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獨活動|意見諮詢:澳洲沃納魯阿人與規劃中的文化博物館

原獨活動|意見諮詢:澳洲沃納魯阿人與規劃中的文化博物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各位俱樂部的朋友大家好,今天由【原獨讀報】為大家報告活動,同時不忘記向冬天倒數:距離冬至還有41天。

是否聽說過沃納魯阿人Wonnarua)?他們是澳洲新南威爾斯州上獵人谷(Upper Hunter Valley)的居民,以描繪「創世者」的拜阿密洞窟(Baiame Cave)為人所知(上圖為拜阿密洞窟壁畫)。去年 10 月傳出這樣的消息:新南威爾斯州政府將撥給澳洲沃納魯阿原住民族企業(WNAC)627.9 萬澳元,用以建立馬杜博物館(Madoo Museum),用以收藏展覽當地原住民的文物,目前澳洲博物館(AM)的莫里森原住民館藏(Morrison Collection)如獨木舟、石器、迴力鏢等等,也將會移往新的馬杜博物館。

不過興建這座博物館的消息傳開之後,質疑之聲逐漸出現,主要原因在於整個計畫並未諮詢過當地沃納魯阿人的意見。當地人在消息傳開之後才知道,馬杜博物館預定地是一片私人土地,由當地一位觀光旅館企業家所提供,博物館不會建在沃納魯阿人的土地上,此外他們也不知道澳洲博物館將會撥交部分原住民文物館藏給馬杜博物館。

現在有愈來愈多立意良善的計畫引發原住民的批評,也都和馬杜博物館計畫一樣,問題出在沒有諮詢原住民的意見。或許政府以為建立博物館、移撥相關館藏,都是對原住民友善或有利的作為,原住民沒有道理反對,大可省下諮詢的麻煩。但實情並非如此。或許隨著事例愈來愈多,政府也好,私人企業也好,會明白「好意」本身還不足夠,良善溝通,互相尊重,才是計畫能夠順利展開的穩固基礎。


▼澳洲博物館收藏範圍極廣,除了以上獵人谷原住民文物為主的莫里森館藏,還有太平洋地區的文物,包括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波里尼西亞。
raw-image
▼澳洲博物館收藏的巴布亞紐幾內亞黏土面具,飾以苔蘚和豬牙。
raw-image
▼澳洲原住民的迴力鏢。
avatar-img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115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挪威是歐洲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在當前全球性的能源短缺危機當中,挪威更成為歐洲國家的救命供應者。但在歐洲整體朝向綠能轉型的同時,挪威也加緊發展可再生能源,這兩座爭議中的風力發電廠就是其中一環。
外界對貝南王國的昨日今朝可能所知都不多,但多數人都會受到貝南青銅像那獨特的氣質所吸引⋯⋯
外界對西巴布亞的印象大概不外碧海藍天和南洋小屋之類,但那是富裕觀光客的情懷,並非當地人的生活實況。在西巴布亞省的索龍縣,島民長久以來一直設法阻止財團進入他們的土地,將森林轉變成棕櫚油田。
原住民作家筆下往往沒有什麼光明,這是人生歷練與感受在文字裡的忠實反映。有些作者筆下會創造出各種正面人物,然而最終誰也沒有好下場,《亡靈年鑑》則是在一個涼薄的世界裡,讓所有人不論德行都理所當然的不可能有好下場。
對維索因騰人來說,油管計畫總是一個沒走,一個又來,好像一場永無止境的消耗戰。現在他們正忙著對抗海岸天然氣管線鋪設工程,這是從去年年初一直延續至今的對立抗爭。
這種鳥被澳洲原住民稱為幽靈鳥,科學界以為已經在十九世紀滅絕了,但他們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又重現蹤影。藉由這幽靈般的鬼鳥,原住民作家訴說了一個當代的驚悚故事。
挪威是歐洲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在當前全球性的能源短缺危機當中,挪威更成為歐洲國家的救命供應者。但在歐洲整體朝向綠能轉型的同時,挪威也加緊發展可再生能源,這兩座爭議中的風力發電廠就是其中一環。
外界對貝南王國的昨日今朝可能所知都不多,但多數人都會受到貝南青銅像那獨特的氣質所吸引⋯⋯
外界對西巴布亞的印象大概不外碧海藍天和南洋小屋之類,但那是富裕觀光客的情懷,並非當地人的生活實況。在西巴布亞省的索龍縣,島民長久以來一直設法阻止財團進入他們的土地,將森林轉變成棕櫚油田。
原住民作家筆下往往沒有什麼光明,這是人生歷練與感受在文字裡的忠實反映。有些作者筆下會創造出各種正面人物,然而最終誰也沒有好下場,《亡靈年鑑》則是在一個涼薄的世界裡,讓所有人不論德行都理所當然的不可能有好下場。
對維索因騰人來說,油管計畫總是一個沒走,一個又來,好像一場永無止境的消耗戰。現在他們正忙著對抗海岸天然氣管線鋪設工程,這是從去年年初一直延續至今的對立抗爭。
這種鳥被澳洲原住民稱為幽靈鳥,科學界以為已經在十九世紀滅絕了,但他們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又重現蹤影。藉由這幽靈般的鬼鳥,原住民作家訴說了一個當代的驚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