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2021 第三季 13F 報告 成長股的買盤縮手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本季的13F報告幫大家整理一些有在關注的機構投資動向,最近幾季成長股的表現有明顯的分化,不是萬物齊漲。大家可以自己觀察下哪些機構的眼光比較精準,當然要注意在投資尺度上,短期一季表現可能看不出長期的實力變化,但可以關注公司們大致的方向。
(文章中的圖表是該機構的投資組合百分比)

Bridgewater

Ray Dalio的2230億美金規模橋水基金第三季主要的變化,是持續大幅加碼以中國為主的新興市場ETF,包含EEM、IEMG和VWO都是成分股類似前幾大權重都有台積電、騰訊、阿里、三星、美團,買不夠還繼續加碼跌深的阿里。並同時持續減碼美股SPY和WMT、JNJ、PG等前幾大持股。新興市場受到中國股市持續摜壓的拖累,橋水今年的表現明顯會差於同行。

Soros Fund

索羅斯規模54億的 Soros Fund 第三季主要在大幅加碼 IHS Markit(INFO)並減少了24%的SPY Put看空期權部位,並將ALXN還有知名的固態電池新創QS全部賣掉。

Baillie Gifford

強調長期投資成長股的特斯拉大股東 Baillie Gifford 管理 1911億規模的投資組合。第三季主要的持股包含 Moderna、Tesla、ILMN、AMZN和SHOP 都是小幅減碼,大賣的是6成的阿里巴巴持股以及近乎清倉網易與Bilibili、SFIX。主要有大幅加碼的是DASH持股成長42%,還有生技股CERT,並加碼九成的Coursera。

