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的時候 談上山的心態,如何做一個合宜的初心者?

2021/10/17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19年10月,行政院推出「山林解禁」政策,不僅鬆綁全台81處林道,登山申請流程也化繁為簡。當時記者會上秀著一張以大霸尖山為背景,寫著「向山致敬。」的字樣,我記憶猶深。
但我沒想到的是,適逢疫情及各種或大或小的因素,山林活動儼然成為一種高山觀光行為。越靠近山林,越是感到衝擊!不只是受報章或社群媒體所報導之垃圾亂象,還有裝備不當、心態錯誤、準備不足等等問題,皆是在山上常見的異像。
我真的好喜歡山林,好喜歡大自然,真的!於是我不只上山實作,更大量閱讀相關知識,希望能藉由深入的學習,減少對環境的傷害。因此,想以初心者的角度,紀錄我的學習筆記,但願我們都能享受上山這件事,並且善待這片土地。
首先,先認識無痕山林運動(Leave No Trace)吧!順道自我檢測一下,行進在山中的你是否做到了呢?不只閱讀,也要記得身體力行,讓同行夥伴一起理解並落實唷!(資料取自:內政部營建署台灣國家公園網站)
  1. 事先充分的規劃與準備 (Plan Ahead and Prepare)
    事先瞭解你即將前往地區的特殊管制規定、入園許可及相關生態環境狀況。對可能發生的嚴峻氣候、危險及緊急事故要有充分的準備及應變能力。規劃行程日期時,儘量避開尖峰的熱門時段。降低對當地環境的集中衝擊。
    以小型隊伍前進,將大團體拆開成4~6人為一組的小隊分開前進。重新包裝你的食物,將帶上山的包裝袋減至最少。使用地圖及指北針定位,避免使用路標、記號及旗幟。
  2. 在可承受地點行走宿營 (Travel and Camp on Durable Surfaces)
    耐踏的地表包括了:已設計好的步道、營地、岩石地形、躒石地形、乾草及雪地。保護水源附近的生態。營地的選擇至少要遠離湖及溪流至少60公尺以上好的紮營地點是『尋找』來的,而非『創造』出來的。紮營在與一般不同的地點是沒有必要的行為。在較熱門的旅行地點時:集中在既有的步道設施及營地上活動及紮營。
    為了幫助緩和步道的踩踏及侵蝕問題,只在現存的步道上行走,並盡量行走於步道中間成一直線。就算是積水或是泥濘也不改變步徑。儘量縮小營地的規模,只在現存土壤堅硬寸草不生的營地上紮營及活動。不要再製造出另一個沒有植被的地區。在較原始的、較少人的活動地點旅行時:儘量分散使用人為的使用與干擾,避免製造出新的營地與路徑。避免在剛受衝擊的地點上活動,可防止衝擊擴大。
  3. 適當維護環境處理垃圾(Dispose of Waste Properly)
    所有帶上山的東西要一起帶下山。詳細檢查休憩和紮營的區域是否有遺留的垃圾、食物、殘渣。要將所有的垃圾、剩菜及殘留物帶下山。如果你願意,可以把排遺背下山。大多數的地方可接受將排遺埋在一個10 — -20公分深,離水源、營地或步道至少60公尺遠的貓洞(cathole)裡,並將貓洞的表面以原來的植被覆蓋。記得要將使用後的衛生紙或及他的衛生用品帶出原野。
    如果要洗澡或是清洗餐具,必須提著水遠離水源處至少60公尺以上的地區,以少量可自然分解的生物性洗劑清洗。並將菜渣過濾帶出原野(絕不可以掩埋),過濾後的水要分撒在泥土上。
  4. 勿取走任何資源與物件(Leave What You Find)
    歷史遺祉是全民的資產,對於這些文化上、歷史上的遺產(藝品),觀察時不要觸摸它。紮營時也要遠離這些地點。將發現的原野上的石頭、植物和所有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留在原處。避免破壞生態的平衡,不要引入原來不生活在該地的物種。不要建造任何的構造物、家俱或是挖掘溝渠。
  5. 將營火的使用及對環境的衝擊減至最低(Minimize Campfire Impacts)
    在野地裡生火會在土地上留下永久的傷痕,請使用一個輕量化的爐具炊煮,並在夜晚享受燭光的情趣。在允許生營火的地方,請使用已架設好的爐架和生火點
    必須生營火時,請撿拾散落在地上、可用手折斷的樹枝。生一個夠用的小營火就好。離開時,一定要將火完全熄滅,並把沒有燒完的東西通通帶走,灰燼必須分散灑在遠離營地的地方。
  6. 保育自然環境與野生物(Respect Wildlife)
    在適當的距離外觀察野生動物,不要跟蹤或是試圖接近牠們。絕對不要餵食野生動物!餵食的行為將危害到牠們的健康、改變牠們自然的行為、並使牠們暴露在掠食者與其他的危險中。藉由小心的儲存食物及垃圾來保護己身及野生動物的安全。
  7. 請尊重其他的旅行者的權益(Be Considerate of Other Visitors)
    尊重其他旅行者,並維護其旅行過程中遊憩經驗的品質。保持應有的禮貌,並且讓道給其他同樣在步道中的旅行者。在步道中相逢時,請避到下坡側等待,禮讓背重裝的旅行者。休息或紮營時請遠離步道或其他的旅行者。避免喧嘩或製造噪音,讓大自然的聲音與你我分享。
接著,選擇任何一座山岳攀登前,行前作業真的很重要!你必須非常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體能程度,並評估路程中可能會碰上哪些風險?(例:因為運動量突增導致身體不適、高山症預防、沿途是否有危險地形…)我們都必須切記一件事,當你針對自己的身心及路線做足功課,就能正確管理「風險」;但是,若你只是憑藉一股嚮往與衝動上山,則是讓自己身處「危險」。
2會員
12內容數
2015 年,是我第一次認識「阿拉斯加之死」的故事;2018 年,我踏上阿拉斯加的土地,此後愛上山林;2121 年,我決定將這些故事分享出來,讓我們一起學習、變得更強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