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小鈴鐺通知
檢舉內容
Sebastian Korda(下)-循序漸進的2021年

2021/10/1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年五月Sebastian Korda在義大利帕瑪(Parma)紅土賽拿下生涯首冠,所有的媒體報導都特別提到:這是自2010年Sam Querrey在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Belgrade)奪冠後,第一位在歐洲紅土賽奪冠的美國人。前後相隔11年,難怪媒體大書特書。不過美國人不擅長紅土本來就不是新聞,所以11年來沒有美國人拿下歐洲紅土冠軍好像也不奇怪。

雖然是生涯首冠,Korda在受訪時反而提到年初在德拉海灘(Delray Beach)決賽落敗讓他有一點心碎。這不難理解,當時他排名119,一路打敗排名比他高的球員,包括John Isner,最後在決賽輸給了Hubert Hurkacz。相信他當時有自信並期待奪冠,畢竟如果以排名100以外拿下生涯首冠,在自己最喜歡的硬地,又在佛羅里達州(Korda出生/居住在佛羅里達州Bradenton),這將會是他職業生涯最漂亮且最值得回憶的勝利。然而決賽第二盤時似乎是腿部出現問題了,希望落空。

在德拉海灘之後,Korda參加了法國坎佩爾(Quimper)挑戰賽,連贏5場拿下冠軍,我猜這項賽事是教練團有意的安排。年輕球員很容易因為一場關鍵比賽的失利而喪志或信心受損,但你的職業生涯才剛起步,往後各個階段,你可能還會面臨更巨大的挫敗,可能是第一個500級的決賽失利,可能是第一個大師賽決賽被逆轉,也可能是第一個大滿貫只差2分就能親吻獎盃。你必須要學習如何處理這類的失敗,因為如果沒有面對重大失敗的心理調適能力,那就永遠不會再有下一場決賽了,這是球員的功課。

而教練團要做的是如何重建球員的信心,參加一項挑戰賽是個不錯的方法。球員需要的是勝利的甜蜜滋味,而不是讓自己陷在失敗的痛苦中,這項挑戰賽不是為了積分,也不是為了獎金,而是要喚回球員對追求勝利的渴望,藉由一個冠軍-哪怕只是挑戰級-讓球員重新振作起來。

幾週後,Korda當時排名87,在邁阿密(Miami)大師賽又是連續4場擊敗排名比自己高的球員,包括當時排名第9的Diego Schwartzman,最後才在八強止步,敗給Andrey Rublev。接著來到歐洲,在義大利帕瑪拿下生涯首冠,雖然法網首輪就落敗,但信心已經恢復,在德國哈雷(Halle)又擊敗另一位排名前10的球員Roberto Bautista Agut。緊接著第一次參加溫布頓,當時排名已經來到了50,首輪擊敗當時排名15的Alex De Minaur,連闖三關,第三輪還托英國選手Daniel Evans之福被安排在中央球場出賽,直到第四輪才敗給Karen Khachanov。

回到美國,進入夏季硬地賽季,Korda在華盛頓(Washington)16強和Jannik Sinner遭遇,兩人有相當精彩的對決(精華),非常好看的對峙,比分咬得非常緊,最後Sinner技高一籌,兩盤搶七取勝。有球迷留言說,這兩人很快就會在大滿貫決賽對戰。雖然我覺得言之過早,不過這場比賽大概可看出Korda目前的實力。緊接著重頭戲美網登場,Korda卻因為食物中毒,第一輪不得不退賽。兩周後在聖地牙哥(San Diego),是自美網以來第一次出賽,贏了第一場,輸了第二場。接著,移到十月才舉辦的印地安泉(Indian Wells)大師賽,Korda列為第32號種子,第一場比賽卻完全失常,06 46敗給同胞Frances Tiafoe。

很多媒體或球評習慣以一場超出預期的勝利(例如擊敗排名前10)來評估一位年輕球員的潛力,或樂觀地預測他未來的成就。我比較傾向於從一位球員輸球的原因,以及他是否找到方法改善,來觀察他將來是否可為。因為影響單場比賽勝利和整個職業生涯成功與否的因素是大不相同的。

輸球的原因是技不如人?體能差?自我紀律鬆散?心理素質脆弱?抗壓性低?心態不夠積極正面?專注力不夠?易受場上其他無關緊要的狀況影響?戰略錯誤?無法徹底執行戰術?隨機應變能力不足?不夠冷靜?關鍵時刻手軟?外務太多影響到場上表現?甚至是否乃熱愛網球?

你不能等待對手出狀況或狀態下滑,你只有將歸因於自己的負面因素消除或減到最低,才能在弱點少於對手的條件下求得勝利。

今年賽季進入尾段,不同層級和發展階段的球員努力追求各自的目標,有人想要提升排名、有人想要在250和500級的賽事有所突破、有人想要再拿一座大師賽冠軍、有人想要首度進入ATP或Next Gen年終賽,無論目標為何,職業網壇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戰場,但也是一個人人有機會一展身手的大舞台,所以,祝福所有辛苦努力的球員。
A-rod
A-rod和其他 1 人喜歡這篇
illustration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mednow
mednow
11追蹤者
48內容數
我喜愛網球這項運動,層次豐富,深具啟發性。我喜歡設定特別的主題,以不同的觀點撰寫更深入的內容,因此一篇文章的完成非常耗時耗神,然而我樂在其中,希望這些文章能夠傳遞網球所帶來的正能量。
ATP男子職業網球原創文章,涵蓋四大滿貫、大師賽、500及250級和Next Gen相關賽事。內容包括:賽事分析、球員介紹、數據分析、主題報導等。資料來源有ATP及各大賽官網、記者會及專訪、比賽影片、國外媒體報導、球員社交媒體等,再加上個人觀點,盡可能以第一手資料為主。歡迎追踪「麥鬧網球社」,共享網球樂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