦而產生的不愉快。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每日五感恩 謝謝你我的媽媽 感謝我今日的冥想清理了我的內心深層創傷恐懼壓力 讓我理解擁抱和原諒內在小孩與內心的自己 療癒自己內 感謝我的媽媽打電話來找我跟我講電話 主動聯絡我讓我有機會可以跟他聯絡說話舒壓分享最近的心情 感謝我的媽媽真心真誠的理解我們母女之間的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有段時間,我需要常常提醒自己,她是我的母親,我是她的女兒,我不是她的拯救者,我也救不了她。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媽媽的朋友下午打了通電話給我,說她們一起幫媽媽寫了法會牌位, 因為在北部,所以用很家常的口氣跟我說,有空的話記得去拜拜。 掛完電話我坐在手機前爆哭。 因為能感受到媽媽朋友們用自己的方式想念她,記得她的習慣、愛好, 所以用同樣的方式延續下去,用她們能做到的關愛試著照顧我們。
她找到我 問我為什麼老是不肯好好溝通 把我的想法都告訴她 然後老是莫名奇妙搞消失 她說我是想要自己一個人嗎? 因為我們遠距離,所以溝通很重要 我不安說我怕她生氣 她說她的確不是溫柔派的 但我狀況如果不好可以說 她知道會調整,但不是直接消失 其實直接消失有時是不想吵架 有時是害怕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當我們療癒好自己,家人也會跟著好起來。」 上禮拜我媽主動跟我道歉,她小時候對我不好的事情,媽媽跟我說: 「我覺得我在你小時候,我真的對你很不好,我終於能理解,為什麼你小時候會那麼恨我,我真的知道自己做錯了!我希望在媽媽還活著的時候,你可以原諒我。」 我想我可以真正釋懷了!
Thumbnail
張敏言!我叫妳幾次了!!是不會回答嗎?! 我坐在公園椅子上,看著嘶吼的媽媽,正在拿下女兒的耳機,然後說著:我講幾遍了⋯⋯我叫妳名字一次就要回答我,每次都要喊那麼多次也不理人!我剛下班也很累耶!不是只有妳上課累,好嗎?!可不可以體諒一下我,我還要工作還要買菜還要接妳放學⋯⋯ 也許公園旁的停車場這條路,
前陣子整理東西,翻到一張幾年前隨筆記下當時的心情,看筆跡,大概是以相對平靜的心態在敘述著那時發生的不愉快,因為與媽媽的摩擦而產生的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