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瘋日旅卻可能不知道的日旅史 | 北海道篇(二):踏查北海道的西方旅人群像與遺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1854年,培里在下田與幕府簽訂日美和親條約之後,率領黑船艦隊北上箱館,來了一趟港灣調查兼市區觀覽購物之旅。次年,箱館根據和親條約,成為美國船隻在北太平洋航線補充物資的專屬中繼港市。而隨著其後安政五國合約(又稱修好通商條約)的簽訂,箱館在1859年7月1日,正式成為國際通商口岸。
拔得頭籌的美國,最先在箱館設立貿易事務機構。成為國際港口在即,俄、英等國亦手刀派員來箱,超前部署領事館的辦公,與赴任職員的住處。此外,各路基督宗教、新式學校等,也陸續來此進駐。1860年代以降,軍艦、商船、捕鯨船等各色船隻,不斷從各地往來於箱館,帶動外人群體來此居留與旅行。
比照其他口岸的外國人居留地,箱館對於居留於大町地區的外人,最初亦設有外出距離的限制(日文稱為遊歩区域),規定出門旅行不可超過10里(約40公里)的範圍。因應在住或來箱外人的行旅需求,使箱館開始出現服務外國人的旅宿,與提供西洋料理的餐廳。
1860年函館沿革圖 via 北海道大学附属図書館北方資料データベース
因公職或商務在此居留的外國人,此時在仍稱為「蝦夷地」的北海道,開始以箱館周邊的道南地區為中心,展開零星的調查旅行活動,採集動植物、礦物,或踏查阿伊努人的語言風俗等,藉此了解德川政權所控制的這塊最北之地,究竟有哪些歐美仍然未知的資源與人種知識。

運用西方科學的理論、分類方法,認識當地自然資源與原住民的社會風俗,是專業背景與身分各異的外國人群體,來到東亞進行未知之地的踏查,很常見的旅行風氣,並不限於北海道一地。例如1860年代開港後的臺灣,外人深入內地的探險亦是如此。
箱館開港後,不乏有技術性逾越當地遊步區域的調查旅行活動。這個意思是說,在地圖畫上兩地間直線的距離,並未超過10里,但是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下,實際的旅行動線,不可能按照筆直的路程來往返,無可避免會迂迴曲折,遠遠超過遊步的規定距離。
例如1865年,在森村(現今函館市的森町)由阿伊努部落向箱館奉行投訴,遭到踢爆的外人盜挖遺骸事件(アイヌ人骨盗掘事件),就是遊走在圖紙與實際移動距離認定差異上的調查旅行。
當時有三位英國領館職員,為了蒐集人類學資料,在駐箱領事Francis Howard Vyse授意,與和人嚮導的帶領下,挖掘了十多具位於森村的阿伊努人的遺骨,甚至引發日英之間的外交糾紛。最後在英國駐京公使巴夏禮的主導下,歸還部分遺骸、付錢賠償並懲辦首謀,才宣告平息。
直至1870年代前半,日本政府依據通商口岸的遊步距離,以限制外人的旅行範圍,即使是駐日的歐美外交官員,也沒有在內地自由旅行的權利,除非,你有外交官員身分,也具備在內地旅行的正當理由,當然還要受日本當局許可。
話說,能夠滿足上述條件,又有機會造訪蝦夷地的外國人,其實鳳毛麟角。例如筆者在前面的日旅史故事中,提到那位對櫻花,與日光避暑情有獨鍾的英國駐日翻譯官,也就是日後接任特命全權公使的薩道義。

從薩道義日記、回憶錄,以及相關的二手研究,來追索他在日本的足跡所至,約略可以了解,1860年代,他來到日本的最初數年,為處理英國與幕府的通商、外交與僑務,在列島間南北奔波,蝦夷的行旅經驗就集中在此時期。
至於1870年代以降,以本州為中心的山岳(富士山、飛驒山脈)從事登山,以及日光、箱根、熱海、輕井澤等地的避暑休暇,則是他主要的旅行模式。
1865年,薩道義奉公使巴夏禮之命,與同僚及隨行兩位日籍秘書,搭乘軍艦前往新瀉視察港口通商,曾途經箱館,會見了奉行小出秀實,而兩位隨行秘書之一的野口富藏,曾在會津藩的派遣下,在箱館學習英文,也有警備道東地區的資歷。
薩道義據此經驗,在五年後發表了名為〈蝦夷的阿伊努人〉(The Ainnous of Yezo)的考察報告,上述人脈應該對薩道義在當地的踏查活動,提供了相當的資源協助。
Ernest Mason Satow photo via wikimedia
而1868年,時序進入明治時代,薩道義又與同僚搭乘軍艦至蝦夷地,此行則跑得更遠,在現今的道東與道北地區停留了月餘。他在道東考察了帝俄占領國後島的情況,還遇到搭乘的艦艇在宗谷灣失事,最後在法軍的協助下才得以脫險。
薩道義在回憶錄裡,稱此次北航為「徒勞無益的旅行」,且與「日本局勢無涉」,或許是由於當時的道東地區,尚未成為新政府的領土之故。
隨著新政府軍與舊幕府軍的箱館戰爭宣告落幕,明治政府將這塊被視之為「帝國北門」的廣大土地,全境納入統治,蝦夷地在此時正式更名為北海道,箱館亦更名為函館。
