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獨活動|建立北美野牛生活廊道

原獨活動|建立北美野牛生活廊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各位俱樂部的朋友大家好,今天為大家介紹北美野牛動向,同時不忘記向冬天倒數:距離冬至還有27天。

奔馳在北美大地的野牛過去數量極多,可能在三至六千萬之間,但被大量獵捕的結果,到 1900 年,野牛數量已經銳減到不足一千。這對原住民來說是嚴重的打擊,因為從食物到衣著氈帳都要仰賴野牛,野牛也是精神生活中的要角,野牛消失意味著一部分的文化隨之消失。

近年來復育工作漸有所成,例如世界知名的黃石公園內就有復育的野牛,目前數量大約是五千隻。這些野牛被限制在一定的範圍,因為園方擔心野牛會把布氏桿菌病(brucellosis)傳染給外面的牲口,再經由畜牧產品如蛋奶肉等傳染給人類。因為活動受到限制,每年園方必須為了控制族群數量而殺戮一些野牛。

情況或許不盡理想,但黃石公園畢竟每年吸引大量遊客,把握這個機會的話,也可以做好環境與人的教育工作。

不過,這些工作若總是由保育團體單方面進行,就會繼續割裂原住民和野牛共生的歷史,這對整體的社會意識甦醒沒有好處。2014 年 9 月,有四個北美原住民族採取主動,簽訂《野牛條約》(Buffalo Treaty),目標是讓在美國、加拿大之間建立起一條野牛的保留地走廊,讓野牛可以重回棲地,像過去一樣自由遷徙。

2014 年之後,又有五十多個民族加入條約,野牛的前景逐漸光明起來。

▼《野牛條約》簽訂後,每年都有慶祝條約簽訂的聚會,地點在黃石公園。對北美野牛和《野牛條約》感興趣可以參考《國家地理》雜誌的相關文章
avatar-img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115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去年全球共有 227 名環境運動者/土地維護者遭到殺害,其中高達三分之一是原住民,哥倫比亞、墨西哥和巴西三個拉丁美洲國家造成的死亡最多,是前三名的「最致命國家」。
殺掉反叛的潘諾斯加人,男人女人和小孩,剝下他們的頭皮作為證明,就可以獲得賞金。這是被獵殺的記憶,被獵殺的白紙黑字證明,但今天去到波士頓沿著所謂的自由之路憑弔歷史的人,都不會注意到殖民者親筆寫下的罪狀。
大氣中的碳有 30% 來自人類的農業活動,但氣候變遷大會幾乎沒有談到農業和食物,然而只要世界各國不處理問題的根源,亦即停止大豆、棕櫚油等經濟作物的大規模生產,這類活動就會繼續砍伐森林,持續排碳進入大氣,持續加速全球性的氣候問題。
或許政府以為建立博物館、移撥相關館藏,都是對原住民友善或有利的作為,原住民沒有道理反對,大可省下諮詢的麻煩。但實情並非如此。
挪威是歐洲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在當前全球性的能源短缺危機當中,挪威更成為歐洲國家的救命供應者。但在歐洲整體朝向綠能轉型的同時,挪威也加緊發展可再生能源,這兩座爭議中的風力發電廠就是其中一環。
外界對貝南王國的昨日今朝可能所知都不多,但多數人都會受到貝南青銅像那獨特的氣質所吸引⋯⋯
去年全球共有 227 名環境運動者/土地維護者遭到殺害,其中高達三分之一是原住民,哥倫比亞、墨西哥和巴西三個拉丁美洲國家造成的死亡最多,是前三名的「最致命國家」。
殺掉反叛的潘諾斯加人,男人女人和小孩,剝下他們的頭皮作為證明,就可以獲得賞金。這是被獵殺的記憶,被獵殺的白紙黑字證明,但今天去到波士頓沿著所謂的自由之路憑弔歷史的人,都不會注意到殖民者親筆寫下的罪狀。
大氣中的碳有 30% 來自人類的農業活動,但氣候變遷大會幾乎沒有談到農業和食物,然而只要世界各國不處理問題的根源,亦即停止大豆、棕櫚油等經濟作物的大規模生產,這類活動就會繼續砍伐森林,持續排碳進入大氣,持續加速全球性的氣候問題。
或許政府以為建立博物館、移撥相關館藏,都是對原住民友善或有利的作為,原住民沒有道理反對,大可省下諮詢的麻煩。但實情並非如此。
挪威是歐洲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在當前全球性的能源短缺危機當中,挪威更成為歐洲國家的救命供應者。但在歐洲整體朝向綠能轉型的同時,挪威也加緊發展可再生能源,這兩座爭議中的風力發電廠就是其中一環。
外界對貝南王國的昨日今朝可能所知都不多,但多數人都會受到貝南青銅像那獨特的氣質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