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mbnail
明太祖朱元璋,從貧困戶至開國君主,擁有傳奇的一生。明太祖即位後,推動君主獨裁的統治模式,從正面角度,獨裁為長治久安建立基礎,從負面角度,獨裁帶來日後政治腐敗。所謂獨裁,重點不是任意妄為,而是君主的絕對權威。因此,獨裁的關鍵措施,不是暴虐表現,而是如何突顯君尊臣卑。 廢除宰相,讓君主不但是最終的裁決
Thumbnail
明太祖朱元璋,擁有傳奇的一生。朱元璋在元末群雄並起的局面下,採納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穩健策略,先後統一南北,最終建立新皇朝。朱元璋驅逐了元順帝,迫使其退守漠北,結束了蒙古族近百年的統治,政權重歸漢族手中。朱元璋即位後,對中央集權的政治模式進行改革,推行君主獨裁,被視為進入極權時代的標記
Thumbnail
元朝,由蒙古族於中原建立的統一政權。由於蒙古族人口有限,面對龐大的中原人口,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維護統治。也由於蒙古族以遊牧文化管治中原的農耕文化,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方便統治。 所謂民族政策,簡單而言,即以民族作為思考政策的單位,針對民族身份而推行具體措施。如香港的家庭傭工大多為菲律賓人,但這不是民
Thumbnail
元朝是外族統治的統一政權,雖是客觀描述,卻是重要的歷史標記。蒙古不是第一個在中原建立的外族政權。魏晉南北朝近三百年,外族先後在中原建立了多個政權,都只限於北方。氐族前秦苻堅採取統一南方的軍事行動,卻在淝水之戰受挫。鮮卑族北魏孝文帝期望推動改革,為統一南方打好基礎,但事與願違。蒙古族吞金滅宋,成為第一
Thumbnail
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北宋,歷九帝,國祚約167年,靖康之禍,宋室南遷,建立南宋,也歷九帝,國祚約152年。兩宋國祚相若,其興衰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如何理解北宋的軍事積弱呢?北宋真宗時,遼軍南下,迫近首都汴京,真宗親征,振作士氣,加上戰事佔了上風,結果北宋成功以戰迫和,宋遼簽訂「澶淵之盟」。北宋
Thumbnail
宋初宰相趙普分析五代的時弊,認為是「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要把問題糾正過來,他建議對地方權力加以整治,「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推行這些治國措施,天下就能夠長治久安。 強榦弱枝,是北宋國策,即治國的方針,正是實踐趙普的觀點,以中央政府為「榦」,以地方政府為「枝」,地方權力由中央駕馭。
Thumbnail
從晚唐的藩鎮割據,地方擁兵自重,至五代時期的篡弒不絕,五十年間不斷更換君主,除了反映軍人干政帶來的政治動盪,也解說了政府措施難以貫徹落實,社會經濟難有所作為。五代的後周政權,政治稍為安穩,地方割據勢力也趨向收歛,然而未見成果,禁軍主帥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政變,以黃袍加身奪權,是為宋太祖。北宋政權不是
Thumbnail
安史之亂後,唐朝國勢步向衰落。藩鎮割據,宦官之禍、外族侵擾、朋黨之爭、民亂漫延、經濟崩潰等,都被視為亡國因素。然而,安史之亂後,唐室政權仍能維持一百五十多年,較之隋朝四十多年的國祚長得多,較之北宋一百六十多年的國祚相若。因此,除了探討亡國因素外,換另一角度,唐朝為何在內憂外患下得以長期維持,也是值得
Thumbnail
