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之細路]鳴鳳古道群...開墾及隘勇組成的古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活動時間:2022.01.09

天氣:微冷

參加隊伍:祥雲

路線行程:台北→獅潭義民廟→鳴鳳古道→雲洞宮→南隘勇古道→綠色古道→三湖山(圖根點)→龍骨古道(八達嶺古道)→錫隘古道→苗26→台三線→義民廟

鳴鳳古道也是樟之細路的一小段,2021年5月母親節時,和山友來走過一圈小O行,此次是因臺北當天天氣預報不太好,怕會下雨,祥雲領隊就說改道苗栗來活動吧!於是再造訪鳴鳳古道,這次走大圈O行,也順便把我上次遺漏的基點補起來。在樟之細路的全圖上,鳴鳳古道群就佔比這麼小小的一段啊~(遙望自己樟之細路的路程拼圖)

raw-image

早上7點於臺北集合出發,約8:50時抵達苗栗獅潭義民廟,義民廟前廣場停車場大,旁邊還有洗手間,廟旁也有攤販販賣在地生產的當季水果,山友買了一袋帝王柑,我們在山上剝著吃,水分多又甜,大家都豎起大拇指。

raw-image

9:00 整裝好從義民廟往攤販後的溪邊走,就是前往鳴鳳古道,但我說等等~先讓我去補一個上去漏掉的基點吧!
後面有個迷你公園,有黃南球的雕像。黃南球是苗栗地區的首要開墾者。黃南球1840年出生於桃園楊梅,15歲時隨父親搬到苗栗南庄,為早期苗栗地區的首要開墾者,包含三灣、獅潭、大湖。

raw-image

然後就在黃南球雕像的前方,豎立著大大的基點,不知我上次為何漏掉?難道是當成石頭座椅嗎?

raw-image

三等控制點(No.K086),2022年新的基點吉祥物出來見客啦!

raw-image

9:08 沿著溪邊走往紅色的吊橋(新鳳橋),過橋前的路線解說看板,列出樟之細路的各個古道和分布地圖,就是第一張照片。走在橋上看向溪水,沿著溪邊似乎也有步道延伸過去(溪邊步道?)

raw-image

過新鳳橋沿著水泥步道走,整過地的田裡種植一撮撮的植物,田地邊緣則是一排樟樹,一開始就有樟之細路感。

raw-image

9:09 經過一處很漂亮的庭院(沒開放)門口有顆巨石寫著:龍躍雲津,旁邊還有座木造休息平台。

raw-image

龍躍雲津旁的木造平台&大樹,旁邊也有接水龍頭供遊客洗手、洗鞋子上的泥巴

raw-image

9:13 鳴鳳古道入口的標記石頭,從此進入鳴鳳古道一路清楚(想到上次看手機地圖跑去探九鳳古道,還跑進檳榔園繞一圈才找到鳴鳳古道)

raw-image

9:21 經過一處茶園(看起來像要收成茶籽的)對面有株梅花正開始要綻放,這是我們2022年第一次看到的梅花耶~幾位鄉巴佬就跑在樹下拍梅花。

raw-image

前段是沿著溪谷的石頭上坡,走不慣的人會覺得這種路徑較滑,因為這些石頭上多長有青苔。

raw-image

路旁有幾段可以看到石頭排成的排水溝,不知道是早期古道就有,還是後來觀光整修後做的?我就是喜歡注意這種小地方。

raw-image

9:34 來到情人谷,說起來就是在山徑旁立個大大的石頭寫情人谷,也沒看到解說取名字的緣由。

raw-image

情人谷石碑對面則有路線圖,其實就已經包含這邊的鳴鳳古道群。我上次走鳴鳳古道上至雲洞宮,再走上關公亭接南隘勇古道,然後走一半龍骨古道後接延平步道回去情人谷。這次前面一樣,中間則是走綠色古道(原路來回)後接整段的龍骨古道再從錫隘古道出去,走馬路回去義民廟,這樣等於兩次行程剛好把缺段處補起來。

