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學你的語言:我的德語、他的中文|跟德國人聊天有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今天跟大學社團的學姊夫婦見面,他們住在杜塞道夫,有事到法蘭克福一趟,順道來訪。我們應該自他淡出社團活動之後就沒見過面,算一算大約十一二年了,之所以還有聯繫都多虧了去年動物森友會的熱潮,當時朋友把他知道在玩動森的一些社團成員都加進一個Line群組,後來動森退燒,群組還在,大家就改聊各種時事。
群組內的成員一半在臺灣,另一半分散在瑞士、德國、美國、越南等國家,海外的成員藉此獲知臺灣最新話題,臺灣的成員則是接收來自不同陸塊的觀點。起初也沒料到我會搬到德國,即使搬到德國後,也因為疫情關係遲遲沒機會碰面,總算在搬家滿一年時,碰上面了!連同他的先生和甫出生三個月的小寶寶。
學姊以前住過美國,大學在臺灣完成,畢業後在日本工作數年,後來轉到德國工作,在德國的日本弓道場認識了德國先生J,我問他為什麼想學弓道,這並不是個很常見或大眾的運動,他說他喜歡需要專注力和集中精神的運動,用一種這沒什麼大不了的表情。補充一下,杜塞道夫有不小的日本人社群,街道隨處可見日文:日本書店、日式拉麵店、料亭、日本超市等等,有弓道場好像也不足為奇,是吧。
在疫情之前,一週一次的頻率,J學了一段時間的中文,能說一點點,認得一些漢字。我們都有學對方母語的經驗,他學中文,我跟學姊學德語。學姊打趣說,J那時都說我要去「畫」我的功課了,漢字對我們來說是「寫」,但對他來說是在畫圖(to draw)。
J注意到我跟學姊都有人稱代名詞混用的情況,他這麼說我心裡一驚,德語我確實察覺到有這種情況,但沒想到英文也出現了。混用的人稱代名詞是第三人稱單數,也就是他(He)跟她(She),我笑著說,可能是因為中文這兩個人稱是同樣的發音,口語講著一時不察,就脫口而出。學姊跟著附和,並表示性別很重要嗎,我忍不住想:對欸,跟德文相比,中文不太在意隱約的性別資訊。我跟學姊有相同疑惑:為什麼需要特別指明性別?相對地突顯出語言形塑了我們對於性別揭露的意識高低,以現在的性別多元觀念來看,不明確揭露性別或硬性歸類別人性別的中文好像誤打誤撞比較政治正確呵。
所以當J說中文不明確,德語比較明確時,我是同意的。舉個例子,學德語的第一個關卡就是記憶名詞時,必須連帶一起背誦性別,之後的定冠詞、不定冠詞、否定詞、形容詞、所有格通通都跟名詞的性別連動,牽一髮動全身,性別錯,其他的都錯,雖然說錯並不會聽不懂,但追求正確的我,實在無法輕鬆地忽視這些凹凹凸凸。
學姊提到,他曾被J的弟弟糾正,你已婚不可以再說「Mein Freund」,要說「ein Freund」,因為Freund這個詞是陽性,女性用這個詞時,就意味:我的「男」朋友。換言之,男性用陰性的「Freundin」時也要小心,所有格的使用會讓人疑惑:你的「女」朋友還是你的「女性」朋友?替換成不定冠詞,意思才會是我的「一個」男性朋友:只是「一個、某個」,而不是「我的、特別的」。學姊接著跟J說,中文的「朋友」沒有預設性別,要指明性別時,需要另外加上男或女在朋友前面,變成男朋友、女朋友。中文都說我朋友、我朋友,無關性別的,所以他當時也就這樣說,沒想到其中隱含的資訊。
我相信中文也有這種很幽微、不是母語者很難察覺到的語意差異,我自己比較常注意到的是,中文的斷詞奧秘:逗點點在不同位置,就有截然不同的意思,著名的例子就是「下雨天留人天留我不留」,新一點的例子像是「你好大支哥」。

還有,關於中文發音有標準腔跟口語變體這件事,J提到他在中文課上學的是「十、四」,最初他聽學姊說「ㄙˊ、四」時感到很困惑,另一方面,無法發捲舌音的學姊也覺得很苦惱。既然提到了數字,我想到德語兩位數先說個位數才說十位數——也就是說,三十五,德語會說五和三十,三十後說——於是問他學中文數字,會不會不習慣?他聳了聳肩,一臉稀鬆平常地說,中文的數字很簡單,然後我就跟學姊交換了一個會心的眼神:對吧、對吧,哪像德文。
