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郊山]龍鳳連稜鳳飛去...石頭坑山坑我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活動時間:2023.01.27

天氣:冷冷的陰天

參加隊伍:本原蟲龜速獨行

路線行程:板橋轉運站→芎林→呈甘橋→文林閣→鄧雨賢公園→文林古道→三段崎古道→石頭坑山→文山步道→犁頭山→文山國小→公車→新竹車站→火車北返

從竹北蓮華寺至芎林飛鳳山一系山徑列串連沿著稜線走,稱為龍鳳連稜,其中不少路段是早期先民往來聚落間的路徑,全長22公里。不過我本來就沒有要這樣精實,我起初看上的是那周圍三條古道:文山步道、三段崎古道、文林古道,查一查發現三條可以連起來走,而且就是龍鳳連稜的下半場,那就直接去掉鳳(因為我之後有飛沙縱走行程,就有收集到鳳啦),算起來路程大約2/3是很適當的14公里。
原本打算搭火車到新竹後轉車從文林古道出發(因為公車從新竹站發車時間是固定的),這樣下山到芎林直接搭客運回來,不過前一天覺得如果國道客運客滿上不了車,我不就在哭倒在路旁!還是照抓來的航跡從芎林出發吧!

交通:臺北→芎林

國光客運(1820,臺北-竹東)
以往去關西或竹東都在台北車站搭國光客運(1820),這次試試看在板橋轉運站搭車(1820從臺北出發後,中途停靠板橋轉運站),結果我覺得沒有比較方便,板橋站又很冷清,時間也不好抓,下次還是去台北車站搭好了。

8:42 車子下芎林交流道後後就按鈴下車,停在這個牛肉麵門口,當天新竹風很大(還是其實每天新竹風都很大?)下車冷到皮皮挫,看著準備中還沒營業的牛肉麵店,只能吃著我的蛋蛋(茶葉蛋)都冷了。想唱著:冷冷的北風打在我的臉上~

raw-image

8:45 從牛肉麵店左轉過馬路直走,看到飛鳳山的路牌,故意忽視,今天本來就沒想去飛鳳山,反正之後有安排飛沙縱走。所以一開始,我的龍鳳連稜就沒有鳳了,嘎嘎嘎~(烏鴉飛越示意圖)

raw-image
8:51 順著123縣道走,路過土地公,先打招呼。其實是門口這兩隻黃色的石獅子很可愛,來摸摸。

raw-image

呈甘橋

9:03 走在馬路上要過橋,才驚覺這是我要找的呈甘橋,不過說真的太新了,而且連接馬路很容易忽略是在過橋。
1970年(民國59年)11月,本橋再度修建,但未立碑。本來的碑雖立橋畔,近年民宅新建將碑圍住,彷彿切斷歷史一般。而且這個修建的橋很新,完全沒有古蹟樣,我找到階梯往下走一些,才能看到早期的拱形勉強保留住。

呈甘橋

呈甘橋

芎林呈甘橋:現在的呈甘橋於1923年所建,三拱式石橋造型優美,具構造及歷史文化價值。解說牌中提到的捐題碑,我在橋頭找了一下沒看到就放棄了。(後來查紀錄是在斜對角的巷弄內,有大正12年之建橋紀念碑)

raw-image

文林閣

9:10 呈甘橋往前走幾分鐘,就看到路旁像廟宇的建築物,即是文林閣。
文林閣,是當地早期最重要的私人學堂。光緒二年(西元1876年), 鄧兆熊與地方人士一起將學堂改為廟,建立「文林閣」,亦稱為「文祠」, 祀奉文昌君,積極培育地方人才。

raw-image
文林閣,進入大門內,有重建的碑文介紹及歷史。對側另外三個,完全看不出字跡的碑文,才是遺留下來的古碑。

raw-image

不過民國八十年代初舊廟腐朽而重建時,建成了這樣雕龍畫棟、 金碧輝煌的新式廟宇。雖然我已經不用考試了,既然都來了,還是走上去拜一下文昌君(順便上一下洗手間啦!)

raw-image
庭院兩側都有九芎樹,因為昔日的芎林鄉盛長九芎樹,鄉因樹而得名,最初鄉名為「九芎林」,後來簡化為「芎林」(嗯嗯~原來真的是很多九芎的地名由來啊~)
raw-image

