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訂閱制之路(6)-與臉書的長期戰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前幾天某個媒體的編輯問我要不要寫他們的文章,首先說了「這個議題應該很適合你寫」接著又說「但是你裏物語文章都在靠邀我也不知道你真的能不能寫」

老實說聽到那句當下我理智有點斷線,就把那個案子PASS給比我更大咖的蔡老師(地方設計作者)。最近換平台,邊整理文章邊冷靜下來思考,這幾年來確實有過為了觸及率,每天都要更新的期間,也思考過臉書專頁文章比重。

比如10篇裡有兩篇是認真的長文、兩篇寫東京、兩篇寫地方、其他5篇就用廢文填滿。而時間跟精力分配是2篇長文最多,其次是東京跟地方資訊,廢文最少。

但這種狀況在讀者眼中呈現可能完全不同。寫10篇,很大機率只觸及特定讀者一兩篇,那一兩篇還是廢文!所以該位編輯會這樣講完全是合情合理,因為在他眼中看到裏物語的文章100%都是廢文。與其這樣,不如以後FB都放短文跟廢文,長文跟認真的文章就留給訂閱制的讀者到別的平台看,我心裡會好過一點。

決定訂閱制啟動後,FB的文章會盡量控制在2000字以內,短文也會同時更新在方格子,另外長文跟系列文,就放第一篇給FB讀者試閱,之後都會丟在付費訂閱區。

這是一場長期戰,除了FB的演算法不給面子以外,讀者們願不願意跟著我去另一個平台閱讀也是很大的挑戰,這件事很像我一個人衝進網咖哩面對著打電動的人們大吼「你們不要打電動了!!快回家讀書吧!!漫畫小說也是書啊!讀書也很有趣啊!」突然呼籲在FB上追求”破碎“、”娛樂“、”快速“資訊的人們去閱讀,自己想想也知道這行為很不合理。