新設立的北海道開拓使,展開聘用外國顧問規劃札幌的城市建設、產業經營、學校教育,與通往各地的交通網整備。此外,政府也設置屯田兵,與舊士族的移入開墾;基督宗教的傳教事業,亦逐漸深入各墾拓市鎮與阿伊努部落。
1870年代以降,基於前述背景,赴北海道旅行的西人,經常通過當地領館與教會的人際網絡,所提供的食衣住行經驗,讓自身得以較為便利的行旅移動。

1878年,從東京輾轉前來北海道的伊莎貝拉博兒,經由領館的協助,取得日本官方的「証文」,憑藉此文件得以公訂的價錢,雇用馬匹、苦力,與住宿官舍的優先權,亦能獲得地方的協力,使他能夠相對減輕在札幌與道南之間行旅不便。
1881年,由薩道義擔綱編寫者之一的《日本中北部旅行手冊》(A Handbook for Travellers Central and Northern Japan),交由橫濱的英字出版社Kelly & Co.,發行了第一版。較之同時期面向英語系讀者所發行的日本旅行案內,將北海道編寫入冊,是《日本中北部旅行手冊》最大的特色之一。
北海道地圖,收錄於《日本中北部旅行手冊》1884年版,法國Gallica數位圖書館藏
北海道在這部旅行手冊中,所佔的篇幅不多,又被編入敬陪末章的位置,約略可以看出,當時的北海道,尚未成為來日外人熱中造訪的日旅點。而薩道義在1870年代以後,幾未曾再涉足北海道,故參考其他西方旅人的旅記,成為編寫北海道旅行指引重要的資料基礎,例如他曾在行文裡多次提及博兒的《日本奧地紀行》。
更進一步檢視文本中僅佔有數頁篇幅的北海道旅行指南,嫻熟日本歷史與文化的薩道義,以源義經傳說為開端,略述和人政權數百年來以迄明治維新,在此地的統治更迭史,與近代的行政區劃變遷,以及自然、氣候、移住概況。
北海道旅行指南,收錄於《日本中北部旅行手冊》1884年版,法國Gallica數位圖書館藏
復次,手冊中則介紹了函館近郊的大沼(現今的大沼公園)、駒ヶ岳、松前等地,與前往札幌、小樽,騎乘馬匹移動時間、距離,與提供餐點,或能夠好好洗個澡的住宿。最後則提及東北部(釧路、根室、千島群島)的行旅情況,諸如夏秋間的定期船班,來此須有忍受食物難吃,與船隻經常誤點的心理準備。
1884年,《日本中北部旅行手冊》改由英國大手旅行指南出版商John Murray重新發行第二版。1880年代,被編寫進西人的日旅指南末端的北海道,一方面反映了此地仍處於外國人日旅視線的邊陲,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函館開港前後數十年,外國人在北海道踏查、涉險,所累積下來篳路藍縷的行旅見聞經驗,經過薩道義的整理編輯,成為實用性質的旅行指引資訊。
本篇最初發表於Matters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愛嚕貓的狗奴,很魯蛇的自由寫作者,2018年定居方格子,在這裡寫旅行史、遊記與魯蛇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19世紀赴臺西人的旅行經驗,係為地理大發現以來,歐美旅人群體在亞非地區未知地域,從事探險、調查的延續,與近代西方殖民及帝國主義擴張的腳步俱進,而日本則是維新以降,積極學習歐美這種帶著帝國主義視線的旅行風氣。
像必麒麟、李仙得兩位的自西徂東的外人,也是1860年代以降,入臺從事探險旅行的重要群體,可以說他們開啟了新一波歷險福爾摩沙的旅行風氣。
黑船旅行團的箱館18天初體驗,除了港灣考察,還兼爆買與海撈,並沒有讓這群團客失望而歸。
1927年,正在埃及旅行的林獻堂,從沙塵滿座的鐵道車廂中,遠眺著蘇伊士運河,其後他交給《台灣民報》連載的《環球遊記》中,描述了這條望之似細小溝渠,卻對歐亞交通短縮扮演重要角色的航路。
二戰之前,頻繁往來於蘇伊士運河的,不只有貨流,還有客流,運河也承擔了歐亞人群行旅往來的角色,迥異於現今貨物航線的特性。
百年前戰爭下的旅行物語,跟活在現下的普羅大眾所想像的,其實很不一樣。你的旅行當然可以因戰爭而取消,但我要在烽火漫天繼續我的行程,也實屬合理,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19世紀赴臺西人的旅行經驗,係為地理大發現以來,歐美旅人群體在亞非地區未知地域,從事探險、調查的延續,與近代西方殖民及帝國主義擴張的腳步俱進,而日本則是維新以降,積極學習歐美這種帶著帝國主義視線的旅行風氣。
像必麒麟、李仙得兩位的自西徂東的外人,也是1860年代以降,入臺從事探險旅行的重要群體,可以說他們開啟了新一波歷險福爾摩沙的旅行風氣。
黑船旅行團的箱館18天初體驗,除了港灣考察,還兼爆買與海撈,並沒有讓這群團客失望而歸。
