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更新)
通常矯正諮詢(按下去)完,如有興趣,想更進一步瞭解詳情,那就要矯正取資料,另外收取自費NT.8000。
會這樣的原因是因為,很多人會Dr. Shopping,浪費我一堆時間解釋何謂功能性矯正、我與其他矯正醫師的不同,然後才跟我說謝謝再聯絡,所以我得設下一些門檻,因為我很珍惜看重每一位與我有緣、來看診的病人,我不想蜻蜓點水、當救火隊、雨露均沾,生命就該花在值得的人事物上,不是嗎?
我常用FB,寄X光給病人做紀念,如此,以後我可以線上回憶,線上跟您討論。
所以請您先看我部落格的文章囉,多少有些概念,再來談,才不會讓您現在問一些很基礎性的問題,別擔心,您若要矯正也是要從長計議的大工程,不急於一時,我不希望我的病人因資訊不對等,因恐慌而急就章的來治療。我成立FB粉絲頁與部落格,就是為弭平資訊不對等的努力之一。
矯正資料(照相、X片、印模),我更可詳細的向您分析說明。
矯正取資料【並非】要做矯正的前兆,對我而言,是為您作更全面分析的必備資料程序。
您聽完、看完報告後,也可選擇不做,費用不退還,模子可帶走,FB傳的檔案照片可下載。
若後續願意矯正(指取完資料3個月內,註3),則我們自行吸收,總矯正費用會扣除這兩筆各NT.8000的費用。
光一張初診全口X光片,我所能獲得的資訊有限,人體是3D的,而X光影像是2D的,矯正諮詢那天臨床所講,有點像在機智問答,考我的臨場反應;但即使如此侷限,我仍可跟您講出一堆東西,那更不用講取模等更全面立體的資料了。我其實比較擅長的是,事後的分析思考。
(2022.07更新)以下是我之前的流程,我知道這應該仍是很多矯正醫師的現行日常,所以不刪除更新,長知識用。現在我已不印模,直接數位口掃(口腔掃描),大約10分鐘。兩者差距,用傳統照相和數位相機甚至手機照相,可以比擬,比較容易瞭解。用過口掃的病人大概都回不去了,無法忍受傳統印模時噁心感。
先網路抓幾張圖檔應急,讓您知道我矯正取資料大概需做哪些事。矯正取資料,大約需時50分鐘。通常第一次矯正諮詢完,如果當下覺得我們彼此適合,我會另約時間來取資料。
我現在口內照多以口腔掃描(口掃)替代,免去拉勾照相的痛苦(有傳統矯正照相過的病人,大概知道我在講什麼)。傳統印模,用數位口掃替代。所以以下圖示,只是參考流程,長知識用。
特別有大舌頭齒痕的患者,我會加拍此張。
究竟大舌頭齒痕有啥臨床意義呢?請看此文『舌頂上顎(按下去)』。
然後過幾天~兩個禮拜,我會FB傳給您,跟您先線上討論,如還有需要,再進一步約診臨床講。之前我取完矯正資料後,大約3週後會約回診聽報告。可我發現即使我臨床說的口沫橫飛,一知半解的病人與家屬仍所在多有,我覺得好可惜,所以我現在慢慢改成這種線上聽報告先行的模式,有了初步瞭解,臨床再見面時,彼此更能儘快進入狀況,更聚焦。
如果您後續不在我這繼續矯正療程,想去別家繼續諮詢,我都沒意見,模子(註1)可帶走,FB的圖檔資料,您們自己可下載,燒成光碟或放入隨身碟,對您們應該不難。
如需再去他家諮詢,但僅限於原始檔,我的分析部分請勿傳播,那是我的看法想法,我不想造成誤導,影響別的醫師的判斷乃至治療計畫(通常差異很大,治療計畫一如施工藍圖,是跟醫師個人的哲學選擇有關)。
至於我幫您們整理的檔案(已貼於如上FB),那才寶貴,您們也可自行下載,給您自己參考。
以下是我改寫給某位家長的文字:
我只能祝福那些彼此緣分不夠的病人,能再遇到像我這樣為您們想很多的醫師,光幫您們整理那些資料就耗去一天的時間了。
