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獨活動|建立北美野牛生活廊道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各位俱樂部的朋友大家好,今天為大家介紹北美野牛動向,同時不忘記向冬天倒數:距離冬至還有27天。
raw-image

奔馳在北美大地的野牛過去數量極多,可能在三至六千萬之間,但被大量獵捕的結果,到 1900 年,野牛數量已經銳減到不足一千。這對原住民來說是嚴重的打擊,因為從食物到衣著氈帳都要仰賴野牛,野牛也是精神生活中的要角,野牛消失意味著一部分的文化隨之消失。

近年來復育工作漸有所成,例如世界知名的黃石公園內就有復育的野牛,目前數量大約是五千隻。這些野牛被限制在一定的範圍,因為園方擔心野牛會把布氏桿菌病(brucellosis)傳染給外面的牲口,再經由畜牧產品如蛋奶肉等傳染給人類。因為活動受到限制,每年園方必須為了控制族群數量而殺戮一些野牛。

情況或許不盡理想,但黃石公園畢竟每年吸引大量遊客,把握這個機會的話,也可以做好環境與人的教育工作。

不過,這些工作若總是由保育團體單方面進行,就會繼續割裂原住民和野牛共生的歷史,這對整體的社會意識甦醒沒有好處。2014 年 9 月,有四個北美原住民族採取主動,簽訂《野牛條約》(Buffalo Treaty),目標是讓在美國、加拿大之間建立起一條野牛的保留地走廊,讓野牛可以重回棲地,像過去一樣自由遷徙。

2014 年之後,又有五十多個民族加入條約,野牛的前景逐漸光明起來。

▼《野牛條約》簽訂後,每年都有慶祝條約簽訂的聚會,地點在黃石公園。對北美野牛和《野牛條約》感興趣可以參考《國家地理》雜誌的相關文章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116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2023/10/08
上個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發布一項保護區管理計畫草案,丘馬什人主張的,北起坎布里亞南到莫洛灣約 33 公里的海岸線,竟然被排除在保護區外。理由是:全美最大離岸風電開發案將以莫洛灣為中心,而離岸風電與海洋保護區不相容。
Thumbnail
2023/10/08
上個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發布一項保護區管理計畫草案,丘馬什人主張的,北起坎布里亞南到莫洛灣約 33 公里的海岸線,竟然被排除在保護區外。理由是:全美最大離岸風電開發案將以莫洛灣為中心,而離岸風電與海洋保護區不相容。
Thumbnail
2023/10/01
布里布里原住民說,哥斯大黎加沒有告訴民眾原住民的存在。把原住民變成隱形的,這是一種歧視。
Thumbnail
2023/10/01
布里布里原住民說,哥斯大黎加沒有告訴民眾原住民的存在。把原住民變成隱形的,這是一種歧視。
Thumbnail
2023/09/17
澳洲反對黨原住民國會議員普萊斯批評原住民運動組織「將殖民妖魔化」,養成澳洲原住民「自我厭惡」,並說她不認為殖民對原住民有負面影響。被問到殖民對原住民是否有正面影響,她的回答是:「絕對有。現在我們有自來水,有現成的食物。」
Thumbnail
2023/09/17
澳洲反對黨原住民國會議員普萊斯批評原住民運動組織「將殖民妖魔化」,養成澳洲原住民「自我厭惡」,並說她不認為殖民對原住民有負面影響。被問到殖民對原住民是否有正面影響,她的回答是:「絕對有。現在我們有自來水,有現成的食物。」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