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致裡的一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森林聊遇∞ with mori 聊一聊,遇見你,也遇見自己。
教養的出發點,父親在意的點比較偏向有沒有人做了他介意的事情,或是事情的發生有沒有如他所預期;相較之下,母親則是叮囑著,妳這樣做別人會怎麼看、怎麼想。
從孩子的眼光來看,就搞不清楚他們到底要我怎麼樣?
小時候就覺得父母的教養觀念不一致,父親比較是民(ㄈㄤˋ)主(ㄧㄤˇ)路線;母親雖然想管,但因為父親常把沒關係、好啦好啦掛在嘴邊,所以母親的怒氣就會被硬生生地截斷,吞回去,然後生悶氣。
教養的出發點,父親在意的點比較偏向有沒有人做了他介意的事情,或是事情的發生有沒有如他所預期;相較之下,母親則是叮囑著,妳這樣做別人會怎麼看、怎麼想。
從孩子的眼光來看,就搞不清楚他們到底要我怎麼樣?
但是,有些事情倒是非常一致,就是——他們直到現在還是非常不一致,舉凡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依然各有一套標準。
還有,疫情期間的消毒標準也很一致,就是一進家門一定要東摸西摸之後,才去洗手,去洗手的過程中,還要先用沒洗過的手按個電燈開關、開個門之類的,反正就是東西都碰過了,才來洗手就是了。
是的,我就是在抱怨。一進門主動說要幫他們消毒還會被怒氣波及,後來我就放棄堅持這麼做了;偶爾還是會跟在後頭,把被摸過的東西都噴酒精,其他看不到的時候,就選擇——放寬心。
父母養育之恩重如山,我只是覺得兩位老人家都好有個人特色。
我的家庭真可愛🎶(唱起來)
∞森林聊遇∞ with mori
聊一聊,遇見你,也遇見自己。
喜歡按個like✿感恩的心✿感謝有你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會員
147內容數
蔬食行旅,可以是「蔬」同時也是「書」,記錄圖書館&附近蔬食選擇,親友聚餐多是葷食,自己一人出門在外的時候會吃方便素,簡單執行為主,大原則是沒有肉。不定期更新資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ori.huahu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夏天來了誰知道? 身體好像都知道。 去年的夏天,一樣是外出戴著口罩,不過晒了半天的太陽,皮膚就開始起疹、滲組織液。
沒想過她的心情,是我白目。 人都會想要幫助別人,表示自己的心地善良,展現自己的資源豐富;但如果到頭來,發現被幫助的人反而過得比自己好,那自己的感覺就會變得微妙了。
突然之間,反而得到了一段正大光明無須工作的時光。 但問題來了,我好喜歡吃東西,我喜歡在店裡吃東西、喝下午茶,是人生的樂趣之一。 隨疫情而來的「減法」,減少了工作,也減去了外食時光; 減少了對於外在肯定的追求,又減去了口腹之慾。
我依稀記得,兒童發展應該是在二、三歲左右是最愛說「不要」的年紀。 不要不要不要,什麼都不要⋯⋯ 比較常看到大家這樣寫 WFH with kids,雖然我並沒有碰到這樣的情形,但因為與父母同住的關係,疫情以來,奇妙的事情也不少。
原本就是比較接近液態、清爽型的乳液,一按下去,變得更加透明了,像極了原味的燕麥奶,還不是咖啡大師(拉花用)比較濃稠的版本,是清淡稀薄的那種。 打開來看,愈上方愈濃稠,呈乳霜狀;愈下方也就是吸嘴一開始吸上來的地方,變成了原味燕麥奶的樣子。 燕麥奶適合夏天,乳霜就留給冬天使用。