鄧雨賢紀念公園

9:28 走到鄧雨賢紀念公園,紀念曾在附近芎林國小任教, 有「台灣歌謠之父」的音樂家鄧雨賢。公園不大,看一下地圖,選擇直接穿越~

鄧雨賢為客家人,出生於龍潭,是日治時期出門的作曲家,被譽為台灣歌謠之父。1940年時來到芎林公學校教書,1944年辭世(享年39歲)。

raw-image

走在公園內的步道,看到比人高的植物,類似龍舌蘭還是瓊麻那一類。鄧雨賢最膾炙人口的歌曲就是四月望雨: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所以穿越公園找文林古道的路時,邊哼著雨夜花~雨夜花,然後看到這棵像刺刺頭的巨大植物,雨都不雨了,好像該來首加州陽光?

raw-image
公園內看到有往文林古道的標牌。

raw-image
順著路牌走出公園後是走入民宅社區,右側都是住家,看到左側有條水泥小路,對一下地圖,這是往文林古道。(有路牌,雖然被樹木遮住而不顯眼)

raw-image

文林古道

9:42 來到文林古道的登山口,右側小山徑才是文林古道,路口處有設置地圖簡圖。
因為有著名寺廟文林閣,這條路線因此取名文林古道。昔日是山區居民運送農產的道路,隨著時代變遷居民外移,古道日漸荒廢,經文林社區發展協努力下,得到經費補助修復,就有了今日清楚好走的木棧步道。

raw-image

沿途是清楚的步道,有些路段是土徑,有些路段有鋪設枕木或階梯。

raw-image

高梘頭山

9:48 爬一小段階梯後,進入竹林,左側有一小空地,高梘頭山,H175M,聯勤內補三等三角點(No.025)

raw-image

9:53 看到左側有叉路,是往紙寮窩,查一下資料,發現往紙寮窩方向的路徑也有個基點,所以若單走文林古道,是可以和紙寮窩繞一圈,可是這樣要拉往三段崎步道時間會不夠,只好放棄紙寮窩。

10:02 走了一段土徑後,看到木板的階梯往上(不喜歡爬樓梯啊~)

raw-image

10:12 來到木造涼亭,這處其實也就是文林古道的終點。涼亭前有寬敞的土徑,左側往紙寮窩,右側往新埔。走右側

raw-image

10:23 走出來接碎石子路,在左轉跨過鐵鍊,接產業道路後出來到柏油路,順著柏油路走,經過養雞場(味道很清楚,所以就會知道養雞場到啦!)

raw-image

10:27 這一段都在鄉間小路(柏油路)上走,遇到有叉路就拿出手機看一下地圖和航跡,或是找一下路口有無路牌,像是偶爾可看到樹上,有掛龍鳳連稜的藍天路牌。

raw-image

10:33 接出來大馬路(115縣道),順著大馬路走一段,抬頭看到大大的綠色新埔鎮路牌,此處是新埔鎮的交界,也是115縣道最高點。前方要左轉進入小徑。
嗯嗯~在這卡關了。倒在路中間的號誌燈,旁邊的怪手和卡車正在處理中,只好趁處理到一半暫休時,詢問可否借道後,從怪手身邊爬進去道路。

raw-image

才從怪手旁走土堆爬進路,就看到牌子。分別寫著石頭坑山山谷路(沿著水泥產道直走)、石頭坑山稜線路(右轉爬上去)。嗯~稜線和和山谷路,時間都標一樣60分,想說走稜線搞不好有展望,結果我選錯了(遠目)...

raw-image

石頭坑山...

一開始走在狹窄的竹林穿越中,路徑還算清楚

raw-image

10:52 路中間被劃十字的石頭,左側樹林裡還有張被丟棄的山名紙牌(撿不到牌子,不知道此處是什麼點)

raw-image

10:58 還經過土坡中有奇怪的東西(蹲著看不出所以然)。

raw-image

11:08 所謂的稜線路,雖然有一段走在稜線上,但根本也都沒視野。看到綁在電塔下,寫著石頭坑山的路牌(寫25分)不久,接農舍旁出來。中間接的水泥產業道路和電塔,由於經過農舍和農園,狗比人多,不時要跟跑出來的狗互汪一下嚇嚇對方。