一開始選錯了戰場就要自己承受苦果,我就慢慢來慢慢推吧!
之後還請各位多關照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東京裏物語
39.0K會員
259內容數
關注日本新聞、社群營造、台日中美關係的沙龍,偶爾也有一些筆者在日本的生活雜記與場域營造心得。
東京裏物語的其他內容
2025/04/17
這篇文章探討一款結合SDGs與地方創生的桌遊,並分享作者的遊戲體驗與反思。文中詳細介紹遊戲規則、角色設定及遊戲目標,並從臺灣及日本的案例出發,探討地方創生及政策推動的困境與挑戰。最後,作者分享個人在推廣桌遊過程中的經驗與體悟,並點出共識的重要性以及臺灣社會發展的現狀。
Thumbnail
2025/04/17
這篇文章探討一款結合SDGs與地方創生的桌遊,並分享作者的遊戲體驗與反思。文中詳細介紹遊戲規則、角色設定及遊戲目標,並從臺灣及日本的案例出發,探討地方創生及政策推動的困境與挑戰。最後,作者分享個人在推廣桌遊過程中的經驗與體悟,並點出共識的重要性以及臺灣社會發展的現狀。
Thumbnail
2025/02/10
這篇文章報導了參訪日本農福連攜的案例。文中詳細介紹了農福合作如何幫助身心障礙者就業,以及農家如何透過靈活的人力配置和作業流程的分解,提升生產效率。同時也探討了農福合作在社會認知度和推動上的挑戰與策略,並分享了日本農家在生產流程、商品企劃和永續經營上的專業與努力。
Thumbnail
2025/02/10
這篇文章報導了參訪日本農福連攜的案例。文中詳細介紹了農福合作如何幫助身心障礙者就業,以及農家如何透過靈活的人力配置和作業流程的分解,提升生產效率。同時也探討了農福合作在社會認知度和推動上的挑戰與策略,並分享了日本農家在生產流程、商品企劃和永續經營上的專業與努力。
Thumbnail
2025/01/28
2024年回顧,作者詳述一年來的經歷,包含地震、酒造參訪、工作坊、喪禮、社會活動等,並分享個人感悟與反思。
Thumbnail
2025/01/28
2024年回顧,作者詳述一年來的經歷,包含地震、酒造參訪、工作坊、喪禮、社會活動等,並分享個人感悟與反思。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兩個月前,我在Substack開辦了免費的《陳豐偉編譯社每週摘要電子報》,每星期發刊一次,寄到訂戶的電子信箱。 會這麼做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如果在臉書公開發文,有許多類型的題材,會被臉書「降權重」,很難被看到與分享。 如果不容易分享出去,就會讓寫作的動力下降。但我不想長期受控於臉書的言論控管政策(
Thumbnail
兩個月前,我在Substack開辦了免費的《陳豐偉編譯社每週摘要電子報》,每星期發刊一次,寄到訂戶的電子信箱。 會這麼做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如果在臉書公開發文,有許多類型的題材,會被臉書「降權重」,很難被看到與分享。 如果不容易分享出去,就會讓寫作的動力下降。但我不想長期受控於臉書的言論控管政策(
Thumbnail
一個有企圖想將大多數人拉攏到同一個宇宙的社群媒體,勢必不能失去最有可能長時間黏著的讀者!而由此來看,長文的創作者,究竟能不能把「Facebook的粉絲專頁」當作另一個「文字平台」來發表呢?
Thumbnail
一個有企圖想將大多數人拉攏到同一個宇宙的社群媒體,勢必不能失去最有可能長時間黏著的讀者!而由此來看,長文的創作者,究竟能不能把「Facebook的粉絲專頁」當作另一個「文字平台」來發表呢?
Thumbnail
跟讀者們做個溝通: 即便是付費文章,留言區無須付費也能全部閱讀,不用等到改設為免費文章,就能直接參與留言區討論。 一路以來一直強調,個人很重視留言區的意見反饋或質疑,因為這是個人寫文章的動力之一,所以常常留言區的實質內容篇幅甚至要比本文內容多出好幾倍。 除此之外,在此聲明: 以上。
Thumbnail
跟讀者們做個溝通: 即便是付費文章,留言區無須付費也能全部閱讀,不用等到改設為免費文章,就能直接參與留言區討論。 一路以來一直強調,個人很重視留言區的意見反饋或質疑,因為這是個人寫文章的動力之一,所以常常留言區的實質內容篇幅甚至要比本文內容多出好幾倍。 除此之外,在此聲明: 以上。
Thumbnail
雖然決定要把文章跟讀者帶到新平台,但臉書不給面子,讀者不買帳,身為創作者又該如何自處?
Thumbnail
雖然決定要把文章跟讀者帶到新平台,但臉書不給面子,讀者不買帳,身為創作者又該如何自處?
Thumbnail
已經知道自己的內容受眾是小眾時該怎麼自處?又該怎麼調整將來方向呢?
Thumbnail
已經知道自己的內容受眾是小眾時該怎麼自處?又該怎麼調整將來方向呢?
Thumbnail
從2017年開始的專頁,現在在演算法的挑戰下,面臨了換平台的難題。這系列文章是我作為總編,對換平台一事的思考歷程所留下的筆記。
Thumbnail
從2017年開始的專頁,現在在演算法的挑戰下,面臨了換平台的難題。這系列文章是我作為總編,對換平台一事的思考歷程所留下的筆記。
Thumbnail
這篇還是很討人厭喔,不過我一直都很黑,也不在乎因為多寫一篇,又被多拉黑一次。 我不想講就不會講,但是如果有個契機,促使我想講出不合理的問題,我就會講得很直接。
Thumbnail
這篇還是很討人厭喔,不過我一直都很黑,也不在乎因為多寫一篇,又被多拉黑一次。 我不想講就不會講,但是如果有個契機,促使我想講出不合理的問題,我就會講得很直接。
Thumbnail
最重要的是每次更新都會通知訂閱的人,所以認真經營的結果,就是我超越了某個我與其他人合作的專欄訂閱數目,然後寫著寫著居然有人對我捐款了。這跟我辛辛苦苦寫投稿去報章雜誌,還要被編輯改得亂七八糟的稿費,更值得激動萬分。所以決定把小說刊登在這裏,是一種終於找到自己創作出處的安心感吧!
Thumbnail
最重要的是每次更新都會通知訂閱的人,所以認真經營的結果,就是我超越了某個我與其他人合作的專欄訂閱數目,然後寫著寫著居然有人對我捐款了。這跟我辛辛苦苦寫投稿去報章雜誌,還要被編輯改得亂七八糟的稿費,更值得激動萬分。所以決定把小說刊登在這裏,是一種終於找到自己創作出處的安心感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