raw-image

走在情人谷的這個橋上,也就是兩條路線交會處,左側的溪谷小路是延平古道,往前方一直爬階梯是鳴鳳古道。

raw-image

所以就是石階一直往上~往上爬

raw-image

路線上會依序經過這些景點,但常常沒感覺這個景點有什麼特色,看來就是取個名稱或設置平台(涼亭)讓旅人歇腳。路旁也有鳴鳳古道的里程石頭,這方向上去是數字越來越少的

raw-image

10:06 總算爬至一處平台,春風嶺就算是往上石階的終結,我都說到春風嶺就解脫了啦!再往前就是平坦的山腰石板路。

raw-image

10:10 來到南隘勇古道的叉路,左邊的木板橋就是南隘勇古道,先往前方的關公亭休息。

raw-image

關公亭,不論是從雲洞宮上來,或是從義民廟上來,關公亭算是越嶺點,所以常是遊客爬階梯上來的歇腳點。至於關公亭的字眼,從外側都看不到,寫在亭子內側的某個屋簷。

raw-image

關公亭旁邊,設有古道口的石碑,還有一個形狀奇特的石頭,寫著伯公龍,仔細看石頭底部的空洞有類似電線的東西,這該不會是以前有設路燈的裝置(石頭造型燈罩)吧!

raw-image

在關公亭旁這張鳴鳳古道群的路線圖比較清楚容易看。周邊幾個古道剛好可以串起來走,個別單一古道路程不長。

raw-image

10:21 從關公亭出發往雲洞宮。關公亭可以陡下樓梯(好漢坡),也可以從旁邊比較緩的坡之字形繞下去。這次從旁邊的石板步道走,有棵很漂亮的大樹,秋冬樹葉飄落,但從下方往上看,在視線內佈滿藍天的枝幹帶著冬天的美感。

raw-image

從關公亭旁的石板步道緩坡向下,沿途有很多大樹、老樹

raw-image

轉個彎看到地上有一處開了片小花,居然是油點草耶~而且在整理照片時,才看到花朵旁還躲了隻小小的銀腹蛛耶~

raw-image

經過一處佈置得像山野闖關器材的平台,對面的紅磚屋(空無一人)原來就是景點號碼牌上:義工的店,從義工的店門口經過就能看到階梯,順著階梯依序會經過牌樓,每個牌樓上的對聯和牌匾,正反面都不同。

raw-image

本來我們還認真看對聯和牌匾,覺得頗有意境,但是越往下走的詞句越隨意,好像是湊數的!(例如有面橫匾寫:客家本色)

raw-image

10:37 走出鳴鳳古道的階梯,右轉就看到雲洞宮,旁邊有洗手間還有小吃攤,上次來是夏天,太熱了不少隊友就點碗剉冰吃。因為疫情期間,很多廟宇有管制進出,我也盡量不進入廟裡,就在廟庭張望欣賞一下,頂多拜一下天公爐。
雲洞宮為二殿二護龍的格局,創建於光緒31年(1905年),一樓的主祀神明為三恩主公暨開台聖王,二樓凌霄寶殿則為玉皇大帝。但現在看到的雲洞宮樣貌為民69年重建竣工。

raw-image

10:47 休息10分鐘後起程走回到鳴鳳古道的入口,這次從好漢坡爬回關公亭。

raw-image

好漢坡不囉嗦,就是很陡的石階一直往上直到關公亭。

raw-image

11:12 上來到關公亭後喘口氣,過圓木橋走南隘勇古道。
鳴鳳古道早期是賽夏族狩獵的山徑,後來苗栗的客家族群進入獅潭拓墾,賽夏族被迫遷到較深的山區。過去先人均有經由此路進行商業買賣、交通往來,為苗栗與外地的重要道路。鳴鳳山昔日為「漢番」接壤之地,漢人進入此區拓墾時,沿山設隘,以防止原住民的反擊, 因此在這片山區裡形成多條隘勇路。南隘勇古道是昔日漢人在山上稜線沿線設置隘寮,以防範賽夏族人的襲擊,隘勇線沿山設置,綿延如長城, 所以取名為「長城步道」;後來村民認為應還原歷史真貌,所以又改名為「南隘勇古道」

