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省思】艾莉絲孟若《妳以為妳是誰?》,在每個抉擇中成就自我

【閱讀省思】艾莉絲孟若《妳以為妳是誰?》,在每個抉擇中成就自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艾莉絲孟若(Alice Ann Munro)是201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也是李維菁、伊格言最喜愛的小說家之一,因善寫短篇著稱,故又有加拿大的契柯夫之稱。孟若作品多以女性視角出發,《妳以為妳是誰?》(Who Do You Think You Are?)也不例外,同時也可視為由短篇集結而成的長篇小說,每篇主角都是同一個人。

《妳以為妳是誰?》由十篇的短篇小說組成,描寫女主玫瑰的成長經歷,從少女時代到結婚、育兒、離婚,涵蓋女性在母女、愛情、婚姻、育兒、情慾中的角色轉換,因為真實、細膩入微而動人。如果你喜歡商業小說中天崩地裂的翻轉情節,那艾莉絲孟若可能就不適合你,孟若的作品多以一種淡然的筆觸去描繪日常裡的人生百態,我們都在兩難與不得已中抉擇,一步步成就自我。

孟若無心構造出一個討人喜愛的角色,玫瑰亦然,甚至真實到令人生厭。玫瑰出生在加拿大貧困的西漢拉地,因亟欲擺脫卑微的出生造就虛偽個性,在清楚自己不愛、甚至有些輕視對方情況下,嫁給富二代派屈克,達成社會階級晉級。或許是生女後漸覺生命失去重心、空虛(沒了自己——有小孩的女人不都這麼說?),間以派屈克偶爾的荒謬言談令她羞愧,玫瑰在派對上竟輕易地被朋友的丈夫幾句話就撥動情弦,編織謊言遠赴他鄉偷情,雖最終僅止於精神出軌(對方根本沒當她一回事),但在那一刻起,玫瑰的人生目標有了轉變,不再是社會階級、家庭,她選擇離婚去追求自己的事業和愛情。

孟若的故事是溫柔和爆裂地,如同現實總是讓你吃點苦配點糖,女人有時在追求愛情上是天真帶傻氣地(我超認同),完全應驗俗語「女人是聽覺動物」,易因幾句話就綺想連連,準備起床單、酒、起司、香水,在餐桌上微笑等著對方到來,忘了實際上兩人根本沒有約定。《妳以為妳是誰?》玫瑰的露水戀情也多如此(好在沒遇見Simon Leviev),但再一次次幻滅中,更顯出女性渴愛、勇敢那一面。

玫瑰無疑是不討喜的,但文學本就不是主說教,透過一個角色的生命,反豁然發現生命若是趟旅程,每次的選擇不啻是中繼站,藉由一個個短程堆疊成長程,最終抵達彼端;因此書名也許不該是《妳以為妳是誰?》(Who Do You Think You Are?),而是《妳想成為誰?》更貼近。

多數人都期待愛情,但選擇安穩的生活;因為想逃離貧窮,選擇優渥條件對象;想全心衝刺事業,卻放不下幼孩;在一個個難題中打轉,然希望幸福就是自命不凡嗎?

除女性角色外,孟若也描寫芙羅跟玫瑰間奧妙的親子關係。玫瑰的生母早不在人世,繼母芙蘿經營雜貨店,青少年期的玫瑰時常以一種執拗、不在乎態度激怒芙蘿,芙蘿也曾以暴力相向,然兩人卻也是彼此開啟世界的窗口,她們在雜貨店後方分享著彼此成長、學習趣事;她是她亟欲擺脫,也是最熟悉、親密的人。

一次暴風雪中的,玫瑰會突如其來的一陣憂心,繞著暴風雪開了兩百里的路途,經過被拋棄在雪中的車輛,停在芙羅家的街道,踏上芙羅無力殘雪的門徑確認她的安好;而芙蘿會忽然想起很久沒送玫瑰禮物,一口氣訂了七年的報紙,兩個不同世代、不同價值觀的女性間幽微情感,在孟若《妳以為妳是誰?》中溫柔開展著。

博客來 艾莉絲孟若(Alice Ann Munro)《妳以為妳是誰?》



avatar-img
瑪西的沙龍
74會員
185內容數
散文、小說、遊記、閱讀省思、時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瑪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聲聲老師,代表的是對學者的景仰尊重,對學術知識的追求,可早在《去你的博士學位:文憑掰掰,我要重新拿回人生主導權》之前,就久聞崇高的學府裡充斥威權教育與奴役制。該是訓練批判性思考和養成獨力思辨能力的高等學府,服從反而變成求學的根本,霸凌研究生、勞役時有所聞,多數研究生因文憑在他人手上,淪為魚肉,敢怒
之所以說《戲弄》像一首輕音樂,是個人觀察目前散文多以抒情類為大宗,不乏機巧用字、靈思活躍之作,除對生活觀察細膩、觀點獨特外,文筆亦極為吃重,對於我這般門外漢,文字精巧絢爛確實迷人,但推砌痕跡過於明顯,有時讀來不免吃力,另一方面,情感拿捏有度,有些散文過於沉重、沉悶,易流於濫情,若是作者真切生活體驗也
〈大裂〉則是末世的暴力,作者建造出一個異質空間,封閉的校園內階級明然,學生(人)活得渾渾噩噩,苟且僥倖每天泡網咖,直至某日老廣院以突發性暴力血洗新生宿舍,造成滿地血跡,彎曲的手指,反折的臂膀和玻璃渣,用《漂流教室》的畫面去想像也不為過。多數學生重傷,然學校僅冷處理,並宣揚不可聲張,最後迫使新生以「正
一聲聲老師,代表的是對學者的景仰尊重,對學術知識的追求,可早在《去你的博士學位:文憑掰掰,我要重新拿回人生主導權》之前,就久聞崇高的學府裡充斥威權教育與奴役制。該是訓練批判性思考和養成獨力思辨能力的高等學府,服從反而變成求學的根本,霸凌研究生、勞役時有所聞,多數研究生因文憑在他人手上,淪為魚肉,敢怒
之所以說《戲弄》像一首輕音樂,是個人觀察目前散文多以抒情類為大宗,不乏機巧用字、靈思活躍之作,除對生活觀察細膩、觀點獨特外,文筆亦極為吃重,對於我這般門外漢,文字精巧絢爛確實迷人,但推砌痕跡過於明顯,有時讀來不免吃力,另一方面,情感拿捏有度,有些散文過於沉重、沉悶,易流於濫情,若是作者真切生活體驗也
〈大裂〉則是末世的暴力,作者建造出一個異質空間,封閉的校園內階級明然,學生(人)活得渾渾噩噩,苟且僥倖每天泡網咖,直至某日老廣院以突發性暴力血洗新生宿舍,造成滿地血跡,彎曲的手指,反折的臂膀和玻璃渣,用《漂流教室》的畫面去想像也不為過。多數學生重傷,然學校僅冷處理,並宣揚不可聲張,最後迫使新生以「正