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西散策]東安古橋,金城武樹仙草花,羅屋書院紅磚瓦

2022/01/12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活動時間:2021.12.14
天氣:晴朗略炎熱
散策成員:本原蟲&gie兩人
漫遊景點:東安古橋(牛欄河親水公園)、關西街道、第一戲院石板路、南山金城武樹、羅屋書院、太和宮、關西天主堂
本來的規畫地點是野柳地質公園(我要把gie拐去野柳撿基點),不過冬天的北台灣,尤其是東北角,颳風下雨是日常,所以備案就是關西散步之旅。這個地點的發想很簡單,上次走樟之細路(所以接下來會有幾篇樟之細路的紀錄),從石門山走至關西時,走出來至關西高中上車,本來是要參觀東安古橋,但搭車經過時遊客眾多,領隊決議放棄東安古橋。沒關係...我自己來補課啦!
台北到關西最方便大概就是搭國光客運(往竹東),早上8點從臺北轉運站出發的國光客運會經由關西,至「關西鎮公所站」下車,就是靠雙腳隨意亂走了,所以這篇記錄不會有什麼時間,因為關西也不大,這些景點隨意亂繞靠腳力還可以,不知道景點的話,用咕狗導航或和當地店家聊天可能會有意外收穫喔。
9:55 下車後看到的東安古橋指標應該是給開車的人看的,走一走覺得方向怪怪,果然還是開咕狗導航卡實在。往東安古橋前進中,路過老房子,大門雖沒開,我們還是趴在人家圍牆上望(因為牆壁上有貼解說牌)。
關西鄭氏祠堂:為縣定古蹟,三合院型的構造,即客家所謂的「正屋帶左右橫屋」。祠堂背後有一土丘,即客家建築的「化胎」,資料說中央有棵荔枝樹,可是我看不出來。目前所見的是1929年修建,1930年完工的鄭氏滎陽祠堂。
10:10 走在東安古橋上,因為中間是柏油路的關係,感覺很不古,而且剛好在整修中,一側的車道有拒馬和鐵皮圍起來,要走到橋下看古橋特色才會出來。被圍起來整修的那端就是舊橋(東安古橋本尊)
站在古橋上眺望,橋下規劃成牛欄河親水公園,可以沿著牛欄河兩邊的步道繞一大圈,愛走路的我當然就下去散步。
牛欄河
東安古橋興建於昭和二年(西元1927年),特色為取材自當地著名的方解石,每一塊的色澤紋理都不盡相同。而且是很漂亮的五拱橋。不過我們這端看的是新橋,後面那個比較古老的才是舊橋,新橋仿製舊橋,形成兩橋並立的特色而不違和。
東安古橋
我們從橋上走下來河邊步道,先坐著吃早餐,享受久違的陽光(臺北都是陰雨天咩)
沿著牛欄河兩岸的步道很寬敞,走遠一點恰好可以欣賞東安古橋的五拱。第五個拱因對面步道在進行整修,所以圍起來了。據說電影「我的少女時代」在此取景(我只好很不好意思的說我都是看奇思妙想的電影,沒有在看文藝片耶~)
牛欄河的兩岸都有步道,所以可以繞一~大圈,靠近東安古橋處架有拱形木橋通行,可是走到比較遠的地方要到對岸就是河中的攔砂壩,在枯水期時,還可以當作跳石過河,藍天下遊客在河中的倒影也是一景
走到尾巴處有戶農舍的庭院鋪設了石板步道,擺放幾張木頭桌椅,看過去一片芒花,雖然有幾隻小狗看我們靠近庭院而跑出來汪汪,也不減我們欣賞庭院的興致。
遠離東安古橋的這一端就真的少有遊客,往來的車子也極少,但反而營造出另一種悠閒景致。遠方的那個山頭,總覺得應該是內鳥嘴山,但我的山頭軟體對不準無法確定。
