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占星看理財-你是否會衝動消費?!

從占星看理財-你是否會衝動消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你是否常常會有衝動消費呢?再買東西之前呈現非常渴望的狀態,然而買完之後卻又回頭想想「當初為什麼要買?」如果有這種症頭,有時候只是你的「火星」正在作祟唷!

如果想知道答案,就可以先查查自己的火星落在哪個位置,可以先透過「占星之門」找看看自己的火星在哪個星座唷!

依我自己的生日輸入後就會出現下圖:


raw-image

然後找看看自己的火星落在哪一個星座,接下來就會揭曉當火星座落在哪一個星座就會容易產生衝動型消費。



raw-image
當火星遇上金牛座就會容易產生衝動型消費

「火星就像是一股原始的慾望衝動」「金牛座則像是人生的享樂」

當這兩個組合在一起就像是「衝動型的享樂行為」,然而火星就是一股激情,但在激情過後才漸漸恢復理智,才會突然發現自己不知不覺為了一時享樂卻付出超乎預期的成本。

雖然對於衝動型消費可以透過消費前多思考來改善,不過就占星角度來看這比較像是「本性」,要徹底改變是較為困難得。

因此,另外一種方式就是給自己較多的「消費限制」反而更能夠減少衝動型消費的金額。比如說信用卡額度不要太高、多用現金消費讓自己有感、強迫自己儲蓄等等的方式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也覺得「從占星看理財」主題很有趣,請多點個讚!讓我能夠知道大家的喜好,就能夠再多多寫關於這個主題的系列作唷!

#從占星看理財 #占星 #理財

avatar-img
把自己當實驗品的人生的沙龍
12會員
68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情緒會影響溝通,所以如何讓情緒配合溝通,而不是任由情緒來左右溝通的過程。我們可以「從內而外」分為三種層次「自我覺察」「溝通心態」「陳述技巧」,這篇我們著重在情緒上來談談「自我覺察」。 自我覺察 當情緒高漲到一個程度,理智腦就逐漸無法運作,曾經某次我在外國的街頭,看到某個年輕外國人在大馬路上,一手拿
在理智上,我們會希望能夠擁有很好的溝通品質,然而這個理想中的目標為何會這麼難以達成? 其中很大的原因在於「溝通中我們會不知不覺透露情緒」,我們並不是照鏡子說話,所以我們很難發現自己在溝通時候的各種反應,許多的情緒透過我們的話語、動作、表情等等,正在悄悄地透漏給對方。 三種會不自覺做出情緒的方式
有種類型的人很特別,當我們想跟這類型的人溝通之前,就會不自覺開始擔心接下來的溝通是否能夠順利,因為這類型的人特別「難溝通」,而原因在於這類型的人,容易在溝通時候產生過多的情緒反應,比如說最常見就是生氣、不耐煩、口氣差等等。 這類型的人容易「出口成髒」,所謂的髒並非髒話,而是會讓整場溝通變得「一團亂
前兩天跟客戶做保單健診,健診過程就是把投保的內容讓客戶再次複習,最後後提醒客戶尚未規劃的保險。客戶聽完我的建議之後,眉頭一皺的問「可是我覺得遇到這個風險機率很低,有需要規劃保險嗎?」 這的確是許多客戶心裡的想法,我自己也曾有過這樣的想法。然而這個觀點的背後,是否有我們沒思考周全之處呢? 什麼是機率
今天跟一位客戶討論如何規劃保險中,客戶突然提到自身近況不是很理想,因為新工作剛上任大概一個月,有些適應不良。加上孩子剛出生,對於家庭衝擊很大,跟老婆之間的摩擦也變多了,工作與家庭兩頭燒,陷入窘境。 於是客戶想從新工作離職,回到舊職場。因為舊職場的工作較為熟悉、與上司相處不錯、通勤時間較短。除了薪資
昨天跟一位大學學妹聊到工作上的困擾,因為她也是身為業務人員,常常需要跟客戶開會,並從中抓取會議重點,最後總結收尾。然而她遇到的困難在於「會議討論的內容細節很多,不知道如何做總結?」經過一番細節上的了解之後,我給她一些也許能讓結尾更加順利的建議 能否抓到細節所討論的主軸 通常在討論議題的時候,通常都
情緒會影響溝通,所以如何讓情緒配合溝通,而不是任由情緒來左右溝通的過程。我們可以「從內而外」分為三種層次「自我覺察」「溝通心態」「陳述技巧」,這篇我們著重在情緒上來談談「自我覺察」。 自我覺察 當情緒高漲到一個程度,理智腦就逐漸無法運作,曾經某次我在外國的街頭,看到某個年輕外國人在大馬路上,一手拿
在理智上,我們會希望能夠擁有很好的溝通品質,然而這個理想中的目標為何會這麼難以達成? 其中很大的原因在於「溝通中我們會不知不覺透露情緒」,我們並不是照鏡子說話,所以我們很難發現自己在溝通時候的各種反應,許多的情緒透過我們的話語、動作、表情等等,正在悄悄地透漏給對方。 三種會不自覺做出情緒的方式
有種類型的人很特別,當我們想跟這類型的人溝通之前,就會不自覺開始擔心接下來的溝通是否能夠順利,因為這類型的人特別「難溝通」,而原因在於這類型的人,容易在溝通時候產生過多的情緒反應,比如說最常見就是生氣、不耐煩、口氣差等等。 這類型的人容易「出口成髒」,所謂的髒並非髒話,而是會讓整場溝通變得「一團亂
前兩天跟客戶做保單健診,健診過程就是把投保的內容讓客戶再次複習,最後後提醒客戶尚未規劃的保險。客戶聽完我的建議之後,眉頭一皺的問「可是我覺得遇到這個風險機率很低,有需要規劃保險嗎?」 這的確是許多客戶心裡的想法,我自己也曾有過這樣的想法。然而這個觀點的背後,是否有我們沒思考周全之處呢? 什麼是機率
今天跟一位客戶討論如何規劃保險中,客戶突然提到自身近況不是很理想,因為新工作剛上任大概一個月,有些適應不良。加上孩子剛出生,對於家庭衝擊很大,跟老婆之間的摩擦也變多了,工作與家庭兩頭燒,陷入窘境。 於是客戶想從新工作離職,回到舊職場。因為舊職場的工作較為熟悉、與上司相處不錯、通勤時間較短。除了薪資
昨天跟一位大學學妹聊到工作上的困擾,因為她也是身為業務人員,常常需要跟客戶開會,並從中抓取會議重點,最後總結收尾。然而她遇到的困難在於「會議討論的內容細節很多,不知道如何做總結?」經過一番細節上的了解之後,我給她一些也許能讓結尾更加順利的建議 能否抓到細節所討論的主軸 通常在討論議題的時候,通常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