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歲月.老宅 ──一同揭開老房子的神秘面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漫步在街頭,時常能看到一兩幢老宅安靜的棲息在城市一隅,它們或被植物環繞散發著神秘氣息,或長期疏於管理而顯得略為陰森在——不過,它們亦可能亮著暖橘燈光充滿溫馨。老宅的保存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也可能成為新舊文化碰撞後的融合。不同的人遇見不同的老宅會譜出不同的故事,對老宅也會有不同的看法和不一樣的情感。近年來有許多老宅翻新的案例,為城市增添許多不同的色彩,拉近了人與老宅之間的距離,也令許多人重新認識自己周遭的事物。

一個快門,記錄下晚風相伴的夜晚

raw-image

  來到彰化秀水,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片的稻田和錯落有致的三合院,但在這些看似千篇一律的院落中,卻有一個略微不同的存在——「晚風」。沒有醒目的招牌,沒有吸引人的廣告,有的只是別緻的手工樹燈,靜靜地佇立在夜幕中。走進庭院,來到老宅的左護龍,屋中飄散著淡淡香氣,襯著古色古香的家具。護龍內共有三個房間,最右邊是一間和室,上面的茶几原先是蒸籠,如今透過老闆的巧思變為接待客人時使用的茶几,而上面的竹片是由老闆親手編織。其實不光是茶几,老宅內許多家具都是出自老闆之手,其他也幾乎是從老闆的奶奶甚至是曾祖母那時留存下來的古早家具,這些也都是當初老闆在整理老宅時發現的。整理老宅是老闆在經營過程中較為困難的部分,因為老宅左護龍的前身是倉庫,所以整理起來較為費力。老闆說因為當初給自己訂定只能花費五萬元開店的目標,就此開啟了他手做家具的契機。在與老闆的談話中,他提到一開始會想要開始經營老宅是想讓自己在下班後能有一些事情做。在決定店內擺設時,並沒有參考其他店家的裝潢,因為想保有自己的獨特性,所以照著自己的喜好來裝飾老宅,手做的家具同樣也是這個想法的體現。

raw-image

  一邊品著咖啡,一邊聽著老宅的故事別有一番風味。老闆不喜歡將晚風稱為咖啡店,相對的,他更覺得這裡該稱做「有趣的空間」,因為它有著無限的可能性。晚風也曾經舉辦過不同的活動。之前有辦過香腸 Party,讓彼此陌生的人能一同交流;也辦過小型的音樂會,大家一同在夜色中唱著歌,讓人感到溫馨;在未來他也想舉辦露天音樂會,繼續探索老宅的可能性。晚風的經營方式很特別,老闆會將他與客人的聊天內容、發生的故事以及替客人拍的一張照片記錄在 Instagram上,這樣的經營方式是出乎意料的。一開始他並不想跟客人有太多的交集,但由於第一組客人十分特別,引起將他們的故事記錄在 Instagram 的動機,之後持續以同樣的方式紀錄每組客人,沒想到這成為晚風的特色。他覺得透過和客人聊天交流,或許可以讓聚在晚風的人抹掉彼此之間的距離感,讓客人像朋友一樣一起談天。老闆也贊同現在許多的老宅翻新,他認為這能讓年輕一輩體會到老宅之美。日後他也想整理出更多老宅空間來利用,讓這間老宅變得更加有趣。

raw-image

和老宅的相遇,開啟彼此的第二人生

raw-image

  說到臺中市的舊城區,人們大多會想到中區,日治時期繁榮的市中心。但鄰近中區的西區,其實也同樣有著許多歷史建築,像是臺中州廳、臺中市役所和臺中文學館等。走進民生路 56 巷,會看到一棟不同於鄰近房子的建築,青綠色牆面,有著歲月痕跡的米白色大門,小巧的圓形招牌上寫著:「 LAO ZHAI民生路老宅 56 - 3 」。

  走進民生路老宅 56 - 3 ,可以看到八角窗雨淋板架高的和室地板,這些都保留了日治時期的建築特色。但這棟老宅卻沒有整間都是老宅的元素,不執著於使用古老的家具,部分牆面也重新粉刷青綠色的油漆,讓老宅在保留自己的故事外,也增添了一些活潑的感覺。