安史之亂,唐朝經歷八年的內亂,玄宗晚年開始,肅宗任內延續,代宗初年結束。安史之亂,被視為唐朝由盛世轉向衰落的轉捩點,所謂轉捩點,就是事件帶來前後兩個不同的景象。從教科書的課題也可感受這個「轉捩點」,安史之亂前,大家學習貞觀之治及開元之治等,安史之亂後,大家學習內憂外患及亡國因素。 安史之亂後,唐朝
Thumbnail
唐玄宗在位四十多年,為了記誦的便利,前期的開元年號代表精明,後期的天寶年號代表昏庸。當然不會從開元廿八年至天寶元年,玄宗突然判若兩人! 從玄宗生平的角度,或許從一位美人的出現,比起年號的更替,帶來的巨大改變更具標誌性。楊貴妃,本名玉環,被稱讚有「閉月羞花」之貌。以唐的審美標準,楊貴妃擁有豐滿的身材
Thumbnail
明太祖朱元璋,從貧困戶至開國君主,擁有傳奇的一生。明太祖即位後,推動君主獨裁的統治模式,從正面角度,獨裁為長治久安建立基礎,從負面角度,獨裁帶來日後政治腐敗。所謂獨裁,重點不是任意妄為,而是君主的絕對權威。因此,獨裁的關鍵措施,不是暴虐表現,而是如何突顯君尊臣卑。 廢除宰相,讓君主不但是最終的裁決
Thumbnail
明太祖朱元璋,擁有傳奇的一生。朱元璋在元末群雄並起的局面下,採納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穩健策略,先後統一南北,最終建立新皇朝。朱元璋驅逐了元順帝,迫使其退守漠北,結束了蒙古族近百年的統治,政權重歸漢族手中。朱元璋即位後,對中央集權的政治模式進行改革,推行君主獨裁,被視為進入極權時代的標記
Thumbnail
元朝,由蒙古族於中原建立的統一政權。由於蒙古族人口有限,面對龐大的中原人口,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維護統治。也由於蒙古族以遊牧文化管治中原的農耕文化,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方便統治。 所謂民族政策,簡單而言,即以民族作為思考政策的單位,針對民族身份而推行具體措施。如香港的家庭傭工大多為菲律賓人,但這不是民
Thumbnail
元朝是外族統治的統一政權,雖是客觀描述,卻是重要的歷史標記。蒙古不是第一個在中原建立的外族政權。魏晉南北朝近三百年,外族先後在中原建立了多個政權,都只限於北方。氐族前秦苻堅採取統一南方的軍事行動,卻在淝水之戰受挫。鮮卑族北魏孝文帝期望推動改革,為統一南方打好基礎,但事與願違。蒙古族吞金滅宋,成為第一
Thumbnail
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北宋,歷九帝,國祚約167年,靖康之禍,宋室南遷,建立南宋,也歷九帝,國祚約152年。兩宋國祚相若,其興衰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如何理解北宋的軍事積弱呢?北宋真宗時,遼軍南下,迫近首都汴京,真宗親征,振作士氣,加上戰事佔了上風,結果北宋成功以戰迫和,宋遼簽訂「澶淵之盟」。北宋
Thumbnail
宋初宰相趙普分析五代的時弊,認為是「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要把問題糾正過來,他建議對地方權力加以整治,「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推行這些治國措施,天下就能夠長治久安。 強榦弱枝,是北宋國策,即治國的方針,正是實踐趙普的觀點,以中央政府為「榦」,以地方政府為「枝」,地方權力由中央駕馭。
Thumbnail
從晚唐的藩鎮割據,地方擁兵自重,至五代時期的篡弒不絕,五十年間不斷更換君主,除了反映軍人干政帶來的政治動盪,也解說了政府措施難以貫徹落實,社會經濟難有所作為。五代的後周政權,政治稍為安穩,地方割據勢力也趨向收歛,然而未見成果,禁軍主帥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政變,以黃袍加身奪權,是為宋太祖。北宋政權不是
