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雜記|「博物館分身術!」行動博物館系列活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博物館分身術!新北創藝力—文化韌性城市論壇」是由新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的系列活動。會知道這個系列活動的資訊是最近青年團隊的課程加入公共事務工作坊,一方面是覺得身為隊長應該要了解課程內容,另一方面也是覺得和專業文化工作者能夠帶來與實際執行專案不同的啟發。這一系列活動的目的是新北市政府文化局為了與民眾共同討論出行動方案,讓博物館的展示不再侷限於單一場所,而是可以將博物館帶到世界各處,以促進文化平權的理念。


9月初(9月9日)參加系列活動的第一場「專家學者焦點講座」,談的是博物館的功能,邀請6個博物館的代表,分享博物館平權、行動博物館、教育推廣資源、館跨界合作、品牌形塑、社群經營等主題及實戰經驗。博物館一般被認為有典藏、研究、展示、教育四大功能,講座前的引言提到博物館其實不再像過去(如大英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等)擁有龐大量體的意向,反而因應地方需求變小、變得無所不在(生態博物館的概念)、變得讓人人都有法術(公民參與與互動)。例如,以廟宇作為地方博物館,除了是藉由宗教空間透視地方的民俗文化,探討宗教活動背後的社區歷史及共同記憶,更是藉由一個貼近生活的場域承載博物館的展示與學習功能,其中的挑戰則是考驗管理指重新詮釋博物館展示的技術。而接續6個博物館的分享,也突然知道現在的博物館有許多形式與經營方式。


論壇分享摘述


淡水古蹟博物館:以「古蹟聚落群」的形式散落在淡水生活圈,其中包含了36處有形資產及45個無形資產。館方經常透過周邊活動(如:微型寫生、沈浸式劇場、滬尾砲台的密室逃脫)、翻轉史料(古怪事古蹟傳說展)、影音轉譯創作(如:木下靜的常設展以短廣告形塑歷史人物的個人形象)、翻轉歷史活動(如:紅毛城的古堡DJ夜店趴、野餐活動、荷蘭國王節),以及與教育局、校方跨局跨領域合作的老師教學包,讓博物館更加生活化。

紅毛城原是國定古蹟,後編列至淡水古蹟博物館群之一

紅毛城原是國定古蹟,後編列至淡水古蹟博物館群之一

坪林茶業博物館:於民國86年成立,一年會有二次的推廣活動(特展),從講者分享的資料中可以看出館方十分用心在做推廣教育,如:茶遊記特展及紅茶歷史展中展示了東茶西傳的歷史脈絡,茶山學特展則以人在草木間為主軸,介紹坪林的生態。而展覽的周邊產品也極富巧思,如:泡熱水才會顯示的邀請卡等。過程中官方也提到,茶業博物館的經費常常不夠,得標廠商也常在履約過程中出包,這些都得靠同仁的辛勞撐起——預算不足的部分由同仁補上、廠商做不出來的由同仁接替,雖然館方認為這是為了一件想做的事而可以做九十九件不想做的事情,但我卻覺得好的成果如果沒有高預算,只好燒同仁的燒肝以及用愛發電。

坪林茶業博物館一隅

坪林茶業博物館一隅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印象中是國家級死板的歷史博物館,這種傳統博物館被樹立為知識的殿堂,被展示群體被依各種定義分類,除了帶有強烈的他者化,也讓展示的內容與時空切割。而近期博物館也在改變,先將常設展特展化、生活化,提供多元且高互動的展示方式,讓博物館不再是展示知識,而是可以提供觀點、反思,透過彼此的關係重新認識對方與自己的方式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位於臺南的史博館近期也辦了許多有趣的活動,講座中館長介紹因為嘉南大圳的文資身分受到重視,過去幾年史博館不斷與工程界合作。嘉南大圳始建於日本時期,直至今日仍是沿用過去的工法施作,在歷史學家眼裡這簡直是一個活歷史的案例。研究過程中,館方除了讓跨域雙方認知如何了解其他領域,更藉由共筆——讓水利單位加入策展的方式,推動社會建立歷史意識。


