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推行君主獨裁的原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明太祖畫象, 或說有醜化太祖之嫌, 或說貼近真象, 因為太祖童年經歷苦難, 面上留有種種痕跡合乎常理。(網上擷取故宮博物館藏品圖片)

明太祖畫象, 或說有醜化太祖之嫌, 或說貼近真象, 因為太祖童年經歷苦難, 面上留有種種痕跡合乎常理。(網上擷取故宮博物館藏品圖片)


明太祖朱元璋,擁有傳奇的一生。朱元璋在元末群雄並起的局面下,採納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穩健策略,先後統一南北,最終建立新皇朝。朱元璋驅逐了元順帝,迫使其退守漠北,結束了蒙古族近百年的統治,政權重歸漢族手中。朱元璋即位後,對中央集權的政治模式進行改革,推行君主獨裁,被視為進入極權時代的標記。對明太祖朱元璋的評價,存在寬廣的討論空間,但無論持正評還是負評,朱元璋的劃時代角色,相信不會被質疑。

明太祖廢除宰相,並推行連串嚴厲的統治手段,被稱為「君主獨裁」。自秦始皇推行君主制度,推行中央集權,政治權力最終都在君主手中。(當然,君主能否運籌帷幄是另一回事。)因此,這裡的「獨裁」不是相對於民主,即使古代有開明的君主,意思只是他願意「放手」,而不是他被「束手」。所謂君主獨裁,是制度上君主不但是最高的裁決者,也成為唯一的決策者。君主是否真的可以「獨」自「裁」決所有軍國大事是另一回事,但理論上是由他來決定一切軍國大事。

明太祖為甚麼要推行君主獨裁?這是一個富討論性的題目。主流觀點,跟朱元璋的自卑感有關。朱元璋出身寒微,屬於平民百姓中的貧困戶。一場瘟疫奪走了他的父母及大部分家人的性命。為了生存,朱元璋投靠皇覺寺當行童,但皇覺寺在財困下也得「裁員」,朱元璋被打發離開,淪為遊方僧。其後朱元璋投靠反元勢力郭子興,時年廿五,命運開始改變。

苦難的童年,當然沒有讀書學習的機會,甚至經歷近乎乞丐的化緣生活,培育了朱元璋的自卑性格,苦難的童年成為他飛黃騰達後的忌諱。這是合理推論,卻難以客觀引證。

其中一個引證,來自明太祖一朝的文字獄。一位杭州官員遞上賀表,當中有「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的語句,卻被明太祖強行解說,「光」表示沒有頭髮,「生」跟「僧」近音,被認為影射他做過和尚,於是處死這位官員。然而,據學者考證,或許因誤傳而失實,這位官員徐一夔卻活到八十多歲。換言之,這類文字獄的真實性受到普遍質疑,大多據野史而流傳。

明太祖對官員極度猜疑,有文字獄不足為奇,但如果以諧音來上綱上線,似乎不是真象,也未免把明太祖的自卑感誇大至歇斯底里的地步。如果有官員刻意挖苦當今聖上,受罰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明太祖常以童年的苦難來警戒官員,反映了他沒有視童年為忌諱。回到主題,為甚麼明太祖推行君主獨裁呢?除了童年帶來的自卑感,是否也可以從另一角度理解朱元璋的童年。

明太祖頒布「大誥」, 是針對官員的法典, 也是當世的政治教本, 百姓藏有此書甚至獲罪時得以減刑。(改編自網上圖片)

明太祖頒布「大誥」, 是針對官員的法典, 也是當世的政治教本, 百姓藏有此書甚至獲罪時得以減刑。(改編自網上圖片)

朱元璋所受的苦難,不但是天災,更是人禍。官員腐敗,沒有好好處理天災帶來的社會問題,冷待水深火熱中的百姓。元朝政府受其遊牧文化影響,君主的權威不足,對官員相對放任,令貪污問題嚴重,更是百姓苦難的根源。換言之,朱元璋的苦難童年,讓他深切體會整治官僚的重要,於是從元朝的寬鬆,推至鐘擺的另一端,對官員極度猜疑。同時,朱元璋即位後,對民生非常關注。換言之,童年經歷帶來的,既有一份個人的自卑感,也是一份對時局的分析角度,於是推行君主獨裁。

也有一種說法。明太祖推行君主獨裁,是針對當時的獨特政治處境。太子朱標於洪武廿五年離世,打亂了儲君的部署。皇太孫朱允炆年輕,累積的政治資本有限,加上其才智平庸,為了確保承傳的順利,於是推行君主獨裁。但要留意,大部分獨裁措施早已落實。皇太孫被立後,明太祖殺大將軍藍玉,受牽連者達一萬五千人,去除對君權的潛在威脅。明太祖也打消廢除錦衣衛的念頭,以確保君主控有的秘密警察。因此,太祖推動君主獨裁原意不是維護皇太孫,但維護皇太孫令太祖更堅定推行君主獨裁。