  目前老宅的經營者 Ivy ,當初從英國回來臺灣,四處尋找適合當工作室的地點,因緣際會下遇見這間老宅。「不是只有人會找老房子,老房子也會找人。」 Ivy 想找的是有故事的空間,而不是冷冰冰的辦公大樓。當她進入這間老宅時,腦中浮現許多對這棟建築的想像,因此決定租下這間老宅。開始著手整理老宅後, Ivy 認為最困難的部分是電源管線。老宅至今已有百年歷史,許多線路甚至一碰就會化為灰燼,為了使用的安全,只好將整間屋子的線路重新配置和連接。考慮到空間的運用, Ivy 大膽地向屋主提出將客廳和房間的牆面拆除,讓室內空間更寬敞,活動時也有更多的空間讓人們互相交流。

raw-image

  民生路老宅 56 - 3 不是販賣食物的空間,不會開門就有客人來消費,因此需要不同的活動把人帶進老宅。老宅每周三舉辦「下班族聚會」每個月都有不同的主題。一整天工作下來,人們大多只想回家休息,沒有心力再去學習新事物或做其他事情,這也是策畫這個活動的初衷,希望大家下班後,能有一個可以放鬆,同時還能學習認識新朋友的地方。像是一月的主題為訂定年度計劃,其中包含投資理財、個人品牌等主題,參加者也有很好的回饋:「下班族聚會讓人在一成不變的工作生活中,能認識不同的人事物,提升生活的精采度。」除了每周固定的下班族聚會,老宅也會不定期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注入不同的活力,讓人們有更多機會在這裡相識和交流。

  民生路老宅 56 - 3 從 2020 年 6 月開幕至今,從一開始經營者要用自己的資金去修繕整理、添購家具的「人養老宅」,到現在能透過不同的活動,使老宅本身能吸引人群的「老宅養人」, Ivy 有許多感觸。這棟老宅也像是她的展示間一樣,讓人們知道她擁有這些整合、行銷、企劃的能力。

  對於越來越多老宅整建的現況, Ivy 表示贊同,她希望老房子不被拘束在歷史建築一定要完全保留原況的框架中,能開放給有想法的人當作工作室或創業空間。人們不僅能用較低成本達到創業的第一步,在整理及改建的過程中,也能重新利用老宅空間,賦予老宅新生命。

raw-image

以獨立刊物佔據你的思想空間

raw-image

  在臺中市區,有一個特殊的存在,它不是書店,不是咖啡店,也不是文創店,反而像是遊牧於城市中的圖書館,一個可以看展、可以閱讀城市分享空間。在臺中西區的中美街上的隱密一隅,只要看見了一棟有著褪色生鏽的藍色木門,一張斑駁的白色長椅,佈滿綠色植物的房屋,就代表你已經找到了這片特別的小天地——佔空間 Artqpie

  佔空間 Artqpie 2009 年創立,經營至今已經十幾年了,總共換了三個地方、三個名字,不變的是都以老宅作為發展空間。 Artqpie 是以英文「 occupy 」(佔領)為概念造字。老闆說,在當時不富裕的狀態,為了尋找資源只能找老宅來使用。 2009 年時,閱讀空間的概念還不流行,老闆卻另闢蹊徑想要以分享書籍、辦展覽或其他方式來「佔領」空間,就像路上常看到的行為藝術或裝置藝術。這樣的行為和美國太空人上月球插旗一樣,兩者同樣都有佔領和展示權力的意味。脫了鞋,走進佔空間 Artqpie ,內部的擺設既像圖書館,卻又不盡相同。有琳瑯滿目的書籍、刊物,也有供人休憩與讀書的位置和空間,但跟一般圖書館不一樣的是,書本不是一本本對齊,而是隨興的擺放,卻又不至於令人感到凌亂。除了書本,佔空間還有販賣文創小物。老闆表示,其實他想做出不同於「替代空間」的風格,而本冊圖書館這個名字也是回應把書借出來的行動,本冊則取自閩南話「垃圾」與「書籍」的諧音,結合以上兩點就是「暫時性圖書館」的概念。

raw-image

  在佔空間內部轉了轉,看到許多出版的獨立刊物,那是老闆在沒有經營老宅時製作的,為了記錄各個老宅中的點點滴滴,留下在每個空間發生的故事。這些獨立刊物就像是空間展覽的延續,即使沒有了空間,也能使讀者透過文字和圖像,了解不同老宅的樣貌和改建過程。而對於近幾年不斷出現的老宅翻新,老闆認為這樣並非全都是好的。他覺得近幾年老宅翻新逐漸變多,已經失去了特色,有趣的很少,大多都跟隨流行,裝修成精緻、復古又新潮的風格。對老闆來說,如今老宅翻新的建築許多都千篇一律,似乎只是打卡聖地。他希望老宅翻新能做出自己的風格,以貼近生活的方式來經營,這樣的老宅翻新才有意義。

raw-image

  從這些老宅翻新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每個老宅獨有的特色,以及每位經營者對於老宅經營或改建的不同想法。他們同樣創造舒適的空間,希望來到老宅的客人都能感到放鬆;也同樣關注老宅翻新,期望這個議題愈來愈好。儘管時光流逝,人事變遷,老宅的記憶依舊不會消逝,而是和建築本身一起留存。透過老宅翻新,老宅也能以不同的面貌呈現,發揮它更大的價值。