raw-image

才經過入口的圓木橋後就要階梯往上爬,橋頭的木柱旁邊有一個山字水泥柱不要漏掉囉,似乎也有人就把它當成鳴鳳山的點位(H507M)

raw-image

11:15 走一小段陡坡上來就是和緩的稜線,山徑旁左邊看到一顆水泥柱,一側寫"清理地",一側寫"竹湖一二八"(蕭郎紀錄則為竹湖三八)。此處H531M

raw-image

11:19 沿途經過幾處有差鹿和路牌,但是有的路牌所指的叉路都已被雜草淹沒而不見路跡。原則上右邊的叉路都是下去往石觀音寺

raw-image

這一段南隘勇古道旁,也常可以看到樟樹,符合早期砍樟製樟腦的開墾環境。

raw-image

11:24 抵達一小片空地,路線圖木板上被用粉筆寫了:樟樹坪。樹根及休息的椅子下,有一顆清理地的柱子,但號碼字跡太模糊無法辨識。這裡路過的遊客比較少,為降低群聚,領隊決定就地埋鍋造飯!就在煮泡麵時,還是有走南隘勇古道的山友陸續經過,說剛剛就聞到我們煮泡麵的味道啊~(果然在山上煮泡麵就是特香特好吃啦!)

raw-image

12:17 吃完了山上香香的泡麵,也喝了一杯現沖熱咖啡,出發繼續前進,約走一分鐘就來到叉路口。往前繼續南長城古道,往左下是綠色古道。領隊本來要依照參考的行程規劃,就是用原路還回的方式把所謂的鳴鳳古道群都走過一遍,所以先左轉走綠色古道是延平古道的交會口,再原路回來這裡。

raw-image

綠色古道就是沿著山腰小徑,先一段下坡後,後段的坡度起伏不大,隊友義軍哥還唸說:不就是把這附近開出來的支線或捷徑都取叫XX古道的名稱啊~

raw-image

12:24 來到叉路口,往前可以爬回稜線的南隘勇古道(不過就會漏掉中間一段和三湖山)往左下是走延平古道,可以接回到情人谷。至於前面和左邊岩坪古道的路段,剛好上次5月來時走過了,所以領隊笑著說:我就是這兩次行程把路線完整拼圖起來啦!

raw-image

12:34 就又爬回稜線剛剛轉下來的地方,繼續走南隘勇古道。

raw-image

12:38 走至一片寬敞的大空地,在地圖上名稱為"臨雲台"。右邊有三湖山,往前接龍骨古道。我們先去三湖山原路來回。整個南隘勇古道(也就是木頭標牌上寫的南長城步道)則是往右出去經三湖山出去。

raw-image

跟上次來相比,其實這段路有被清理過,路徑較寬敞,兩旁的芒草雜草等也被修整過,視線有較寬闊。

raw-image

12:42 三湖山,H540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站在基點處往前看,前方的路徑都清理出來,很清楚的一條山徑,上次只能走到三湖山,周圍及往前的南長城步道都被芒草遮住。

raw-image

12:55 從三湖山回到臨雲台
13:00 往前繼續走龍骨古道(八達嶺古道),這一段起伏較大,有陡上陡下和一些稜線上的岩石地形,路徑不寬,有一段拉繩陡下坡。這段稱為八達嶺古道。八達嶺古道的命名,也是源自於長城的「八達嶺」,如今解說牌上又立一小解說牌,正名為「龍骨古道」

raw-image

13:08 過一處木製觀景台(不過被樹木遮住看不到景)後,爬一小段陡坡

raw-image

13:11 來到大相思樹旁,這棵大樹也是路標,往左轉下去就是可接到剛剛的綠色古道和延平古道。往前繼續稜線就是接錫隘古道。領隊的鳴鳳古道群全制霸原本是要左轉下去至情人谷再爬回來,但大家覺得太累且沒必要而打槍(而這一段我上次走過了,投沒意見的票),所以繼續往前走囉!