剛開始我只能抓到尾音,個位數都聽不到,很違反直覺。後來分辨得出來了,變成先寫下個位數回頭補十位數,學姊補充他打字時,還要把游標往前切換,真的很不方便。尤其電話號碼更讓人頭痛,聽到「一和四十,到底是41還是 1 40」,當然他們通常是兩個號碼一組念,但電話號碼可能是奇數啊、、、
跟臺灣人習慣個別朗讀每個數字的做法不同:0912就是零、九、一、二,瑞士法語區也跟部分德國人一樣習慣兩個數字一組,以十位數念法:5565就是五十五、六十五,德語說法是五和五十、五和六十。至於法語的數字說法,又比德語更令人煩躁。
法國法語的70-99是一連串計算,例如75是六十、十五,此時是加法(75=60+15),97是四、二十、十七,此時先是乘法再加法(97=4*20+17)。發現了嗎?當你說一個數,你每回都得在心裡打算盤或按計算機,如果有的話。幸好、萬幸的是,瑞士法語有獨立的70、80、90的字,就像英文一樣!感謝天、感謝地。


說起來,我們的對話其實很破碎,話題時常被寶寶的哭聲中斷,學姊跟J輪流安撫寶寶,我有時也跟著逗寶寶,有時寶寶在爸爸手裡慢慢安穩下來,我跟學姊就抓緊時間,兩人私聊,講中文快很多,資訊量也比較大。有次等J回座,我對他說了句「辛苦了。」,他咀嚼著這句話,抓住了「辛」這個音,以為是「心」,學姊說不是那個心,J疑惑地追問了這句話的意思。
我想了下,說德語沒有這個概念,意思接近於「Thanks for your hard working.」(謝謝你努力做事)或者「Thanks for what you’ve done.」(謝謝你所做的),我們常常在做完一件事後對別人說這句話。學姊補充了日文的「お疲れ様です。」,J點點頭接受了。我以為J會日文,學姊說在弓道場可以聽到一些常見的日文句子,像是這句話,但他一直都不知道怎麼翻譯比較好。
他接著說,另外像「請多多指教」、「麻煩你了/拜託你了/有勞了」也是相同的情況,都是不存在於德語裡的概念,就算他硬翻了,試著說很接近的意思,但這樣的態度和想法都不是德語文化裡既有的,因此J聽了也只是一頭霧水,不懂為什麼要在這個時間點這麼說。然而,文化差異正是體現在這種難以解說與翻譯之時啊,也是學習與交流的樂趣之所在!
說是這麼說,以朋友的身份進行文化交流可以,我很樂意,也很有趣,但要是伴侶的話,想到可能會一直停下來解釋這、說明那的,我心知做不到,所以很早就認清自己大概不適合異國戀,這就是題外話了。
語言不只是溝通的工具,更是思想的載體,聽起來很玄妙,或說很老掉牙。不過,透過學習別人的語言,也回頭拆解自己的語言,這期間時常把語言拿來對照、兩相比較,發現了別人的語言更在乎什麼,而自己的語言更重視什麼。再進一步抽絲剝繭,探究隱藏在語言背後的思維與文化,於是在瞭解別人之際,也多認識自己一點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2會員
37內容數
在瑞士法語區住了四年之後,搬到大鄰國之一:德國,快一年的時間,不同語區會交織出什麼樣的火花呢,我也很期待。在德國,目前我依然是以外來者觀點在探索和觀察這個有白紙黑字才安心的社會,因此這個專題會透過日夜在他方的我,呈現我在異國生活的片段,可能細瑣可能平淡或許偶爾燦爛的時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i-Wen / 阿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又是跌宕起伏的一週,有開心的台灣甜點推廣時刻,也有驚險的醫院迷蹤記。
第四篇週記,經過上週的震盪,這週迎來了什麼樣的變化?放學跟摩洛哥同學聊天,為什麼他說了「世界上沒有其他語言這樣的!」?