ARK Investment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73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IEO 國際財經科技前沿觀察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每天閱讀大量資訊的 IEObserve 國際經濟觀察,為你介紹最新的國際財經、政治與科技趨勢潮流和商業分析,從資本市場國際股市切入,介紹與分析影響世界的巨無霸公司,以及哪些成長飛速的新創與高成長公司,正在悄悄改變世界。適合想獲取最新世界不同產業趨勢與經濟變化相關資訊的好學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rk的木頭姐Cathie Wood是著名的Tesla大多頭,2025的目標價甚至上看3000,但是為什麼近期媒體卻發現,他在瘋狂甩賣TSLA的股票,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回顧過去五年,成長成巨頭的十倍成長股,有什麼樣的共同特性?回顧五年前他們起飛前的樣子,試著來看看有哪些未來的潛力公司符合這樣的特質。
市場預期聯準會的Taper訊號會在Jackson Hole來臨,經過了2013年的taper恐慌後,聯準會對於市場的溝通方式越來越成熟。這次的縮減購債路徑會有什麼同與不同,你該害怕市場緊縮開始殺估值嗎?
13F是每一季大型機構投資人要每個季度結束45天內申報給美國SEC的季度買賣進出報告,2021年第二季,大型的機構有志一同都做出了同樣減持一個主要持股的動作。
今年以來漲多的成長股受到的打壓是很明顯的,Baillie Gifford的SMT從高點跌了超過20%,Ark的旗艦ETF ARKK則跌了超過30%。Ark的Cathie Wood年初其實就在講會面臨大規模的修正,他也說會把握這個機會,持續投入他們信仰最堅實的破壞式創新公司。
十年期公債殖利率陡升至1.5%,引發市場對科技成長股估值的回調,Ark也遭遇了大規模創紀錄的贖回,這個時候Ark和Cathie Wood的信仰者,就可以很好地觀察,究竟Ark會保護哪些他的核心部位,以及他真正長期看好的公司是哪些。
Ark的木頭姐Cathie Wood是著名的Tesla大多頭,2025的目標價甚至上看3000,但是為什麼近期媒體卻發現,他在瘋狂甩賣TSLA的股票,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回顧過去五年,成長成巨頭的十倍成長股,有什麼樣的共同特性?回顧五年前他們起飛前的樣子,試著來看看有哪些未來的潛力公司符合這樣的特質。
市場預期聯準會的Taper訊號會在Jackson Hole來臨,經過了2013年的taper恐慌後,聯準會對於市場的溝通方式越來越成熟。這次的縮減購債路徑會有什麼同與不同,你該害怕市場緊縮開始殺估值嗎?
13F是每一季大型機構投資人要每個季度結束45天內申報給美國SEC的季度買賣進出報告,2021年第二季,大型的機構有志一同都做出了同樣減持一個主要持股的動作。
今年以來漲多的成長股受到的打壓是很明顯的,Baillie Gifford的SMT從高點跌了超過20%,Ark的旗艦ETF ARKK則跌了超過30%。Ark的Cathie Wood年初其實就在講會面臨大規模的修正,他也說會把握這個機會,持續投入他們信仰最堅實的破壞式創新公司。
十年期公債殖利率陡升至1.5%,引發市場對科技成長股估值的回調,Ark也遭遇了大規模創紀錄的贖回,這個時候Ark和Cathie Wood的信仰者,就可以很好地觀察,究竟Ark會保護哪些他的核心部位,以及他真正長期看好的公司是哪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台股今日再度創下歷史性大跌、7月中至今修正超過4500點、台指期面臨 10% 跌停的同時,上周的籌碼流動狀況如何?
Thumbnail
受到資金重回輝達等大型成長股的激勵,美國股市出現反彈。除了資訊科技股之外,特斯拉計劃推出人型機器人以及輝達開發新一代AI晶片的消息也受到市場關注。然而,市場仍相對不穩,投資人需密切關注美國政治局勢和企業財報的變化。
Thumbnail
根據 BofA 截至 6/27 當週的資金流向追蹤報告顯示,BofA 所調查的 Long-Only 基金在 6/27 當週大幅拋售科技股,淨流出規模創下近 16 週以來最大;與此同時,基金也繼續拋售能源股,淨流出規模再創 2023 年 3 月份以來最大。 另外,鑒於法國大選帶來的不確定性,Lo
Thumbnail
追蹤的關鍵分點幾乎投資規模縮小甚多,現在轉向熱門的ETF,高股息型、市值型和債券型ETF,美國降息和臺灣加權指數走勢和美國總統選舉對投資的影響,長期展望AI相關產業和重電產業,以及資產持有的重要性。
Thumbnail
美股的部分因為NVDA跟MSFT、PLTR帶動,雖然有APPLE、TMF跟TSLA拖累,持股算是三好三壞,大盤是8%,目前績效小贏大盤一點到10%。 台股的部分因為大部分持有2330跟0050,這一季績效算是超級棒的一季,2330在這一季漲了30%,0050也漲了20%。
Thumbnail
昨天美股開高走低,主要受到季末調倉和資產配置再平衡的影響。大摩估計,退休基金可能需要出售約220億美元的全球股票,同時買入170億美元的固定收益資產。高盛估計今年公司股票回購的規模上看9250億美元,年增13%,也有一定的支撐資金動能。債市部分也受到海外需求特別強勁影響而上漲。
Thumbnail
巴菲特加碼日本五大商社,是看好日本未來市場嗎? 巴菲特近期的高位加碼,與過往一貫的作風不同,這是否代表背後有隱藏更深的原因呢? 我們梳理一下巴菲特近年的異常投資動向 會發現每次的異常操作後,就有大事發生
 因為最近這種高股息ETF的規模越來越大,規模越大那擁有的錢錢就越多,所以 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如果可以在這些ETF買進成分股前,搶先布局,那是不是 就有可能搭上他們的順風車呢? 菜鳥看法: 其實先看主要得十大持股,長榮跟聯電我覺得大概這幾年,就會退出第一第二 的名單,長榮主要是因為它
Thumbnail
回顧2023年,因為 AI 崛起帶動不少台廠的供應鏈表現,股市的漲幅也優於多數人原先的預期。然而,目前大多數產業的景氣其實並沒有明顯回溫,市場普遍預期今年經濟將逐步步入衰退,導致 FED 有提前開啟降息循環的打算;在台股當前評價已回升至相對高的水準下,不少人開始將資產配置的重心轉往防禦型標的,高股息
Thumbnail
在台股今日再度創下歷史性大跌、7月中至今修正超過4500點、台指期面臨 10% 跌停的同時,上周的籌碼流動狀況如何?
Thumbnail
受到資金重回輝達等大型成長股的激勵,美國股市出現反彈。除了資訊科技股之外,特斯拉計劃推出人型機器人以及輝達開發新一代AI晶片的消息也受到市場關注。然而,市場仍相對不穩,投資人需密切關注美國政治局勢和企業財報的變化。
Thumbnail
根據 BofA 截至 6/27 當週的資金流向追蹤報告顯示,BofA 所調查的 Long-Only 基金在 6/27 當週大幅拋售科技股,淨流出規模創下近 16 週以來最大;與此同時,基金也繼續拋售能源股,淨流出規模再創 2023 年 3 月份以來最大。 另外,鑒於法國大選帶來的不確定性,Lo
Thumbnail
追蹤的關鍵分點幾乎投資規模縮小甚多,現在轉向熱門的ETF,高股息型、市值型和債券型ETF,美國降息和臺灣加權指數走勢和美國總統選舉對投資的影響,長期展望AI相關產業和重電產業,以及資產持有的重要性。
Thumbnail
美股的部分因為NVDA跟MSFT、PLTR帶動,雖然有APPLE、TMF跟TSLA拖累,持股算是三好三壞,大盤是8%,目前績效小贏大盤一點到10%。 台股的部分因為大部分持有2330跟0050,這一季績效算是超級棒的一季,2330在這一季漲了30%,0050也漲了20%。
Thumbnail
昨天美股開高走低,主要受到季末調倉和資產配置再平衡的影響。大摩估計,退休基金可能需要出售約220億美元的全球股票,同時買入170億美元的固定收益資產。高盛估計今年公司股票回購的規模上看9250億美元,年增13%,也有一定的支撐資金動能。債市部分也受到海外需求特別強勁影響而上漲。
Thumbnail
巴菲特加碼日本五大商社,是看好日本未來市場嗎? 巴菲特近期的高位加碼,與過往一貫的作風不同,這是否代表背後有隱藏更深的原因呢? 我們梳理一下巴菲特近年的異常投資動向 會發現每次的異常操作後,就有大事發生
 因為最近這種高股息ETF的規模越來越大,規模越大那擁有的錢錢就越多,所以 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如果可以在這些ETF買進成分股前,搶先布局,那是不是 就有可能搭上他們的順風車呢? 菜鳥看法: 其實先看主要得十大持股,長榮跟聯電我覺得大概這幾年,就會退出第一第二 的名單,長榮主要是因為它
Thumbnail
回顧2023年,因為 AI 崛起帶動不少台廠的供應鏈表現,股市的漲幅也優於多數人原先的預期。然而,目前大多數產業的景氣其實並沒有明顯回溫,市場普遍預期今年經濟將逐步步入衰退,導致 FED 有提前開啟降息循環的打算;在台股當前評價已回升至相對高的水準下,不少人開始將資產配置的重心轉往防禦型標的,高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