小朋友的發育是不能拖的,他們長大了才想矯正,所必須付出的代價會多很多,時間、金錢、健康。感謝科技的進步,讓我們彼此資訊能對等些,有空間、時間可以思考。不必太快回應我。
您家人的意見我很能了解:當周遭大多數的牙醫師、親朋好友,都眼見為憑的擁抱保守時,開創新路,我是很孤單而辛苦的,尤其在屏東,我在推廣不拔牙矯正、功能性矯正所遭受的質疑與阻力,是很大的。還好有新科技幫忙傳達理念,一些矯正case也慢慢有了正面回應。
功能性矯正,是很需要病人與家屬的理解與配合的,不然不會到現在拔牙、直接上矯正器仍是主流的矯正方式,因為這【不需要】病人的配合,雙方最輕鬆,問題是吃方便藥,其後果影響是很深遠的,例如被犧牲的健康,至於戴固定式矯正器常見的不適,例如破皮、被線尾刺到、矯正器掉了,等矯正急症(按下去),都是隱藏版的。
我們臨床看多了,您們也可上網看看別人的牙套日記,如果舒適,為何那麼多人都急著拆牙套?很有趣喔,您可觀察到一個趨勢,就是通常這類牙套日記,一開始都日更,興沖沖的,寫得好詳細(推人入坑),越到後期,就越多是『朕知道了』的乏善可陳,變久久才更新一次,極少有後續追蹤報導(例如沒戴維持器,牙齒跑位啦)。這讓我想到婚姻圍城的笑話,因為瞎子不怕槍,因為年輕不懂事。愛美是有代價的。美麗是一時,終究會過去,但健康是一輩子的事。
轉貼『15個只有戴過牙套的人才會超懂的「牙齒痠到想撞牆」內心辛酸!』
來找我做功能性矯正的,很多都是家長自己本身有親身經歷過那種苦,所以才會找到我來為他/她的孩子輕鬆矯正。
功能性矯正,大幅簡化了以後上矯正器的複雜性,而且分階段收費,我覺得比較省錢、合理。我們的責任在於當陪公子哥兒練劍的教練,讓小朋友與家屬知道在做什麼?為何要這樣做?至於小朋友的配合度到哪,我們只能希望,家長在家幫忙監督、提醒、鼓勵。
再說兩個實例吧。
上週才來一位已做一年功能性矯正的妹妹,小三,沒啥進展,之前都由爸爸帶來回診,媽媽只在矯正諮詢時來過,媽媽有拔牙矯正過,如前述,馬上拍板定案,後續再也沒出現過,都由爸爸帶來,而偏偏爸爸是狀況外的人(路人甲),『每次』回診我都囑咐叮嚀很多,結果他聽不懂(他當初就不懂功能性矯正與傳統矯正的差別),在家也沒轉述、幫忙盯小朋友,純粹就是帶小朋友回診,看看我在臨床上唸一唸、拍拍照,就這樣過了一年。上週回診我本來是要跟媽媽(這次忽然剛好媽媽有空帶來了,有心就會做到)協議中止療程了,結果溝通的過程才發現彼此的認知落差這麼大,爸爸回家後啥都沒說,媽媽也不知道要如何配合,就真的以為光那副裝置就能改變一切(一如網路上描述它的那樣神奇)。所以最後媽媽跟我重新建立FB連結,以後也儘量由她自己帶來,她在家會幫忙盯。我也相信一切會好轉,療程又繼續了。因為我有下面這個例子的經驗。
第二個例子,爸媽角色互換,一樣是小三的妹妹。爸爸雖不太懂,但被我治療過,相信我,所以把女兒帶來功能性矯正。但一樣的,後續是狀況外的媽媽帶來回診,一樣過了7、8個月都沒啥進展,我聯絡爸爸回診觀看。結果爸爸開始介入,一個月,很誇張的戲劇性變化就出現了。妹妹自己看到有變化,配合度就更高了,正向循環。
說這兩個例子,是讓您們知道您們家屬在功能性矯正的角色重要性。
難的是我現在要利用她還有發展潛力,改正改善她很多未來的『生活習慣病』,我覺得這才重要。
而這小朋友不懂,家長才比較可能懂這厲害關係。
像前面的例子,有心,自己就會找出時間把事情辦好,而不會用一堆我覺得是奇怪的藉口,例如補習/安親班/才藝班,在健康之前,你就算名列前茅又如何呢?