週記第三篇,這週有個讓我捏把冷汗,差點變成罷課的事件,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週記第二篇,紀錄了我在德國上德語融合課對自己學習情況的觀察、和同學的互動、課堂上的討論以及老師的教學方式等等。
上課的週記,紀錄了我在德國上德語融合課的第一週,班上的同學、發生的事、我的學習等等。
為了更進一步了解在德國的日常開銷——相較於瑞士——以及那些費用的計算方式,因此整理了各項固定支出,並在文末附上精美的資訊圖表(Infographic)讓讀者可以無痛理解且快速掌握必要資訊。
又是跌宕起伏的一週,有開心的台灣甜點推廣時刻,也有驚險的醫院迷蹤記。
第四篇週記,經過上週的震盪,這週迎來了什麼樣的變化?放學跟摩洛哥同學聊天,為什麼他說了「世界上沒有其他語言這樣的!」?
週記第三篇,這週有個讓我捏把冷汗,差點變成罷課的事件,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週記第二篇,紀錄了我在德國上德語融合課對自己學習情況的觀察、和同學的互動、課堂上的討論以及老師的教學方式等等。
上課的週記,紀錄了我在德國上德語融合課的第一週,班上的同學、發生的事、我的學習等等。
為了更進一步了解在德國的日常開銷——相較於瑞士——以及那些費用的計算方式,因此整理了各項固定支出,並在文末附上精美的資訊圖表(Infographic)讓讀者可以無痛理解且快速掌握必要資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聽一個到台灣求學的外國人說,因為語文基礎差所以需要在心裡把老師講的中文念好幾遍才能理解意思…… 就覺得,這情形我也有過啊? 難道我其實是外國人?! 大概進入國小正式開始有系統的學習之後,我就一直不太能理解為什麼一個老師用一個方式就要三四十個小孩都達到一樣的理解?是這樣的,如果在開始
Thumbnail
就在昨天我正式開始上日文課啦~,剛好朋友是讀日文系的而他也想找家教來兼職。於是我就來當他第一位學生>< 還記得以前高三時後有上過日文課,但因為我高中是讀建教合作班的在學校時間不長所以老師教得很少。就這樣經過了快10年時間(突然覺得自己好老)終於在朋友的機會再次學習日文! 其實熱愛看動漫的
Thumbnail
「妳要不要做我女朋友?」J在只剩下我和他的飯廳問我。 當時我還不太懂女朋友是什麼意思,至少⋯⋯我不明白他是什麼意思?
Thumbnail
韓文課時,談到韓國對於稱謂要求很嚴謹這件事,差一歲就要嚴守上下關係。 如果沒有認識韓國人,我應該很難想像這件事,畢竟在台灣,在基本的禮貌下,人人都可以有忘年之交,都可以成為互相稱呼名字或小名的〔朋友〕。 〔那如果一個是前一年的12月,一個是後一年的1月,也要叫哥哥姐姐嗎?〕 老師說這種情況的話
  第一次聽到用三聲唸的「企業」是在國中的時候,一個班上功課特別好的同學。他一開始不是這麼說話的,但在他有意識地追求好成績的過程中,他學會了更多他概念中更「標準」的普通話讀法。聽到有人那樣說話的當下覺得有些驚訝甚至有些奇幻,「他認為這樣說能得到更好的評價」,只能寬泛地相信事情是這樣。
年輕時,認識不少才女,分別在音樂、詞賦、繪畫上各有所長,基本點是中文造詣都很好。然後各自出國了,分別是美、加、法國、奧地利,還有去到了義大利的! 其中有位,墨竹、山水都畫的很好的,去法國學藝術。也嫁了一位法國人,她的先生專業是亞洲宗教綱類,中、日、韓語都還順𣈱。十年前回台灣,約我去她家聊天,我跟
Thumbnail
第五回合邀請到的來賓們 是五個由5個字母組成的 十分容易混淆的英語跟德語單字 我設計了一個小故事,大家看完就學會單字了!
