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膚之痛的英法聯軍

2022/01/2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英法聯軍後開放的商埠
鴉片戰爭是滿清步向衰落的標記,也是中國被迫走進現代世界的起始點。這是從意義上的解說,但戰爭後,整個社會沒有太大的改變,朝廷依然陶醉於天朝大國。英法聯軍雖然被視為鴉片戰爭的延續,意義上不及鴉片戰爭的重要,卻是帶來切膚之痛,真實地改變政治及社會的面貌,並引發部分官員的反省,帶來真實而具體的改變。
簡言之,英法聯軍 (1856-1860) 由兩階段的戰役所組成,前階段被稱為修約戰役,即修訂南京條約引發的軍事衝突,廣州被佔領,聯軍直迫天津,後階段被稱為換約戰役,即交換停戰條約時,中英為登岸位置再次引發軍事衝突。由於一敗再敗,中英先後簽訂了「天津條約」及「北京條約」,內容較南京條約廣泛及深刻。
透過天津條約與北京條約,列強把鴉片戰爭後取得的利益進一步堅固及擴充。第一,戰前的五口通商都位處東南沿海,遠離政治中樞,但新增開放貿易的商埠達十一個,包括長江中游的漢口及靠近京師的天津,西方商品可以傾銷全國各地。由於沿長江設有商埠,戰前英國軍艦只可以停泊在商埠,就因戰艦往來商埠而變成內河航行權,日後列強軍艦以保護國民為名游走內陸,打撃了滿清的國防能力。
其二,主權的進一步喪失。關稅協訂本來是南京條約的附則,新條約下納入正式條文,訂明一般商品值百抽五,滿清失去關稅自主權。九龍半島割讓給英國,令滿清領土主權進一步喪失。戰前已有領事裁判權,但只限於民事糾紛,新條約下擴展至刑事訴訟,即滿清不能審理英國國民,嚴重打撃司法自主權。
鴉片合法化, 各地公開營辦煙館, 毒害漫延 (網絡圖片)
英法聯軍中戰敗,不但打撃滿清政府的威信,更具體地影響民生。其一,鴉片改稱為洋藥,成為合法商品。雖然滿清從中得到豐厚的稅收,但毒害帶來的社會代價實在無法計量。其二,條約先允許自由遊歷及傳教,後允許租買土地興建教堂,日後傳教士與民間經常發生衝突,帶來社會不安。其三,列強可以招募華工出洋,由於沒有得到妥善管理,令大量百姓被騙到外地做苦工,被稱為「賣豬仔」,製造了社會問題。這些相對於中國主權的「小事」,卻是貼身地影響百姓每天的生活。
圓明園遺跡 (網絡圖片)
關於英法聯軍的影響,有兩項值得想一想。雖然英法在戰爭中取得諸多利益,但最大的贏家或許不是英國或法國,而是俄國。俄國以調停人的角色,向滿清爭取權益,甚至以武力威迫,不但取得與英法相若的特權,更藉口勘察疆界,最終從中國的東北及西北奪取超過百萬平方公里的廣闊土地,較之九龍司一片彈丸之地,完全無法相比。
雖然英法聯軍的慘敗帶來部分官員的反思,促成洋務運動,但絕不能因而美化英法的侵略行為。英法聯軍佔領北京,燒毀圓明園,重創了滿清的尊嚴,帶來危機感。恭親王被指派留守北京議和,在危機感下,同時目睹西方武備的先進,因而推動洋務運動,學習西方。但「因」與「果」只說明事件的相關性,不能胡亂地加上價值判斷,以為有善良的「果」,「因」就可以從醜陋化為美善。因此,英法聯軍促成了洋務運動是事實,說成是戰爭的「正面」影響,需要小心解讀,如果說成「幸好慘敗」就絕不恰當了。
順道一題。聯軍進京前夕,咸豐帝出走,最後死於熱河。經過一番權力鬥爭,慈禧太后掌權,成為接下來五十年的真正執政者。這是英法聯軍帶來的一宗「意外收穫」,不是考試需要背誦的標準答案,卻帶來滿清政治的微妙變化。
19會員
85內容數
從中國歷史科老師的崗位退下來,一直有總結多年工作的心願,於是構思了這個看起來有點怪的主題,「退一步… 學習中國歷史」。「退一步」,意思是從純功利的學習模式後退一步,讓自己的目光開闊一點,在滿足考試基本要求的同時,稍微觸摸多一點歷史學習的味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