國立歷史博物館:(到底為什麼博物館名字要這麼像?)整修第三年,尚未開放的博物館,為了讓展品可以被看見,策劃了「行動博物館」,開著貨櫃車到各個學校介紹「貨幣」。


國家人權博物館:是一座傷痛歷史詮釋的博物館,成立不久卻常以生動的方式展示嚴肅的議題,讓觀者更能產生共感。曾參與過國家人權博物館的走讀活動,包含景美監獄、空總、榕錦文化園區等從許多不同的角度切入白色恐怖這段歷史,看到許多座落在都市中的「歷史展示」及認識博物館可以做許多不同的事情。館方也經常與教育界跨域合作,如為教師設計的人權素養教具箱,走進校園開啟人權素養課程等等。

國家人權博物館,戒嚴時期為軍事、政治、治安案件之審訊、羈押的場所。

國家人權博物館,戒嚴時期為軍事、政治、治安案件之審訊、羈押的場所。


會後有觀眾提問博物館和觀光的關係,其實會覺得博物館是社會教育的場域,現在也有許多場館會推出精緻旅遊的行程(如茶業博物館)或夜宿博物館活動(如十三行博物館),讓生硬的知識更符合大眾認知、與生活貼近。


也有人問到展覽、活動評估成功的指標是什麼?每個場館的回應不同,我喜歡「沒有指標可以評估」這個回應。博物館可以提供不一樣的觀點,而在博物館想辦法增加觸及、擴大受眾的同時,也在與每個參與者互動,聽取回饋,這是一種開啟對話的過程,我相信健康的社會可以多元的聲音,而博物館的成功或許也在營造一個良好的對話場域。


關於博物館,可以有更多想像


上方介紹的坪林茶業博物館與淡水古蹟博物館可以看出不同年代的發展對「博物館」定義的差異。坪林茶業博物館是新北市第一個成立的博物館,建於北勢溪畔,採用閩南安溪風格的四合院作為建築設計的概念,從官方網站對博物館的介紹中可以看出「建築」本身傳達出的意向,以及強調建築設計的「意識」。


相對地,淡水古蹟博物館並不是一棟(或多棟)「有意識的」博物館建築,而是一群原本就坐落在淡水街區及周圍的33座古蹟與歷史建築群。特別的是2003年成立管理組織的目的是為整合經營當時淡水被指定的18處文化資產,以任務編組方式成立「淡水古蹟園區」,後來在2005年要正式編制時因為以「園區」為名的組織架構在公部門無前例可循,所以淡水古蹟園區才以「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的名稱成立。特別提這個沿革是想說,其實在公部門在成立「博物館」時並不單指稱興建或圈選一個博物館建築,而是泛指一個管理博物館的組織。


延續至今,即使是如茶業博物館看似工作範圍有明確的界線,但實際研究、策展的工作也已跳脫博物館的建築(空間)本身。這意味著當我們討論「博物館建築該長什麼樣子」時,其計畫範圍中典藏、研究、展示以及教育等活動其實是可以藉由與地方互動而將部分機能轉嫁至既有的公共空間,或將地方既有的活動嫁接進博物館的機能中。例如以下我要提金瓜石黃金博物館


地方出生:金瓜石黃金博物館


這個系列活動安排了2場新北市地區的博物館走讀,我參與的是9月底(9月24日)的金瓜石走讀。位於金瓜石的黃金博物館原本也是一處山區聚落,相較一般博物館侷限單棟建築的保存再利用,黃金博物館範圍包含日本時期的幾棟官舍、會館,以及國民政府來臺後的臺金公司,甚至整個山頭景色都是博物館的一部分。但這次走讀特別的地方是在進入博物館之前,主辦單位帶我們到金瓜石的祈堂聚落參訪博物館周遭的生活環境,並介紹過往的在地歷史。


這次到金瓜石走讀才發現原來金瓜石和九份其實相隔了一座山,雖然過去都是以採金礦為主要產業,但因為其實地景非常不同。相較於九份從很久以前就一直延續著的商業活動,金瓜石因國營單位進駐、學校較多,人口組成多以官員、學者為主,空間大部分也以住宅、文教及工研類居多,延續至今日較少商業化的觀光發展。


