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成髒或是出口成章-情緒篇(下)

2021/10/1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情緒會影響溝通,所以如何讓情緒配合溝通,而不是任由情緒來左右溝通的過程。我們可以「從內而外」分為三種層次「自我覺察」「溝通心態」「陳述技巧」,這篇我們著重在情緒上來談談「自我覺察」。
自我覺察
當情緒高漲到一個程度,理智腦就逐漸無法運作,曾經某次我在外國的街頭,看到某個年輕外國人在大馬路上,一手拿著電話一邊大聲咆哮,加上手會大幅度揮舞,可以看得出來當下的年輕外國人,接近沒有理智。然而看在路人眼裡,會不會覺得這個人好像怪怪的,怎麼會在大馬路上演,甚至有點失態的感覺
外國年輕人就是感性腦的一面,路人就是理性腦的一面。自我覺察就像「脫離當事人當下的感性,用旁人視角來觀察」。這個概念聽起來很簡單,不過實際上從感性逐漸切換到理性是頗有難度的
這條路會從「事後覺察」「事中覺察」「事前覺察」,差別在於哪個時間點感受當下的情緒。以事後察覺來舉例,當一個事件過後,當自己恢復理性腦的時候,問自己「三個重要的問題」
我的情緒是否正在改變?
情緒就像潮汐一樣會有高低起伏,也許平時看似風平浪靜,當有外力影響的時候,浪潮可能會越來越大。而在溝通當中,外力就是對方的「話語、肢體動作、表情」等等,可能都會改變情緒的反應。
所以第一步就是「能否察覺的情緒是否正在改變」,而改變會有「幅度差異」,在初期階段也許只能察覺到情緒改變幅度較大的情況,比如說生氣就是屬於幅度較大的一種,隨著練習察覺的次數,慢慢的就能夠感知「幅度較小」的情緒變化。
情緒的名字是什麼?
同一時間的情緒不一定只有單純一種,情緒其實是很複雜的。也許在某次的事件當中的情緒,大多比例是在憤怒而某些小部分則是沮喪。
當慢慢開始感知到情緒的改變,下一步就是辨識每一種的情緒,給予事件中的情緒名字(生氣、沮喪、開心等等),以利於下次遇到同樣的情緒時,可以更快標明當下的情緒變化。
情緒來自於何處?
挖掘讓情緒改變的事件,無論是對方的話語、肢體、表情,任何一種觸發情緒反應,都很值得紀錄下來。因為下次還是有可能因為同一因素,也會引起情緒。
大多數情況都是從事後回想,才會開始慢慢發現到底是哪些事件,造成自己的情緒變化。然而除此之外,還可以更探究下一個階段「為什麼這個事件會改變情緒?」
事件是中性的,但是會「依照每個人的觀點做不同的詮釋」,也就是我們用個人觀點去詮釋事件後,產生相對應的情緒。能夠在更深入挖掘觀點,會更有利於能夠在更深入挖掘觀點,會更有利於自我覺察。

比起當初大學會因為一句話,而衝動跑去騎車抒發情緒的自己,現在能夠慢慢的成長。在閱讀「薩提爾的對話練習」對於自我覺察的啟發,這也是影響我非常深的一本書。自我覺察的過程慢慢地從事後檢視,一直到現在可以逐漸感受到情緒細微的變化。
慢慢的我也感受到,因為能夠察覺情緒的變化,而進一步能夠控制自己溝通時的反應,這條路走起來像是一個緩上坡,起步會需要花費很高的力氣,騎著上坡路也許速度會緩慢一些,但會逐漸抓到更多的技巧,讓自己更舒服的騎在充滿風景的路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把自己當實驗品的人生
    把自己當實驗品的人生
    Hi 你好,我是Leon,我把自己的部落格取名為「把自己當實驗品的人生」 因為我喜歡嘗試許多新事物,把自己的人生作為一種實驗,所以把人生所見所聞所想,整理成文字,寫下實驗心得。 也許某天你會做跟我一樣類似的事情,做之前不妨參考我的實驗心得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