raw-image

13:16 爬一小段兩旁展滿芒萁的岩石上坡,來到一處山頂,旁邊延伸出去有木頭觀景台,觀景台本身良好,但是要走過去的步道已毀損。根據旁邊這張地圖,此處名稱為:坐嬲崠(嬲讀鳥),客語坐嬲是坐下來閒聊的意思,可是這面地圖旁有大大的標題介紹領角鴞,所以我直接叫這裡領角鴞...

raw-image

13:29 在領角鴞平台休息約10分鐘,此處應該算高點了,因為之後的路線就是一路往下走。拉繩陡下坡來到一處石頭平地,山谷的對岸有視野。左轉順著山腰路走

raw-image

拿出手機的山頭辨識軟體,原來那座是之前走的銃庫山啊!

raw-image

13:35 順著路徑往下走,下到叉路口,這一側的叉路口都有設步道導覽圖和路標,往左接錫隘古道從獅潭出去,往右地圖上是寫往公館,路標則是寫南長城步道。我們左轉要接著走錫隘古道。

raw-image

左轉走錫隘古道,路口就看到屹立一棵大樹,大家站在樹下看,樹心底部中空,但上方仍是枝繁葉茂。
錫隘古道是早期黃南球先生為了從公館跨越八角崠山脈進入獅潭開墾而闢建的通道,以前全長12公里,現在則多已經開發成馬路,原始山徑就是剩下現今走的這段,將近1公里的長度。

raw-image

13:38 過木板橋後,也是一路石階下坡,路邊會有大石做的里程標誌,錫隘古道現在全程938M。

raw-image

一路下坡的石階,且被踩得圓圓滑滑

raw-image

這段錫隘崎就是現在錫隘古道最具代表性的一段,兩側為雄偉山壁,步道陡峭,現在山壁上貼著「上崎觸鼻孔,下崎觸髻鬃」的牌子,甚至還有「歇歇腳吧」的小牌子,可是這段很陡又滑耶~

raw-image

石頭堆疊的步道多長了青苔,下坡濕滑,幸好旁邊有加裝鐵鍊扶手輔助,進入山谷看到右側雄偉的山壁。

raw-image

走下來一點回頭望,這段步道是利用山壁間的隙縫開鑿而成,沿途和幾位往上爬的山友會車,往上走應該比較不滑吧!

raw-image

13:53 這一段山谷路沒叉路,順著山徑往下走到較平緩處。步道中偶爾會見到用石頭砌成的小排水溝

raw-image

13:58 走來到大水塔竹林處,前方有叉路和地圖,隊友停腳看一下。右轉有很寬敞的大路,但是沒標示,左轉則是出去苗26。

raw-image

14:02 走出來至苗26,路口的大石頭上寫著錫隘古道。左轉走苗26,要接台三線回到獅潭義民廟。

raw-image

走在苗26的馬路旁,沿路抬頭看到正前方尖尖的山,果然是仙山啊!幾年前走仙神縱走時,某個山頭正在整理要蓋農場之類,就沒再造訪了。

raw-image

14:12 接到台三線的路口,右轉往大湖,左轉往獅潭。才轉過去...就看到仙草店。

raw-image

14:12 看到獅潭仙草店,大家自動停下腳步說要吃仙草,都來到仙草產地了,怎能放過?不過生意好要等蠻久(本是外帶,拿到冰品後剛好有空桌,就坐下來吃完再走)。這間賣各種加料的仙草冰品和燒仙草,當天處於一種吃冰好冷,吃燒仙草很熱的天氣~這間又沒有仙草奶茶那一類的飲料。我只好點了一杯仙草奶凍(50元),就是仙草凍上面給粒奶油球自己淋上去,蠻好吃的,很有仙草的草味,不過這一杯跟統一大布丁差不多大而已。