1927年,正在埃及旅行的林獻堂,從沙塵滿座的鐵道車廂中,遠眺著蘇伊士運河,其後他交給《台灣民報》連載的《環球遊記》中,描述了這條望之似細小溝渠,卻對歐亞交通短縮扮演重要角色的航路。
二戰之前,頻繁往來於蘇伊士運河的,不只有貨流,還有客流,運河也承擔了歐亞人群行旅往來的角色,迥異於現今貨物航線的特性。
百年前戰爭下的旅行物語,跟活在現下的普羅大眾所想像的,其實很不一樣。你的旅行當然可以因戰爭而取消,但我要在烽火漫天繼續我的行程,也實屬合理,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日本外務省發函要求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要求不得將日本提供的資金,用於旗下的「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CEDAW),理由是「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去年呼籲日本修改《皇室典範》,讓女性也能繼承皇位。日本政府此舉屬於極為破例的作法。
誰會在一日之內折返新宿與河口湖? 有些事情,一輩子做一次就好了,譬如折返這件事。 當初訂票的時候,只搶著訂新宿往河口湖,因為覺得河口湖回返新宿不是問題。 豈料一上富士洄游號,人海如恐懼淹沒我——如果回程沒有位置,我與我的28吋行李箱該何去何從? 上東日本的JR網站訂票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日本外務省發函要求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要求不得將日本提供的資金,用於旗下的「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CEDAW),理由是「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去年呼籲日本修改《皇室典範》,讓女性也能繼承皇位。日本政府此舉屬於極為破例的作法。
誰會在一日之內折返新宿與河口湖? 有些事情,一輩子做一次就好了,譬如折返這件事。 當初訂票的時候,只搶著訂新宿往河口湖,因為覺得河口湖回返新宿不是問題。 豈料一上富士洄游號,人海如恐懼淹沒我——如果回程沒有位置,我與我的28吋行李箱該何去何從? 上東日本的JR網站訂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年初的這趟瀨戶內之旅雖然看了很多火車,但我在出發之前給自己的題目是要去看看與「改變臺灣的戰爭」有關的地點。臺灣的日本時代始於日清之間的甲午戰爭,終於二次大戰日本投降後被同盟國接管,旅程的第一天我前往了下關參觀當年日清講和的地點,因此最後的行程便是來到迫使日本無條件交出臺灣的原爆之地:廣島平和記念公園
Thumbnail
箱館奉行所是一個具有豐富歷史的旅遊景點,內部盡力還原,能帶您回到日本開港初期的歷史時期。本文將介紹箱館奉行所的歷史背景、參觀重點、前往方式及旅遊資訊。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於箱館奉行所的遊覽資訊,請繼續閱讀。
Thumbnail
函館是日本早期開港城市之一,在這篇文章中,將會介紹如何乘坐市電前往參觀舊函館區公會堂和舊英國領事館,並分享一些景點小心得。歷史景點的遊覽資訊將會一一提及,這個風格鮮明的海港城市值得一遊。
Thumbnail
對外貿易港口通常是接收外來事物的第一線,建築、食物、宗教等等,通常最先在港口登陸。日本有幾個這樣子的港口,像是長崎、小樽、函館等等,洋溢著歐風的建築,人雖然是在日本,看起來真的不太像日本。
Thumbnail
【2017/11 秋】 <金森倉庫> 1859年,函館、橫濱與長崎作為日本最初展開國際貿易的港口,而金森倉庫就是函館首個營業用倉庫群,見證了整個函館港口的興衰。
Thumbnail
下關是位於日本本州最西端的海港城市,雖然是個搭新幹線十分容易忽略的地方,但這座城市卻意外地與臺灣的命運緊密牽連,成為臺灣人一定要拜訪一次的歷史現場。在2024年初的總統大選落幕後,或許是對於臺灣人做出國家未來路徑選擇的激情尚未褪去,我的日本旅行首站便決定來到下關這座牽動著臺灣、韓國與日本的歷史舞台。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十年千萬兩打造全新北海道的「開拓使十年計畫」,為了達成在短時間內盡可能在北海道各地開發各種產業的目標,明治政府想盡了各種方式來引入日本各地的大量移民。這些來到移民們的開拓者個性與DNA,深深地影響了現在北海道道民(移民的後代)的生活習慣與價值觀至今。