對於支持與關心「道謝」,對珍視的價值「道愛」,對有所虧欠的人事物「道歉」,如此一來,才能真正地向事件「道別」,這是我對於「四道」在事件上的詮釋。 外部壓力來自於之前事件的業力引爆,但是對於內部、自己本身、當事人而言,如果沒有完整地說謝謝、說對不起,事情就不會有真正過去的一天。
夏天來了誰知道? 身體好像都知道。 去年的夏天,一樣是外出戴著口罩,不過晒了半天的太陽,皮膚就開始起疹、滲組織液。
沒想過她的心情,是我白目。 人都會想要幫助別人,表示自己的心地善良,展現自己的資源豐富;但如果到頭來,發現被幫助的人反而過得比自己好,那自己的感覺就會變得微妙了。
突然之間,反而得到了一段正大光明無須工作的時光。 但問題來了,我好喜歡吃東西,我喜歡在店裡吃東西、喝下午茶,是人生的樂趣之一。 隨疫情而來的「減法」,減少了工作,也減去了外食時光; 減少了對於外在肯定的追求,又減去了口腹之慾。
我依稀記得,兒童發展應該是在二、三歲左右是最愛說「不要」的年紀。 不要不要不要,什麼都不要⋯⋯ 比較常看到大家這樣寫 WFH with kids,雖然我並沒有碰到這樣的情形,但因為與父母同住的關係,疫情以來,奇妙的事情也不少。
原本就是比較接近液態、清爽型的乳液,一按下去,變得更加透明了,像極了原味的燕麥奶,還不是咖啡大師(拉花用)比較濃稠的版本,是清淡稀薄的那種。 打開來看,愈上方愈濃稠,呈乳霜狀;愈下方也就是吸嘴一開始吸上來的地方,變成了原味燕麥奶的樣子。 燕麥奶適合夏天,乳霜就留給冬天使用。
對於支持與關心「道謝」,對珍視的價值「道愛」,對有所虧欠的人事物「道歉」,如此一來,才能真正地向事件「道別」,這是我對於「四道」在事件上的詮釋。 外部壓力來自於之前事件的業力引爆,但是對於內部、自己本身、當事人而言,如果沒有完整地說謝謝、說對不起,事情就不會有真正過去的一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無法迴避的議題。 長輩們的掌控欲、威權和觀念,往往會被他們視為傳承的必要,或者用更好的說法來說,是灌輸的必要。 我們時常聽到,原生家庭的觀念會影響或導致孩子的行為和思維模式,彷彿是一種「複製與貼上」。 我自己也不例外。 從小,我就是家族中的異類。父母常常認為我頭腦有問題
Thumbnail
有記憶以來我的爸媽都忙著農事,根本沒時間也不懂得跟我談心,我也就養成事情都自己解決,不要再有事情讓他們煩心,然後就認為要乖、要聽話、會做事,才會被大人喜歡。 當時我也認為這樣的乖、聽話、能幹蠻好的,是會被認同跟肯定,於是我就帶著這個信念在教導兒子,期望跟兒子可以跟我一樣,可以被稱讚跟看重。 兒子
看到不同的家長與孩子的互動 時常讓我想到我與兒子們的關係
我覺得親子之間的相處,很容易讓人有上下級的分別,也許父母或長輩沒有這麼想,但是他們的教育跟他們的經驗感受,造就他們習慣這樣對晚輩或下一代。 我覺得兩邊都沒有錯,是習慣跟環境的不同,造成了真的有代溝,只是很不喜歡某些長輩不經意出口的話,讓人有種在造成世代對立的感覺。 每次都說現在的年輕人怎樣怎樣,
從來我只堅持自己沒錯,但是絕不去說別人錯了!這並不是我怕得罪人,而去選擇做了兩面人。而是對與錯,在不同的角度看起來,真的是有不一樣的判斷。 時常看到父子、母女在爭吵。我都是勸換個地方再吵吧!我怎麼可以說子女一定有錯呢?我不知道父母做過什麼樣的事,也沒受過子女可能受過的苦?輕飄飄的一句,子女本來就應
在這個世界,有那麼多的人,而且個性、習慣、興趣都不太一樣。 為何會不一樣呢? 如果是在同一個家庭,有相同的父母,相同的生長環境,是不是培養出來的小孩,個性、習慣應該會很接近吧。 小孩子的學習從模仿開始,對於親近之人所灌輸的身教、言教,很容易就會照單全收。 同一個家庭的親人之間,確實在
Thumbnail