raw-image

然後,就開啟了石頭坑真的挖了個坑給我的路徑。

11:10 嗯嗯~我們知道離線地圖和航跡,在定位上都是會有誤差的,山裡誤差個50公尺,實際上走起來就會偏掉。經過紅磚民宅不久,順著路徑走來到此處,往前的路是一大片芒草花還是雜草,看起來好像路不見了。左側的竹林路往下,而且竹子上還有新鮮的登山路條。我低頭地圖抬頭看布條想了5秒鐘,左轉選新鮮布條

raw-image

竹林中陡下且有點滑,大概下了50公尺拿地圖出來看,喔~NO~我的航跡偏掉了!可是要爬升50公尺回去,我真是百般不願意,前方的路徑又都可以看到登山路條,先找著登山布條走吧!看能不能邊修正路徑。就在竹林裡穿越找布條,還爬上爬下

raw-image

11:17 走到某處柑橘園,布條不見了,不知道是否直接穿越柑橘園,聽到園內有人在工作,怕農家反感不好意思穿越私人農地,我就沿著柑橘園旁邊走下果園。

raw-image

11:23 從某間民宅旁的土徑走出去,只好邊看地圖抓方向。總算走到產業道路上,這條就是山谷路。覺得心有點累,剛剛不就白忙一場?稜線路闖關失敗,至少我們還有山谷路,反正對到路徑上了,跟著航跡走。右轉下去。

raw-image

11:27 從農舍工作小屋經過後,進入小條山徑

raw-image

11:29 看到了廢棄的古厝紅磚牆,我對山中出現的廢棄紅磚牆、古厝、疊石牆壁都會佇足欣賞一下。

raw-image

11:34 還有小小的板根耶

raw-image

11:41 沿著廢輪胎搭建的階梯走上來一處農場,在農場中行走看到"日出景"的標示牌,右轉是接續的路,但雖然知道此時不會有日出,還是好奇左轉先去看日出景可以看到什麼?

raw-image

就是竹叢旁有處視野比較好的展望點,此時當然沒日出(是說我也搞不清東西方)

raw-image

離開日出觀景點,走在農場內往外的道路,山櫻花開了(農場內的路兩旁種植山櫻花)。

raw-image

三段崎古道

11:48 路順著往農場外走,跨過當作門的小繩子後,取右上的路。

raw-image

11:48 走上來在轉彎處,總算看到了三段崎的路牌,不對!我的石頭坑山呢~那個坑還沒到!(自從怪手旁走過來後,除了剛剛走出民宅旁小徑遇到住戶打個招呼外,我整路都沒遇到一個人啦!連要問路都無法。往石頭坑山我花比牌子上寫的時間1.5倍,果然被石頭坑了。

raw-image

11:50 走上來另一處菜園,前方的路比較清楚,就傻傻往前走了,走一小段看離線地圖才發現又走錯路,回頭找轉彎處。其實是剛走上來時,右側有條小徑,某果樹上也有掛布條,只是叉路口不起眼,路徑像菜園路也小條,容易忽略。

raw-image

11:55 走過來爬著拉繩陡坡,路面則是易滾動的鬆沙土。拉繩上去是樹根瘦稜土徑。

raw-image

11:59 這段拉繩瘦稜走上來至一小處平地,右側有叉路,路牌寫著往115縣道的稜線路,50分。嗚嗚~當初我的稜線路如果一路暢行,應該就是從此走過來,也不用花這麼多時間,還下去~又爬上來,心好累啊~(只有看到往前石頭坑山5分鐘略表安慰)

raw-image

12:04 接下來路就很寬敞,來到林間一塊禿禿的空地,石頭坑山到了。

中場休息先來看一下我是怎麼被石頭坑的,藍色是我抓來的航跡,紅色是我實際走的路線,原本從公路進來,選右邊的稜線路後,照理說可以一直沿著紅色虛線走稜線路,接到石頭坑山(看起來路線比較短啊~),可是中間就這樣這樣那樣那樣,我只好下切接到山谷路

raw-image

石頭坑山

石頭坑山,H237M,二等(No.1029)、頭前溪保護區界(13號)。共有2顆基石喔!