Thumbnail
上回說到了德文納入英文的外來語。 現在,要說一說,混進來的不一定都是正牌的 這回事。 比如說: 高中 Gymnasium這個字。 我承認,我剛到德國時找健身房,受到了很大的震撼...看到Gymnasium很高興跑去(彼時未有google),想說奇怪,建築物怎麼長得很像什麼一臉嚴肅的高職...結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聽一個到台灣求學的外國人說,因為語文基礎差所以需要在心裡把老師講的中文念好幾遍才能理解意思…… 就覺得,這情形我也有過啊? 難道我其實是外國人?! 大概進入國小正式開始有系統的學習之後,我就一直不太能理解為什麼一個老師用一個方式就要三四十個小孩都達到一樣的理解?是這樣的,如果在開始
Thumbnail
就在昨天我正式開始上日文課啦~,剛好朋友是讀日文系的而他也想找家教來兼職。於是我就來當他第一位學生>< 還記得以前高三時後有上過日文課,但因為我高中是讀建教合作班的在學校時間不長所以老師教得很少。就這樣經過了快10年時間(突然覺得自己好老)終於在朋友的機會再次學習日文! 其實熱愛看動漫的
Thumbnail
「妳要不要做我女朋友?」J在只剩下我和他的飯廳問我。 當時我還不太懂女朋友是什麼意思,至少⋯⋯我不明白他是什麼意思?
Thumbnail
韓文課時,談到韓國對於稱謂要求很嚴謹這件事,差一歲就要嚴守上下關係。 如果沒有認識韓國人,我應該很難想像這件事,畢竟在台灣,在基本的禮貌下,人人都可以有忘年之交,都可以成為互相稱呼名字或小名的〔朋友〕。 〔那如果一個是前一年的12月,一個是後一年的1月,也要叫哥哥姐姐嗎?〕 老師說這種情況的話
  第一次聽到用三聲唸的「企業」是在國中的時候,一個班上功課特別好的同學。他一開始不是這麼說話的,但在他有意識地追求好成績的過程中,他學會了更多他概念中更「標準」的普通話讀法。聽到有人那樣說話的當下覺得有些驚訝甚至有些奇幻,「他認為這樣說能得到更好的評價」,只能寬泛地相信事情是這樣。
年輕時,認識不少才女,分別在音樂、詞賦、繪畫上各有所長,基本點是中文造詣都很好。然後各自出國了,分別是美、加、法國、奧地利,還有去到了義大利的! 其中有位,墨竹、山水都畫的很好的,去法國學藝術。也嫁了一位法國人,她的先生專業是亞洲宗教綱類,中、日、韓語都還順𣈱。十年前回台灣,約我去她家聊天,我跟
Thumbnail
第五回合邀請到的來賓們 是五個由5個字母組成的 十分容易混淆的英語跟德語單字 我設計了一個小故事,大家看完就學會單字了!
Thumbnail
上回說到了德文納入英文的外來語。 現在,要說一說,混進來的不一定都是正牌的 這回事。 比如說: 高中 Gymnasium這個字。 我承認,我剛到德國時找健身房,受到了很大的震撼...看到Gymnasium很高興跑去(彼時未有google),想說奇怪,建築物怎麼長得很像什麼一臉嚴肅的高職...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