這是一本,每個家庭都需要有一本的繪本, 不管你生長的家庭如何,身邊都還是會有不一樣家庭的人存在,或是你的孩子也會有這樣不同家庭背景的朋友... 於是我們大人的態度就很重要了... #突然嚴肅了起來 其實孩子都是依著大人的形狀成長比較多,以自己為例~ 我從小身邊真的都是跟自己的爸
Thumbnail
家長之間在育兒過程中亦須「溝通協調」,以有效率、有目標地使事務順利運作。身為母親經常扮演主要照顧者,但父親相較於母親,對於訂下的規則較能夠徹底執行,父母應做好示範。這篇文章強調共同配合的重要性。
Thumbnail
不管我以前是如何信誓旦旦不要像我媽,但我終究還是像我媽,從基因、從想事情與看事情的方式、從對自己的要求,都是。理解了這一點,我也突然知道,這不是從老祖宗開始的基因決定論,而是經過一代代的遺傳與面對環境而產生的變異。「如果可以像我媽」成為現在的我所想。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無法迴避的議題。 長輩們的掌控欲、威權和觀念,往往會被他們視為傳承的必要,或者用更好的說法來說,是灌輸的必要。 我們時常聽到,原生家庭的觀念會影響或導致孩子的行為和思維模式,彷彿是一種「複製與貼上」。 我自己也不例外。 從小,我就是家族中的異類。父母常常認為我頭腦有問題
Thumbnail
有記憶以來我的爸媽都忙著農事,根本沒時間也不懂得跟我談心,我也就養成事情都自己解決,不要再有事情讓他們煩心,然後就認為要乖、要聽話、會做事,才會被大人喜歡。 當時我也認為這樣的乖、聽話、能幹蠻好的,是會被認同跟肯定,於是我就帶著這個信念在教導兒子,期望跟兒子可以跟我一樣,可以被稱讚跟看重。 兒子
看到不同的家長與孩子的互動 時常讓我想到我與兒子們的關係
我覺得親子之間的相處,很容易讓人有上下級的分別,也許父母或長輩沒有這麼想,但是他們的教育跟他們的經驗感受,造就他們習慣這樣對晚輩或下一代。 我覺得兩邊都沒有錯,是習慣跟環境的不同,造成了真的有代溝,只是很不喜歡某些長輩不經意出口的話,讓人有種在造成世代對立的感覺。 每次都說現在的年輕人怎樣怎樣,
從來我只堅持自己沒錯,但是絕不去說別人錯了!這並不是我怕得罪人,而去選擇做了兩面人。而是對與錯,在不同的角度看起來,真的是有不一樣的判斷。 時常看到父子、母女在爭吵。我都是勸換個地方再吵吧!我怎麼可以說子女一定有錯呢?我不知道父母做過什麼樣的事,也沒受過子女可能受過的苦?輕飄飄的一句,子女本來就應
在這個世界,有那麼多的人,而且個性、習慣、興趣都不太一樣。 為何會不一樣呢? 如果是在同一個家庭,有相同的父母,相同的生長環境,是不是培養出來的小孩,個性、習慣應該會很接近吧。 小孩子的學習從模仿開始,對於親近之人所灌輸的身教、言教,很容易就會照單全收。 同一個家庭的親人之間,確實在
Thumbnail
這是一本,每個家庭都需要有一本的繪本, 不管你生長的家庭如何,身邊都還是會有不一樣家庭的人存在,或是你的孩子也會有這樣不同家庭背景的朋友... 於是我們大人的態度就很重要了... #突然嚴肅了起來 其實孩子都是依著大人的形狀成長比較多,以自己為例~ 我從小身邊真的都是跟自己的爸
Thumbnail
家長之間在育兒過程中亦須「溝通協調」,以有效率、有目標地使事務順利運作。身為母親經常扮演主要照顧者,但父親相較於母親,對於訂下的規則較能夠徹底執行,父母應做好示範。這篇文章強調共同配合的重要性。
Thumbnail
不管我以前是如何信誓旦旦不要像我媽,但我終究還是像我媽,從基因、從想事情與看事情的方式、從對自己的要求,都是。理解了這一點,我也突然知道,這不是從老祖宗開始的基因決定論,而是經過一代代的遺傳與面對環境而產生的變異。「如果可以像我媽」成為現在的我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