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之細路]出雲古道...其實是找金童玉女去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活動時間:2021.11.21

天氣:晴朗不冷不熱頗舒服

參加隊伍:祥雲

路線行程:臺北→法雲寺→出雲古道→金童鞍部→金童山→汶水山→玉女山→法雲寺

出雲古道又稱為法雲寺古道,當初是為了連接苗栗公館鄉出礦坑和大湖法雲寺之間的交通,古道起點原位於出磺坑開礦國小的後方,越過金童山鞍部,抵達法雲寺山腳下的彼岸橋,後因法雲寺的興建,彼岸橋一直至法雲寺都可以開車上去(但道路小而陡,只能小車上,禁止小巴以上車子進入喔),也有不少人到此走金童山玉女山。
我們這次行程是走金童玉女,但從法雲寺出發走至叉路口時,途中看到樟之細路的布條,發覺這一段是屬於出雲古道(樟之細路RSA-47)的一部分,勉強跟樟之細路沾上邊啦!

8:44 早上7點從臺北出發,到苗栗交通上就是要花一些時間,所以通常我們也會選不會走太久的行程。車子行過山腳下的紅色彼岸橋時,我想著還真有橋取名為彼岸橋,帶點地獄梗味道的名字耶。停車場往下走的路邊,有階梯(回程才知那個階梯可以直接上去法雲寺),不過我們是直覺走馬路(車道)上去。

raw-image

從柏油路(車道)經寺廟的鐵柵門進入,這方向像是法雲寺的後門或側門,繼續循著柏油路走,經過一棵頂天立地大松樹。

raw-image

8:50 咦?我們怎麼直接繞到山門裡了,右轉就是往出雲古道的方向,等下山要從這山門出去探寺廟的正面入口在哪。

raw-image

8:51 從法雲寺的側面(還是後面?)往內走,看到鐵柵欄,當天剛好有小朋友在活動,幫我們開鐵柵欄。不過這個柵欄本來就是半開放式,就算關起來也可以從旁邊繞進去啦!

raw-image

8:53 走在鋪滿枯竹葉的寬敞水泥路上來到叉路,今天走右去左回。路中央則放置有路線圖和法雲寺步道的介紹。

raw-image

原來以前開墾時這一小段算是法雲寺古道。法雲寺古道以開礦村城隍廟為起點,大湖法雲寺為終點,全程1.8公里,為先民開發大湖水尾坪重要交通道路。原來的起點在現開礦國小後方,越過金童山鞍部,下到法雲寺彼岸橋,到達大湖鄉水尾坪及獅潭鄉汶水地區。後來因法雲寺興建,改走現有的陸軍登山步道。

raw-image

走入後先是一條條木板間隔嵌入地面的平緩步道,順著山腰搭建,有些古道的部分看來有整修過,橋的部分和欄杆扶手都很新。

raw-image

在竹林的木棧步道緩上坡,悠閒的走蠻舒服。

raw-image

9:02 上坡至鞍部,右邊去金童山,左邊是傳統的古道往開礦國小方向,還有一條往上的叉路是去玉女山。

raw-image

我們的懶病又發作,說要先轉去木頭觀景台休息一下。試坐結果很滿意還說回來要在這邊吃午餐(已經先想到午餐的事了)。

raw-image

9:11 出發往金童山。(我要不好意思的說,今天樟之細路的部分走完了...)這段路寬敞且平緩,完全就是可以跑起來~

raw-image

雖然偶有一些倒竹或倒木,路況還是很好。

raw-image

9:16 有障礙繞旁邊或跨過也不會太難(短腿如我也不會卡在倒木翻不過)

raw-image

9:17 來到金童山的登山口。右邊先上去金童山,原路來回後,再往前去汶水山(也是要原路來回)。

raw-image

9:21 山徑明顯,就是一條陡上的路,而且幾個陡坡路段都有拉繩。

raw-image

上到稜線走過石頭堆後,轉個彎,才平路一下

raw-image

9:25 就是兩段拉繩陡坡直上,然後...就到了。不過這邊的坡度路面就是砂石比較多,所以要小心腳滑外,還要注意別踢太多砂石給下方的隊友。

raw-image

9:31 金童山,又名尖山,H506M,山頂有一顆山字水泥柱,還有一片空地,這個山字字體短短肥肥還蠻可愛。據說在夏天時,蚊子超多喔!這天天氣涼涼冷冷,所以沒有蚊子。

raw-image

金童山的基點周圍被樹木遮住,再往前走一點的右側山崖邊,則有觀景點,看過去是洗水山及後排東洗水山的稜線。

raw-image

9:49 原路下去,這段山徑陡又狹窄,且砂土路比較容易滑,一個一個下拉繩比較安全。

raw-image

9:59 下至金童山登山口,繼續走寬敞大道往汶水山。

raw-image

前段都被落葉或泥土覆蓋,比較不清楚,走到中段發現其實是水泥路耶!以前車子應該是可以開上來的吧!