從河邊另一側走回東安古橋,不知是否長期風勢的關係,河邊的樹木分枝都朝同一方向生長,形成天然的陰影,今天太陽還頗熾熱,一開始開心享受暖暖冬陽,想不到曬久了也是熱,在這段樹蔭下散步正好。
走回至接近東安古橋處,因整修中五拱橋的一個拱封起來,東安古橋另一端的牛欄河步道無法繞圈,就不過去了,從河中這個木板橋回到東安古橋的馬路上,到關西市鎮中心散步。
經過一間傳統麵包店(錦珍麵包坊)老闆在門外擺放了玻璃櫥櫃和糕餅,愛吃二人組當然馬上就在這些糕餅處徘徊。
一盒盒裝著不同品項的糕餅,還有報紙報導和獎狀!因為只想買零買,想著可以多吃幾種口味,老闆就招呼我們進入店內,他正在包裝剛烤出來的餅,告訴我們這些形狀都長得很像的,分別是哪些餅。老闆是個風趣的阿伯(而且隨口會烙英語、日語等打招呼,他說這樣好接待各國觀光客),我們看到可愛的動物造型麵包時,詢問是不是鱷魚,他居然正經的說因為今天太陽好,鱷魚要出來曬太陽...(欸~那旁邊的龍蝦要怎麼解釋?其實我本來以為是烏賊,同事看了照片投票表決說是龍蝦)
這裡有綠豆凸(左)中間大一點的是蛋黃酥和帝王酥之類,右邊是肚臍餅,扁的則有地瓜餅和仙草地瓜餅。最後我買了4種餅回來吃,地瓜餅好吃,吃到微鹹又帶著地瓜的香甜味,仙草地瓜餅雖然說有加仙草,不過吃不出來。綠豆凸和肚臍餅也很好吃,肚臍餅包的餡是芋頭和地瓜,而且料好飽滿,難怪老闆說常常有人跟他訂藥餅要宅配喔!
關西樹德醫院。這棟建築物本身是關西第一間鋼筋水泥建築,1936年由當地的陳雲芳醫師建立,也是關西第一間醫院,目前仍有在營業,為樹德牙醫診所。建築物被關西鎮訂為文化古蹟,是和洋混合風格的二層樓結構,屋頂為灰色日本瓦造,牆壁為淡黃色洗石子,正面有八角窗及圓柱等構造。走在關西街頭時,自然而然目光就會被吸引:哇~這裡有間漂亮的房子。
臺灣紅茶股份有限公司~沒開。提著餅的兩人,還想說來參觀台紅茶葉文化館,喝紅茶買紅茶正好,豈知星期二居然是公休日(就是很隨性的旅遊沒有事先調查,完全符合"散策"的本意)
門口佈告雖寫著收費制(門票300元)無自由參觀,但是公休日就算想付費導覽參觀也無法啊~兩人只好在外頭看看長得像古早倉庫的紅磚造房舍外觀,然後安慰自己說,沒有紅茶我們還有關西仙草啊。
關西國小的圍牆內的大樹(樟樹吧!)看著地圖上有關西分駐所,對於分駐所、駐在所這類建築有興趣的我就說要去分駐所。但是靠直覺走就是轉錯方向,來到關西國小旁,感受到老樹的庇蔭。
雖然在上課中無法進入校園,但在圍牆外欣賞大樹仍然生命力非常旺盛,樹枝上也附生了很多蕨類一起共榮。查資料,關西國小前身是關西農校,當時的技工回憶說大約是1956年前後與校內技士共同種下這棵樟樹,大樟樹雖然至今還沒有百歲,不過粗壯的枝幹和發達的樹冠,看來可以活很久啦!
11:50 關西分駐所。修正方向,穿越熱鬧快收攤的菜市場,走來到關西分駐所,不過鐵門深鎖,在門外朝內部張望,可看到一些布置,外牆貼著關西分駐所的緣起與介紹。
該吃中餐了,邊往老街走順道找餐廳,這次用看咕狗地圖和評價來找吃飯地點的方式,掃一掃周圍地圖發現有間小麵店星星好高,快接近滿分,兩人照著地圖走到餐廳外:上上麵食館...欸~這不是關西分駐所對面嗎?
菜單很簡單,就是麵食和滷味。乾脆詢問老闆推薦,既然都來到客家的地方,老闆推薦我們吃粄條,而且是客家粄條,還說一定要做成湯的,以這張菜單的品項,就是湯麵裡的客家麵換成粄條,雖然我和gie搞不清到底這樣和湯粄條的差別在哪,反正老闆說了算!席間老闆娘正在包水餃喔!