Thumbnail
安史之亂後,唐朝國勢步向衰落。藩鎮割據,宦官之禍、外族侵擾、朋黨之爭、民亂漫延、經濟崩潰等,都被視為亡國因素。然而,安史之亂後,唐室政權仍能維持一百五十多年,較之隋朝四十多年的國祚長得多,較之北宋一百六十多年的國祚相若。因此,除了探討亡國因素外,換另一角度,唐朝為何在內憂外患下得以長期維持,也是值得
Thumbnail
安史之亂,唐朝經歷八年的內亂,玄宗晚年開始,肅宗任內延續,代宗初年結束。安史之亂,被視為唐朝由盛世轉向衰落的轉捩點,所謂轉捩點,就是事件帶來前後兩個不同的景象。從教科書的課題也可感受這個「轉捩點」,安史之亂前,大家學習貞觀之治及開元之治等,安史之亂後,大家學習內憂外患及亡國因素。 安史之亂後,唐朝
Thumbnail
唐玄宗在位四十多年,為了記誦的便利,前期的開元年號代表精明,後期的天寶年號代表昏庸。當然不會從開元廿八年至天寶元年,玄宗突然判若兩人! 從玄宗生平的角度,或許從一位美人的出現,比起年號的更替,帶來的巨大改變更具標誌性。楊貴妃,本名玉環,被稱讚有「閉月羞花」之貌。以唐的審美標準,楊貴妃擁有豐滿的身材
Thumbnail
約在半夜,保羅和西拉正在禱告,唱詩讚美神,眾囚犯也側耳聽著的時候,忽然,地大震動,甚至監牢的地基都搖動了,監門立刻全開,眾囚犯的鎖鏈也都解開了。獄警一醒,看見監門全開,以為囚犯已經逃走,就拔刀要自殺。保羅大聲呼叫:「不要傷害自己!我們都在這裏。」獄警叫人拿燈來,就衝進去,戰戰兢兢地俯伏在保羅和西拉面
Thumbnail
當保羅休養期間,看見異象,他將會蒙醫治,與此同時,亞拿尼亞也看見從主而來的異象。一位生活在大馬士革的門徒,名不見經傳的亞拿尼亞,上主呼召他,吩咐他探訪掃羅,為他禱告。上主的指示,亞拿尼亞的回應,構成了緊扣的三組對話。
Thumbnail
約西亞登基的時候年八歲… … 約西亞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行他祖先大衛一切所行的道,不偏左右。 (王下22:1-2) 在約西亞以前,沒有王像他盡心、盡性、盡力地歸向耶和華… … 在他以後,也沒有興起一個王像他。 (王下23:25)
Thumbnail
以上關於亞拿尼亞夫婦的聖經故事,可以分為兩個段落,前段主角是丈夫亞拿尼亞,後段主角是亞拿尼亞的妻子。夫婦把賣了田產的金錢奉獻教會,別誤會,他們的犯罪行為不是收藏部分金錢,而是向教會宣稱已把所有奉獻教會,他們的罪名,不是欺騙彼得及教會,而是欺騙聖靈,試探聖靈。
Thumbnail
新約的十二使徒,相應於舊約的十二支派,有代表整個猶太民族的象徵意義,他們在概念上是平起平坐的,例如啟示錄預言,將來的新聖城的城牆有十二根柱石,分別刻有十二使徒的名字。
Thumbnail
年少時聽過這樣的一個小故事。一個小朋友,家長給他兩個港幣五元硬幣,一個用來買零食,一個用來兒童主日學奉獻。小朋友在途中蹦蹦跳,一不小心掉了一個,於是他難過地說:「上帝,對不起啊,你的五元丟掉了」。故事的目的,或許只是引發會心微笑。
Thumbnail
你會如何回答這道聖經常識題?「猶大的使徒職分被禠奪後,馬提亞以怎樣的方式被選出來,遞補猶大的位置?」或許你的答案是「搖籤」。這個答案不能說是錯,但並不完整。
Thumbnail
從使徒行傳的鋪排,保羅是經文的主角,馬其頓異象是內容的主線。保羅團隊在聖靈的引領下,突破了亞細亞省的地域,踏足新的宣教地域,就是馬其頓省,而第一個停留下來,進行佈道工作的地點,就是腓立比市,而被記載下來的第一場佈道會的第一位決志者,就是呂底亞。
Thumbnail
回到經文。為甚麼需要設立執事呢?因為一群說希臘話的猶太人抱怨,他們群體中的寡婦的日常供給被忽略了,於是使徒回應說,他們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飯食是不合宜的。使徒以「飯食」概括了「日常供給」。因此,執事的設立不是改善派飯制度,而是回應當時教會內部的兩個問題,一是「日常供給」,二是「被忽略」。