宜蘭縣政府曾推「宜蘭厝」,期望當地的住宅可以呈現宜蘭特殊的氣候與景觀。而金瓜石因為地形、產業特殊,常見以油毛氈及玻璃纖維為建材的建築,依山而建所形成的蜿蜒街道使在地生活的「礦山厝」融合成地景的一部分。可以順帶一提的是整個基隆火山群除了九份、金瓜石產金礦,往西南的山腳間,由三貂嶺、牡丹、猴硐等地區形成大片的煤礦產業區,也是另一個特殊的產業地景樣貌。


祈堂聚落與日式宿舍群內的樓梯,覺得階梯旁有護緣與排水溝設計很先進。

祈堂聚落與日式宿舍群內的樓梯,覺得階梯旁有護緣與排水溝設計很先進。

raw-image


祈堂聚落依山而建的礦山厝

祈堂聚落依山而建的礦山厝

採礦是一門學問,從如何判斷岩脈、區分礦物成分,到提煉不同的金屬物質都不是普遍大眾具有的常識,但在山城這似乎是為居民的共同記憶與生活方式,每戶人家都能輕易看見各種試金道具與礦石收藏,這是一種與平地生活很不一樣的特殊經驗。金瓜石因為淘金形成特殊的地方共同記憶,因為地質產生與他處不同的地景,也因為時間累積堆疊出具差異的空間。

居民收藏的煉(掏)金器具

居民收藏的煉(掏)金器具

在金瓜石聚落內有一個和平紀念公園,本是二戰期間日本政府用來關押戰俘的營地,公園內一處紀念牆上紀錄許多名字,多是新加坡戰役期間來自大英國協的俘虜。現在每年11月的第二週都會在這裡舉辦追悼儀式。這個場址在金瓜石內是個相對較突兀的存在,在過去因使用方式而近乎獨立於地方發展的脈絡,但卻也是形塑在地記憶的元素之一。

公園內的名字牆

公園內的名字牆

結語

之後參觀博物館在介紹的是,黃金博物館過往將展品轉化成為可移動式的展示內容。但我比較想分享的是,一個博物館的周邊活動也是形成博物館的重要成分,這次的走讀打破黃金博物館的空間界線,將產業展示與地方教育的活動溢散至博物館坐落的周圍聚落,雖然黃金博物館本身就不是使用機能單一分明的空間(其中包含了不同時期的建築、公共空間,以及自然非自然的地景),而博物館的研究與典藏亦是環繞著整個基隆火山群的在地產業與自然環境,我覺得這是一種不同於以往我們對博物館對單一物件收藏與研究、展示的想像。


後記

這次的分享先到這裡,其實整個系列有6個場次,都是不同型態的活動,這是其中2場的分享,後面2場是審議式民主類型的工作坊,探討行動博物館的可能性,而這篇分享是從IG搬過來的,本來也沒有想要貼在這裡,搬過來前還是花了一些時間整理,覺得要放上以文字為主的專欄還是要有一定程度的邏輯,比較無法像單純筆記般無論述的紀錄,所以覺得壓力山大,但也確實值得分享。

對了,今年七月金瓜石舉辦了「礦山藝術季」,與過去藝術家一枝獨秀的作品不同,這個藝術季加入了大量的居民參與,讓居民在藝術家的引導下闡述自己的家鄉。或許缺少商業活動也許對地方發展是劣勢,但比起大批人潮的消費地方或許更需要少數人,透過對這地方的認同感找到能共同經營的目標。

raw-image

圖片是藝術季的藝術品「時光之所」,大概是最吸引我卻也讓我最反感的作品。承認水泥塑造出的秩序與單純有它值得欣賞的地方,也同意這項建材在臺灣的現代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作者在水泥中加入許多當地礦石企圖呈現礦山與水泥的關係,說「礦山的磚紅與綠意,往往是旅人們所關注的所在,時常忽略了這抹灰階色彩之美」所以用這個色調做設計邏輯似乎太斷裂,就因為水泥是一項因工業化而普及的建材,往往是造成建築與「在地」發展斷裂的元素,所以使用時它來論述時才需要特別小心。但水泥營造出的空間確實是符合現代化美感的,覺得作者的說明不要太強調這項媒材,還比較不會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嫌疑。