raw-image

路兩旁的姑婆芋營養很好,穿過時帶著些許密林感。走在比人高的姑婆芋中,總旁邊會有恐龍跑出來的錯覺。

raw-image

11:03 不甚明顯的叉路,也沒看到布條,此處要右轉往汶水山。不過仔細看,地上的水泥路面前方有樹枝擋住,這通常也是做記號,讓大家不要往前走。

raw-image

10:06 走進來前段像走在一條乾溪溝,左側是高聳石壁,不過受到角度限制,照片拍不太出來。

raw-image

努力抬頭從下往上看整面石壁拍張照。

raw-image

10:10 經過一片竹林,走在類似林道的寬敞路上,來到汶水山叉路口。我們在這邊有看一下手機的地形圖,討論說如果繼續往前走林道,能不能從尾巴繞上去汶水山,不過前輩既然路這樣開,一定有其道理。

raw-image

10:12 順著稜線往上走陡坡

raw-image

走到鞍部路兩旁有幾棵開著一簇簇小白花,雞屎樹家族的,不過我已經放棄分辨是哪種雞屎樹或粗葉木。

raw-image

10:16 好陡的土坡往上爬啊~

raw-image

10:19 上來到岩石稜線,開始進行在石頭中行走

raw-image

10:20 走一段岩石瘦稜往下坡(下坡?!)

raw-image

10:23 來到汶水山,都是岩石的稜線中,也是會有一片空地的啊!汶水山(尖山北峰),H430M,山字森林三角點。話說這個森林三角點的字體寫得有點潦草耶!

raw-image

10:46 拍完團照,原路爬回去,要先上坡的岩石瘦稜

raw-image

10:59 回到乾溝大石壁路。在這乾溝路中是有布條記號的。

raw-image

回程時看到姑婆芋附近藏著可愛的花:馬利筋。

raw-image

11:03 回到叉路口,要左轉走回去法雲寺古道的觀景台。從這角度看過去,就是一種雜亂感的原始風。

raw-image

11:15 走回到金童鞍部的觀景台吃午餐。
12:15 午餐結束,出發往玉女山,從木造觀景台對面的山徑往上走。

raw-image

抬頭看在藍天下的芒草隨風搖曳,店現有點煞風景就是了。

raw-image

12:25 經過上方的電塔水泥基座,進入到遮蔭的樹林中,寬敞的步道旁有大樹。

raw-image

12:27 雖然前方的路比較大條比較寬敞,但是要走左邊。我們也是往大路走後發現航跡歪了,再退回來修正。後來下山回到法雲寺古道的入口,遇到早上一對的山友,問我們有無去玉女山,他們就是在這邊走錯路,一直走上去找不到玉女山,推測這條寬敞大路是保線路,一直上去應該就是去電塔。

raw-image

12:30 竹林叉路,右轉上玉女山,左轉回到法雲寺。我們上玉女山後,會走這條路回法雲寺,而不走回法雲寺古道。

raw-image

走在整片竹林中

raw-image

12:36 接下來就沒叉路了,沿著狹窄的山腰邊坡路和陡坡走,

raw-image

比較陡的坡和狹窄的邊坡多有架繩。

raw-image

玉女山(化人公山),H586M,山頂有一片空地,雖說牌子上寫圖根補點,但是基點已遺失。這個樹幹上的另個牌子是標名青剛櫟。

raw-image

地上沒看到青剛櫟果實(剛剛往汶水山途中有撿到),不過在山頂的其他棵樹有幹生榕之類的果實。

raw-image

突然聽到旁邊樹林內有狗叫聲,往基點空地旁邊的樹林看有2隻狗,這隻後面還有1隻長得很像杜賓的,可是比對地圖旁邊沒路啊!而且等高線有點密,像我們剛剛走過來的山徑一樣陡耶~(本想往狗狗方向的樹林探路,但是才走進去沒幾步,發現很多小白花,怕踩到地雷就放棄了,反正狗都有辦法爬上來了)

raw-image

在地上剛好撿到一顆紅心
13:23 今天的山頭走完囉!原路從玉女山下山。

raw-image

13:33 山腰邊坡路也是要跨倒木或鑽過去。

raw-image

13:40 陽光照進茂密竹林灑下的光線。

raw-image

前方出竹林後就是剛剛轉過來的叉路口。回程要直走回法雲寺。

raw-image

13:47 下去的路很寬敞好走,下坡的坡度也是和緩的。這段推測也是保線路?