Thumbnail
從聖經裡小人物中有所領悟   路加福音 23:50-56 (和修本) 有一個人名叫約瑟,是個議員,為人善良正直,卻沒有附從別人的所謀所為。他是猶太的亞利馬太城人,素常盼望著神的國。這人去見彼拉多,請求要耶穌的身體。他把耶穌的身體取下來,用細麻布裹好,安放在鑿巖而成的墳墓裏;那墳墓從來沒有葬過人。那日
Thumbnail
約在半夜,保羅和西拉正在禱告,唱詩讚美神,眾囚犯也側耳聽著的時候,忽然,地大震動,甚至監牢的地基都搖動了,監門立刻全開,眾囚犯的鎖鏈也都解開了。獄警一醒,看見監門全開,以為囚犯已經逃走,就拔刀要自殺。保羅大聲呼叫:「不要傷害自己!我們都在這裏。」獄警叫人拿燈來,就衝進去,戰戰兢兢地俯伏在保羅和西拉面
Thumbnail
當保羅休養期間,看見異象,他將會蒙醫治,與此同時,亞拿尼亞也看見從主而來的異象。一位生活在大馬士革的門徒,名不見經傳的亞拿尼亞,上主呼召他,吩咐他探訪掃羅,為他禱告。上主的指示,亞拿尼亞的回應,構成了緊扣的三組對話。
Thumbnail
約西亞登基的時候年八歲… … 約西亞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行他祖先大衛一切所行的道,不偏左右。 (王下22:1-2) 在約西亞以前,沒有王像他盡心、盡性、盡力地歸向耶和華… … 在他以後,也沒有興起一個王像他。 (王下23:25)
Thumbnail
以上關於亞拿尼亞夫婦的聖經故事,可以分為兩個段落,前段主角是丈夫亞拿尼亞,後段主角是亞拿尼亞的妻子。夫婦把賣了田產的金錢奉獻教會,別誤會,他們的犯罪行為不是收藏部分金錢,而是向教會宣稱已把所有奉獻教會,他們的罪名,不是欺騙彼得及教會,而是欺騙聖靈,試探聖靈。
Thumbnail
新約的十二使徒,相應於舊約的十二支派,有代表整個猶太民族的象徵意義,他們在概念上是平起平坐的,例如啟示錄預言,將來的新聖城的城牆有十二根柱石,分別刻有十二使徒的名字。
Thumbnail
年少時聽過這樣的一個小故事。一個小朋友,家長給他兩個港幣五元硬幣,一個用來買零食,一個用來兒童主日學奉獻。小朋友在途中蹦蹦跳,一不小心掉了一個,於是他難過地說:「上帝,對不起啊,你的五元丟掉了」。故事的目的,或許只是引發會心微笑。
Thumbnail
你會如何回答這道聖經常識題?「猶大的使徒職分被禠奪後,馬提亞以怎樣的方式被選出來,遞補猶大的位置?」或許你的答案是「搖籤」。這個答案不能說是錯,但並不完整。
Thumbnail
從使徒行傳的鋪排,保羅是經文的主角,馬其頓異象是內容的主線。保羅團隊在聖靈的引領下,突破了亞細亞省的地域,踏足新的宣教地域,就是馬其頓省,而第一個停留下來,進行佈道工作的地點,就是腓立比市,而被記載下來的第一場佈道會的第一位決志者,就是呂底亞。
Thumbnail
回到經文。為甚麼需要設立執事呢?因為一群說希臘話的猶太人抱怨,他們群體中的寡婦的日常供給被忽略了,於是使徒回應說,他們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飯食是不合宜的。使徒以「飯食」概括了「日常供給」。因此,執事的設立不是改善派飯制度,而是回應當時教會內部的兩個問題,一是「日常供給」,二是「被忽略」。
Thumbnail
從聖經裡小人物中有所領悟   路加福音 23:50-56 (和修本) 有一個人名叫約瑟,是個議員,為人善良正直,卻沒有附從別人的所謀所為。他是猶太的亞利馬太城人,素常盼望著神的國。這人去見彼拉多,請求要耶穌的身體。他把耶穌的身體取下來,用細麻布裹好,安放在鑿巖而成的墳墓裏;那墳墓從來沒有葬過人。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