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連新舊歷史_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如果博物館作為承載文化歷史與教育的本質,如何讓人在資訊氾濫的當下抓住學習欲望與對話本質變得尤為重要。濃縮的話題與網美打卡的背景牆或許也是要一併思考的議題了。

而最讓我驚豔的莫過於這15米寬縫隙下的所有意圖了,如同考古般挖掘出來遺址的斷面,一處處放大版的化石文物被靜謐的呈現出來。台南銳利的冬光畫開曜黑的玄武岩,粗曠而直接的手法卻又精準地回應這史前文化的堆疊的寶藏。如果因此激發你的好奇,文字說明告示牌則在行走黑色玻璃盒子的扶手欄杆上可以閱讀到,非常高明。

raw-image

量體_
整棟建築為方形量體,約以6:4斜切成兩塊梯形並挖空一個約15米寬的縫隙,再於縫隙內斜插入一個黑色玻璃盒子串連各個展區,與末端頂設置國際會議廳再讓兩塊梯形量體看起來更完整。其中較大塊的量體為主要展覽區域(常態展)並在較小量體內塞入特展區、辦公等機能附屬設施。理應是非常俐落的組合,卻礙於要整體仍維持方型的力量,在動線與展示上出現了局部的犧牲。

動線與展示_
動線的處理方式則和蘭陽博物館有異曲同工之妙(展示概念與解讀當然不同,就不特別闡述),秉持著一口氣拉到最上層,再看到高鐵與現今明亮的天際線後開始窺視黑色量體,並慢慢往下探險繞圈圈。其中坡道又容易讓人有一種遊走的感知,一進到展區內就迷失了方向很難知道自己位於整棟建築物的那一側。
但這次的玻璃盒子動線在其中拖開的縫、與建築牆面的對話、向下俯瞰的冷靜、對稱的畫面帶來的和諧與張力、還有向上向下的行走都讓這過程增添不少可能性。
“自己感知OS:坡道›樓梯›電梯,其中坡道更是可以像小鳥或是魚兒感受各種高程最自在沒有地心引力的感覺了自己認為”

raw-image

可惜展區內的規劃並沒有和建築互動與整合,硬是用各種彩繪窗簾掩蓋一些有趣的採光或是陽台,但又應該是如何合作或是整合?展區又是否該有有與外界接觸的衝突(OS:台中歌劇院也有類似的衝擊),但一體都有兩面不彈性的考量也有可能是激發可能性的機會?再加上特展和兒童館(有點像遠東百貨信義A13的美食街的玻璃盒子貫穿量體獨立出來,但又沒有這麼有趣)正在布展,許多展廳沒有逛到,導致感覺動線的比例過為壟長。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景觀_
可以看出想要有考古一個一個探坑的造景,在高度上覺得蠻有趣的,有一種小迷宮的趣味卻又不會太過壓抑或是不舒服,適時的一些小廣場與裝置藝術更能有一些停留的可能性,但對比之下廣場與迷宮的轉換卻礙於在一種一目了然的假想下,反而讓我沒有特別想要繞進去裡面晃晃,與其說是迷宮或許更像垂直馬路延伸進來的人行道植栽包覆著整個基地。

反觀是地下層與後方既有停車場的串連可謂是讓人驚喜,與下沉式廣場直接串連,戲劇張力十分強大,有點像準備登上宇宙戰艦前的空橋壓低的路徑到抬頭仰望這龐然大物,一種沙丘電影帶來的壓抑,的確是一個準備探索5000年歷史的一個良好鋪陳(可惜我車子停在戶外地面層的停車場....,以至於找入口的過程有一點淒涼,但至少有先找到廁所也是非常細膩了)

raw-image
raw-image

行政+研究_
這一塊應該是最難被閱讀到的部分了,總是藏在建築物的某一部分,或是像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分棟處理,總而言之應該是一塊極其重要卻又很神秘的地方,而這次則是在展示結束動線的末端利用一部分的高程夾出一個可以看到研究人員工作的契機與學習的機會,雖然過分像櫥窗的從上往下看,但反而因為高度真的落差很大,或許比較不影響?但這次就真的不討論這個了....