raw-image

13:53 經過竹林轉彎後,要過一處崩塌地,崩塌地的石頭路徑很穩固。

raw-image

抬頭看,藍天下的山壁,開了一整片馬櫻丹。

raw-image

13:54 回到法雲寺古道的解說牌叉路口,右轉就是回法雲寺。

raw-image

13:59 走到法雲寺內園區,穿過山門沿著大松樹走,有洗手間可供梳洗。

raw-image

我們在研究洗手間旁看出去這座是不是玉女山。

raw-image

繞到法雲寺正殿,經過大殿前,沒有入內參觀(後來查資料才知裡面還有大湖開闢紀念碑)。大湖法雲禪寺,簡稱法雲寺,建寺起因是大湖地區開墾之初為了撫慰與泰雅族衝突傷亡的先靈,由霧峰林家的林朝棟、大湖墾戶吳姓家族發起,由妙果法師請覺力法師來台籌建。建寺傳說則說對面的鷂婆山為有名的惡山,尤其主峰形似鳥嘴,風水上代表會叼啄人命。因此選定此地可鎮壓惡山建寺院,法雲寺落成於大正3年(1914年)。昭和10年(1935年)因關刀山大地震重創,幾近全毀,中間又經過一兩次重建,今日所見綠瓦白牆歇山重簷之主體,是民國75年完成的。

raw-image

聽說大殿前庭看出去這個是上島山,欸~不對,對照法雲寺的傳說和下一張解說牌,這個應該是鷂婆山!

raw-image

廣場旁就有地景解說牌。欸~就是那個惡山,鷂婆山耶!指著解說牌看著領隊說有901M,馬上上網查一下還有二等三角點,領隊,你知道下次北部下雨的替代路線了吧(暗示)

