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訂閱制之路(1)東京裏物語到底是什麼專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親愛的讀者,你心目中的東京裏物語是寫什麼的專頁呢?」

12/22號的專頁停止更新公告一文創下東京裏物語數據新高,12366人追蹤的專頁/觸及10166人/1080個讚/留言數高達190則,但就算每次臉書討拍文一出就可以有驚人的成績,那又如何? 我並不期待透過臉書來成為意見領袖,或是做些什麼生意。人數破萬以後,裏物語專頁對我來說,是一個尋找志同道合夥伴與建立社群的媒介。

但就在演算法一次次將我的心情玩弄於股掌之間後,我累了。人類原本就是動物,坦率承認自己的弱點是痊癒的開始。覺得不爽的時候就該是檢討做法的時候,當然很感謝那些鼓勵我的人們,要再次強調停更不代表我放棄寫文這件事啦!就是換個地方寫,寫給想看的人看而已。以前無名、P2也是這樣一路寫過來,我是不可能放棄寫文的。

停更公告也提到,在決定接下來做法前,我暫時不會更新。現在已經大致拍板定案,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歷程。

在跟魚漿編以及幾個老讀者聊完,釐清所有要素後,得到幾個結論:

1.裏物語內容不夠明確

裏物語會寫新聞、寫政策、寫些吃吃喝喝、日本奇聞軼事、在日華人圈的八卦甚至發些時事評論或進修心得跟廢文。不用講大家應該都知道以平均而言觸及最多的是什麼東西。但在日系自媒體中,走綜合情報站的路,競爭對手可以說群雄環伺,就算在討論時,強調我想寫的是日本的官民共創跟社群結社方式,但無奈我想歸我想,觸及率跟被觸及到的人不給面子,我猜讀者應該沒幾個說得出裏物語在寫什麼。

2.裏物語受眾不夠明確

再來談談受眾,裏物語的受眾一直是個很謎的族群。以我見過面的讀者來說,年齡分佈大概是在30到40歲,工作、婚姻狀況、生活穩定度都高於網路上常開口就酸的網民,社經地位相信應該是有在台灣平均值。

但這樣的定義還遠遠不夠清晰。光訂閱制要設定平台,我就不知道要放在哪了,這個可能還要再看數據討論。

3.現況繼續經營也只是淪為演算法的奴隸

大家知道裏物語最後想推進的是台日共創社群嗎?如果有魚漿夫婦的讀者,知道他其實是以小說家為目標,現在作品被改編成劇本還有得獎嗎?我發現專頁為了觸及,為了讓大家知道我們沒死,每次花時間在更新那些廢文,翻譯些沒用的東西,除了虛耗精力,也沒辦法吸引到正確的讀者。(想推的觸不到人,維持流量的卻偶爾會爆量)