raw-image

意外小插曲_
有建築模型與簡單概述總對沒有做太多功課的建築人是一大幫助,如果還同時放了發展過程中的模型,更是讓人費盡心思去揣摩其中的掙扎與取捨,又或是角力下的犧牲與無奈。但能夠看到發展中的一些過程突然開心,但對於大眾兩個近乎一樣的設計,放在一起到底能激起多少火花呢?(畢竟相似到可以當大家來找碴了)
1.早期一點的模型用素模的方式呈現純粹更能感受到空間的本質並保留一絲的幻想空間
2.從模型外觀看起來與現在落成的最大差距應該是幾處虛空間的串連節奏感,其中包含大廳延伸出來的虛空間與壓低的入口的意圖,並持續蔓延至斜插劃破量體的玻璃緩坡道,(自己覺得緩坡的張力加上中間主結構而非箱型框架系統,其中結構張力和動線更為純粹)
3. 就中間15米縫隙,我反而比較喜歡現在的方案,而非水池,下方遊走的尺度感真的是非常有趣,如果只是水池反射些光線在玻璃盒子與牆面流動的光線太過儀式感了(其實也是很帥啦)

raw-image

「剖析、穿梭、交織、下探、滲透」串連新舊歷史展望未來,環環相扣的架構與清晰的詮釋與大膽的量體手法,扎實厚重的力道深深的作為跨年小旅行的序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金大建築全體
155會員
697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金大建築全體的其他內容
2025/04/16
又名:讓我爸媽花得錢有點水花
Thumbnail
2025/04/16
又名:讓我爸媽花得錢有點水花
Thumbnail
2025/04/06
2022年10月中為了觀賞同屆同學製作的音樂劇,特地回趟金門。那不是我第一次進劇場,也不是我第一次欣賞音樂劇,它不是經典大作卻讓台下的我感受到一種與在地連結,身歷其境在某段集體記憶下的感動,這個感動促使我後來關注、欣賞台灣本土音樂劇,尤其是歷史類型的題材。最近覺得累積了許多,似乎可以寫一篇綜合分享。
Thumbnail
2025/04/06
2022年10月中為了觀賞同屆同學製作的音樂劇,特地回趟金門。那不是我第一次進劇場,也不是我第一次欣賞音樂劇,它不是經典大作卻讓台下的我感受到一種與在地連結,身歷其境在某段集體記憶下的感動,這個感動促使我後來關注、欣賞台灣本土音樂劇,尤其是歷史類型的題材。最近覺得累積了許多,似乎可以寫一篇綜合分享。
Thumbnail
2025/01/04
紀錄一下自我提問,我一直在思索,建築已然成為我生活的部分,然而卻很難分享,什麼是建築,什麼又空間。
2025/01/04
紀錄一下自我提問,我一直在思索,建築已然成為我生活的部分,然而卻很難分享,什麼是建築,什麼又空間。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隆田考古園區位於台灣南部,是一個保存和展示古代文化遺跡的重要場所。這裡不僅是考古學家的研究基地,更是一個讓公眾了解和體驗歷史的窗口。每當我走進這片古老的土地,仿佛時光倒流,帶我回到了數千年前的古代社會。 這個考古園區覆蓋著廣闊的田野,四周環繞著山巒和河流,自然環境得天獨厚。當我第一次踏足這
Thumbnail
隆田考古園區位於台灣南部,是一個保存和展示古代文化遺跡的重要場所。這裡不僅是考古學家的研究基地,更是一個讓公眾了解和體驗歷史的窗口。每當我走進這片古老的土地,仿佛時光倒流,帶我回到了數千年前的古代社會。 這個考古園區覆蓋著廣闊的田野,四周環繞著山巒和河流,自然環境得天獨厚。當我第一次踏足這