我們的客家湯粄條(50元)上桌,還點了一盤梅花肉(50元)和老闆聊天的結果,就是湯粄條和客家粄條的湯頭不同,嗯~客家作法就是有加香菇蝦米等爆香的湯料吧!所以有種鹹香味,且老闆以燙滷味的湯和熬大骨做成湯頭,所以湯也帶著清香大骨湯的味道,我最尬意的不油且不鹹(很怕一般客家的湯麵會是重油重鹹口味)。梅花肉也是處理得沒有腥味且熟度剛好,沾點醬油很好吃。老闆娘還請我們吃剛剛現包的韭菜水餃,說之後假日太忙就不提供水餃了。水餃的餡紮實,豬肉也很新鮮且內餡有香油提味,不用沾醬就好吃喔!這間麵食館其實才開大概不到一年吧!但老闆對食材、肉類很挑選品質並仔細處理烹調的,難怪評價這麼高,席間也一直有當地居民來外帶麵食。
詢問老闆對面的關西分駐所何時有開門參觀啊?老闆回答說都還在整修中,沒正式開放啊!就建議我們走去看仙草花,我一直以為仙草花是桃園花彩節的活動,老闆熱心的等我們吃完麵後,到門外指點我們怎麼走去看仙草花(說路程大約走路15分)。
12:28 所以我們就照著老闆的指示,走在石板路微下坡。路旁是(曾經的)關西第一戲院。關西第一戲院建立於1940年,直至1981年關閉,全盛時期每天演出電影或客家大戲或歌舞團,是當地人重要的娛樂,據回憶者說,最後一天放映的電影是《多情劍客無情刀》,現在修復後的房舍看起來沒做任何使用,屋頂上留下整排的懷舊電影看板。
腳下走的就是石板路,另一面牆上則有各種關西的舊照片,做成類似時光隧道,讓人認識舊時的關西。
早期石板路照片,看現在相比當然是現在的石板很平整,不過保留當初石板路的舊址復刻石板路
石板路下來後,我們順著柏油路隨便走到河邊,麵店老闆說要走南山橋,可是我們手機上的咕狗地圖都沒橋名啊~覺得越走越遠怪怪的,兩人站在渡船頭大橋看著田野風光,決議放棄仙草花,走去羅屋書院吧!
直接沿著鳳山溪旁的田間步道走,看著地圖說:欸~有棵金城武樹耶!我們去看看吧!然後就誤打誤撞出現了仙草花...
金城武樹下還設置了照相框的打卡景點,背後兩三層的山峰則是關西八景之一的馬武連峰(馬武督),左邊後面比較高的果然是鳥嘴山囉!
南山金城武樹,本尊是棵鳳凰木,如果是5~6月來,不知是否能看到滿樹火紅的花朵?
從這角度看,鳳凰木單獨聳立在田邊很顯眼,果然有金城武樹的姿態。我在樹下想著,其實叫金城武樹簡單明瞭也不錯,這樣遊客們看地圖標示都知道哪裡找獨立的大樹,我想金城武成為大樹的代名詞,他也不反對吧!(每棵大樹都跟金城武一樣帥啦~)
這片仙草田不大,是本地的共學團以自然農法栽種,沒有使用肥料和農藥,所以大概是種植一小片供觀光展示用
金城武樹旁的橋,其實就是南山大橋啦!過南山橋後,路邊也有一棵壯觀的老樹,是茄苳樹喔!是新竹縣政府列管的珍貴老樹,編號16,推估樹齡約205年(現在應該207了)。早期在開庄時,常有外人入侵,為了保衛村莊,村民在茄苳樹上搭架子作為瞭望台,由年輕壯丁輪流守衛,因此此茄苳樹的存在就像一個隘口和防禦點,村民對它有深厚的情感,98年蟲害生病時請專業防治公司噴藥救治,並敲除水泥鋪面,恢復土石地面,以欄杆維護,減少民眾踩踏根部。
在老茄苳樹旁的南山社區路口,看到樟之細路的布條,社區牌子下另有小木牌手寫:渡南古道。嗯...這段關西的樟之細路渡南古道段,就等日後自己再來探了。(後來查資料古道就是從南山大橋走到渡船頭大橋,路程不長,約600公尺,但之前少人走而早已荒廢,也是近幾年居民努力整理出來的)
13:15 羅屋書院。沿著路走看到紅磚瓦老房舍的大門,近幾來地方文史工作者稱此古厝為羅屋書院,早期地方人士稱此為:河背大樹下新屋。