明太祖朱元璋推行君主獨裁,與他的童年陰影有關,從負面角度,太祖的自卑感,培育了他的猜疑心理,以君主獨裁來保護權位,另一方面,太祖總結童年經歷,採取嚴控官員,關懷百姓的國策,以達明朝的長治久安。為了保護皇太孫,太祖晚年沒有調整國策,待日後明成祖,君主獨裁更被進一步強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ai Shing的沙龍
23會員
89內容數
從中國歷史科老師的崗位退下來,一直有總結多年工作的心願,於是構思了這個看起來有點怪的主題,「退一步… 學習中國歷史」。「退一步」,意思是從純功利的學習模式後退一步,讓自己的目光開闊一點,在滿足考試基本要求的同時,稍微觸摸多一點歷史學習的味道。
Wai Shi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29
明太祖朱元璋,從貧困戶至開國君主,擁有傳奇的一生。明太祖即位後,推動君主獨裁的統治模式,從正面角度,獨裁為長治久安建立基礎,從負面角度,獨裁帶來日後政治腐敗。所謂獨裁,重點不是任意妄為,而是君主的絕對權威。因此,獨裁的關鍵措施,不是暴虐表現,而是如何突顯君尊臣卑。 廢除宰相,讓君主不但是最終的裁決
Thumbnail
2024/08/29
明太祖朱元璋,從貧困戶至開國君主,擁有傳奇的一生。明太祖即位後,推動君主獨裁的統治模式,從正面角度,獨裁為長治久安建立基礎,從負面角度,獨裁帶來日後政治腐敗。所謂獨裁,重點不是任意妄為,而是君主的絕對權威。因此,獨裁的關鍵措施,不是暴虐表現,而是如何突顯君尊臣卑。 廢除宰相,讓君主不但是最終的裁決
Thumbnail
2024/08/07
元朝,由蒙古族於中原建立的統一政權。由於蒙古族人口有限,面對龐大的中原人口,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維護統治。也由於蒙古族以遊牧文化管治中原的農耕文化,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方便統治。 所謂民族政策,簡單而言,即以民族作為思考政策的單位,針對民族身份而推行具體措施。如香港的家庭傭工大多為菲律賓人,但這不是民
Thumbnail
2024/08/07
元朝,由蒙古族於中原建立的統一政權。由於蒙古族人口有限,面對龐大的中原人口,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維護統治。也由於蒙古族以遊牧文化管治中原的農耕文化,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方便統治。 所謂民族政策,簡單而言,即以民族作為思考政策的單位,針對民族身份而推行具體措施。如香港的家庭傭工大多為菲律賓人,但這不是民
Thumbnail
2024/04/06
元朝是外族統治的統一政權,雖是客觀描述,卻是重要的歷史標記。蒙古不是第一個在中原建立的外族政權。魏晉南北朝近三百年,外族先後在中原建立了多個政權,都只限於北方。氐族前秦苻堅採取統一南方的軍事行動,卻在淝水之戰受挫。鮮卑族北魏孝文帝期望推動改革,為統一南方打好基礎,但事與願違。蒙古族吞金滅宋,成為第一
Thumbnail
2024/04/06
元朝是外族統治的統一政權,雖是客觀描述,卻是重要的歷史標記。蒙古不是第一個在中原建立的外族政權。魏晉南北朝近三百年,外族先後在中原建立了多個政權,都只限於北方。氐族前秦苻堅採取統一南方的軍事行動,卻在淝水之戰受挫。鮮卑族北魏孝文帝期望推動改革,為統一南方打好基礎,但事與願違。蒙古族吞金滅宋,成為第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的第七位君主,即位時距離高祖建國已近一百年。太宗以後,宮廷內部權鬥不息,但宮廷外的世界還是安穩的。及至玄宗,內鬥止息,盛世再現,反映了玄宗是隋唐盛世的延續者。 唐太宗後,高宗繼位,尚能守業,有永徽之治局面。高宗之後,武則天是擁實權者,中宗及睿宗先後繼位又被廢黜。武則天進而篡位自立
Thumbnail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的第七位君主,即位時距離高祖建國已近一百年。太宗以後,宮廷內部權鬥不息,但宮廷外的世界還是安穩的。及至玄宗,內鬥止息,盛世再現,反映了玄宗是隋唐盛世的延續者。 唐太宗後,高宗繼位,尚能守業,有永徽之治局面。高宗之後,武則天是擁實權者,中宗及睿宗先後繼位又被廢黜。武則天進而篡位自立