raw-image

繼續往前走沒幾步路中還有一顆石頭坑山的基石。而且在此處終於遇到走過來的健行者,呼呼~總算有人煙了。

raw-image
石頭坑山,H235M,三等(No.6)。前面H237M,這裡H235M,這段路根本沒有矮2公尺的感覺。本來想說中午時間了,這邊也很寬敞,似乎可以停在此處簡單吃個中餐,可是雖在樹林中,風有點大冷冷的,繼續往前找地方吧!是說今天從下車就風大頗冷,走得頗悠閒,有時又要停下來找路,其實一直都沒有暖起來的感覺,我的防風外套是穿整路在走的,完全無法脫掉。
raw-image
12:24 走出來接到一個橫向寬敞的土路,右轉繼續走。就來到了鋪卵石的步道,竹苗這區好像不少步道是像這樣鋪卵石階梯,不過我都覺得這種鋪面很難走耶!
raw-image

12:27 過金屬網架橋

raw-image
走出來到像果園的地方,還有頹圮的土塊+紅磚厝。
raw-image
路旁圓形的石槽內,雖非蓄意,但養著浮萍,還是探頭找了一下能不能看到蛙蛙或是蛙蛋。哌哌~今天看的水槽都摃咕。
raw-image
廢棄紅磚土角厝,雖還留有屋頂,但牆壁多處破損,看起來似乎是無人居住了。
raw-image
12:32 經過果園往外走,此時偶有遇到三三兩兩來走步道的遊客。走到叉路時,看一下地圖應該是往前平坦的路。不過地圖上有標示土地公,抬頭看到右上有棵大~大~樹耶!好奇的走上去大樹旁。
raw-image
大樹和石棚小土地公廟的對比。用石塊搭建的古老土地公小廟,就在大樹對面,而且也有香爐、蠟燭和餅乾祭品,是有人整理的土地公廟。
raw-image
乾脆就坐在土地公廟旁午餐。這裡發生一件趣事,我隨手把八寶粥拿出來放在土地公的案前,泡杯熱咖啡咬一口御飯糰後,越想越不對勁,這罐八寶粥我好像是某次拜拜過後塞進背包裡的?趕快跟土地公道歉,拿我手上的熱咖啡交會啦!
raw-image
12:56 跟土地公吃完中餐後,告別大樹繼續往前走。
raw-image

文山古道

13:01 就來到文山古道的入口,路旁有掛著紙牌,寫著此處為"水坑仔入口"。

raw-image
轉入後循著山徑走,路雖不寬但很清楚,但此時走來感覺很蕭瑟,風也很大,不過看來夏天應該超曬?
raw-image
中油地標

13:16 不經意看到左邊的相思林樹下較空曠處,有兩顆方方的石頭耶~是中油的地標石頭,分別是"中油NGL"及"幹 0594"(我沒有罵人喔~)

此處的秋冬大概就是這樣帶點枯枝有點乾枯的景觀?

raw-image
13:20 走一小段水泥路來到叉路口,此處為新埔|芎林的分界耶!(地上有畫)正看著要左轉還是右轉時,咦~路邊又有一顆類基石。
raw-image
靠過去蹲下來看,是:頭前溪水源區界12號。
raw-image
右轉繼續走在土徑步道上,路旁多是相思樹。
raw-image
經過一處竹叢後,左邊有一片寬敞的草地,還可看到開著一處處紫花藿香薊。中間間隔一根根像灑水器的裝置,可能是私人農園吧!
raw-image
13:51 接下來的叉路,旁邊都有路牌標示,不用停下來看地圖,照指標往犁頭山前進就是了。走到一段稜線山崖邊,也都是相思樹。
raw-image

靠近山崖邊的視野,竹北展望

raw-image



吧哩國山各種峰

山崖邊就可看到一粒...半粒石頭:吧哩國山東峰(基石上有個"鄭"字)

raw-image
兩旁多是相思樹(而且路徑是乾乾的沙土)

raw-image

14:06 吧哩國山主峰,H175M,無名基石

raw-image

過主峰後,一小段陡下土坡路

raw-image

14:11 吧哩國山西峰(無基石)。這幾個吧哩國山東西南北峰的,都很近,相隔大概1~2分鐘而已。

raw-image
那條是高鐵軌道,等不到高鐵經過(想拍照),風大又冷趕快離去
raw-image

樹根拉繩路上去

raw-image

犁頭山

14:18 犁頭山涼亭到了,我有一種"總算..."的心情,覺得今天行程終於告一段落。

raw-image
別忘記這顆在柵欄外的,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11號(今天已經路過了11、12、13號囉!)
raw-image
犁頭山,H156M,三等(No.97)。站在犁頭山頂下望高鐵軌道,剛剛一直聽到轟隆聲,現在卻都沒高鐵路過,真不配合。