Thumbnail
出國玩我習慣去參觀古蹟,像是古堡、教堂等等,經過時間的洗練,每個眼前僅存的建築物,正好能夠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華和榮耀。來到函館,這個日本最早對外發展貿易的港口城市,市區裡不時能看到過往歷史留下的痕跡。體驗一座城市,除了美景、美景、藝術、文化活動之外,古蹟也是品味一座城市的溫度的最佳管道。
Thumbnail
1954年3至5月,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比基尼環礁進行水下氫彈試爆,3月1日的第一次試驗當天,正在附近海域作業的日本延繩釣捕鮪船第五福龍丸,來自靜岡縣燒津港,船上23名船員都遭受核污染,其中的無線電通信長久保山愛吉,在六個月之後去世,可說是「原爆」的另一名日本受害者,日本漁船上的漁獲也同樣遭到污染。
Thumbnail
從蝦夷之地、蝦夷共和國到北海道之路,在明治維新的前後時期,究竟是發生了甚麼事情,使得函館把北海道第一大都市的寶座拱手讓給了札幌呢?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年初的這趟瀨戶內之旅雖然看了很多火車,但我在出發之前給自己的題目是要去看看與「改變臺灣的戰爭」有關的地點。臺灣的日本時代始於日清之間的甲午戰爭,終於二次大戰日本投降後被同盟國接管,旅程的第一天我前往了下關參觀當年日清講和的地點,因此最後的行程便是來到迫使日本無條件交出臺灣的原爆之地:廣島平和記念公園
Thumbnail
箱館奉行所是一個具有豐富歷史的旅遊景點,內部盡力還原,能帶您回到日本開港初期的歷史時期。本文將介紹箱館奉行所的歷史背景、參觀重點、前往方式及旅遊資訊。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於箱館奉行所的遊覽資訊,請繼續閱讀。
Thumbnail
函館是日本早期開港城市之一,在這篇文章中,將會介紹如何乘坐市電前往參觀舊函館區公會堂和舊英國領事館,並分享一些景點小心得。歷史景點的遊覽資訊將會一一提及,這個風格鮮明的海港城市值得一遊。
Thumbnail
對外貿易港口通常是接收外來事物的第一線,建築、食物、宗教等等,通常最先在港口登陸。日本有幾個這樣子的港口,像是長崎、小樽、函館等等,洋溢著歐風的建築,人雖然是在日本,看起來真的不太像日本。
Thumbnail
【2017/11 秋】 <金森倉庫> 1859年,函館、橫濱與長崎作為日本最初展開國際貿易的港口,而金森倉庫就是函館首個營業用倉庫群,見證了整個函館港口的興衰。
Thumbnail
下關是位於日本本州最西端的海港城市,雖然是個搭新幹線十分容易忽略的地方,但這座城市卻意外地與臺灣的命運緊密牽連,成為臺灣人一定要拜訪一次的歷史現場。在2024年初的總統大選落幕後,或許是對於臺灣人做出國家未來路徑選擇的激情尚未褪去,我的日本旅行首站便決定來到下關這座牽動著臺灣、韓國與日本的歷史舞台。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十年千萬兩打造全新北海道的「開拓使十年計畫」,為了達成在短時間內盡可能在北海道各地開發各種產業的目標,明治政府想盡了各種方式來引入日本各地的大量移民。這些來到移民們的開拓者個性與DNA,深深地影響了現在北海道道民(移民的後代)的生活習慣與價值觀至今。
Thumbnail
出國玩我習慣去參觀古蹟,像是古堡、教堂等等,經過時間的洗練,每個眼前僅存的建築物,正好能夠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華和榮耀。來到函館,這個日本最早對外發展貿易的港口城市,市區裡不時能看到過往歷史留下的痕跡。體驗一座城市,除了美景、美景、藝術、文化活動之外,古蹟也是品味一座城市的溫度的最佳管道。
Thumbnail
1954年3至5月,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比基尼環礁進行水下氫彈試爆,3月1日的第一次試驗當天,正在附近海域作業的日本延繩釣捕鮪船第五福龍丸,來自靜岡縣燒津港,船上23名船員都遭受核污染,其中的無線電通信長久保山愛吉,在六個月之後去世,可說是「原爆」的另一名日本受害者,日本漁船上的漁獲也同樣遭到污染。
Thumbnail
從蝦夷之地、蝦夷共和國到北海道之路,在明治維新的前後時期,究竟是發生了甚麼事情,使得函館把北海道第一大都市的寶座拱手讓給了札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