raw-image

14:43 獅潭仙草店斜對面就是,走外環道是台三線,走裡面是經過新店老街,既然是老街當然要路過,還有可愛的獅子和草莓雕像迎客,走台三線車子多又沒意思。

raw-image

14:48 新店老街這一端沒有什麼商店,很樸實,有風車,可以看到不遠處雄偉的牌樓,似乎是靈洞宮的大牌樓。

raw-image

沿著河邊還有觀魚廊道,河邊步道一直延伸過去。不過這兩個月在竹苗附近爬山,星期日北上都會塞車,怕又塞車,不敢亂走步道耗費太多時間。

raw-image

14:58 進入比較熱鬧的老街,大家的購買慾就燃起來了,2位停在邱媽媽菜包店買菜包和草仔粿,3位被對面的古早味豆乾吸引,還有看到這邊仙草飲料比較便宜,再喝一杯平衡物價。

raw-image

老街上還有條神秘小徑,走入神秘小徑,兩側的牆上畫滿壁畫,入口處多是宮崎駿的卡通作品壁畫

raw-image

短短的小徑往外面大馬路(台三線)

raw-image

從神隱少女經龍貓還有美少女戰士,小叮噹和海綿寶寶出去就是外面大馬路,過馬路則是回到義民廟。別忘了,義民廟旁還有好吃的當地產柑橘可以帶回家當水果,爬山兼促進當地經濟,讚啦!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龜毛原蟲的沙龍
20會員
112內容數
藉由健行登山與旅遊,探訪這片土地上曾經活著的記憶。 以行程路線記錄為主,努力認識花草蟲獸為輔。 那麼"吃"呢?邊走邊吃是一定要的啊~
龜毛原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8
好久好久,大概類似小學畢業旅行後?就沒去過野柳公園,之前雖有爬過外面的駱駝峰,但沒進去地質公園裡面參觀。經長久風化,據說女王頭的脖子越來越細,所以可能會在不久將來斷頭駕崩,這也是自然發展的歷程。在陰天細雨中來個野柳地質景觀及獅頭山小旅行,金山老街吃大碗公海鮮粥,順便找在公園內野柳岬和金包里山的基石。
Thumbnail
2025/04/18
好久好久,大概類似小學畢業旅行後?就沒去過野柳公園,之前雖有爬過外面的駱駝峰,但沒進去地質公園裡面參觀。經長久風化,據說女王頭的脖子越來越細,所以可能會在不久將來斷頭駕崩,這也是自然發展的歷程。在陰天細雨中來個野柳地質景觀及獅頭山小旅行,金山老街吃大碗公海鮮粥,順便找在公園內野柳岬和金包里山的基石。
Thumbnail
2025/04/02
這次的主要目的地是頂泰山巖和明志書院,都很簡單,搭車走路就可到了,不過還是要運動健身一下,除了欣賞古蹟和上書院,就規劃把後面小山頭和步道繞一圈。先從頂泰山巖欣賞古蹟出發,走幾條步道(崎頭古道、義學坑步道、清風亭、瓊仔湖、尖凍山步道)下山到明志書院唸書,再爬步道回山上摸基點,半天行程看古蹟+運動
Thumbnail
2025/04/02
這次的主要目的地是頂泰山巖和明志書院,都很簡單,搭車走路就可到了,不過還是要運動健身一下,除了欣賞古蹟和上書院,就規劃把後面小山頭和步道繞一圈。先從頂泰山巖欣賞古蹟出發,走幾條步道(崎頭古道、義學坑步道、清風亭、瓊仔湖、尖凍山步道)下山到明志書院唸書,再爬步道回山上摸基點,半天行程看古蹟+運動
Thumbnail
2025/03/21
慢慢才知道雙北地區有很多煤礦遺址,猴硐、雙溪、九份那帶更曾是煤礦盛產地,於是來一探五堵東山煤礦。搭火車從五堵車站出發,過文史資料豐富的鄉長厝橋到東山煤礦礦坑遺址,附近還有昔日灌溉用的鄉長厝大埤如今變身為賞荷勝地,鋪設好的獅頭山步道經巨岩彩壁到岩石區上獅頭山,路程不長,夏季來走的話還可以欣賞滿塘荷花。