說到這,龍鳳連稜鳳都刪去了,那龍呢?在犁頭山旁邊的觀景台解說牌寫著,犁頭山山形似犁頭而得名,因為山勢到這邊突然陡降,直落竹北平原,有如龍頜斷落,所以古時又稱斷龍頭。(龍出現了!)

raw-image
犁頭山觀景台這裡是叉路口,直走往蓮華寺,右轉木棧接踢下去出文山國小,我已經沒有心力走蓮華寺了,直接下文山國小
raw-image
14:34 文山國小校園後方,假日沒上課,可借道國小(上課時間禁止通行,以免打擾學生),校園內有北地動物耶~麋鹿和北極熊!
raw-image
14:39 從國小門前的階梯下去,走過田邊小路出去是大馬路,過馬路對面就有新竹客運的站牌,可搭車往新竹車站(或竹北站)

raw-image

說到這個等車,站在文山國小站牌下傻望抬頭傻望,看著其中幾班車號和班次,交叉比對各種訊息(咕狗啦!XX等公車啦!),公車來的時間都不一致,而且大概都還要1小時以上,只好發呆。突然被善良的公車司機叭一聲,在後面揮手讓司機把我撿上車,安心回到新竹車站(因為我不認識竹北要下車,只好一路坐回新竹站,而且奢望在新竹說不定可以買到自強號咻咻回台北,結果假日傍晚當然是沒座位啦!)

剛好有輛從新竹發車的電車,可以悠閒的晃回台北,在車上打開其他的紀錄確認一下路線時,發現自己漏掉紙寮窩山,哭暈在火車上Q_Q(我不要再去了啦!漏掉就算了)