raw-image

14:14 從綠色的鷂婆山解說牌前繼續走,有水泥階梯小路往下,右側叉路有個牌樓,我從牌樓下穿過,因為在樹林中看到像石碑的結構,走過去看是何石碑。

raw-image

阿鞞跋致嶺路,以前要參拜法雲寺要徒步登山1820個石階(從山腳下的彼岸橋算起),這個日據時期的石碑述說山徑興建始末。『阿鞞跋致』是梵文音義,佛教詞彙,有不退轉之意思。石碑正面可看到:"阿鞞跋致嶺路碑"的標題,背面似乎是被鑿掉毀損?
石碑往下走到方馬路就是我們的停車處。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龜毛原蟲的沙龍
21會員
117內容數
藉由健行登山與旅遊,探訪這片土地上曾經活著的記憶。 以行程路線記錄為主,努力認識花草蟲獸為輔。 那麼"吃"呢?邊走邊吃是一定要的啊~
龜毛原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8
好久好久,大概類似小學畢業旅行後?就沒去過野柳公園,之前雖有爬過外面的駱駝峰,但沒進去地質公園裡面參觀。經長久風化,據說女王頭的脖子越來越細,所以可能會在不久將來斷頭駕崩,這也是自然發展的歷程。在陰天細雨中來個野柳地質景觀及獅頭山小旅行,金山老街吃大碗公海鮮粥,順便找在公園內野柳岬和金包里山的基石。
Thumbnail
2025/04/18
好久好久,大概類似小學畢業旅行後?就沒去過野柳公園,之前雖有爬過外面的駱駝峰,但沒進去地質公園裡面參觀。經長久風化,據說女王頭的脖子越來越細,所以可能會在不久將來斷頭駕崩,這也是自然發展的歷程。在陰天細雨中來個野柳地質景觀及獅頭山小旅行,金山老街吃大碗公海鮮粥,順便找在公園內野柳岬和金包里山的基石。
Thumbnail
2025/04/02
這次的主要目的地是頂泰山巖和明志書院,都很簡單,搭車走路就可到了,不過還是要運動健身一下,除了欣賞古蹟和上書院,就規劃把後面小山頭和步道繞一圈。先從頂泰山巖欣賞古蹟出發,走幾條步道(崎頭古道、義學坑步道、清風亭、瓊仔湖、尖凍山步道)下山到明志書院唸書,再爬步道回山上摸基點,半天行程看古蹟+運動
Thumbnail
2025/04/02
這次的主要目的地是頂泰山巖和明志書院,都很簡單,搭車走路就可到了,不過還是要運動健身一下,除了欣賞古蹟和上書院,就規劃把後面小山頭和步道繞一圈。先從頂泰山巖欣賞古蹟出發,走幾條步道(崎頭古道、義學坑步道、清風亭、瓊仔湖、尖凍山步道)下山到明志書院唸書,再爬步道回山上摸基點,半天行程看古蹟+運動
Thumbnail
2025/03/21
慢慢才知道雙北地區有很多煤礦遺址,猴硐、雙溪、九份那帶更曾是煤礦盛產地,於是來一探五堵東山煤礦。搭火車從五堵車站出發,過文史資料豐富的鄉長厝橋到東山煤礦礦坑遺址,附近還有昔日灌溉用的鄉長厝大埤如今變身為賞荷勝地,鋪設好的獅頭山步道經巨岩彩壁到岩石區上獅頭山,路程不長,夏季來走的話還可以欣賞滿塘荷花。
Thumbnail
2025/03/21
慢慢才知道雙北地區有很多煤礦遺址,猴硐、雙溪、九份那帶更曾是煤礦盛產地,於是來一探五堵東山煤礦。搭火車從五堵車站出發,過文史資料豐富的鄉長厝橋到東山煤礦礦坑遺址,附近還有昔日灌溉用的鄉長厝大埤如今變身為賞荷勝地,鋪設好的獅頭山步道經巨岩彩壁到岩石區上獅頭山,路程不長,夏季來走的話還可以欣賞滿塘荷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兩年前到六重溪的泡到之行,意外地瞥見六溪香路古道入口,對於一個喜歡走走看看、街巷亂走的人而言,不啻是一個探索解密的去處。白河六重溪,應該平埔族之界,有修繕過的公廨,也有後來道教信仰的廟宇。中途停留一間宮廟【重興宮】,建於清道光年間,歷史相當久遠,
Thumbnail
兩年前到六重溪的泡到之行,意外地瞥見六溪香路古道入口,對於一個喜歡走走看看、街巷亂走的人而言,不啻是一個探索解密的去處。白河六重溪,應該平埔族之界,有修繕過的公廨,也有後來道教信仰的廟宇。中途停留一間宮廟【重興宮】,建於清道光年間,歷史相當久遠,
Thumbnail
從竹北蓮華寺至芎林飛鳳山一系山徑列串連沿著稜線走,稱為龍鳳連稜,其中不少路段是早期先民往來聚落間的路徑,全長22公里。我本來只想走三條古道:文山步道、三段崎古道、文林古道,三條連起來走就是龍鳳連稜的下半場,乾脆直接去掉鳳,經過古蹟呈甘橋,到文林閣看文昌公,路過鄧雨賢公園,走古道沿途順便摸一些基點。
Thumbnail
從竹北蓮華寺至芎林飛鳳山一系山徑列串連沿著稜線走,稱為龍鳳連稜,其中不少路段是早期先民往來聚落間的路徑,全長22公里。我本來只想走三條古道:文山步道、三段崎古道、文林古道,三條連起來走就是龍鳳連稜的下半場,乾脆直接去掉鳳,經過古蹟呈甘橋,到文林閣看文昌公,路過鄧雨賢公園,走古道沿途順便摸一些基點。