Thumbnail
2025/03/21
慢慢才知道雙北地區有很多煤礦遺址,猴硐、雙溪、九份那帶更曾是煤礦盛產地,於是來一探五堵東山煤礦。搭火車從五堵車站出發,過文史資料豐富的鄉長厝橋到東山煤礦礦坑遺址,附近還有昔日灌溉用的鄉長厝大埤如今變身為賞荷勝地,鋪設好的獅頭山步道經巨岩彩壁到岩石區上獅頭山,路程不長,夏季來走的話還可以欣賞滿塘荷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前言 幾個星期前剛結束鳴鳳古道之旅,山林中新鮮的空氣與寧靜讓我意猶未盡,我又安排一個古道步行,位於苗栗造橋的劍潭古道,看了 google map 地圖與評價,難度與距離都小於鳴鳳古道,屬於初階難度的古道.. 周末來到劍潭古道入口處,停車的位置不多,如果是騎機車前往,則可以很容易在路邊找到停
Thumbnail
前言 幾個星期前剛結束鳴鳳古道之旅,山林中新鮮的空氣與寧靜讓我意猶未盡,我又安排一個古道步行,位於苗栗造橋的劍潭古道,看了 google map 地圖與評價,難度與距離都小於鳴鳳古道,屬於初階難度的古道.. 周末來到劍潭古道入口處,停車的位置不多,如果是騎機車前往,則可以很容易在路邊找到停
Thumbnail
前言 不知道何時開始又懷念起山林的味道,記憶中小時候常與家人去爬苗栗獅頭山,獅頭山海拔僅490公尺,那時總會拚盡全力當第一個爬上山頂的人,隨著逐漸長大,早已沒有那股拼勁。 這次選擇的是位於苗栗獅潭的鳴鳳古道,離住的地方不算太遠,根據 google map 上的留言,該古道難度為中等,也因為附近的..
Thumbnail
前言 不知道何時開始又懷念起山林的味道,記憶中小時候常與家人去爬苗栗獅頭山,獅頭山海拔僅490公尺,那時總會拚盡全力當第一個爬上山頂的人,隨著逐漸長大,早已沒有那股拼勁。 這次選擇的是位於苗栗獅潭的鳴鳳古道,離住的地方不算太遠,根據 google map 上的留言,該古道難度為中等,也因為附近的..
Thumbnail
從竹北蓮華寺至芎林飛鳳山一系山徑列串連沿著稜線走,稱為龍鳳連稜,其中不少路段是早期先民往來聚落間的路徑,全長22公里。我本來只想走三條古道:文山步道、三段崎古道、文林古道,三條連起來走就是龍鳳連稜的下半場,乾脆直接去掉鳳,經過古蹟呈甘橋,到文林閣看文昌公,路過鄧雨賢公園,走古道沿途順便摸一些基點。
Thumbnail
從竹北蓮華寺至芎林飛鳳山一系山徑列串連沿著稜線走,稱為龍鳳連稜,其中不少路段是早期先民往來聚落間的路徑,全長22公里。我本來只想走三條古道:文山步道、三段崎古道、文林古道,三條連起來走就是龍鳳連稜的下半場,乾脆直接去掉鳳,經過古蹟呈甘橋,到文林閣看文昌公,路過鄧雨賢公園,走古道沿途順便摸一些基點。
Thumbnail
清道光年間,有一位淡水同知名叫李慎彜,他因為發現一座山峰的形狀宛如一只蹲踞的雄獅,於是將其命名為「獅頭山」。 如今,獅山古道成為苗栗和新竹兩地備受矚目的旅遊路線。這條古道以望月亭為界,分屬兩個縣市,並且可以分為前段和後段。前段保留了古老的青石鋪設石板路,散發著濃郁的古韻;而後段則鋪設了水泥或柏油路。
Thumbnail
清道光年間,有一位淡水同知名叫李慎彜,他因為發現一座山峰的形狀宛如一只蹲踞的雄獅,於是將其命名為「獅頭山」。 如今,獅山古道成為苗栗和新竹兩地備受矚目的旅遊路線。這條古道以望月亭為界,分屬兩個縣市,並且可以分為前段和後段。前段保留了古老的青石鋪設石板路,散發著濃郁的古韻;而後段則鋪設了水泥或柏油路。