因此為了把東京裏物語的品牌形象做得更清晰,換平台是勢在必行。

(待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東京裏物語
37.9K會員
257內容數
關注日本新聞、社群營造、台日中美關係的沙龍,偶爾也有一些筆者在日本的生活雜記與場域營造心得。
東京裏物語的其他內容
2025/04/17
這篇文章探討一款結合SDGs與地方創生的桌遊,並分享作者的遊戲體驗與反思。文中詳細介紹遊戲規則、角色設定及遊戲目標,並從臺灣及日本的案例出發,探討地方創生及政策推動的困境與挑戰。最後,作者分享個人在推廣桌遊過程中的經驗與體悟,並點出共識的重要性以及臺灣社會發展的現狀。
Thumbnail
2025/04/17
這篇文章探討一款結合SDGs與地方創生的桌遊,並分享作者的遊戲體驗與反思。文中詳細介紹遊戲規則、角色設定及遊戲目標,並從臺灣及日本的案例出發,探討地方創生及政策推動的困境與挑戰。最後,作者分享個人在推廣桌遊過程中的經驗與體悟,並點出共識的重要性以及臺灣社會發展的現狀。
Thumbnail
2025/02/10
這篇文章報導了參訪日本農福連攜的案例。文中詳細介紹了農福合作如何幫助身心障礙者就業,以及農家如何透過靈活的人力配置和作業流程的分解,提升生產效率。同時也探討了農福合作在社會認知度和推動上的挑戰與策略,並分享了日本農家在生產流程、商品企劃和永續經營上的專業與努力。
Thumbnail
2025/02/10
這篇文章報導了參訪日本農福連攜的案例。文中詳細介紹了農福合作如何幫助身心障礙者就業,以及農家如何透過靈活的人力配置和作業流程的分解,提升生產效率。同時也探討了農福合作在社會認知度和推動上的挑戰與策略,並分享了日本農家在生產流程、商品企劃和永續經營上的專業與努力。
Thumbnail
2025/01/28
2024年回顧,作者詳述一年來的經歷,包含地震、酒造參訪、工作坊、喪禮、社會活動等,並分享個人感悟與反思。
Thumbnail
2025/01/28
2024年回顧,作者詳述一年來的經歷,包含地震、酒造參訪、工作坊、喪禮、社會活動等,並分享個人感悟與反思。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這份報告,要說很神秘,也算,我想,除了在網路長期經營小說連載之外的人,難以有此奇怪冷僻的情勢觀察……
Thumbnail
這份報告,要說很神秘,也算,我想,除了在網路長期經營小說連載之外的人,難以有此奇怪冷僻的情勢觀察……
Thumbnail
這陣子,到某小說網站的交流區去繞繞,看到許多新人們互相交流取暖、打氣,明明是一個正能量的活動,但我心中卻突然冒出疑問。 有那麼多人喜歡創作,因為不想被淹沒在茫茫人海之中,所以努力推廣,算是一件正向的事情,但問題是,像這樣在小圈子裡面互相洗人氣,也許短期來說數字增加了,但長遠而言,真的有意義嗎?
Thumbnail
這陣子,到某小說網站的交流區去繞繞,看到許多新人們互相交流取暖、打氣,明明是一個正能量的活動,但我心中卻突然冒出疑問。 有那麼多人喜歡創作,因為不想被淹沒在茫茫人海之中,所以努力推廣,算是一件正向的事情,但問題是,像這樣在小圈子裡面互相洗人氣,也許短期來說數字增加了,但長遠而言,真的有意義嗎?
Thumbnail
雖然決定要把文章跟讀者帶到新平台,但臉書不給面子,讀者不買帳,身為創作者又該如何自處?
Thumbnail
雖然決定要把文章跟讀者帶到新平台,但臉書不給面子,讀者不買帳,身為創作者又該如何自處?
Thumbnail
作為組織,我們到底要怎麼運作?作為興趣我們又該付出多少?又是一個大哉問。
Thumbnail
作為組織,我們到底要怎麼運作?作為興趣我們又該付出多少?又是一個大哉問。
Thumbnail
已經知道自己的內容受眾是小眾時該怎麼自處?又該怎麼調整將來方向呢?
Thumbnail
已經知道自己的內容受眾是小眾時該怎麼自處?又該怎麼調整將來方向呢?
Thumbnail
「如果內容有價,我的讀者願意付出多少?」這題對創作者來說是個殘酷的問題,而放棄受眾,而轉向廠商收錢的創作者也大有人在,加入了金錢,我們跟受眾的關係究竟會怎麼變化呢?
Thumbnail
「如果內容有價,我的讀者願意付出多少?」這題對創作者來說是個殘酷的問題,而放棄受眾,而轉向廠商收錢的創作者也大有人在,加入了金錢,我們跟受眾的關係究竟會怎麼變化呢?
Thumbnail
從2017年開始的專頁,現在在演算法的挑戰下,面臨了換平台的難題。這系列文章是我作為總編,對換平台一事的思考歷程所留下的筆記。
Thumbnail
從2017年開始的專頁,現在在演算法的挑戰下,面臨了換平台的難題。這系列文章是我作為總編,對換平台一事的思考歷程所留下的筆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