羅屋書院
羅屋書院為百年的三合院古厝,是關西羅祿富派下的書房,羅姓同宗,清朝乾隆拓墾時代即居於本區,成為單姓聚落。稱「羅屋書院」主要因為此建築過去曾經扮演新竹關西羅氏家族內私塾的角色。現在則由第四代經營背包客棧與文史教育活動的功能。正身門額上有著大大的豫章堂字樣,因一開始就是做為供人讀書的場所而興建,所以在建築裝飾都與一般常見的古厝或是宗祠略有不同。
羅屋書院
抵達羅屋書院時,庭院正好坐了一群學生在進行戶外教學,我們就先入內參觀古厝。正廳內除了仿古家具外,有放置一些說明牌及羅碧玉的事蹟年表,讓參觀者易於瞭解羅屋書院的發展與歷史。
至於整個古厝的廊柱、木雕、斗拱、泥塑、窗框等繁複細緻的雕刻與彩繪圖案,本身都具有傳統建築的吉祥意義,只能花時間細看和探究,我對中式老建築的結構名稱和圖案意義常常看過就忘(嗚嗚~太複雜了)
從羅屋出院走出來,朝隔壁走,看到白色的二層樓建築,看到這個雙層拱形的迴廊,怎麼看都很有洋樓的味道,旁邊還有另一間三合院,遠看正院的的名稱也是豫章堂。
要走出隔壁庭院時,牆上有舊照片,白色雙層樓是得月樓,此外型改建過的,原本是羅屋書院的教師宿舍,屋頂為八角狀。比對舊照片,二層樓構造和拱形迴廊還有花瓶狀的欄杆都保留著。
13:58 仙草小舖的嫩仙草(45元)。從羅屋書院走回關西街道,想說當然要吃碗仙草,可是很多賣豆花賣仙草的都沒開,在街道上巡來巡去,找到這間仙草小舖,且就位於太和宮對面,吃完仙草正好去參拜。店面小小的,大概只能容納3-4位客人內用,45元的嫩仙草,基本配備有地瓜圓、芋頭圓、鮮奶、粉圓,另外花生、紅豆、綠豆等料擇一,雖然是這樣寫,但其實完全客製化,我不要這個要加另一個料都可以隨顧客選取,完全滿足我這個挑食鬼啦!(仙草小舖的隔壁是太和宮的戲台耶~)
太和宮。關西太和宮是關西居民的信仰中心,為新竹縣定古蹟。主祀三官大帝,1812年創建,1895年焚燬。1929年由羅碧玉、黃德洋等人再發起遷至現址重建迄今,太和宮整體為二殿二廊二橫規模,左右橫屋上設鐘古樓。
太和宮
進入參拜時,整片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紅燈龍,給人祈福的安定感。
太和宮特別是木作當時聘請大木匠師徐清主持木作,剪粘、泥塑、交趾陶為名匠姚自來,石雕部分出自蔣水梅之手,是一座藝術價值極高的廟宇。
14:51 再沿著馬路走去關西天主堂,門口的大樹完全遮掩了天主堂的正面,所以走近天主堂門口朝上看。關西天主堂聽說是不少偶像劇的取景點(可是我沒在看偶像劇,我都看CSI犯罪現場那種捏...)
關西天主堂於1956年馮道南神父創建,歌德式的教堂,遠遠就能看到高聳的十字架,是關西鎮的地標。之前從內灣或新竹的山裡出來,路經關西時,就會看到位於路邊的這間教堂,這次才有機會來看看。外觀是灰色和白色大理石相間,窗框則是綠色的,整體蠻顯眼,大門是關起來的,不過旁邊有側門可以進入參觀。
進入天主堂的內部,因快要聖誕節了,門邊還有可愛的馬槽布置。除此之外,教堂內的彩色玻璃窗戶也很美。
15:10 走回站牌處,就在下車的地方(上下車都同一側)等國光客運(從竹東經關西回臺北)
18會員
86內容數
藉由健行登山與旅遊,探訪這片土地上曾經活著的記憶。 以行程路線記錄為主,努力認識花草蟲獸為輔。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