Thumbnail
今天,期待著參觀經過六年改建後,煥然一新的國家歷史博物館。到了那份期待與興奮,我知道,這將會是一趟意義非凡的旅程。走進博物館大廳,我被眼前的情景所震撼。整個格局都改變了,展廳中央開了好大樓梯,讓我不禁感慨萬千。也不知這樣的設計是好是壞。 1929年12月,震驚學術界的北京人頭骨化 石在周口店附近發
Thumbnail
今天,期待著參觀經過六年改建後,煥然一新的國家歷史博物館。到了那份期待與興奮,我知道,這將會是一趟意義非凡的旅程。走進博物館大廳,我被眼前的情景所震撼。整個格局都改變了,展廳中央開了好大樓梯,讓我不禁感慨萬千。也不知這樣的設計是好是壞。 1929年12月,震驚學術界的北京人頭骨化 石在周口店附近發
Thumbnail
當我們討論「博物館建築該長什麼樣子」時,其計畫範圍中典藏、研究、展示以及教育等活動其實是可以藉由與地方互動而將部分機能轉嫁至既有的公共空間,或將地方既有的活動嫁接進博物館的機能中。
Thumbnail
當我們討論「博物館建築該長什麼樣子」時,其計畫範圍中典藏、研究、展示以及教育等活動其實是可以藉由與地方互動而將部分機能轉嫁至既有的公共空間,或將地方既有的活動嫁接進博物館的機能中。
Thumbnail
▌當代藝術館與台北展覽 – 介紹 The MoCA當代藝術館位於捷運中山站走出來約5分鐘的一棟復古風紅色磚牆建築,進門可以放傘具,接著到販賣紀念品的隔間有服務台,可購買入場門票。門票很可愛是一張紙卡可以折成三角錐,不過要注意邊邊的一塊半橢圓標籤,是給售票員撕票的。買完票隔壁可以放包包,很難得的竟然有
Thumbnail
▌當代藝術館與台北展覽 – 介紹 The MoCA當代藝術館位於捷運中山站走出來約5分鐘的一棟復古風紅色磚牆建築,進門可以放傘具,接著到販賣紀念品的隔間有服務台,可購買入場門票。門票很可愛是一張紙卡可以折成三角錐,不過要注意邊邊的一塊半橢圓標籤,是給售票員撕票的。買完票隔壁可以放包包,很難得的竟然有
Thumbnail
本篇感謝換日線 Crossing 特別報導,想進一步瞭解博物館吧小編如何從 #與博物館無關的成長背景,一路 #走進博物館領域 ?!歡迎閱讀內文...
Thumbnail
本篇感謝換日線 Crossing 特別報導,想進一步瞭解博物館吧小編如何從 #與博物館無關的成長背景,一路 #走進博物館領域 ?!歡迎閱讀內文...
Thumbnail
博物館是個奇妙的空間,雖然安靜但一點也不嚴肅。有旅客拿著手冊、戴著翻譯機認真地瀏覽,也會有帶著孩子的爸爸媽媽,一手提著包包、一手牽著小孩,邊走邊看邊給孩子解說,還要鷹眼一樣警戒,確保另一個自己走的孩子沒有亂來。 剛好前幾天剛到了近500公里以外、車程超久的東海岸登嘉樓,認識了一個新的博物館。
Thumbnail
博物館是個奇妙的空間,雖然安靜但一點也不嚴肅。有旅客拿著手冊、戴著翻譯機認真地瀏覽,也會有帶著孩子的爸爸媽媽,一手提著包包、一手牽著小孩,邊走邊看邊給孩子解說,還要鷹眼一樣警戒,確保另一個自己走的孩子沒有亂來。 剛好前幾天剛到了近500公里以外、車程超久的東海岸登嘉樓,認識了一個新的博物館。
Thumbnail
免費入場各式博物館/英國吸引全球各地遊客利器/Natural History Museum/V&A Museum
Thumbnail
免費入場各式博物館/英國吸引全球各地遊客利器/Natural History Museum/V&A Museum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