Thumbnail
想當年,人類學徒在唸高中歷史課時,念到土木堡之變時,腦海裡想像這麼雄壯威武的地名,肯定是明英宗在遠征蒙古的某個塞外大漠草原之上。 如今有了Google map才知道,土木堡位於北京市郊河北省懷來縣,距離紫禁城不過100多公里。 今日開個車,一個半小時高速就到了。就算是在沒有內燃發動機的大明王朝,騎匹
Thumbnail
想當年,人類學徒在唸高中歷史課時,念到土木堡之變時,腦海裡想像這麼雄壯威武的地名,肯定是明英宗在遠征蒙古的某個塞外大漠草原之上。 如今有了Google map才知道,土木堡位於北京市郊河北省懷來縣,距離紫禁城不過100多公里。 今日開個車,一個半小時高速就到了。就算是在沒有內燃發動機的大明王朝,騎匹
Thumbnail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說了很多,其中有三個思想,成功的為劉徹提供了一個釋放自己欲望的一攬子解決方案。 而且這三個思想,全都在延伸的長度與廣度上達到了千年的級別。 第一個思想,是:「天人感應,君權神授」。 董仲舒將君王執政的合法性從此上升到了一個不同維次空間的高度。 君權神授一出來,就再也不是什麽王侯將
Thumbnail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說了很多,其中有三個思想,成功的為劉徹提供了一個釋放自己欲望的一攬子解決方案。 而且這三個思想,全都在延伸的長度與廣度上達到了千年的級別。 第一個思想,是:「天人感應,君權神授」。 董仲舒將君王執政的合法性從此上升到了一個不同維次空間的高度。 君權神授一出來,就再也不是什麽王侯將
Thumbnail
由「白馬之盟」衍生出來的東西,有很多。 首先,就是劉邦得天下的法統問題。 太史公的最終評價,是「得天統矣」。 把劉家的江山說成是天命所歸,這個理念其實是董仲舒先生把老天爺加入皇權解釋後的思潮。 在劉邦那個時代,還未成為旋律。 所謂皇帝,是個新生事物,前面只有秦始皇一個藍本。 但嬴政先生的法統合理性是
Thumbnail
由「白馬之盟」衍生出來的東西,有很多。 首先,就是劉邦得天下的法統問題。 太史公的最終評價,是「得天統矣」。 把劉家的江山說成是天命所歸,這個理念其實是董仲舒先生把老天爺加入皇權解釋後的思潮。 在劉邦那個時代,還未成為旋律。 所謂皇帝,是個新生事物,前面只有秦始皇一個藍本。 但嬴政先生的法統合理性是
Thumbnail
我以前在麵包店打工過,每晚結業時,就會剩下一堆賣不完的麵包。老闆會允許員工帶走最多4個,剩下的全倒掉。看到塞滿麵包的垃圾桶,不禁覺得好可惜,心想: “爲什麽老闆不要打折賣出去,或者免費發給有需要的人?” 當時的我,還真的是 too young too simple。
Thumbnail
我以前在麵包店打工過,每晚結業時,就會剩下一堆賣不完的麵包。老闆會允許員工帶走最多4個,剩下的全倒掉。看到塞滿麵包的垃圾桶,不禁覺得好可惜,心想: “爲什麽老闆不要打折賣出去,或者免費發給有需要的人?” 當時的我,還真的是 too young too simple。
Thumbnail
相對於皇帝的壽命不穩定而言,朝中大臣因為人數眾多,加上只要管好自己職務之事就好,所以總是會有三朝元老產生。關於治理國家之事,可說是比現任皇帝還要熟悉。這就像一個市的市長會因為選舉而定期更換,但底下的常設機關無論是更換幾次市長都要運作下去,因此對於市政更為的熟悉。
Thumbnail
相對於皇帝的壽命不穩定而言,朝中大臣因為人數眾多,加上只要管好自己職務之事就好,所以總是會有三朝元老產生。關於治理國家之事,可說是比現任皇帝還要熟悉。這就像一個市的市長會因為選舉而定期更換,但底下的常設機關無論是更換幾次市長都要運作下去,因此對於市政更為的熟悉。
Thumbnail
溥儀一生遭逢了無數場巨變,三歲時被迫入宮,六歲時被迫退位,整個青少年時期都被迫關在紫禁城裡。被趕出紫禁城後投靠了日政權的滿州國,結果卻因此成為了中共政權下其中一名政治犯,在牢裡經歷了長達十年的思想改造。但出乎意料的,《末代皇帝》裡讓我落淚的畫面,居然是有關於一個配角小人物……
Thumbnail
溥儀一生遭逢了無數場巨變,三歲時被迫入宮,六歲時被迫退位,整個青少年時期都被迫關在紫禁城裡。被趕出紫禁城後投靠了日政權的滿州國,結果卻因此成為了中共政權下其中一名政治犯,在牢裡經歷了長達十年的思想改造。但出乎意料的,《末代皇帝》裡讓我落淚的畫面,居然是有關於一個配角小人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