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與家人到台東的太麻里海岸見到有人在沙灘上製作陷阱,頓時感到十分好奇,他們究竟是在抓什麼呢?接著我在他們的水桶裡看見了一群圓滾滾、大約跟拇指差不多大的神祕生物!
牠們是一種叫做「
蟬蟹(Hippoidea)」的甲殼類動物。雖然名字裡有「蟹」,但牠們在分類上,跟寄居蟹同屬於「
異尾類」,而不是螃蟹所屬的「
短尾類」。
蟬蟹的十隻腳有著不同的功能,最前面的第一對步足演化成螯狀,用來覓食。第二對步足演化成細長如船舵的形狀,可用來控制身體移動的方向,而後面的三對步足則演化成扁平狀,可用來推動身體移動。但由於牠們只能倒退潛沙,所以又被漁民們戲稱為「倒退嚕(台語)」。
蟬蟹平常喜歡藏身在有浪花拍打的沙質海灘中撿拾動植物屍體或是捕食小動物為食,也因此被稱作「浪花蟹」。
這些漁民會利用浪花蟹的這個習性,將固定著死魚的烤肉網埋在海浪沖刷的沙灘中作為陷阱,靜置一段時間後,沙子中的浪花蟹就會聞香而來,聚集在死魚周邊,這時候將多餘的沙子篩掉,就會看到一隻隻貪吃的浪花蟹被留在烤肉網上了。
原本台灣各地的沙質海灘都有蟬蟹的分布,但蟬蟹對於汙染物質非常敏感,因此污染較嚴重的西部海岸已漸漸看不見這些可愛的甲殼動物,目前在東部海岸較有機會見到牠們的蹤跡。
近年來,也有許多花東地區的觀光團體開始推動「浪花蟹的生態體驗」,讓越來越多人認識這種可愛又美麗的生物!
參考資料:
如需引用、轉載本部落格之圖文,請來信告知並獲同意,且應註明出處及附上連結;未經授權,禁止改作、重製,若因此觸犯相關法律條文,責任自負。 若本部落格侵犯您的權益,敬請來信告知,必將立即處理。 (weiche0023@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