何況日常零碎的時間一堆,很多看起來會相斥的事件,妥善安排後,是可以和諧共處的。如何善用,也算是功能性矯正的另一個學習,時間管理。
沒錢,可以去借啊?到時生病了要付高額的醫藥費,還是摸摸鼻子去籌錢,不是嗎?現在是小額,比起一生可能的醫藥費,那可是小巫見大巫。何況矯正本來就是分期付款。這是很划算的投資,以小搏大。就是因為經濟有困難,才更要照顧好健康,沒那個生病的本錢。
臨床實例看太多了,因為我們的專業,看得出未來的果報,我們難過著急也無用,只能狗吠火車,善盡告知得義務吧了。
最近很熱門的『鈴芽之旅』,類比的那段是東京上空的蚯蚓,我找到這段音樂,請看看底下網友的留言吧
『我印象最深的是東京全景看起來一切正常,下一秒切換成蚯蚓全身盤旋在上空的那段;太令人震撼又絕望了。』
『這段個人感覺真的是全劇最震撼!尤其是從看不見蚯蚓的人們視角切到東京上空布滿蚯蚓的瞬間!真的讓人倒吸一口冷氣!』
如需拿模子或光碟,請FB先告知,我們好做準備,再通知您們來拿。
(2022.07更新)通常我會在一開始或矯正療程中途,就送給病人數位口掃的3D列印模,做紀念。結束時,做維持器的3D列印模,也是。通常這都要另外收費的。3D列印模比較像積木,病人比較可能會收藏做紀念,傳統模若沒做成漂亮牙模,很多病人連回來拿都不要,我診所一堆,只好最後當垃圾處理。
註1:這算是時代的眼淚,我現已不傳統印模了。
以下內容僅供長知識用,如真需要,還是有提供服務(但要先說):模子是原始模,我沒幫您送去做漂亮的模(像不像咖啡店外送的蛋糕包裝?如需,僅收工本費,再自費NT.1500,要先說,外送製作也大概需2週工作天),跟您說明一下。對我而言,取資料的意義在於進一步分析,與患者溝通,而不只是在於記錄(有視覺化的東西,患者與家屬,才比較容易懂我在說什麼---醫生的價值在於分析。有另一種外包的醫檢所,專做漂亮的資料收集夾與模子,因為他們不作分析,只好把所有資料弄得很漂亮有質感,讓您覺得錢花得有價值。漂亮的模,是記錄用的,很多患者一兩年後,牙齒排整齊了,會完全忘了來時路,很誇張吧。這時模子就是個好工具。特別說明一下,免得誤會。
註2:
趙哲暘醫師的矯正收費(按下去),我幫他宣傳一下吧,不然很多人還以為功能性矯正很便宜,覺得我在屏東收太高。
註3:
有些功能性矯正兒童的家長也有此誤解,以為不做就可以退費。特此說明。 問題是,我都已幫您們花時間心血分析您們的資料了。最近我都直接寫明健保並無諮詢費的設計,寵壞一堆人,以為只是問問而已,為什麼要收費。此時就很羨慕律師的諮詢費,大家已養成【律師】諮詢有價的觀念。
矯正諮詢、取資料的費用,是在說明服務是有價的。分析就是一種服務。
有些病人自己浪費掉N年的時間,才又忽然回頭問何時上矯正器,所以我得設個【3個月】的門檻。您可以上網去問問,取完資料後,通常多久就直接拔牙、上矯正器。
口腔可是動態平衡的,就像冰川,您以為沒在移動,可科學證據告訴您,並不是。相同的,您以為您的口腔N年來沒啥變化,這是真的嗎?若我接受幫您們矯正,我得自行吸收幫您們重新取資料的成本,因為,時移事往,失去了當初取資料當紀錄的意義。何況不管是害怕需要心理建設,還是籌錢等等理由,我都非鐵板一塊,可商量的,您很清楚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