此次參考的龍鳳連稜航航: https://wayfarer.idv.tw/Taiwan/2021/0313/0313.htm


無關紀錄但和文章格式相關的小抱怨:
寫此文時,網站的部落格進行了改版,不知道中間有什麼bug,寫一寫文章格式就跑掉,中間發生了2次我部分段落刪掉重寫,然後又生出了一堆重複的目錄標題,我已經不知道如何是好,殺也殺不掉,本來想刪掉全部重寫,不過我寫文很慢,這樣實在很崩潰,決定假裝沒看到(把頭埋在沙子裡),反正本部落格不會收費,忍耐點加減看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龜毛原蟲的沙龍
22會員
119內容數
藉由健行登山與旅遊,探訪這片土地上曾經活著的記憶。 以行程路線記錄為主,努力認識花草蟲獸為輔。 那麼"吃"呢?邊走邊吃是一定要的啊~
龜毛原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8
好久好久,大概類似小學畢業旅行後?就沒去過野柳公園,之前雖有爬過外面的駱駝峰,但沒進去地質公園裡面參觀。經長久風化,據說女王頭的脖子越來越細,所以可能會在不久將來斷頭駕崩,這也是自然發展的歷程。在陰天細雨中來個野柳地質景觀及獅頭山小旅行,金山老街吃大碗公海鮮粥,順便找在公園內野柳岬和金包里山的基石。
Thumbnail
2025/04/18
好久好久,大概類似小學畢業旅行後?就沒去過野柳公園,之前雖有爬過外面的駱駝峰,但沒進去地質公園裡面參觀。經長久風化,據說女王頭的脖子越來越細,所以可能會在不久將來斷頭駕崩,這也是自然發展的歷程。在陰天細雨中來個野柳地質景觀及獅頭山小旅行,金山老街吃大碗公海鮮粥,順便找在公園內野柳岬和金包里山的基石。
Thumbnail
2025/04/02
這次的主要目的地是頂泰山巖和明志書院,都很簡單,搭車走路就可到了,不過還是要運動健身一下,除了欣賞古蹟和上書院,就規劃把後面小山頭和步道繞一圈。先從頂泰山巖欣賞古蹟出發,走幾條步道(崎頭古道、義學坑步道、清風亭、瓊仔湖、尖凍山步道)下山到明志書院唸書,再爬步道回山上摸基點,半天行程看古蹟+運動
Thumbnail
2025/04/02
這次的主要目的地是頂泰山巖和明志書院,都很簡單,搭車走路就可到了,不過還是要運動健身一下,除了欣賞古蹟和上書院,就規劃把後面小山頭和步道繞一圈。先從頂泰山巖欣賞古蹟出發,走幾條步道(崎頭古道、義學坑步道、清風亭、瓊仔湖、尖凍山步道)下山到明志書院唸書,再爬步道回山上摸基點,半天行程看古蹟+運動
Thumbnail
2025/03/21
慢慢才知道雙北地區有很多煤礦遺址,猴硐、雙溪、九份那帶更曾是煤礦盛產地,於是來一探五堵東山煤礦。搭火車從五堵車站出發,過文史資料豐富的鄉長厝橋到東山煤礦礦坑遺址,附近還有昔日灌溉用的鄉長厝大埤如今變身為賞荷勝地,鋪設好的獅頭山步道經巨岩彩壁到岩石區上獅頭山,路程不長,夏季來走的話還可以欣賞滿塘荷花。
Thumbnail
2025/03/21
慢慢才知道雙北地區有很多煤礦遺址,猴硐、雙溪、九份那帶更曾是煤礦盛產地,於是來一探五堵東山煤礦。搭火車從五堵車站出發,過文史資料豐富的鄉長厝橋到東山煤礦礦坑遺址,附近還有昔日灌溉用的鄉長厝大埤如今變身為賞荷勝地,鋪設好的獅頭山步道經巨岩彩壁到岩石區上獅頭山,路程不長,夏季來走的話還可以欣賞滿塘荷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新竹縣芎林鄉飛鳳山區,連著稜線或借道果園旁從飛鳳山走到沙坑山,取名飛沙縱走,近年來延伸出飛沙走石,飛沙肚等走法。此路線海拔不高起伏也不大,就是路程長了點天氣熱了點,山友多半在秋冬比較涼爽時進行。我本來就有預計要飛沙縱走,因此上次龍鳳連稜簡易版直接把飛鳳剪掉。現在不只飛沙還送我肚子,飛沙肚縱走上線啦!
Thumbnail
新竹縣芎林鄉飛鳳山區,連著稜線或借道果園旁從飛鳳山走到沙坑山,取名飛沙縱走,近年來延伸出飛沙走石,飛沙肚等走法。此路線海拔不高起伏也不大,就是路程長了點天氣熱了點,山友多半在秋冬比較涼爽時進行。我本來就有預計要飛沙縱走,因此上次龍鳳連稜簡易版直接把飛鳳剪掉。現在不只飛沙還送我肚子,飛沙肚縱走上線啦!
Thumbnail
前言 幾個星期前剛結束鳴鳳古道之旅,山林中新鮮的空氣與寧靜讓我意猶未盡,我又安排一個古道步行,位於苗栗造橋的劍潭古道,看了 google map 地圖與評價,難度與距離都小於鳴鳳古道,屬於初階難度的古道.. 周末來到劍潭古道入口處,停車的位置不多,如果是騎機車前往,則可以很容易在路邊找到停
