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談去年幾隻明星股
去年在科技成長股板塊,有兩隻股票非常受到觸目。一隻是Upstart(UPST),另一隻是Asana(ASAN),全年股價都漲非常多,但現在都來回天堂又折返人間。去年年初時候UPST股價約50塊左右,到年底最高漲到400塊,漲幅700%;ASAN也不遑多讓,去年年初時候股價30塊,到年底最高漲到145塊,漲幅383%。但隨著通膨問題加劇,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的預期加快、加大,又進一步影響到投資者對美國經濟成長的預期,導致過去幾個月科技成長股板塊承受龐大沽壓,到現在這兩隻股票都已經幾乎把去年的驚人漲幅全部回吐。近期UPST最低一度跌回75塊,而ASAN則跌回43塊。
去年我個人幾乎都沒有參與到這兩隻股票的漲幅,有一陣子還滿悶的。UPST是有買一點點,但只佔很低比例,我基本上對做借貸的公司信心不太高,也覺得它本質上是一隻經濟循環股,詳細可以參考
這篇文章的剖析。後來在追蹤之下,覺得管理層的執行力確實不錯,業務也有一定的市場成長空間(受傳統信用評級機構忽略的客戶),同時
愈來愈多銀行認可其放貸審核模型,故修正了一點看法,稍為正面一些,願意持有
一點比例,但也不敢拿太多。
最近UPST的股價折返人間,很明顯就是受到目前主流的宏觀經濟敘事所影響,即上文所講的「通膨問題加劇,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的預期加快、加大,進一步影響到投資者對美國今年經濟成長的預期」。如果去年Q4通膨數據沒有失控,我相信UPST的股價不會那麼快下來,但因為經濟預期變了,「經濟循環」的週期被提前壓縮,股價也就長這個樣子了。如果說最近幾個月科技成長股陷熊市,那麼金融科技類更是重災區,除了UPST,像LC、SQ、PYPL、AFRM、MQ、LSPD等的股價圖都非常難看,連帶一向穩健的電商板塊(SHOP、SE、MELI)也異常疲弱。我個人以前一向把電商股當作科技成長股中較具防守性的板塊看待,但最近這輪跌市下來,我覺得它們跟金融科技板塊的連動性愈來愈高。
這不是沒有道理的,不管是SE還是MELI,都愈來愈強調其金融科技業務在未來的成長空間,連動性愈來愈高是「求仁得仁」,以後操作上可能就要更為小心和敏感一些。真求「穩健」,可能還是用ETF會比較好。回頭檢討,我在去年下半年有兩隻股票是屬於加碼加得太急的,一隻是SE,另一隻是MNDY。MNDY的問題等下跟ASAN一起講,至於SE和SHOP,最近它們的股價走勢解答了我在去年一個百思不得其解的疑問,就是當時MELI的股價為何特別弱勢?
之前我一直
百思不得其解,從財報上看,MELI沒甚麼特別問題,它一向有辦法處理南美貨幣長期不斷貶值的狀況,蝦皮在南美的競爭,一時三刻也不至於壓縮到市場成長空間。但從SE和SHOP這波跟著金融科技股一起下來,很明顯反映MELI此前股價比整體科技成長股更早呈現弱勢跡象,是因為南美各國比美國更早陷入通膨問題,像
巴西央行早在去年第四季就不斷升息,更早比美國面對「通膨、升息、經濟增長放緩」的疑慮,故去年下半年,除了MELI,其他南美地區的金融科技股像DLO、STNE,儘管交出亮眼財報(DLO),股價走勢還是非常慘烈。換言之,它們下跌的邏輯跟這一波主流科技成長股是一致的,只不過它們反映的是南美各國更早的通膨失控及當地央行政策調整,而非美聯儲而已。
再談ASAN和MNDY的連動性
(付費限定內容)
三談軟體股的估值區間
(付費限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