Thumbnail
因為下雨,上週沒出門健走,很想念大自然吶,今天就出發走個夠吧! 今天路線:福隆火車站 > 遠望坑親水公園 > 草嶺古道 > 大里火車站
Thumbnail
因為下雨,上週沒出門健走,很想念大自然吶,今天就出發走個夠吧! 今天路線:福隆火車站 > 遠望坑親水公園 > 草嶺古道 > 大里火車站
Thumbnail
樟之細路第三段旅程的最後一天,我們起了個大早把握晨光在明德水庫走走晃晃,然後循著馬偕博士的傳教行醫之路,經水寨下古道;循隘勇古道、鳴鳳古道到獅潭。秋天的細路,已不見滿山滿谷的油桐花開,但秋高氣爽的時節適合步行。沿途的柚香、野薑花香、柿子香,伴隨著溫和的陽光與徐徐微風,是視覺與嗅覺的饗宴。
Thumbnail
樟之細路第三段旅程的最後一天,我們起了個大早把握晨光在明德水庫走走晃晃,然後循著馬偕博士的傳教行醫之路,經水寨下古道;循隘勇古道、鳴鳳古道到獅潭。秋天的細路,已不見滿山滿谷的油桐花開,但秋高氣爽的時節適合步行。沿途的柚香、野薑花香、柿子香,伴隨著溫和的陽光與徐徐微風,是視覺與嗅覺的饗宴。
Thumbnail
樟之細路第三段第二天,全長總共約35公里,是三天中距離最遠的一天。但有了保姆車加持的我們,膽子比天高,繼續保持著第一天走走停停的閒適風格,記錄沿途美好風光。這天我們巧遇其他推廣大使,也有月桃窩的夥伴前來探班,整條路上熱鬧不少。聽著思維小民談論著當初開路的篳路藍縷,更加心懷感恩地走在這條長距離步道上。
Thumbnail
樟之細路第三段第二天,全長總共約35公里,是三天中距離最遠的一天。但有了保姆車加持的我們,膽子比天高,繼續保持著第一天走走停停的閒適風格,記錄沿途美好風光。這天我們巧遇其他推廣大使,也有月桃窩的夥伴前來探班,整條路上熱鬧不少。聽著思維小民談論著當初開路的篳路藍縷,更加心懷感恩地走在這條長距離步道上。
Thumbnail
從橫山車站走至獅頭山牌樓的樟之細路,幾乎都在走馬路,從省道走到縣到或鄉道,中間只有一段石峎古道(石硬子古道)是山路。但沿途經過北埔,和手邊竹籃的阿公聊天,看著北埔的忠恕堂、慈天宮等古蹟與信仰中心,欣賞客家歷史建築與雙安橋等遺跡,還有作為以前八卦中心的公共洗衣場,都是值得我們更深層認識的歷史與文化。
Thumbnail
從橫山車站走至獅頭山牌樓的樟之細路,幾乎都在走馬路,從省道走到縣到或鄉道,中間只有一段石峎古道(石硬子古道)是山路。但沿途經過北埔,和手邊竹籃的阿公聊天,看著北埔的忠恕堂、慈天宮等古蹟與信仰中心,欣賞客家歷史建築與雙安橋等遺跡,還有作為以前八卦中心的公共洗衣場,都是值得我們更深層認識的歷史與文化。
Thumbnail
鳴鳳古道早期是賽夏族狩獵的山徑,後來苗栗的客家族群進入獅潭拓墾,賽夏族被迫遷到較深的山區。過去先人均有經由此路進行商業買賣、交通往來與交流,為苗栗與外地的重要道路。鳴鳳山昔日為「漢番」接壤之地,漢人進入此區拓墾時沿山設隘,防止原住民反擊, 因此在這片山區裡形成多條隘勇路。
Thumbnail
鳴鳳古道早期是賽夏族狩獵的山徑,後來苗栗的客家族群進入獅潭拓墾,賽夏族被迫遷到較深的山區。過去先人均有經由此路進行商業買賣、交通往來與交流,為苗栗與外地的重要道路。鳴鳳山昔日為「漢番」接壤之地,漢人進入此區拓墾時沿山設隘,防止原住民反擊, 因此在這片山區裡形成多條隘勇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