Thumbnail
前言 幾個星期前剛結束鳴鳳古道之旅,山林中新鮮的空氣與寧靜讓我意猶未盡,我又安排一個古道步行,位於苗栗造橋的劍潭古道,看了 google map 地圖與評價,難度與距離都小於鳴鳳古道,屬於初階難度的古道.. 周末來到劍潭古道入口處,停車的位置不多,如果是騎機車前往,則可以很容易在路邊找到停
Thumbnail
從竹北蓮華寺至芎林飛鳳山一系山徑列串連沿著稜線走,稱為龍鳳連稜,其中不少路段是早期先民往來聚落間的路徑,全長22公里。我本來只想走三條古道:文山步道、三段崎古道、文林古道,三條連起來走就是龍鳳連稜的下半場,乾脆直接去掉鳳,經過古蹟呈甘橋,到文林閣看文昌公,路過鄧雨賢公園,走古道沿途順便摸一些基點。
Thumbnail
從竹北蓮華寺至芎林飛鳳山一系山徑列串連沿著稜線走,稱為龍鳳連稜,其中不少路段是早期先民往來聚落間的路徑,全長22公里。我本來只想走三條古道:文山步道、三段崎古道、文林古道,三條連起來走就是龍鳳連稜的下半場,乾脆直接去掉鳳,經過古蹟呈甘橋,到文林閣看文昌公,路過鄧雨賢公園,走古道沿途順便摸一些基點。
Thumbnail
看蕭郎記錄是聯合艦隊新整理好的路線,想說趁路跡新鮮來走一下,結論就是:嗯~前面和後面都要踢長長的產業道路。玉京山東峰和主峰就分別在大羅上仙府後左右側,根本和左右護法一樣。皇帝殿東峰岩稜上人潮眾多,拍個照都要排隊很久。石壁尾尖的路線雖新整理過,但冷門路線又沒基石少人走,可能不久路就會被草木淹沒。
Thumbnail
看蕭郎記錄是聯合艦隊新整理好的路線,想說趁路跡新鮮來走一下,結論就是:嗯~前面和後面都要踢長長的產業道路。玉京山東峰和主峰就分別在大羅上仙府後左右側,根本和左右護法一樣。皇帝殿東峰岩稜上人潮眾多,拍個照都要排隊很久。石壁尾尖的路線雖新整理過,但冷門路線又沒基石少人走,可能不久路就會被草木淹沒。
Thumbnail
因為下雨,上週沒出門健走,很想念大自然吶,今天就出發走個夠吧! 今天路線:福隆火車站 > 遠望坑親水公園 > 草嶺古道 > 大里火車站
Thumbnail
因為下雨,上週沒出門健走,很想念大自然吶,今天就出發走個夠吧! 今天路線:福隆火車站 > 遠望坑親水公園 > 草嶺古道 > 大里火車站
Thumbnail
坪頂古圳的三條水圳年紀都超過100歲了,沿著水圳走是臺北夏天熱門的消暑路線(可以玩水),這次規劃三條水圳以步道串連,走成一個王字,登峰圳-登峰圳引水隧道-步道-坪頂新圳引水隧道-步道-坪頂古圳引水隧道-清風亭納涼-坪頂古圳&內雙溪水源處-坪頂新圳&內雙溪古道處-坪頂新圳-步道出溪和宮
Thumbnail
坪頂古圳的三條水圳年紀都超過100歲了,沿著水圳走是臺北夏天熱門的消暑路線(可以玩水),這次規劃三條水圳以步道串連,走成一個王字,登峰圳-登峰圳引水隧道-步道-坪頂新圳引水隧道-步道-坪頂古圳引水隧道-清風亭納涼-坪頂古圳&內雙溪水源處-坪頂新圳&內雙溪古道處-坪頂新圳-步道出溪和宮
Thumbnail
出雲古道又稱為法雲寺古道,當初是為了連接苗栗公館鄉出礦坑和大湖法雲寺之間的交通,古道起點原位於出磺坑開礦國小的後方,越過金童山鞍部,抵達法雲寺山腳下的彼岸橋,後因法雲寺的興建,彼岸橋一直至法雲寺都可以開車上去。此次從法雲寺走一小段出雲步道至鞍部,登金童山、汶水山及玉女山,笑說稱:金童玉女汶到水啦~
Thumbnail
出雲古道又稱為法雲寺古道,當初是為了連接苗栗公館鄉出礦坑和大湖法雲寺之間的交通,古道起點原位於出磺坑開礦國小的後方,越過金童山鞍部,抵達法雲寺山腳下的彼岸橋,後因法雲寺的興建,彼岸橋一直至法雲寺都可以開車上去。此次從法雲寺走一小段出雲步道至鞍部,登金童山、汶水山及玉女山,笑說稱:金童玉女汶到水啦~
Thumbnail
從橫山車站走至獅頭山牌樓的樟之細路,幾乎都在走馬路,從省道走到縣到或鄉道,中間只有一段石峎古道(石硬子古道)是山路。但沿途經過北埔,和手邊竹籃的阿公聊天,看著北埔的忠恕堂、慈天宮等古蹟與信仰中心,欣賞客家歷史建築與雙安橋等遺跡,還有作為以前八卦中心的公共洗衣場,都是值得我們更深層認識的歷史與文化。
Thumbnail
從橫山車站走至獅頭山牌樓的樟之細路,幾乎都在走馬路,從省道走到縣到或鄉道,中間只有一段石峎古道(石硬子古道)是山路。但沿途經過北埔,和手邊竹籃的阿公聊天,看著北埔的忠恕堂、慈天宮等古蹟與信仰中心,欣賞客家歷史建築與雙安橋等遺跡,還有作為以前八卦中心的公共洗衣場,都是值得我們更深層認識的歷史與文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