avatar-img
149會員
690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金大建築全體 的其他內容
如何改造與如何作為展示空間以及展示甚麼這件事
忙忙碌碌的十與十一 十月校運杯十一月的全築盃,在設計與運動都要兼具真的很難。 議題評 心得:起頭真的難!在自己做課題單是一件不易的事,如果題目訂得太死,可能之後的發揮就沒有太有彈性;太鬆的話又會對設計來說太發散。雖然第一次評圖其實對我來說幹道出現了但我還沒確定幹道的名字(像是中山路或是環島北之
雖然帶著懵懂與不安,但仍踏出了第一步,不過下一步該怎麼走呢?
如何改造與如何作為展示空間以及展示甚麼這件事
忙忙碌碌的十與十一 十月校運杯十一月的全築盃,在設計與運動都要兼具真的很難。 議題評 心得:起頭真的難!在自己做課題單是一件不易的事,如果題目訂得太死,可能之後的發揮就沒有太有彈性;太鬆的話又會對設計來說太發散。雖然第一次評圖其實對我來說幹道出現了但我還沒確定幹道的名字(像是中山路或是環島北之
雖然帶著懵懂與不安,但仍踏出了第一步,不過下一步該怎麼走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參觀博物館、美術館的體驗,和透過螢幕跟紙本看圖片不同...
Thumbnail
夢想之一是來個世界博物館參訪之旅,第一步就 先從國內開始吧!(還有我的二井博物館…) - 因為貼文是有影片的,有興趣的可以至IG查看完整內容! IG連結在此:參訪日:科工館
Thumbnail
在這個忙碌的世界中,透過旅行來尋找真正渴望的東西。在首爾博物館的感悟和旅行的體驗中,作者分享了對旅行的回憶、突破和觀察。通過對比不同國家的文化和風俗,作者思考了臺灣的全球化和文化定位問題。
Thumbnail
【國際博物館日】 今天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自1977年起,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每年舉辦國際博物館日,主要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博物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管道。
午食過後,和同事公出參訪,參觀的博物館本身即是古蹟 拾級而上,吱嗄聲讓我不自覺地再放輕腳步 在各展間拍照、做紀錄、寫心得,穿越古今 https://open.spotify.com/track/7jTJDt7RWCslzygXM1C3Ja?si=c0c10add64f24cad ------
Thumbnail
最近的連載都是我今年的德國之行,行程安排已經來到尾聲,大致的行程都已經排好,先前在網路上看到有人說,事先做好功課,出發到當地時候就是一一驗證做的功課是否到位的時候了:) 安排我的慕尼黑之行時,由於旅伴對於博物館/美術館不是很感興趣所以我也一再的調整我們的行程一起出遊就是要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參觀博物館、美術館的體驗,和透過螢幕跟紙本看圖片不同...
Thumbnail
夢想之一是來個世界博物館參訪之旅,第一步就 先從國內開始吧!(還有我的二井博物館…) - 因為貼文是有影片的,有興趣的可以至IG查看完整內容! IG連結在此:參訪日:科工館
Thumbnail
在這個忙碌的世界中,透過旅行來尋找真正渴望的東西。在首爾博物館的感悟和旅行的體驗中,作者分享了對旅行的回憶、突破和觀察。通過對比不同國家的文化和風俗,作者思考了臺灣的全球化和文化定位問題。
Thumbnail
【國際博物館日】 今天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自1977年起,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每年舉辦國際博物館日,主要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博物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管道。
午食過後,和同事公出參訪,參觀的博物館本身即是古蹟 拾級而上,吱嗄聲讓我不自覺地再放輕腳步 在各展間拍照、做紀錄、寫心得,穿越古今 https://open.spotify.com/track/7jTJDt7RWCslzygXM1C3Ja?si=c0c10add64f24cad ------
Thumbnail
最近的連載都是我今年的德國之行,行程安排已經來到尾聲,大致的行程都已經排好,先前在網路上看到有人說,事先做好功課,出發到當地時候就是一一驗證做的功課是否到位的時候了:) 安排我的慕尼黑之行時,由於旅伴對於博物館/美術館不是很感興趣所以我也一再的調整我們的行程一起出遊就是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