Thumbnail
周末的降雨預報又打亂了原本行程規劃,起床看沒雨耶~包袱款款搭車去大溪,走一直想拜訪的齋明寺古道,和搭配旁邊的御成路古道。過大溪橋去晃晃看落羽松還在嗎?還有參觀心儀已久的李騰芳古宅。本以為今日出門太晚了,想不到時間都是這樣被老天安排好,因古宅時,剛好遇到古蹟導覽,也解了些以前對客家大宅的疑惑。
Thumbnail
周末的降雨預報又打亂了原本行程規劃,起床看沒雨耶~包袱款款搭車去大溪,走一直想拜訪的齋明寺古道,和搭配旁邊的御成路古道。過大溪橋去晃晃看落羽松還在嗎?還有參觀心儀已久的李騰芳古宅。本以為今日出門太晚了,想不到時間都是這樣被老天安排好,因古宅時,剛好遇到古蹟導覽,也解了些以前對客家大宅的疑惑。
Thumbnail
這條道路建於清朝光緒29年,當時它是連接金包里(今金山)和士林的交通要道。先民們必須背負著漁獲跨越陽明山的擎天崗,前往士林、大龍峒、大稻埕等地進行買賣,然後再原路返回家鄉,帶回一些日常用品。 這也是為什麼這條古道被稱為「魚路古道」的原因之一。雖然如今這條古道的經濟價值已經消失不見,但它仍然是陽明山區
Thumbnail
這條道路建於清朝光緒29年,當時它是連接金包里(今金山)和士林的交通要道。先民們必須背負著漁獲跨越陽明山的擎天崗,前往士林、大龍峒、大稻埕等地進行買賣,然後再原路返回家鄉,帶回一些日常用品。 這也是為什麼這條古道被稱為「魚路古道」的原因之一。雖然如今這條古道的經濟價值已經消失不見,但它仍然是陽明山區
Thumbnail
因為下雨,上週沒出門健走,很想念大自然吶,今天就出發走個夠吧! 今天路線:福隆火車站 > 遠望坑親水公園 > 草嶺古道 > 大里火車站
Thumbnail
因為下雨,上週沒出門健走,很想念大自然吶,今天就出發走個夠吧! 今天路線:福隆火車站 > 遠望坑親水公園 > 草嶺古道 > 大里火車站
Thumbnail
終於來到李騰芳古宅,我們從左院門進到外埕,外埕有兩對旗杆座,觸目三合院細緻建築,那曾經的榮景歲月好似重現。古宅山牆有著吉祥寓意的泥塑裝飾。進入內埕即見到門廳屋脊上有著如弓一般的優美曲線,尾端呈現著燕尾翹脊。
Thumbnail
終於來到李騰芳古宅,我們從左院門進到外埕,外埕有兩對旗杆座,觸目三合院細緻建築,那曾經的榮景歲月好似重現。古宅山牆有著吉祥寓意的泥塑裝飾。進入內埕即見到門廳屋脊上有著如弓一般的優美曲線,尾端呈現著燕尾翹脊。
Thumbnail
出雲古道又稱為法雲寺古道,當初是為了連接苗栗公館鄉出礦坑和大湖法雲寺之間的交通,古道起點原位於出磺坑開礦國小的後方,越過金童山鞍部,抵達法雲寺山腳下的彼岸橋,後因法雲寺的興建,彼岸橋一直至法雲寺都可以開車上去。此次從法雲寺走一小段出雲步道至鞍部,登金童山、汶水山及玉女山,笑說稱:金童玉女汶到水啦~
Thumbnail
出雲古道又稱為法雲寺古道,當初是為了連接苗栗公館鄉出礦坑和大湖法雲寺之間的交通,古道起點原位於出磺坑開礦國小的後方,越過金童山鞍部,抵達法雲寺山腳下的彼岸橋,後因法雲寺的興建,彼岸橋一直至法雲寺都可以開車上去。此次從法雲寺走一小段出雲步道至鞍部,登金童山、汶水山及玉女山,笑說稱:金童玉女汶到水啦~
Thumbnail
從橫山車站走至獅頭山牌樓的樟之細路,幾乎都在走馬路,從省道走到縣到或鄉道,中間只有一段石峎古道(石硬子古道)是山路。但沿途經過北埔,和手邊竹籃的阿公聊天,看著北埔的忠恕堂、慈天宮等古蹟與信仰中心,欣賞客家歷史建築與雙安橋等遺跡,還有作為以前八卦中心的公共洗衣場,都是值得我們更深層認識的歷史與文化。
Thumbnail
從橫山車站走至獅頭山牌樓的樟之細路,幾乎都在走馬路,從省道走到縣到或鄉道,中間只有一段石峎古道(石硬子古道)是山路。但沿途經過北埔,和手邊竹籃的阿公聊天,看著北埔的忠恕堂、慈天宮等古蹟與信仰中心,欣賞客家歷史建築與雙安橋等遺跡,還有作為以前八卦中心的公共洗衣場,都是值得我們更深層認識的歷史與文化。
Thumbnail
  10月初的假期,趁著好天氣也趁著微解封的日子,想著來找條舒適人少的步道走走,想起之前在造橋走了口山步道時,看到附近有條熱門賞桐花的景點-劍潭古道,就決定往造橋前進。   劍潭古道跨越造橋大西村境內的山丘,全長大約兩公里,古道路徑上林蔭扶疏,抵達高處時還能遠眺山與海的景致,聽說正值桐花季時,滿山步
Thumbnail
  10月初的假期,趁著好天氣也趁著微解封的日子,想著來找條舒適人少的步道走走,想起之前在造橋走了口山步道時,看到附近有條熱門賞桐花的景點-劍潭古道,就決定往造橋前進。   劍潭古道跨越造橋大西村境內的山丘,全長大約兩公里,古道路徑上林蔭扶疏,抵達高處時還能遠眺山與海的景致,聽說正值桐花季時,滿山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