參考資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中女青年的沙龍
27會員
15內容數
《中女青年137期──Wonderland Lost》以「藝術」為主題,衍生出藝術與時事相關專欄。 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我們希望在這處Lost Wonderland 中,尋找尚在仰望星空之人。
中女青年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5/21
舞極限──淺談現代舞之流變 本文選自《中女青年137期 Wonderland Lost 》 前言 不過近十多年來,年輕世代追逐流行,K-pop、街舞蔚成風氣,這也促使現代舞等歷史悠久的舞蹈逐漸式微。其實每種舞蹈都有令人欣賞的地方,而現代舞更可說是超越技巧或其作品本身,值得被永久保存。
Thumbnail
2022/05/21
舞極限──淺談現代舞之流變 本文選自《中女青年137期 Wonderland Lost 》 前言 不過近十多年來,年輕世代追逐流行,K-pop、街舞蔚成風氣,這也促使現代舞等歷史悠久的舞蹈逐漸式微。其實每種舞蹈都有令人欣賞的地方,而現代舞更可說是超越技巧或其作品本身,值得被永久保存。
Thumbnail
2022/04/16
音樂劇是中女中的傳統,從編劇到演出、音樂到舞蹈,我們親力親為。在午休時間,我們一遍又一遍的排練;在放學時間,製作一件又一件的道具。這半年,大家為了音樂劇忙裡忙外,但有誰是真的了解劇場工作?既然如此,就讓我們一起揭開舞台背後的祕密吧!
Thumbnail
2022/04/16
音樂劇是中女中的傳統,從編劇到演出、音樂到舞蹈,我們親力親為。在午休時間,我們一遍又一遍的排練;在放學時間,製作一件又一件的道具。這半年,大家為了音樂劇忙裡忙外,但有誰是真的了解劇場工作?既然如此,就讓我們一起揭開舞台背後的祕密吧!
Thumbnail
2022/02/26
本文選自《中女青年137期 Wonderland Lost 》 回顧歷史中的他們 總而言之,不論是出於何種的原因而想進一步地去了解歷史和古人們,都十分歡迎,本篇專欄希望能藉由古文鑑賞的方式,帶領讀者一同領略文人們或針鋒相對或惺惺相惜的情境,以及字字珠璣的美妙韻字。
Thumbnail
2022/02/26
本文選自《中女青年137期 Wonderland Lost 》 回顧歷史中的他們 總而言之,不論是出於何種的原因而想進一步地去了解歷史和古人們,都十分歡迎,本篇專欄希望能藉由古文鑑賞的方式,帶領讀者一同領略文人們或針鋒相對或惺惺相惜的情境,以及字字珠璣的美妙韻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近年的復古風潮,讓老屋有了新生命,許多街區改造整修之後,帶來栩栩生機。有一陣子喜歡按圖索驥四處泡咖啡店,並非自己對咖啡的理解有獨到之處,老房舍前生可能是宿舍、學堂,或者是診所,保持原貌略加整修,一磚一瓦盡顯故事,隨著光影遊走撫摸,穿越時空的fu於焉產生。
Thumbnail
近年的復古風潮,讓老屋有了新生命,許多街區改造整修之後,帶來栩栩生機。有一陣子喜歡按圖索驥四處泡咖啡店,並非自己對咖啡的理解有獨到之處,老房舍前生可能是宿舍、學堂,或者是診所,保持原貌略加整修,一磚一瓦盡顯故事,隨著光影遊走撫摸,穿越時空的fu於焉產生。
Thumbnail
週六下午的府城,陽光燦爛。藏身在熱鬧的成大校園後,「有戶人家 une Famille」佇立於靜謐的小巷中。這棟屋子,就像是寒暑假等著孫子回家的爺爺奶奶家,十分常見的台灣老宅。一磚一瓦,都流淌出迷人的歲月痕跡。 這棟屋子,乘載了將近一甲子的記憶。 現在,它是一間民宿,也是咖啡廳。
Thumbnail
週六下午的府城,陽光燦爛。藏身在熱鬧的成大校園後,「有戶人家 une Famille」佇立於靜謐的小巷中。這棟屋子,就像是寒暑假等著孫子回家的爺爺奶奶家,十分常見的台灣老宅。一磚一瓦,都流淌出迷人的歲月痕跡。 這棟屋子,乘載了將近一甲子的記憶。 現在,它是一間民宿,也是咖啡廳。
Thumbnail
漫步在街頭,時常能看到一兩幢老宅安靜的棲息在城市一隅,它們或被植物環繞散發著神秘氣息,或長期疏於管理而顯得略為陰森在——不過,它們亦可能亮著暖橘燈光充滿溫馨。老宅的保存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也可能成為新舊文化碰撞後的融合。不同的人遇見不同的老宅會譜出不同的故事,對老宅也會有不同的看法和不一樣的情感...
Thumbnail
漫步在街頭,時常能看到一兩幢老宅安靜的棲息在城市一隅,它們或被植物環繞散發著神秘氣息,或長期疏於管理而顯得略為陰森在——不過,它們亦可能亮著暖橘燈光充滿溫馨。老宅的保存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也可能成為新舊文化碰撞後的融合。不同的人遇見不同的老宅會譜出不同的故事,對老宅也會有不同的看法和不一樣的情感...
Thumbnail
小小的鄉村裡,也有很多的歷史和故事,每一處都值得咱們慢慢品味。
Thumbnail
小小的鄉村裡,也有很多的歷史和故事,每一處都值得咱們慢慢品味。
Thumbnail
用餐前的空檔,在巷弄之間意外發現到了這間老宅,門口的花窗和土磚牆,一下子就將我們的眼光抓走了。 一進來便能感受濃厚的老屋氣息,從門窗或者樓梯,能感受到用心維護和擺設的一切。 這樣的洗手台現在已有點難見到,加上一旁的椅子,在這裡坐上一晚看本書,就是簡單的幸福不為過了吧。
Thumbnail
用餐前的空檔,在巷弄之間意外發現到了這間老宅,門口的花窗和土磚牆,一下子就將我們的眼光抓走了。 一進來便能感受濃厚的老屋氣息,從門窗或者樓梯,能感受到用心維護和擺設的一切。 這樣的洗手台現在已有點難見到,加上一旁的椅子,在這裡坐上一晚看本書,就是簡單的幸福不為過了吧。
Thumbnail
這裡是一個融合了咖啡・BAR・住宿・藝文空間的一個神秘地方 -廢墟Bar·鹽埕老屋-咖啡/午晚餐/輕食/酒吧/活動包場/展演空間/Party/會議空間/包棟民宿
Thumbnail
這裡是一個融合了咖啡・BAR・住宿・藝文空間的一個神秘地方 -廢墟Bar·鹽埕老屋-咖啡/午晚餐/輕食/酒吧/活動包場/展演空間/Party/會議空間/包棟民宿
Thumbnail
夜晚帶著千迴百轉的夢境前來,拉開時而鬧彆扭的紙門,足根抬起離開榻榻米,落地觸碰粗糙木質地板,穿梭半步寬的迴廊,尋覓賞月的絕佳場所,坐倚欄杆從玻璃窗中凝視百日紅。
Thumbnail
夜晚帶著千迴百轉的夢境前來,拉開時而鬧彆扭的紙門,足根抬起離開榻榻米,落地觸碰粗糙木質地板,穿梭半步寬的迴廊,尋覓賞月的絕佳場所,坐倚欄杆從玻璃窗中凝視百日紅。
Thumbnail
求學時期讀過幾年建築 也曾參與過社區發展 跑過幾次田調 製作過測繪圖 懂得其中皮毛與一點點脈絡 親身體驗過執行面的困難 資訊不難傳達 只怕被錯誤傳遞 不過這樣的計畫 大多是雙面刃 當然這是我自己因親身參與其中而有的感覺 並不是所有的計畫都是如此 影響的層面有太多太多 就不多贅述 接下來 簡單分享些想
Thumbnail
求學時期讀過幾年建築 也曾參與過社區發展 跑過幾次田調 製作過測繪圖 懂得其中皮毛與一點點脈絡 親身體驗過執行面的困難 資訊不難傳達 只怕被錯誤傳遞 不過這樣的計畫 大多是雙面刃 當然這是我自己因親身參與其中而有的感覺 並不是所有的計畫都是如此 影響的層面有太多太多 就不多贅述 接下來 簡單分享些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